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寿县丁家孤堆遗址自然变形遗迹的发现及特征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大全 宫希成 +2 位作者 郑海刚 赵朋 杨源源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2-327,共6页
古遗址、古墓地发掘过程中自然变形现象的识别研究是反演或充实最新构造变形历史记录的重要工作。地震部门会同文物考古部门对安徽寿县丁家孤堆遗址文化层进行宏、微观研究,发现了自然变形痕迹,其主要表现为文化层被砂脉穿切,初步研究... 古遗址、古墓地发掘过程中自然变形现象的识别研究是反演或充实最新构造变形历史记录的重要工作。地震部门会同文物考古部门对安徽寿县丁家孤堆遗址文化层进行宏、微观研究,发现了自然变形痕迹,其主要表现为文化层被砂脉穿切,初步研究显示为地震液化遗迹,发生时代处于龙山晚期至西周时期。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东部文化层中地震遗迹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家孤堆 自然变形 宏、微观 龙山-西周文化 地震液化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治理钢管透水桩稳定性计算 被引量:4
2
作者 侯琳 张红武 +3 位作者 张罗号 卜海磊 龚西城 施祖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3,共13页
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示范项目提出了与河势控导工程协同配合的钢管透水桩束流输沙工程技术,以达到中水河势稳定控制、输沙能力提升与特殊洪水行洪共适应的目的。鉴于目前没有适用于河道治理透水桩工程稳定计算的模型与规范可供参考,... 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示范项目提出了与河势控导工程协同配合的钢管透水桩束流输沙工程技术,以达到中水河势稳定控制、输沙能力提升与特殊洪水行洪共适应的目的。鉴于目前没有适用于河道治理透水桩工程稳定计算的模型与规范可供参考,首先,从冲刷坑深度、结构内力分布、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抗弯强度分析等方面,对钢管透水桩坝设计方法展开探讨。基于经典土力学理论提出的计算方法颇为简洁可靠,给同类结构的工程安全稳定分析提供了参考。其次,剖析位移对透水桩结构稳定的影响,明确桩体横向位移值的物理概念及工程意义,运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出透水桩水平位移,并提出可通过材料弹性模量的比值确定允许位移值的大小。结合工程实例,运用该计算方法对钢管桩及钢筋混凝土两种材料制成的桩体的稳定性加以比较,通过分析管径、桩长、壁厚等条件对结构稳定的综合影响,判定出钢管透水桩在安全稳定、施工乃至工程投资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表明,实施减冲与整体互连措施,可有效加强透水桩坝的安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透水桩 倾覆稳定 局部冲刷 水平位移 治河工程 黄河 泥沙
下载PDF
预制混凝土管桩技术在黄河下游液化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龚西城 苏立志 +1 位作者 徐凡 李香云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70-75,共6页
一直以来,黄河下游引黄灌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引黄涵闸的建设对改善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黄河上中游水沙关系变化,黄河下游河床持续下切,导致部分引黄涵闸的引水条件持续恶化。近年来,在黄河下游涵... 一直以来,黄河下游引黄灌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引黄涵闸的建设对改善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黄河上中游水沙关系变化,黄河下游河床持续下切,导致部分引黄涵闸的引水条件持续恶化。近年来,在黄河下游涵闸改建的过程中,预制混凝土管桩技术在黄河下游液化地基处理中不断得到应用,提高了工程建设区地基承载能力,有效降低了工程施工材料成本支出和施工周期。探讨了预制混凝土管桩技术在黄河下游闫潭引黄闸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背景、施工工艺与方法、应用效果,并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该技术在黄河下游液化地基的处理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混凝土管桩 黄河下游 液化地基处理 技术应用
下载PDF
黄河滩区治理问题和村台淤筑工程地质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鲁详磊 苏立志 +2 位作者 李琳琪 龚西城 张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61,105,共9页
通过剖析黄河下游水沙减少、河床冲刷严重、农田坍塌严重的影响因素,探讨滩区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结果表明:①大村台采用草皮护坡和防浪林的防护能力依然不足,洪水围困时易不均匀沉陷甚至出现滑塌险情,必须进行安全监测;②为保证群众安全... 通过剖析黄河下游水沙减少、河床冲刷严重、农田坍塌严重的影响因素,探讨滩区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结果表明:①大村台采用草皮护坡和防浪林的防护能力依然不足,洪水围困时易不均匀沉陷甚至出现滑塌险情,必须进行安全监测;②为保证群众安全,要像明代潘季驯那样重视滩区治理,所建缕堤与生产堤类似,也和当今“两道防线”治理的防护堤接近,潘公“淤滩固堤”举措,至今仍被继承;③为遏制“二滩”塌失势头,“河势控制与滩区治理示范”课题组在辛店集工程下首“钢结构板桩组合坝示范工程”对岸,沿治导线修建的“钢管轮胎透水桩束流输沙示范工程”以及修建的“Z型钢板桩护滩示范工程”可供滩区治理借鉴;④农业养殖业是滩区面源污染主因,提出“加强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科技支撑”等对策,并归纳出“科学谋划、因滩制宜、分类指导、稳妥推进”的综合治滩方针;⑤“两道防线”与生态修复思路结合形成的“三滩分治”方案,对河道和滩区的综合提升治理最可行;⑥滩区淤筑村台的场地均为液化或局部液化土层,上部地层沉积时间短,黏性土压缩模量和承载力偏低,为相对软弱的土层,存在失稳和沉陷变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区治理 村台工程 承载力 水生态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基于高效输沙实现技术的淤筑村台示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苏立志 龚西城 +2 位作者 鲁详磊 李琳琪 张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46,96,共9页
