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凝胶紫外光固化建模仿真
1
作者 陈义保 高瑛男 +4 位作者 杨文广 刘慧彬 王文豪 郭庆昊 王晓雯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4年第3期348-352,共5页
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紫外光固化进行建模和仿真,探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和氧气浓度对紫外光固化反应速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反应逐渐加快;而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反应先加快而后减... 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紫外光固化进行建模和仿真,探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和氧气浓度对紫外光固化反应速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反应逐渐加快;而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反应先加快而后减慢,即氧阻聚现象。通过PEGDA水凝胶紫外光固化实验验证了单体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聚合反应 自由基 氧阻聚
下载PDF
南京环境空气质量特征及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庆皓 陈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4-303,共10页
基于2015年1月1日—2021年2月10日南京市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了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潜在源区贡献.结果表明:1)近6年南京市6种大气污染物(CO、NO_(2)、SO_(2)、O_(3)、PM_(10)和PM_(2.5))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00、43.1... 基于2015年1月1日—2021年2月10日南京市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了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潜在源区贡献.结果表明:1)近6年南京市6种大气污染物(CO、NO_(2)、SO_(2)、O_(3)、PM_(10)和PM_(2.5))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00、43.1、13.0、106.0、77.1和43.0μg·m^(-3);南京臭氧质量浓度均值高于中国典型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和武汉),而PM_(2.5)平均质量浓度最低.2)2015—2020年南京NO_(2)、PM_(10)和PM_(2.5)超标天数呈减少趋势,平均降低率分别为29.1%、38.1%和28.1%,而臭氧超标天数呈增加趋势;臭氧季节变化表现出夏高冬低,其他5种污染物均呈现冬季高特征.3)冬季(特别是1月)南京PM_(2.5)质量浓度均值最高,对该时间段南京细颗粒物进行潜在源分析,发现南京地区细颗粒物主要受周边工业污染物输送影响,安徽、江苏北部和山东为主要潜在源区.4)对比研究了2019、2020和2021年1—2月大气污染物情况,发现2020年南京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最低,说明因新冠疫情采取的封控措施减少了人类活动,进而显著影响了环境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气象条件 潜在源分析 新冠疫情 南京
下载PDF
浅埋超大跨四线高铁隧道开挖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于清浩 郭庆昊 +1 位作者 王文谦 刘夏冰 《能源与环保》 2019年第7期298-303,共6页
以新建杭绍台高铁下北山隧道为工程依托,该隧道为浅埋超大跨四线高铁路隧道,基于现场取样进行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合理确定了不同围岩等级的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分析浅埋超大跨隧道采用开挖工法时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 以新建杭绍台高铁下北山隧道为工程依托,该隧道为浅埋超大跨四线高铁路隧道,基于现场取样进行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合理确定了不同围岩等级的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分析浅埋超大跨隧道采用开挖工法时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双侧壁导坑法在围岩位移控制方面优于三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中上导洞加临时钢支撑的措施能有效控制位移的变化速率,优于中上导洞一次开挖的做法,设计中应注意控制拱部导洞的开挖面积;在初支结构内力控制方面,双侧壁导坑中上导洞加钢支撑的方法初支结构的拉应力最小,结构受力最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超大跨隧道 开挖围岩响应 应力分布 围岩沉降 围岩力学参数
下载PDF
Impact of data set noise on distributed deep learning
4
作者 guo qinghao Shuai Liguo Hu Sunying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I CSCD 2020年第2期37-45,共9页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and test accuracy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judging the scalability of distributed deep learning.In this dissertation,the impact of noise introduced in the mixed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and test accuracy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judging the scalability of distributed deep learning.In this dissertation,the impact of noise introduced in the mixed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database(MNIST)and CIFAR-10 datasets is explored,which are selected as benchmark in distributed deep learning.The noise in the training set is manually divided into cross-noise and random noise,and each type of noise has a different ratio in the dataset.Under the premise of minimizing the influence of parameter interactions in distributed deep learning,we choose a compressed model(SqueezeNet)based on the proposed flexible communication method.It is used to reduce the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and we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noise on distributed deep training in the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algorithms.Focusing on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TensorFlowOnSpark,we obtain the training accuracy rate at different noise ratios and the training time for different numbers of nodes.The existence of cross-noise in the training set not only decreases the test accuracy and increases the time for distributed training.The noise has positive effect on destroying the scalability of distributed deep lea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deep learning 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parameter server(PS) dataset nois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