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法合成超级电容器材料CuCo_(2)S_(4)及其电化学性能
1
作者 曲铭松 龚福忠 尹作栋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7,共7页
为了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材料,以一水合乙酸铜、四水合乙酸钴、硫代乙酰胺为原料,柠檬酸为调控剂,通过微波法合成了CuCo_(2)S_(4)纳米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形貌和晶相结构的表征,考察了其电化学性能。结... 为了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材料,以一水合乙酸铜、四水合乙酸钴、硫代乙酰胺为原料,柠檬酸为调控剂,通过微波法合成了CuCo_(2)S_(4)纳米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形貌和晶相结构的表征,考察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CuCo_(2)S_(4)纳米材料由直径为10~20 nm的纳米团簇和直径为400~600 nm、厚度约为20 nm的纳米片组成。在电流密度为1、10 A/g时,该纳米材料的比电容达到1710、826 F/g,经恒电流充放电循环2500次之后,其容量保持率为96.6%,显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铜硫化物 微波合成 超级电容器 比电容
下载PDF
球形纳米碳酸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卢秋影 覃沛 +6 位作者 卓民权 李华锋 欧盈君 全志成 龚福忠 李仁才 朱勇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7期39-42,92,共5页
作为一种特定形貌的碳酸钙产品,球形碳酸钙(CaCO_(3))具有比表面积大、密度小、分散性和平滑性良好等特点,在涂料、造纸、胶黏剂、塑料、油墨、化妆品、药物缓控释等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球形CaCO_(3)的制备方法成为国内外的研究重点,受... 作为一种特定形貌的碳酸钙产品,球形碳酸钙(CaCO_(3))具有比表面积大、密度小、分散性和平滑性良好等特点,在涂料、造纸、胶黏剂、塑料、油墨、化妆品、药物缓控释等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球形CaCO_(3)的制备方法成为国内外的研究重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球形纳米CaCO_(3)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旨在为工业制备球形纳米CaCO_(3)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CaCO3 制备方法 碳化法 复分解法 微乳法 模板法
下载PDF
新能源电动汽车海运安全风险防范对策
3
作者 宫福忠 曾璇 高鹏 《中国海事》 2024年第7期39-41,共3页
船舶运输新能源电动汽车过程中,因火灾事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情况时有发生。结合典型船舶火灾案例,分析新能源电动汽车海运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针对性地提出新能源电动汽车海运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能源电动汽车 锂电池 海上运输 火灾事故 防范对策
下载PDF
沥青为碳/硫源制备Sn/Sn S@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4
作者 李春玲 卢秋影 +4 位作者 龚福忠 李艳琳 卓民权 王超 黄世勇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3年第7期1-6,共6页
锡基材料具有工作电压低、理论容量高等优点,是极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其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易发生严重的体积膨胀和结构坍塌,导致容量衰减严重,用多孔碳材料包覆后形成复合材料,是解决该缺陷的有效手段。本文以石油沥... 锡基材料具有工作电压低、理论容量高等优点,是极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其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易发生严重的体积膨胀和结构坍塌,导致容量衰减严重,用多孔碳材料包覆后形成复合材料,是解决该缺陷的有效手段。本文以石油沥青为碳源和硫源,与Sn O_(2)混合后在高温下通过碳还原,制备了一种碳包覆的Sn/Sn S@C复合材料,采用XRD、SEM、TEM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沥青在高温下得到的碳为层状结构的非孔状材料,使用该碳材料包覆的Sn/Sn S@C复合材料,比容量约为沥青碳材料的2倍,在0.1A·g~(-1)电流密度下的首圈放电比容量为944.4 mAh·g~(-1),之后随着充放电的进行,比容量逐渐降低,10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在527.6m Ah·g~(-1),比容量保持率为55.9%。为保证复合材料的容量稳定性和充放电可逆性,SnO_(2)的掺杂量以10%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沥青 锡-碳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比容量
下载PDF
三聚磷酸铁的制备及其防锈和电化学性能初探
5
作者 潘强 卢秋影 +5 位作者 卓民权 胡容平 龚福忠 李开成 韦少平 李艳琳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3年第4期1-4,共4页
通过高温缩合反应合成了三聚磷酸铁(Fe H_(2)P_(3)O10·2H_(2)O),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初步研究了其防锈性能,以及作为前驱体所合成的三聚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库伦效率。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三聚磷酸... 通过高温缩合反应合成了三聚磷酸铁(Fe H_(2)P_(3)O10·2H_(2)O),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初步研究了其防锈性能,以及作为前驱体所合成的三聚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库伦效率。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三聚磷酸铁颗粒为类球形,粒径约0.5~1μm,防锈性能略优于三聚磷酸铝。三聚磷酸铁锂的比容量为210m Ah·g^(-1),明显高于磷酸铁锂的理论比容量(170m Ah·g^(-1)),库伦效率接近100%,充放电可逆性好。该材料具有优良的防锈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具有很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磷酸铁 缩合反应 防锈性能 正极材料 比容量
下载PDF
反渗透膜法处理磷酸铁生产废水的零排放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茂举 龚福忠 +1 位作者 铁云飞 李艳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105,共5页
