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用地整理对碳储量和粮食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军 钟莉娜 +4 位作者 白中科 郭义强 应凌霄 陈艳华 张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56-265,共10页
农用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功能产生的影响需要持续不断的予以关注和调节。该文以福建省建溪流域为例,采用碳储量多源模型和耕地生产潜力模型估算了建溪流域的碳储量和粮食产能,分析了区域尺度农用地整理对碳储量和粮食产能... 农用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功能产生的影响需要持续不断的予以关注和调节。该文以福建省建溪流域为例,采用碳储量多源模型和耕地生产潜力模型估算了建溪流域的碳储量和粮食产能,分析了区域尺度农用地整理对碳储量和粮食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2010年相比,2016年碳存储总量降低了38.28×10~6 t,为369.29×10~6 t;整理区以1.41%的土地贡献了整个建溪流域1.70%的碳储量减少量,农用地整理对建溪流域生态系统的固碳服务有负作用;2016年建溪流域的粮食产能提高了10.83×10~4t,为124.46×10~4t;农用地整理项目区占建溪流域耕地面积的14.61%,贡献了20.87%的粮食产能提高值,有效提高了建溪流域耕地的粮食产能。农用地整理所产生的碳效应不容忽视,在农用地整理中需要注重生态措施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粮食 碳储量 农用地 生态系统服务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态工程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东升 郭彩赟 +5 位作者 郭义强 刘磊 高璇 张家诚 朱瑜 张雪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780-8788,共9页
"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是中国对复杂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探索。鉴于目前大多数重大生态工程未系统地考虑气候变化对重大生态工程的影响问题,针对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北方林区以及风沙源区生态的影响,以实施了... "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是中国对复杂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探索。鉴于目前大多数重大生态工程未系统地考虑气候变化对重大生态工程的影响问题,针对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北方林区以及风沙源区生态的影响,以实施了多年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重点,分析了重大生态工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解构了重大生态工程与气候的反馈关系和影响程度,指出了中国"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态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应对建议。结果表明:(1)气候变化对重大生态工程影响研究不足,尤其是涉及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与脆弱性等方面以及气候变化在工程实施效果贡献率的研究。(2)缺乏有效区分气候变化和工程实施效果的评估方法。目前能够定量识别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恢复的试验和方法比较少见,且缺乏对气候变化未来风险预估,导致制订的措施不能有效适应气候变化从而达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在今后设计和实施"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时,要充分考虑自然规律、地理地带性差异和气候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且加强建设生态综合监测和工程评价体系,根据未来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制订不同的措施,并依据气候动态预估来适当调整措施,使得生态工程能发挥出最大效益,以保证修复工程的系统性、区域性和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建设工程 影响评估
下载PDF
青藏高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模式——以拉萨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振波 李嘉欣 +1 位作者 郭义强 梁龙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966-8974,共9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青藏高原是我国生态屏障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脆弱区,生态地位独特、生态保护责任重大。为此,中央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青藏高原是我国生态屏障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脆弱区,生态地位独特、生态保护责任重大。为此,中央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从青藏高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的特殊性出发,以拉萨河流域为例梳理了其主要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提炼了青藏高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技术路线,从参与主体、整合要素、运行保障、实施目标等方面总结了青藏高原多部门跨区、多要素综合、多渠道协作、多目标耦合的山水林田湖草联动治理模式,从山、水、林、田、湖、草六大生态要素出发归纳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的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实践框架,以期对青藏高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建设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为全国其他地区系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山水林田湖草 技术体系 治理模式 实践框架
下载PDF
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建军 郭义强 +2 位作者 饶永恒 王弈博 王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32,共6页
研究目的:基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分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哲学思想缘起、核心观点、指导理念,为美丽中国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系统回顾法、演绎推论法、类比分析法等。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 研究目的:基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分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哲学思想缘起、核心观点、指导理念,为美丽中国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系统回顾法、演绎推论法、类比分析法等。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是在生态修复基础上不断深化,体现在保障国土空间的预防性功能、整体性特质、平衡性原则以及辩证性开发等方面,强调遵循国土空间要素的客观本质;(2)结合万物与自然的融合要求,从集系统、拓空间、衔时律、择愈法、创共生5个方面回顾演绎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道”哲学思想;(3)从外部情势、发展阶段、宜境制法、信息络网、效果优化5个角度概括提出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术”哲学思想;(4)从二维关系角度剖析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道”与“术”哲学逻辑以及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结论:“道”与“术”哲学思想是科学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遵循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实现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指导思想和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修复 哲学思想 “道”与“术” 科学规律
下载PDF
切实把提高质量、多出精品作为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的关键 被引量:9
5
作者 郭义强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5,共5页
提高质量、多出精品是出版更好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出版工作者必须重视和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提高出版质量,体现为编校过硬、装帧合格,更体现为导向正确、内容准确。要健全规... 提高质量、多出精品是出版更好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出版工作者必须重视和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提高出版质量,体现为编校过硬、装帧合格,更体现为导向正确、内容准确。要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流程体系,不断强化执行落实制度要求的责任意识,恪守职业精神,在严把选题入口关、提高编辑水平、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加强出版阅评、强化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等方面下更大功夫,以高质量出版供给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促进行业健康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出版 图书质量评价 出版质量 学术规范
