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兴趣点的上海五个新城设施空间结构研究
1
作者 沈思矣 顾高翔 +1 位作者 张颖 刘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3-852,共10页
本文基于高德地图兴趣点(POI)数据,将其分为生活、生产、公共3类设施,采用核密度估计法、Ripley’s K函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并设计了一个反映设施类型结构在空间中演化的三角轨迹模型,以上海主城区为参考,基于不同类型设施的数量、分布和... 本文基于高德地图兴趣点(POI)数据,将其分为生活、生产、公共3类设施,采用核密度估计法、Ripley’s K函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并设计了一个反映设施类型结构在空间中演化的三角轨迹模型,以上海主城区为参考,基于不同类型设施的数量、分布和聚集程度,分析了上海五个新城的设施空间结构特征和分布规律,探讨了五个新城进一步建设的方向。研究发现:与上海主城区相比,五个新城的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明显,发展历史较长的新城已经出现明显的单中心空间结构,而发展历史较短的新城表现为微弱的多中心结构;从设施高密度圈层到低密度圈层,主城区的设施类型结构变化较小,表现出内部“城市功能趋同”的特征,而五个新城则均表现出生活设施的占比逐步降低而公共设施和生产设施的占比升高的趋势,新城之间呈现“扩张结构趋同”的特征;新城的高密度圈层中,生活设施占比均高于主城区水平,表现出一定的“卧城”特征;低密度圈层中,尽管生产设施占比均高于高密度圈层,但不同类型设施聚集中心高度重合表明生产设施的聚集中心同样在新城的中心区,其外围城市功能薄弱,并没有出现完善的“专业功能中心”。因此,新城的进一步建设需强调设施的均衡协调发展,完善城市功能,避免出现“卧城”“空城”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 上海五个新城 设施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 三角轨迹模型
下载PDF
Simulated Effects of U.S. Withdrawal from Paris Agreement under Four Scenarios
2
作者 gu gaoxiang Wang Zheng 《China Economist》 2019年第5期41-53,共13页
Under the Paris Agreement framework,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call for low-carbon technology transfer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as a critical element in the global partnership for carbon emissions abatement. Such a p... Under the Paris Agreement framework,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call for low-carbon technology transfer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as a critical element in the global partnership for carbon emissions abatement. Such a partnership may be disrupted as the U.S. walks away from the agreement. Based on CIECIA-TD model, this paper examines effects of the U.S. exit on global low-carbon technology transfers under various scenarios and simulates the effects on low-carbon technology transfer, climate change, countries' emissions abatement resul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lowcarbon technology has significant emissions abatement and temperature rise mitigation effects. Low-carbon technology transfer among developed countries offers huge emissions abatement potentials, but patent protection system presents a significant barrier to further carbon emissions abatement. In this sense, the U.S. exit from the Paris Agreement will significantly impede developed countries' carbon emissions abatement through technology transfer. With limited knowhow, R&D and learning capacity,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suffer more to cut carbon emissions under the chain effects of a more challenging technology sharing environment that may result from the U.S. exit from the Paris Agreement. As a gradualist emissions abatement approach, low-carbon technology transfer cannot reduce emissions substantially within a short time, but its climate welfare is conducive to global economic growth and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arbon gover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IS AGREEMENT low-carbon technology transfer carbon emissions ABATEMENT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NDC)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人口空间均衡模型建构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程晨 丁金宏 +1 位作者 顾高翔 田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0-401,共12页
人口均衡是中国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人口空间均衡是人口均衡的空间表现,其对区域均衡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在个体迁移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多区域人口空间均衡概念,并利用工资率、区域条件指数、城市拥挤程度及地理距离... 人口均衡是中国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人口空间均衡是人口均衡的空间表现,其对区域均衡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在个体迁移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多区域人口空间均衡概念,并利用工资率、区域条件指数、城市拥挤程度及地理距离等指标,构建了一个基于个体迁移行为的多区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均衡模型(RESPE),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了现有条件下均衡人口空间分布状态。研究发现:均衡状态下长三角地区人口呈现沿江、沿海集聚,主要包括苏南沿江、杭州湾沿海及南京至苏北的运河沿线,以上海为核心的人口空间高集中度圈层结构依然明显;沪宁杭等引力区具有强劲的人口集聚潜力;斥力区多紧邻准均衡区,且广泛分布于江苏北部及浙江、安徽的多数区域。在自由迁移条件下,长三角地区人口将进一步向沪宁杭及苏南地区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均衡 空间结构 劳动力迁移 推拉理论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CMIP6组合情景下中国未来人口空间均衡分布研究
