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生理论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验室融合路径研究
1
作者 吴春阳 吴若旻 +1 位作者 郭少东 王萌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86-90,共5页
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验室融合发展,建设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研究基于共生理论及其分析框架,探讨了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等组成的高校... 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验室融合发展,建设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研究基于共生理论及其分析框架,探讨了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等组成的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共生结构。并针对当前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中遇到的共生单元能量生成不足、共生模式能量分配失衡、共生环境能量转化不够等困境,进而提出激活共生单元、优化共生模式、改善共生环境的发展路径,以助力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实验室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的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魏桃员 郭绍东 +2 位作者 谢世伟 樊杰 宋宏娇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2年第2期67-72,共6页
水处理微生物学课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不仅奠定学生的微生物学理论基础,同时对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及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战技能至关重要。在总结过去20... 水处理微生物学课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不仅奠定学生的微生物学理论基础,同时对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及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战技能至关重要。在总结过去20多年水处理微生物学课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的《华盛顿协议》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理论教学改革和实验创新相融合,知行合一”,探索提高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新方案,以适应新工科建设对给排水领域人才的新要求,培养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复杂工程问题 教学改革 实验创新
下载PDF
从“理论供给”到“行为养成”:以色列赫兹利亚跨学科研究中心创业课程模式及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少东 《世界教育信息》 2021年第6期43-48,共6页
作为以色列创业教育的典范高校,赫兹利亚跨学科研究中心构建了从“理论供给”到“行为养成”的创业课程模式,通过提供创业管理辅修课程Up Start项目、开设创业与经济双学位项目,给学生提供创业过程中需要的理论知识;通过提供Zell创业项... 作为以色列创业教育的典范高校,赫兹利亚跨学科研究中心构建了从“理论供给”到“行为养成”的创业课程模式,通过提供创业管理辅修课程Up Start项目、开设创业与经济双学位项目,给学生提供创业过程中需要的理论知识;通过提供Zell创业项目、IDC卓越项目、合作创业体验项目、全球创业交流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业行为。赫兹利亚跨学科研究中心重视多样性创业课程资源的供给,设置整合性的创业课程体系,强调创业实践经验的获得,营造全球视野的创业交流氛围,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供给 行为养成 创业课程 实践项目
下载PDF
酸碱与农业生物质骨料对污泥脱水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绍东 梁恒 +3 位作者 瞿芳术 朱雷 汪恂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1,共6页
为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在不同pH条件下考察3种农业生物质即小麦秸秆粉末(WSP)、玉米秸秆粉末(CSP)及稻壳粉末(RHP)对污泥脱水的影响.采用毛细吸吮时间(CST,tCS)及污泥比阻(SRF,FSR)等表征污泥脱水性能,用粒径和Zeta电位考察污泥性质的变化... 为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在不同pH条件下考察3种农业生物质即小麦秸秆粉末(WSP)、玉米秸秆粉末(CSP)及稻壳粉末(RHP)对污泥脱水的影响.采用毛细吸吮时间(CST,tCS)及污泥比阻(SRF,FSR)等表征污泥脱水性能,用粒径和Zeta电位考察污泥性质的变化,通过离心液浊度,胞外聚合物质(EPS)含量、束缚水和泥饼结构来解释协同作用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当pH控制在3时,污泥脱水效果最好,深度脱水后泥饼含水率下降到61. 5%;分别投加WSP、CSP及RHP时,污泥FSR分别下降到7. 32×10~8,7. 41×10~8及8. 29×10~8s2/g. pH小于2或pH从8升高到11时tCS和FSR都显著升高;在投加0. 75 g/g DS WSP、CSP及RHP后,也不能改善污泥脱水效果. pH低于2或者碱性条件使污泥释放更多有机物质和浊度,污泥脱水效果恶化严重.酸及生物质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机理为酸(pH=3)促进污泥分解EPS释放束缚水,而生物质作为骨料提供水分孔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 农业生物质 酸碱条件 骨料
下载PDF
EDTA络合Fe(Ⅲ)活化影响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卢顺 朱雷 +2 位作者 郭绍东 李晨曦 陈泽星 《水处理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3-66,76,共5页
