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联合去釉突治疗在伴有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存在Ⅱ型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24例,共48颗患牙,随机分为根面平整组(SRP组)、去釉突+SRP组(D+SRP组)、去釉突+SRP+半导体激光...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联合去釉突治疗在伴有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存在Ⅱ型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24例,共48颗患牙,随机分为根面平整组(SRP组)、去釉突+SRP组(D+SRP组)、去釉突+SRP+半导体激光组(D+SRP+L组)。SRP组不去釉突直接行SRP;D+SRP组去除釉突后行SRP;D+SRP+L组去釉突后,联合使用半导体激光辅助SRP。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3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牙龈退缩(GR)和附着丧失(CAL)。收集36颗存在Ⅱ型釉突的离体牙,随机分为以上3组,制备根片,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3组的表面形态,测定表面粗糙度(Ra值);免疫荧光细胞迁移实验观察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迁移能力;牙龈卟啉单胞菌培养观察菌落形态。结果:治疗后4周及3个月,牙周各指标改善情况,D+SRP+L组最显著,D+SRP组次之,SRP组最差(P<0.01)。原子力显微镜下测定各组表面粗糙度:D+SRP+L组最大,D+SRP组次之,SRP组最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PDLFs迁移细胞数目,D+SRP+L组迁移能力最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子力显微镜下VPM(peak material volume)值,D+SRP组与SR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D+SRP+L组最低,与SR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菌层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去釉突可以提高有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患牙的基础治疗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膝关节翻修手术的280例298侧患者资料,初次TKA和翻修之间的间隔为2年认为是早期和晚期之间的分界点,<2年为早期翻修...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膝关节翻修手术的280例298侧患者资料,初次TKA和翻修之间的间隔为2年认为是早期和晚期之间的分界点,<2年为早期翻修,≥2年为晚期翻修。其中早期翻修144侧,晚期翻修154侧,多次翻修29侧;男76例,女204例;年龄26~87岁,平均(67.5±9.4)岁;翻修原因:感染171侧,无菌性松动75侧,假体周围骨折13侧,膝关节不稳定15侧,聚乙烯垫片磨损4侧,关节僵硬4侧,假体脱位12侧,髌股关节问题4侧。比较早期翻修、晚期翻修及多次翻修中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hesiologists,ASA)评分、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aCCI)及各翻修原因占比。结果280例患者中有298侧TKA翻修,其中18例患者在调查期间进行了双侧膝关节翻修(36侧手术)。298侧中翻修原因占比最高的是假体周围感染(总体57.4%,早期翻修76.4%,晚期翻修39.6%;多次翻修72.4%),其次是无菌性松动(总体25.2%,早期翻修8.3%,晚期翻修40.9%;多次翻修20.7%)。在首次翻修组病例中,早期翻修中因感染翻修占比最高(76.4%)。患者平均年龄为(67.5±9.4)岁,大多数(76.2%)有较为严重的系统性疾病(ASAⅡ级);平均BMI为(26.3±4.2)kg/m^(2),达到超重标准。204例(72.1%)为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近3倍。29例患者之前已经接受过1~6次的翻修手术,在这些患者中,感染仍为最主要的翻修原因,占72.4%。结论无论是初次翻修还是多次翻修,感染仍是初次TKA术后最主要的失败机制,应当更加重视初次TKA术后早期的随访观察,以及时发现并降低翻修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联合去釉突治疗在伴有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存在Ⅱ型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24例,共48颗患牙,随机分为根面平整组(SRP组)、去釉突+SRP组(D+SRP组)、去釉突+SRP+半导体激光组(D+SRP+L组)。SRP组不去釉突直接行SRP;D+SRP组去除釉突后行SRP;D+SRP+L组去釉突后,联合使用半导体激光辅助SRP。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3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牙龈退缩(GR)和附着丧失(CAL)。收集36颗存在Ⅱ型釉突的离体牙,随机分为以上3组,制备根片,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3组的表面形态,测定表面粗糙度(Ra值);免疫荧光细胞迁移实验观察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迁移能力;牙龈卟啉单胞菌培养观察菌落形态。结果:治疗后4周及3个月,牙周各指标改善情况,D+SRP+L组最显著,D+SRP组次之,SRP组最差(P<0.01)。原子力显微镜下测定各组表面粗糙度:D+SRP+L组最大,D+SRP组次之,SRP组最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PDLFs迁移细胞数目,D+SRP+L组迁移能力最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子力显微镜下VPM(peak material volume)值,D+SRP组与SR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D+SRP+L组最低,与SR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菌层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去釉突可以提高有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患牙的基础治疗效果。
文摘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膝关节翻修手术的280例298侧患者资料,初次TKA和翻修之间的间隔为2年认为是早期和晚期之间的分界点,<2年为早期翻修,≥2年为晚期翻修。其中早期翻修144侧,晚期翻修154侧,多次翻修29侧;男76例,女204例;年龄26~87岁,平均(67.5±9.4)岁;翻修原因:感染171侧,无菌性松动75侧,假体周围骨折13侧,膝关节不稳定15侧,聚乙烯垫片磨损4侧,关节僵硬4侧,假体脱位12侧,髌股关节问题4侧。比较早期翻修、晚期翻修及多次翻修中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hesiologists,ASA)评分、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aCCI)及各翻修原因占比。结果280例患者中有298侧TKA翻修,其中18例患者在调查期间进行了双侧膝关节翻修(36侧手术)。298侧中翻修原因占比最高的是假体周围感染(总体57.4%,早期翻修76.4%,晚期翻修39.6%;多次翻修72.4%),其次是无菌性松动(总体25.2%,早期翻修8.3%,晚期翻修40.9%;多次翻修20.7%)。在首次翻修组病例中,早期翻修中因感染翻修占比最高(76.4%)。患者平均年龄为(67.5±9.4)岁,大多数(76.2%)有较为严重的系统性疾病(ASAⅡ级);平均BMI为(26.3±4.2)kg/m^(2),达到超重标准。204例(72.1%)为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近3倍。29例患者之前已经接受过1~6次的翻修手术,在这些患者中,感染仍为最主要的翻修原因,占72.4%。结论无论是初次翻修还是多次翻修,感染仍是初次TKA术后最主要的失败机制,应当更加重视初次TKA术后早期的随访观察,以及时发现并降低翻修率。
文摘目的探讨肥胖少年的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与诱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在北京市海淀区选取165例14~17岁的肥胖少年,男90例,女75例,测量体重、身高、血压后,计算BMI,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同时检测空腹血生化指标。分析BaPWV与肥胖相关指标,以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血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过度肥胖组的BaPWV,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呈正相关关系;与体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呈正相关关系。按照BaPWV测量值分组,BaPWV增高组(高于正常范围,>P_(95))的BaPWV,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关系。BaPWV增高与暴露于过度肥胖(BMI>P_(50))之间关联强度的比值比OR=2.159,OR的95%可信区间为1.011~4.613。说明过度肥胖会使BaPWV高于正常范围(>P_(95))的危险度增加2.159倍。结论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胆固醇(LDL-C),与过度肥胖(BMI>P_(50)),以及BaPWV高于正常范围(>P_(95))有正相关性。过度肥胖会使BaPWV高于正常范围(>P_(95))的危险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