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Calcium Aluminate Cement Variety on the Hydration of Portland Cement in Blended System 被引量:3
1
作者 徐玲琳 王培铭 +1 位作者 geert de schutter WU Guangmi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751-756,共6页
Two kinds of CACs with different monocalcium aluminate(CA) contents were used in the PC/CAC(PAC) mixtures. Effects of CA and CACs on the properties of PAC were analyzed by setting times and the compressive strengt... Two kinds of CACs with different monocalcium aluminate(CA) contents were used in the PC/CAC(PAC) mixtures. Effects of CA and CACs on the properties of PAC were analyzed by setting times and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s, and also by means of calorimetry, XRD, DTA-TG and ESE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PAC mortar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ontent of CAC while it declines sharply with a higher content of CA in CAC. Compared with neat PC paste, the content of calcium hydroxide in hydrates of PAC paste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and the hydration time of PC is prominently prolonged. Additionally, the higher the content of CA in CAC, the more obviously the hydration of PC is delayed, confi rming that the CA phase in CA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lay of PC hyd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um aluminate cement Portland cement hydration delay monocalcium aluminate(CA)
下载PDF
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微观结构演化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柳献 袁勇 +1 位作者 叶光 geert de schutter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73-1478,共6页
通过热重分析、电镜扫描和汞压力测孔等方法,对高温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由此造成的微观结果变化进行了分析.相关试验和分析表明:造成升温过程中材料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脱水和各种分解反应.在400℃之前,材料孔... 通过热重分析、电镜扫描和汞压力测孔等方法,对高温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由此造成的微观结果变化进行了分析.相关试验和分析表明:造成升温过程中材料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脱水和各种分解反应.在400℃之前,材料孔隙结构的变化主要来自材料内部水分的散失;400-500℃之间,由于材料发生分解反应,氢氧化钙的分解将提供大量的孔隙.这些结论将为进一步解释爆裂现象提供更为本质的试验支持,同时也为进一步建立高温情况下材料微观结构演化模型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高温爆裂 物相变化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高温阻裂机理 被引量:14
3
作者 柳献 袁勇 +1 位作者 叶光 geert de schutter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59-964,共6页
通过研究不同纤维掺量自密实混凝土高温情况下的宏微观性能,探讨高温时材料内部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不同温度状况下由微观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宏观性能变化.试验中,待试样进行不同的高温处理过后,采用汞压力测孔法和扫描电镜对材料进行微... 通过研究不同纤维掺量自密实混凝土高温情况下的宏微观性能,探讨高温时材料内部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不同温度状况下由微观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宏观性能变化.试验中,待试样进行不同的高温处理过后,采用汞压力测孔法和扫描电镜对材料进行微观性能研究,并量测了高温后材料的气渗性能.同时,聚丙烯纤维的作用机理也得到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熔解能改善材料内部孔隙的连通性能,从而提高材料的气渗性能,降低了材料内部由升温集聚的孔隙压力.进一步,气渗性能的测量能作为评价纤维添加效果的有效手段.同时,研究中还发现熔解过程中聚丙烯纤维的工作机制,将有助于进一步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爆裂 聚丙烯纤维 微观结构 气渗性能
下载PDF
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38
4
作者 柳献 袁勇 +1 位作者 叶光 geert de schutter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68,共8页