下载PDF
深化出版融合,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郭义强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7,共3页
出版融合发展是出版行业的一次深刻变革。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上,出版行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增强推动出版融合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自觉性坚定性,着力提升优质内容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 出版融合发展是出版行业的一次深刻变革。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上,出版行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增强推动出版融合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自觉性坚定性,着力提升优质内容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加强政策引领,强化保障措施,推动出版业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融合 数字出版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与评价——以黑龙港流域巨鹿县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牛志君 周亚鹏 +3 位作者 王树涛 郑小刚 郭义强 薄广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2-297,304,共7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引入了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变化脆弱性评估方法,以黑龙港流域巨鹿县为例,在分析巨鹿县2000—2015年土地利用与强度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引入了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变化脆弱性评估方法,以黑龙港流域巨鹿县为例,在分析巨鹿县2000—2015年土地利用与强度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05年这一时间段内,研究区内耕地、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减少而未利用地的面积反而处于增加的态势,造成碳损失加快,致使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土地利用强度变化表现得愈加脆弱,土地利用强度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植被、土壤、总碳储量分别减少36.66万t,1.03万t,37.67万t。在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这两个时段内,随着政府合理的进行土地利用调控,土地利用强度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增加1.24万t和1.06万t,不断表现出正向的潜在影响,碳汇也在不断增加,那么合理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规划管理将会成为降低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脆弱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生态系统服务
下载PDF
基于时空分析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效果评估——以赣州市为例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柯 郭义强 +2 位作者 张建军 张亚男 刘时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867-8877,共11页
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中心思想,从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质量两个方面,对赣州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如下:(1)从生态系统格局来看,2015到2018年,赣州市森林、农田和城镇生态系统... 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中心思想,从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质量两个方面,对赣州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如下:(1)从生态系统格局来看,2015到2018年,赣州市森林、农田和城镇生态系统面积明显增加,超过40%的草地生态系统转变为森林生态系统,且近45%的城镇生态系统面积增量由草地生态系统贡献。此外,多数自然生态系统的斑块破碎化加剧,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现象最为明显,最大斑块指数从54.36降低到37.41,而半自然生态系统最大斑块指数增大。(2)从生态系统质量来看,赣州市归一化植被指数稳定在0.7以上并呈增长趋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从16543.8 km^2增长到18550.4 km^2,重点流域水质基本稳定在Ⅱ、Ⅲ级,城镇生态系统受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较小,但部分县区农田生态系统受一种或多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较大。整体而言,赣州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较好的完成了实施方案中的规划目标。在进一步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中,应重视赣州市自然生态系统斑块破碎化严重地区、水质出现波动较大的河流断面以及农田生态系统受土壤重金属污染威胁较大的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与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 赣州市 效果评估
下载PDF
矿区景观格局演变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被引量:6
9
作者 雷雅会 付梅臣 +3 位作者 王力 黄妮 郭义强 罗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3-1127,1131,共6页
以铜锣山南段矿区为研究目标,借助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景观覆被信息,测算景观格局指数和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万元)。结果表明:(1)ESV总计增加76.34万元。林地和水域的ESV上涨幅度最高,分别增加61.47万、22.34万元。山脊的峰... 以铜锣山南段矿区为研究目标,借助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景观覆被信息,测算景观格局指数和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万元)。结果表明:(1)ESV总计增加76.34万元。林地和水域的ESV上涨幅度最高,分别增加61.47万、22.34万元。山脊的峰丛及边缘、319国道沿线和采矿区中心地的ESV增长明显,植被恢复、水环境修复工程等有效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2)各类景观的敏感性指数(CS)都小于1,其中2018年林地CS为0.83、未利用地CS接近于0。ESV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的变化缺乏弹性,说明核算结果可靠,可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敏感性指数
下载PDF
护理本科生安宁疗护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36
10
作者 郭奕嫱 徐萌泽 +4 位作者 张荣 辛小林 徐静 杨盼盼 封桂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62-64,共3页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安宁疗护态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1 160名在校护理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Frommelt临终关怀态度量表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安宁疗护态度总分(102.96±8.64)分;是否避免谈及死亡、...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安宁疗护态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1 160名在校护理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Frommelt临终关怀态度量表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安宁疗护态度总分(102.96±8.64)分;是否避免谈及死亡、过去一年中失去亲人的经历、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是否有亲近的人患过重病、家庭类型和户籍所在地对护理本科生安宁疗护态度有影响(R^2=0.286)。结论护理本科生安宁疗护态度欠积极,影响因素较多。应丰富在校安宁疗护教育形式,系统优化临床实习带教,帮助护理本科生建立正性安宁疗护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 安宁疗护 照护态度 死亡教育 临终关怀
下载PDF
A study of zoning for energy security in China
11
作者 guo yiqiang Ge Quansheng Zheng Jingyun 《Ecological Economy》 2008年第3期311-318,共8页