以EDTA为金属络合剂、Fe(Ⅲ)为活化剂,在传统过硫酸盐投加法的基础上强化污泥的脱水性能。结果表明,活化处理后,过二硫酸钾和过一硫酸钾体系中污泥毛细吸水时间分别降低至原污泥的52.7%和39.2%,滤液中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到原污泥的238%... 以EDTA为金属络合剂、Fe(Ⅲ)为活化剂,在传统过硫酸盐投加法的基础上强化污泥的脱水性能。结果表明,活化处理后,过二硫酸钾和过一硫酸钾体系中污泥毛细吸水时间分别降低至原污泥的52.7%和39.2%,滤液中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到原污泥的238%和193%,污泥胞外聚合物被氧化分解,有机物质含量降低使得污泥结构变得松散。Fe^(3+)处理后污泥CST下降为Fe^(2+)处理后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的90.1%,蛋白质含量增加了8.02%,多糖含量下降了35.2%,TN、TP、NH_(4)^(+)-N和PO_(4)^(3-)-P含量分别增加约159%、82%、148%和208%。加药处理后的污泥结构被破坏,蛋白质被释放,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显著提高,且过二硫酸钾处理效果优于过一硫酸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活性污泥 过硫酸盐 Fe(Ⅲ) EDTA
下载PDF
基于边缘检测的视觉反馈误差扩散半色调算法
6
作者 郭少东 王晓红 《包装学报》 2017年第2期63-67,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边缘检测的视觉反馈误差扩散半色调算法。首先,对原图像进行误差扩散,然后采用LOG算子提取原图像和半色调图像的边缘信息;接着计算原始图像边缘信息与半色调图像边缘信息之间的视觉差,并将该视觉差利用反馈函数传递到原图像... 提出一种基于边缘检测的视觉反馈误差扩散半色调算法。首先,对原图像进行误差扩散,然后采用LOG算子提取原图像和半色调图像的边缘信息;接着计算原始图像边缘信息与半色调图像边缘信息之间的视觉差,并将该视觉差利用反馈函数传递到原图像,得到新的连续调图像;最后,对新的连续调图像进行误差扩散,得到最终的半色调图像。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标准误差扩散和快速误差扩散,所提算法在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方面都有较大提升,是一种有效的半色调图像生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色调算法 误差扩散 边缘检测 视觉差反馈
下载PDF
电解活化次氯酸钠和过硫酸钠对污泥脱水的影响
7
作者 郭绍东 尹希 +2 位作者 黄雨欣 王张羽 王皓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19,共8页
采用电解零价铁(EZVI)分别活化次氯酸钠(NaClO)和过硫酸盐(PDS)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对比分析了两者对污泥脱水性能及破解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同时,通过毛细吸水时间(CST)评价脱水性能,利用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 采用电解零价铁(EZVI)分别活化次氯酸钠(NaClO)和过硫酸盐(PDS)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对比分析了两者对污泥脱水性能及破解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同时,通过毛细吸水时间(CST)评价脱水性能,利用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溶解性磷(SP)、胞外聚合物(EPS)(包括紧密附着型EPS(TB-EPS)、松散附着型EPS(LB-EPS)、溶解性EPS(S-EPS))考察污泥破解情况.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时间下,EVZINaClO处理污泥,CST下降50.5%,上清液中NH_(4)^(+)-N、COD、SP的增幅分别达到1.8、2.5和10倍;EVZI-PDS组,CST下降37.5%,上清液中NH_(4)^(+)-N和COD的增幅分别为0.51和1.33倍,SP反而有所下降.EVZI-NaClO在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及破解污泥细胞效果上优于EZVI-PDS,且使TB-EPS中荧光物质向S-EPS转化更显著.电子顺磁共振检测结果显示,EZVI-NaClO产生了ClO_(2)·,其强氧化性使污泥EPS破解,蛋白质和多糖结构被破坏,污泥疏水性变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 氧化 次氯酸纳 过硫酸盐 零价铁 电解
原文传递
山西省沿黄地区生态综合指数评价及时空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少东 王晓军 +2 位作者 王宁 董秀丽 付勇勇 《应用生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85-3392,共8页
生态综合指数可以定量化、可视化地分析一个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本研究以山西省沿黄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MODIS卫星数据获取的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总初级生产力、陆地表面温度和湿度... 生态综合指数可以定量化、可视化地分析一个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本研究以山西省沿黄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MODIS卫星数据获取的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总初级生产力、陆地表面温度和湿度5项指标,耦合构建生态综合指数(K),并引入主成分分析与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2001—2020年山西省沿黄地区生态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1—2020年,研究区K均值由0.3354增长至0.4389,沿黄地区生态质量整体提高,但生态质量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在大尺度上呈现“南优北差”的格局,小尺度上丘陵与山地也存在差异;时间上呈现不断向好的趋势但变化速率不同,南部向好趋势强于北部地区。