研究不同纤维掺量的高强和自密实混凝土的高温性能。试验过程中通过差热分析研究升温过程中材料的物相组成变化,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汞压力测孔法对材料进行微观性能研究,并量测高温后材料的气渗性能。探讨升温过程中材料内部的物相变化... 研究不同纤维掺量的高强和自密实混凝土的高温性能。试验过程中通过差热分析研究升温过程中材料的物相组成变化,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汞压力测孔法对材料进行微观性能研究,并量测高温后材料的气渗性能。探讨升温过程中材料内部的物相变化、材料微观结构变化以及气渗性能的变化规律。基于试验结果,分析导致升温过程中材料微观结构变化的原因,同时对纤维的熔解过程中以及纤维熔解后对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最后,分析微观结构和材料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并探讨高温时影响材料气渗性能的相关因素。研究成果加深了对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现象的理解,有助于高性能混凝土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爆裂 微观结构 聚丙烯纤维 气渗性能
下载PDF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artificial rock and printed concrete at super-early ages
5
作者 Yong Yuan Xiaoyun Wang +4 位作者 Jiao-Long Zhang Yaxin Tao Kim Van Tittelboom Luc Taerwe geert de schutter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51-65,共15页
3D concrete printing has the potential to replace shotcrete for construction of linings of tunnels in hard rock.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rock and printed concrete is vital,especially at super-early ... 3D concrete printing has the potential to replace shotcrete for construction of linings of tunnels in hard rock.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rock and printed concrete is vital,especially at super-early ages.However,traditional methods for testing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interface,e.g.,the direct shear test,are time-consuming and result in a high variability for fast-hardening printed concrete.In this paper,a new fast bond shear test is proposed.Each test can be completed in 1 min,with another 2 min for preparing the next test.The influence of the matrix composition,the age of the printed matrices,and the interface roughness of the artificial rock substrate on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interface was experimentally studied.The tests were conducted at the age of the matrices at the 1st,the 4th,the 8th,the 16th,the 32nd,and the 64th min after its final setting.A dimensionless formula was established to calculate the shear strength,accounting for the age of the printed matrices,the interface roughness,and the shear failure modes.It wa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one group of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tunnel printed concrete INTERFACE fast bond shear test shear strength
原文传递
Adhesion performance of alkali-activated material for 3-dimensional printing of tunnel lining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6
作者 Yaxin TAO Xiaodi DAI +1 位作者 geert de schutter Kim Van TITTELBOOM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66-79,共14页
Robotic-based technologies such as automated spraying or extrusion-based 3-dimensional(3D)concrete printing can be used to build tunnel linings,aiming at reducing labor and mitigating the associated safety issues,espe... Robotic-based technologies such as automated spraying or extrusion-based 3-dimensional(3D)concrete printing can be used to build tunnel linings,aiming at reducing labor and mitigating the associated safety issues,especially in the high-geothermal environment.Extrusion-based 3D concrete printing(3DCP)has additional advantages over automated sprayings,such as improved surface quality and no rebound.However,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n the