As a result of more and more serious energy risks, the study of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zoning is not only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energy risk management but also the new dema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the energ... As a result of more and more serious energy risks, the study of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zoning is not only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energy risk management but also the new dema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the energy industry.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energy resources an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primary. energy from 1996 to 2005 in China. Secondly; this paper founds an Energy Security Index System formed by six indices including the percentage of energy reserves, interlocal dependent degree, energy elasticity coefficient and so on. It subsequently calculates the weight of these indices with the factor analysis rating method Lastly, the paper evaluates and zones the abilities of energy security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with the grey chuster method According to their security; the 30 province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different levels: high, medium, and low levels. The regions at low energy security level include Beijing, Shanghai, Zhejiang, Fujian, Guangdong, Guangxi and Hainan. They are mainly littoral and short of primary energy production while mostly dependent on other provinces. Those at medium energy security level include 15 provinces (cities or districts), such as Liaoning, Tianjin, Hebei, Shandong, Henan, Hunan and so on. These provinces are in the northeast, north, east of and central China. Those at high energy security level contain Shanxi. lnner Mongolia, Heilongjiang, Jilin, Chongqing, Sichuan, Shaanxi. Xinjiang. These provinces are the main primary energy production b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risk Energy security ZONING Grey cluster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遥感监测及辅助绩效评价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力 黄妮 +6 位作者 牛铮 罗明 陈元鹏 郭义强 雷雅会 扶卿华 应凌霄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47-1561,共15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监测和绩效评价方法,有助于保障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生态保护修复成果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遥...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监测和绩效评价方法,有助于保障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生态保护修复成果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遥感技术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监测和绩效评价中的具体应用。从关注区域生态系统格局和质量两方面出发,选择遥感数据获取的土地覆盖类型、植被长势、水质参数作为评价指标,整体实现了山水林田湖草各生态要素的监测;从维护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选择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承载力等指标,论述了遥感数据在辅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绩效评价中的作用。最后指出积极探索新的遥感数据挖掘方法,并结合遥感技术与传统的调查方法,有望形成更客观、更快速且具备可执行性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监测及绩效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 遥感监测 绩效评价
原文传递
移动健康管理系统对冠心病患者饮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卿宇 陈玉玲 +6 位作者 吴瑛 付子苑 郭奕嫱 董秀娟 郭天鹅 蒋子嘉 刘铭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4期3273-3279,共7页
目的:探讨移动健康管理系统对冠心病患者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19年6月—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AS软件将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移动健康管理系统对冠心病患者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19年6月—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AS软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最终干预组68例,对照组66例完成研究。干预组接受移动健康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均随访至出院后1个月。比较两组的低盐少油饮食的患者比例,食用盐、食用油、主食、蔬菜、水果、鱼虾、禽肉、蛋类摄入量达标情况,BMI及血压的差异。结果:1个月随访时干预组低盐少油饮食、盐摄入量、油摄入量及蔬菜摄入量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的BMI和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动健康系统能够有效提高低盐少油饮食的患者比例,改善冠心病患者食用盐、食用油及蔬菜摄入量达标情况。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延长干预时间,进一步探讨移动健康的长期干预效果,充分发挥移动健康在冠心病患者出院后持续行为管理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健康 冠心病 饮食 行为
原文传递
482例农村女性乳腺癌筛查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郭奕嫱 徐萌泽 +5 位作者 薛翠翠 尤渺宁 辛小林 雷慧 刘亚莉 田建丽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560-1563,共4页
目的了解承德农村适龄女性乳腺癌筛查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482例40~70岁农村女性为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乳腺癌相关知识、乳房自我检查(BSE)态度和乳腺癌筛查行为等。结果农村女... 目的了解承德农村适龄女性乳腺癌筛查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482例40~70岁农村女性为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乳腺癌相关知识、乳房自我检查(BSE)态度和乳腺癌筛查行为等。结果农村女性做过BSE比例仅为14.73%(71/482);接受过乳房B超或钼靶检查的比例仅为29.67%(143/482),且定期去医院进行乳房检查的人数只有22例[15.38%(22/143)]。449例(93.15%)希望接受乳腺健康知识宣教,289例(59.96%)农村女性更愿意通过电视或广播途径接受乳腺相关知识。BSE态度障碍平均得分为(15.20±3.77)分,持有BSE态度障碍(OR=0.863,95%CI:0.864~0.972)的女性不愿意行BSE;BSE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为(16.60±3.78)分,而具有BSE行为自我效能(OR=1.384,95%CI:1.139~1.682)的女性易于行BSE。结论承德地区农村适龄女性的BSE比例与筛查率均较低,消除其BSE态度障碍且提高自检自我效能有益于提高乳房自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乳腺肿瘤 乳腺自我检查 知识-态度-行为 自我效能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land consolidation on the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 case study of Da'an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in Jilin province 被引量:26
15
作者 WANG Jun YAN Shenchun +2 位作者 guo yiqiang LI Junran SUN guoq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5年第5期603-616,共14页