2001—2020年间,K值的全局Moran I值均大于0.93,表明山西省沿黄地区生态质量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类型主要表现为高-高和低-低集聚,高-高集聚区域主要呈块状分布在南部,而低-低集聚区域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北部。研究期间,山西省沿黄地区的生态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但仍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需要继续加强生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综合指数 空间自相关 山西省沿黄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界面捕捉的三维多介质辐射流体力学方程MMALE计算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少冬 贾祖朋 +1 位作者 熊俊 周海兵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针对界面重构产生的混合介质网格,建立基于能量守恒的子网格封闭模型,给出基于混合介质网格上的三维扩散方程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界面重构和流体力学方程MMALE(multi-material 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算法,给出一种针对... 针对界面重构产生的混合介质网格,建立基于能量守恒的子网格封闭模型,给出基于混合介质网格上的三维扩散方程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界面重构和流体力学方程MMALE(multi-material 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算法,给出一种针对三维辐射流体力学的MMALE计算方法.采用解析解算例,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和精度.通过对典型辐射驱动问题的模拟,展示方法的健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介质 辐射流体力学 MMALE 混合介质网格 界面重构
原文传递
电解活化过一硫酸盐改善污泥过滤及破解效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绍东 王健 +1 位作者 季斌 谢世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1,共5页
以铁棒(零价铁)为阴阳电极,通过电解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用于改善污泥的过滤及破解效能.结果表明:在电解活化PMS处理污泥过程中,当电流为0.2 A,1 g干污泥(DS)投加130 mgPMS时,显著降低污泥的毛细吸吮时间,降幅达到43.8%,同时破坏胞外聚... 以铁棒(零价铁)为阴阳电极,通过电解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用于改善污泥的过滤及破解效能.结果表明:在电解活化PMS处理污泥过程中,当电流为0.2 A,1 g干污泥(DS)投加130 mgPMS时,显著降低污泥的毛细吸吮时间,降幅达到43.8%,同时破坏胞外聚合物质(EPS)和污泥细胞;污泥中的紧密束缚型胞外聚合物质(TB-EPS)转化为溶解型胞外聚合物质(S-EPS),导致TB-EPS中1 g挥发性悬浮固体产生的总有机碳从14.09 mg降到8.08 mg,S-EPS中1 g挥发性悬浮固体产生的总有机碳从1.74 mg升高到6.50 mg;S-EPS和TB-EPS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变化趋势与总有机碳类似;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图显示TB-EPS中蛋白质类物质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过滤性能 污泥破解 电解 过一硫酸盐 胞外聚合物质
原文传递
次氯酸钠与亚铁对污泥破解及脱水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绍东 李晨曦 +2 位作者 黄兴虎 周龙 黄雨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30-3137,共8页
采用次氯酸钠(NaClO)与亚铁(Fe(II))结合处理污泥以提高污泥破解和脱水效能,考察了NaClO和Fe(II)投加量的影响,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污泥中胞外聚合物质(EPS)的迁移转化,确定NaClO和Fe(II)对污泥脱水和破解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NaClO和F... 采用次氯酸钠(NaClO)与亚铁(Fe(II))结合处理污泥以提高污泥破解和脱水效能,考察了NaClO和Fe(II)投加量的影响,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污泥中胞外聚合物质(EPS)的迁移转化,确定NaClO和Fe(II)对污泥脱水和破解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NaClO和Fe(II)投加量(以干泥固体计)分别为44 mg·g^(-1)和66 mg·g^(-1)时,污泥毛细吸吮时间(CST)从原泥的112 s下降到66.3 s.同时,NaClO/Fe(II)处理污泥能够使上清液中化学需氧量(COD)显著升高,并使污泥中紧密束缚型EPS(TB-EPS)和松散束缚型EPS(LB-EPS)转化成溶解性EPS(S-EPS),导致S-EPS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升高,而LB-EPS和TB-EPS的DOC含量降低.此外,NaClO/Fe(II)还能使污泥中有机物质矿化,使3种EPS中蛋白质类和腐殖酸类物质减少.NaClO和Fe(II)能够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强化污泥破解效果,利于污泥后续的处理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NaClO) 二价铁 污泥脱水 氧化 胞外聚合物质
原文传递
The zone-particle model for building fire simulation
12
作者 guo shaodong YANG Rui ZHANG Hu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26期3060-3065,共6页