adhesion performance of 3D-printed materials for tunnel linings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This study developed several alkali-activated slag mixtures with different activator modulus ratios to avoid the excessive use of Portland cement and enhance sustainability of 3D printable materials.The thermal responses of the mixtur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f 20 and 40℃ were studied.The adhesion strength of the alkali-activated material was evaluated for both early and later ages.Furthermore,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material exposed to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as measured.This was followed by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Results indicate th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accelerate material reactions,resulting in improved early-age adhesion performance.Moreover,higher temperatures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denser microstructure and enhanced mechanical strength in the hardened stage,particularly in mixtures with higher silicate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ali-activated material 3DCP tunnel lining high-geothermal environment ADHESION
原文传递
石膏种类对硅酸盐–铝酸盐混合水泥强度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27
7
作者 徐玲琳 王培铭 +1 位作者 张国防 geert de schutter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99-1506,共8页
用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无水石膏、半水石膏及二水石膏对硅酸盐–铝酸盐混合水泥强度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石膏种类决定了其溶解度和溶解速度,而石膏掺量决定了混合水泥浆体中可反应的硫酸根总量,两者影... 用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无水石膏、半水石膏及二水石膏对硅酸盐–铝酸盐混合水泥强度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石膏种类决定了其溶解度和溶解速度,而石膏掺量决定了混合水泥浆体中可反应的硫酸根总量,两者影响着水化产物钙矾石(AFt)的生成量、生成时间及形状,从而直接影响着浆体的体积稳定性,最终决定了浆体的强度发展。石膏掺量为7.5%时,AFt生成量先增后减,但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及尺寸与石膏种类有关:掺无水石膏时,AFt转变为单硫型(AFm)的时间最晚,AFt形状较掺其他石膏时更加细长,且水化前8h的AFt生成量明显低于掺其他石膏时的,因此早期强度较低。而石膏掺量为15%时,掺半水石膏时浆体中除AFt外还易生成尺寸比其大数十倍的二水石膏,导致三元体系在宏观上表现为体积膨胀,水化后期甚至因膨胀过度而丧失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铝酸盐混合水泥 无水石膏 半水石膏 二水石膏 强度 钙矾石
原文传递
关于“混凝土硫酸盐结晶破坏”理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8
作者 邓德华 刘赞群 +1 位作者 geert de schutter 刘运华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当混凝土构件半掩埋在含有硫酸盐的土壤或地下水中时,暴露在空气中的混凝土会发生类似于其他多孔材料(如岩石、多孔砖等)的破坏方式。混凝土科技工作者认为是硫酸盐结晶导致了混凝土破坏,对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对于&qu... 当混凝土构件半掩埋在含有硫酸盐的土壤或地下水中时,暴露在空气中的混凝土会发生类似于其他多孔材料(如岩石、多孔砖等)的破坏方式。混凝土科技工作者认为是硫酸盐结晶导致了混凝土破坏,对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对于"混凝土硫酸盐结晶破坏"这一课题未有系统的研究报道,并缺乏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理论分析。本文详细分析了已有相关试验室和野外长期试验结果,对比多孔材料盐结晶经典理论发现,有关"混凝土硫酸盐结晶破坏"的试验结果和现象与盐结晶经典理论存在很大的争议,并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明硫酸盐结晶破坏是导致混凝土破坏的主要原因,而通常所说的硫酸盐化学侵蚀依然可能是其主要破坏机理。最后,针对存有争议的试验结果,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侵蚀 盐结晶 混凝土
原文传递
“混凝土硫酸盐结晶破坏”微观分析(Ⅰ)——水泥净浆 被引量:32
9
作者 刘赞群 邓德华 +1 位作者 geert de schutter 刘运华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6-193,共8页
在多孔材料内部检测发现硫酸盐晶体是证明盐结晶破坏最直接的证据。运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稳定环境和变化环境中,硫酸钠溶液对半浸泡纯水泥净浆和水泥粉煤灰净浆的破坏作用,... 在多孔材料内部检测发现硫酸盐晶体是证明盐结晶破坏最直接的证据。运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稳定环境和变化环境中,硫酸钠溶液对半浸泡纯水泥净浆和水泥粉煤灰净浆的破坏作用,结果表明:在破坏的净浆试件中并没有发现硫酸钠晶体,反而发现大量的混凝土硫酸盐化学侵蚀产物(钙矾石和石膏等)晶体,硫酸盐化学侵蚀依然是引起净浆试件破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侵蚀 盐结晶 微观分析 水泥净浆