以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电池级磷酸铁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硫酸根、磷酸根、钠离子的废水。为减少废水排放并使之得到循环利用,采用反渗透膜技术对中试生产电池级磷酸铁的废水处理进行了零排放设计和实验研究,考察了进水压力、进水浓度、温... 以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电池级磷酸铁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硫酸根、磷酸根、钠离子的废水。为减少废水排放并使之得到循环利用,采用反渗透膜技术对中试生产电池级磷酸铁的废水处理进行了零排放设计和实验研究,考察了进水压力、进水浓度、温度、pH等因素对硫酸根和磷酸根的截留率、膜通量和产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反渗透膜对硫酸根、磷酸根的截留率达99.15%以上,进水压力、进水浓度、温度、pH等因素对截留率影响较小,但对膜通量和产水率影响较大。截留率随着进水压力的增加略有增加,随进水浓度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减小,膜通量和产水率随进水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进水浓度的增大而减小,pH=6.5时截留率、膜通量和产水率最高。同时采用生产废水制备了硫酸钙晶须,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 废水 反渗透膜 硫酸钙晶须 制备
下载PDF
碳化法制备球霰石碳酸钙微球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历 卓民权 +4 位作者 龚福忠 王俊 阮恒 李开成 李艳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3,共6页
以CaCl_(2)-NH_(3)-CO_(2)为反应体系,采用分散鼓泡碳化法制备出单分散纯球霰石型碳酸钙微球。用扫描电镜(SEM、FE-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初始pH、反应终止p H、反应初始温度、二氧化... 以CaCl_(2)-NH_(3)-CO_(2)为反应体系,采用分散鼓泡碳化法制备出单分散纯球霰石型碳酸钙微球。用扫描电镜(SEM、FE-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初始pH、反应终止p H、反应初始温度、二氧化碳气体流速等因素对产物颗粒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并探讨了球霰石微球的形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与直接鼓泡碳化法相比,分散鼓泡碳化法形成的二氧化碳气泡数量多、大小均匀,能增大溶液中二氧化碳的过饱和度,有利于制备高纯度的单分散球霰石微球;反应初始温度低、二氧化碳气体流速大,均有利于球霰石的生成。最佳反应条件:反应初始pH为10.0,反应终止pH为7.0,二氧化碳气体流速为1 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鼓泡碳化法 球霰石 合成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地方高校大型仪器服务一流学科建设的实践 被引量:6
8
作者 舒晓莲 覃戟 +2 位作者 龚福忠 刘幽燕 农汉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5-278,共4页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条件,如何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是高校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广西大学从大型仪器实验平台优化整合、智能化开放共享平台、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岗位设置与管理、考核制度等...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条件,如何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是高校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广西大学从大型仪器实验平台优化整合、智能化开放共享平台、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岗位设置与管理、考核制度等方面对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服务进行改革与实践。针对当前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提高实验人员技术水平、完善考评机制、共享平台硬件升级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高校发展和社会需求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 共享平台 服务 一流学科
下载PDF
Extraction of Neodymium by Emulsion-Liquid-Membrane within Hollow-Fiber-contactor and Its Mass Transfer Properties
9
作者 gong fuzhong Luo Yan +1 位作者 Ma Peihua Zhang Limei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80-280,共1页
A non-dispersive extraction technique, using an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within a hollow-fiber-contactor for the extraction and enrichment of Nd^3+ from the dilute feed aqueous, was applied. The emulsion system is co... A non-dispersive extraction technique, using an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within a hollow-fiber-contactor for the extraction and enrichment of Nd^3+ from the dilute feed aqueous, was applied. The emulsion system is consisted of span80 [ sorbitian monooleate], paraffin oil, D2EHPA [ 2-( 2-ethylhexyl- phosphonic acid)], kerosene as well as HCl solution. The extraction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such as the span80 concentrations, the flow rate of aqueous, the extraction time and HCl concentrations in receiving phase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er the flow rates of aqueous are, the higher the extraction percentage and enrichment-fold are, and the extraction percentag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HCl concentrations. When the initial Nd^3+ concentration in feed is maintained at 1000 mg· L^-1 and the emulsion is recycled with 70 times by a counter-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hollow-fiber-membrane non-dispersive extraction mass-transfer coefficient NEODYMIUM rare earth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