An effective fire and smoke propagation model is important for evaluating building safety, indicating safe rescue paths in emergencies, and determining proper control strategies. In this paper, a new model to simulate... An effective fire and smoke propagation model is important for evaluating building safety, indicating safe rescue paths in emergencies, and determining proper control strategies. In this paper, a new model to simulate smoke propagation and to characterize mixing behavior is developed. In this model, a function considering the mixing behavior between the hot smoke and cool air is introduced to better resolve the temperature and smoke profile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 approach is used to obtain the function distribution through reconstructing velocities of marker particles and determining locations of particles in each layer in the zone model. The fundamentals of the model are present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A test (a simple building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nd CFD simulation) is used to verify the model, in which experimental data and CFD simulations are compared to predictions from the new model and those from a two-layer model implemented using CFAST (Consolidated Model of Fire and Smoke Transport, developed by NIST). Favorable agreement of the new model results is seen with experiment data or CFD simulations. The new model also provides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comparison to the two-layer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安全 粒子模型 火灾模拟 CFD模拟 实验数据 空气混合 分布预测 流体动力学
原文传递
Novel gene expressed during early embryogenesis of zebrafish identified by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13
作者 Li Shuhong guo shaodong Sun Fangzh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8年第11期936-940,共5页
Following the revelation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orphogenesis in fruitfly, research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orphogenesis in vertebrate becomes the focus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 The isolation of genes c... Following the revelation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orphogenesis in fruitfly, research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orphogenesis in vertebrate becomes the focus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 The isolation of genes controlling the embryogenesis of zebrafish, a vertebrate model animal, is considered as an initial step toward investigating this issue. There are several approaches that can be used to isolate developmental genes, each of which is suited to a particular situation. In this note,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was utilized to demonstrate the mRNA differences among zebrafish embryos at 4, 5 and 6 h post fertilization (28.5℃, corresponding to oblong, dome and shield stages, respectively, called blastula, gastrula and neurula in this note). One cDNA tag that was specific to embryos at neurula stage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 After sequence comparison in Genbank, we found that this cDNA tag represents a novel gene. The expression of this gene in the developing zebrafish embryos was examined by whole mou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The hybridization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is gene was specifically expressed in zebrafish neurula embry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ZEBRAFISH MORPHOGENESIS gene.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