原文传递
“混凝土硫酸盐结晶破坏”微观分析(Ⅱ)-混凝土 被引量:29
10
作者 刘赞群 邓德华 +1 位作者 geert de schutter 刘运华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1-637,共7页
运用环境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稳定环境中,半浸泡混凝土试件在硫酸钠和硫酸镁溶液中的劣化破坏特征,以及混凝土碳化对"混凝土硫酸盐结晶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粗骨料界面过渡区生成的大量钙矾石... 运用环境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稳定环境中,半浸泡混凝土试件在硫酸钠和硫酸镁溶液中的劣化破坏特征,以及混凝土碳化对"混凝土硫酸盐结晶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粗骨料界面过渡区生成的大量钙矾石和石膏等晶体是引起混凝土试件劣化的原因;在碳化混凝土内发现了硫酸钠结晶破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侵蚀 盐结晶 微观分析 混凝土
原文传递
氯盐浸泡的水泥基材料的表面氯离子浓度(英文) 被引量:4
11
作者 元强 史才军 +2 位作者 geert de schutter 邓德华 何富强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4-549,共6页
水泥基材料的表面氯离子浓度(cs)是Fick’s第二定律寿命预测模型的1个重要参数,它通过将Fick’s第二定律与氯离子浓度分布拟合而得到。当水泥基材料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氯盐溶液中时,水泥基材料的cs和浸泡溶液的氯离子浓度(c)之间的关系仍... 水泥基材料的表面氯离子浓度(cs)是Fick’s第二定律寿命预测模型的1个重要参数,它通过将Fick’s第二定律与氯离子浓度分布拟合而得到。当水泥基材料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氯盐溶液中时,水泥基材料的cs和浸泡溶液的氯离子浓度(c)之间的关系仍未得到很好的理解。一些发表的文献表明cs要高于c,Nagataki将其称为浓缩现象。本文研究了cs和c之间的关系,并探索了其机理。将普通Portland水泥、80%(质量分数,下同)水泥+20%粉煤灰和60%水泥+40%矿渣3种5 mm厚的硬化水泥浆体薄片分别浸泡于氯离子浓度为0.15 mol/L,0.5 mol/L,1 mol/L的3种氯化钠溶液中,浸泡35 d和120 d后,采用压滤法将硬化水泥浆中的孔溶液压滤出来,测量其氯离子浓度,并与c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较低时(0.15 mol/L),压滤法得到的孔溶液的氯离子浓度约比c高30%;当c较高时(>0.5 mol/L),压滤法得到的孔溶液的氯离子浓度与浸泡溶液浓度相当。分析认为双电层是产生该现象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表面氯离子浓度 双电层
原文传递
集料对氯离子在水泥基材料中自由扩散性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凯 施惠生 +3 位作者 geert de schutter 叶光 郭晓潞 高云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14-1520,共7页
采用一种非稳态氯离子扩散试验方法,研究了集料的粒径分布和体积掺量对氯离子在水泥基材料中传输性质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对水化产物中Ca/Si分析,确定集料对氯离子在水泥基材料中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料的掺入... 采用一种非稳态氯离子扩散试验方法,研究了集料的粒径分布和体积掺量对氯离子在水泥基材料中传输性质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对水化产物中Ca/Si分析,确定集料对氯离子在水泥基材料中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料的掺入可以改变水泥基材料的孔结构和氯离子在其中的传输过程;提高集料体积掺量,或在体积掺量不变情况下降低集料粒径,会增加相应界面过渡区体积含量,并进一步影响氯离子传输过程;在高集料体积掺量或较小粒径分布条件下,界面过渡区对氯离子传输的增加效应,将大于由集料稀释效应和迂曲度增加而对氯离子传输的改善效果。此外,随着集料含量增加,水泥基材料对氯离子结合能力也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料 界面过渡区 水泥基 氯离子 结合
原文传递
γ辐射和高温对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体强度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Bart CRAEYE geert de schutter Isabelle GERARDY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8,共6页
为了处理高活性、放热性C级放射性废弃物,在比利时通常采用圆柱体混凝土"超级容器"作为基本途径。"超级容器"是合成的废弃物包,废弃物由碳钢包裹组成,碳钢被波特兰水泥制成的"缓冲器"包裹。自密实混凝土... 为了处理高活性、放热性C级放射性废弃物,在比利时通常采用圆柱体混凝土"超级容器"作为基本途径。"超级容器"是合成的废弃物包,废弃物由碳钢包裹组成,碳钢被波特兰水泥制成的"缓冲器"包裹。自密实混凝土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混凝土,正被考虑用来制备"缓冲器"。一旦"缓冲器"被浇筑并且硬化程度很高时,放射性废弃物就被包裹在"缓冲器"内,存在的缝隙可以采用新拌灌浆料填充(例如自密实砂浆)。用盖子将"超级容器"密封后应用于"超级容器"的混凝土层,即混凝土缓冲器、灌浆料及盖子在硬化期间(灌浆料)与硬化之后("缓冲器"与盖子)将暴露在废弃物热场与辐射场内。因此,需要解决2个主要的问题:1)γ射线(α与β射线被碳钢包裹层阻断,中子的影响可以忽略)对灌浆料硬化强度的影响;2)温度升高(从20℃升高到105℃)对硬化试件强度的影响。为了证实强度是否损失并确定强度损失后的主要机理,采用荧光显微镜,在砂浆或混凝土薄片的截面上直接分析毛细孔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放射 热荷载 强度 毛细孔隙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