在黄河下游滩区村台建设过程中,利用黄河泥沙淤筑村台,不但能提升黄河河道的行洪能力,将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还能帮助滩区居民躲避洪灾,改善滩区居民生活条件。为利用高浓度长距离输沙通道淤筑村台,开展"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 在黄河下游滩区村台建设过程中,利用黄河泥沙淤筑村台,不但能提升黄河河道的行洪能力,将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还能帮助滩区居民躲避洪灾,改善滩区居民生活条件。为利用高浓度长距离输沙通道淤筑村台,开展"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项目多技术高效泥沙处置示范工程建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张红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理论体系,运用水流挟沙力等公式计算临界流速、阻力系数等,确定淤筑村台工程中动力系统、造浆系统和管道系统的关键技术参数,构建黄河不同粒径泥沙的长距离管道高效输沙参数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结合工程实际的计算结果为管道高效输沙淤筑村台工程的设备布设等重要环节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淤筑村台工程良好的运行情景说明所选择的管径和输沙浓度是合适的,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程成本。示范工程中泥沙水力粗度、含沙量等大量实测数据,均与前期理论计算结果颇为接近,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表明,对于黄河床沙中的粗沙,可以实现长距离精准高效的管道高浓度输沙淤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区治理 村台淤筑 管道高浓度输沙 计算方法 黄河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势控制与滩区治理示范工程的实施及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龚西城 张昊 +4 位作者 李琳琪 郑和涛 苏乃华 王勤修 左俊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60,66,共8页
河势控制与滩区治理示范研究课题实施状况,直接影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项目成果推广使用前景。在阐述课题研究目标、执行情况及示范河段概况基础上,分别介绍了“钢结构异型板桩坝河势控导”“上挑变流... 河势控制与滩区治理示范研究课题实施状况,直接影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项目成果推广使用前景。在阐述课题研究目标、执行情况及示范河段概况基础上,分别介绍了“钢结构异型板桩坝河势控导”“上挑变流坝促淤”“钢管轮胎透水桩坝束流输沙”“Z型钢板桩护滩”“钢管排桩坝护岸”“钢管轮胎透水桩整合坝送溜”“钢管透水桩缓冲限流”等示范工程形式。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仅实现了河势控导、变流促淤、束流输沙、护滩防塌、护岸防冲、整合送溜、缓冲限流等预期目的,满足当地群众需要,而且增加了示范工程种类,扩大了示范作用,达到了更好的示范效果。尤其是不占原有农田,有效保护了耕地,河内进占便宜且不需要抢险维护,在下游能够直接淤出广阔嫩滩,有利于生态修复,可直接和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势控导 滩区治理 示范工程 钢结构异形板桩坝 钢管透水桩坝 黄河下游
下载PDF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Phenomena in Some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Shandong Province
7
作者 Zheng Haigang Yang Yuanyuan +3 位作者 Yao Daquan Zhao Peng gong xicheng Shen Xiaoq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7年第4期513-526,共14页
Earthquake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recent years at four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sites in Shandong,focusing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phenomena. The non-tectonic ... Earthquake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recent years at four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sites in Shandong,focusing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phenomena. The non-tectonic deformation phenomena were distinguished at the site of the Shang Dynasty ruins at Daxinzhuang in the Jinan suburbs. In Longshan,sand vein-filled cracks were recognized in the cultural layers of the Chengziya site,Zhangqiu City. Sand veins on the trench wall and sand tubes at the trench bottom were found densely distributed at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y cultural layers,at Qinhuangtai site,Binzhou City. The tectonic and non-tectonic origin crack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city wall of the Site of Capital of State Qi,Linzi City. In Rizhao city,parallel distributed sand vein fracture groups were found in the cultural layer of Longshan-Warring States-Han Dynasty at Yaowangcheng site. Typical conjugate shear fracture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city wall of the ancient city of the State of Xue, Tengzhou City. The above natural deformation phenomena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culture layer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Warring States-Han Dynasties and before, and characterized by seismic sand-soil liquefaction traces,which indicate that these regions might have been in the seismic active episodes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s. The above inference has been confirmed by microscopic data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NDONG Archaeoseismology TECTONIC Deformatio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Han DYNASTY
下载PDF
基于协同理论的作战物流初探
8
作者 龚曦程 封少娟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1-54,59,共5页
为适应信息化战争联勤保障新要求,以网络化条件下的信息情报共享、知识体系共享和战场态势共享为支撑,厘清协同对象、协同目标、协同结构、协同手段以及协同决策,在与作战环境协同的基础上,实现指技协同、人装协同和双链协同3个维度协同... 为适应信息化战争联勤保障新要求,以网络化条件下的信息情报共享、知识体系共享和战场态势共享为支撑,厘清协同对象、协同目标、协同结构、协同手段以及协同决策,在与作战环境协同的基础上,实现指技协同、人装协同和双链协同3个维度协同,构建作战物流协同。通过理顺指挥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方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来推动作战物流协同建设,全面提升战场保障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战物流 协同理论 联勤保障 供应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