Land consolidation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landscape patterns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at various scales through engineering and biological measures. In recent years, China invests more than 100 billion RMB yuan on l... Land consolidation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landscape patterns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at various scales through engineering and biological measures. In recent years, China invests more than 100 billion RMB yuan on land consolidation each year. To under- stand how land consolidation affects landscape patterns and ecosystems, we investigated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nd the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in a consolidated area of Da'an city from 2008 to 2014 using a revised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index.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and consolidation has certain negative influences on the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is area. The total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will decrease by nearly 30% in the late stage of consolida- tion. This decrease is caused by the loss of ecosystem service of the wetland and grassland, despite a sensible in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In addition, land consolidation could change the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as well as the land use structure. Up to 85% of the entire area will be in low connectivity in the late stage of consolidation, representing a 6.23% increase in the total coverage compared to pre-consolidation. Finally, the different connectivity landscape and their key areas can be identified by the revised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index effectively. This study is helpful to trace 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logical process, and provides insights for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this area. We suggest that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co- system service value per unit area of the landscape, to establish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wetland losses, and to create the ecological corridors along the least accu- mulated impendence surface in the key areas during land consol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landscape pattern land-scape function Da'an city
原文传递
Developing Regional Ecological Networks along the Grand Canal based on an Integrated Analysis Framework 被引量:2
16
作者 XU Chuangsheng CHENG Long +2 位作者 SU Jie YIN Haiwei guo yiqia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1年第6期801-813,共13页
As a complex social ecosystem network,the area along the Grand Canal has a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deman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which means that there is an urgen... As a complex social ecosystem network,the area along the Grand Canal has a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deman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which means tha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Using ArcGIS,Conefor,Linkage Mapper and other software platforms,this paper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analysis framework,through loose coupling of the attribute-function-structure index system and a series of methods such as the least cost path,circuit theory and moving window search.Based on the framework,we resolve a series of scientific issues in developing regional ecological networks,such as the selection of ecological sources,the simulation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corridors,the assess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sources and corridors,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key ecological nodes.Moreover,an overall conservation pattern of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network is constructed.The results show that:1)A total of 88 important ecological sources are identified in the study area.The patches with high centrality valu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ern mountainous area and the areas with abundant rivers and lakes.2)A total of 138 important ecological corridors are identified,and they are not evenly distributed.Extremely important corridors mostly appear between important patches,and very important corridor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rea.3)Fifteen ecological pinch points are extracted,and they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and eastern Zhejiang Province.The barriers are mostly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parts of the study area.4)Combining the demand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we propose an overall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pattern of"one axis,five sections,multiple cores and multiple nodes"to effectively guide futur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ork.These results can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and spatial guidance for decision makers in term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cooperation on cross-regional ecological protection along the Grand Ca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network integrated analysis framework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pattern the Grand Cana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