4
作者 何湘琦 顾高翔 黄心妍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7-1183,共17页
人口空间均衡作为人口均衡在空间上的表现,对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及其应对的政策路径将深刻影响未来世界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进而改变中国的人口空间均衡分布格局。论文基于CMIP6中7... 人口空间均衡作为人口均衡在空间上的表现,对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及其应对的政策路径将深刻影响未来世界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进而改变中国的人口空间均衡分布格局。论文基于CMIP6中7个典型情景,将气候变化视角纳入人口空间均衡分布研究,基于“可能—满意度”模型提出了“等可能—满意度”的人口空间均衡概念,构建了多区域计算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论文对气候变化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路径下,2035年和2050年中国分省人口空间均衡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达到人口空间均衡时,可能—满意度最高的情景是SSP1-1.9和SSP1-2.6,表明可持续发展路径最符合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最低的是SSP3-7.0,表明激烈的区域竞争将以低质量发展为代价。(2)受单因素制约时,相较于2020年真实的人口分布,SSP2-4.5情景2035年和2050年在人口空间均衡状态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人口占比下降,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人口占比相对上升。与SSP2-4.5相比,其他情景的均衡人口分布呈现东升西降的趋势,此时粮食、林地和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是形塑人口空间均衡分布格局的核心。(3)而在多因素综合模式下,SSP2-4.5情景在2035年和2050年达到均衡状态时,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被削弱,人口较2020年有所下降。相对单因素制约状态,多因素模式下整体的均衡人口分布格局进一步向东倾斜。其余情景人口分布相较于SSP2-4.5变化较小。(4)在所有情景下,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占比均不会发生大幅度变化,表明未来的气候变化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路径并不影响胡焕庸线对中国人口地理的基本分界意义。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未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区域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均衡 可能—满意度 CMIP6情景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原文传递
区域发展的地理学基础评估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铮 耿文均 +7 位作者 夏海斌 吴静 刘清春 顾高翔 田园 戴霄晔 吴乐英 余方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8-571,共14页
本文总结了2004—2022年间对中国艰苦边远地区范围和类别划分的管理理论认识。作为一种地理学理论探索,首先聚焦中国艰苦边远地区存在的地理学基础及其发展可能性。在方法学上,研究了区域产出与区域特征要素的关系,从自然地理环境、交... 本文总结了2004—2022年间对中国艰苦边远地区范围和类别划分的管理理论认识。作为一种地理学理论探索,首先聚焦中国艰苦边远地区存在的地理学基础及其发展可能性。在方法学上,研究了区域产出与区域特征要素的关系,从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区位、社会发展等方面界定了地理学三大本性内涵,科学地构建了区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发了相关地理信息科学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得到的重要发现是,在现代区域发展中,区域第一地理学本性依赖的第一类地理要素,其重要性接近70%,区域第二地理学本性依赖的第二类地理要素的贡献率接近17%,正在发展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依赖的第三类地理要素贡献约达到了13%,验证了第一本性的地理要素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意味着区域发展面临第一本性地理要素的锁定效应和地理工程改造的必要性,要实现区域创新发展需要依赖三个地理本性的进化作用。当前中国区域发展到了需要重点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发展区域信息化能力的社会创新发展阶段,其政策关键是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和提升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评估 指标体系 区域本性 艰苦边远性 数据挖掘 BANACH空间
原文传递
碳中和目标约束下国际低碳技术融资的碳治理研究
6
作者 顾高翔 沈思矣 +1 位作者 何湘琦 王铮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2-856,共15页
发达国家提供气候融资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的关键,低碳技术投融资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气候-经济-技术集成评估模型CIECIA-TD-F,依据各国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与碳中和... 发达国家提供气候融资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的关键,低碳技术投融资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气候-经济-技术集成评估模型CIECIA-TD-F,依据各国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与碳中和目标,建立碳中和减排路径,分析了碳中和目标约束下国际低碳技术投融资及其与低碳技术共享的政策组合在控制地表升温、加快低碳技术进步、降低碳中和成本等方面的实施效果,综合评价其技术、经济、环境影响,并对其全球碳治理意义展开讨论。研究结果显示:当前的碳中和承诺无法实现1.5℃升温控制目标,各国需要进一步提高气候雄心;现有国际气候融资承诺规模下,低碳技术投融资难以有效推动发展中国家低碳技术进步,也无法显著降低碳中和成本;提高融资额度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低碳技术进步,但过高的融资额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造成冲击,阻碍了先进低碳技术的研发;低碳技术融资与技术共享的政策组合有效推动先进低碳技术的传播和部署,降低碳限额带来的碳中和成本,相较于单一的融资措施更具经济可行性;低碳技术融资和技术共享的组合机制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能从中受益,值得引起国际气候治理与合作领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技术融资 碳中和 集成评估模型 技术共享 碳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