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轴向柱塞泵的工作过程中,通过配流盘进行高低压的循环切换,而配流盘的过流面积是影响柱塞泵内部压力平稳过渡的重要参数。为了完成对配流结构过流面积的求解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流场点云的过流面积计算方法。首先,对配流盘流场的...在轴向柱塞泵的工作过程中,通过配流盘进行高低压的循环切换,而配流盘的过流面积是影响柱塞泵内部压力平稳过渡的重要参数。为了完成对配流结构过流面积的求解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流场点云的过流面积计算方法。首先,对配流盘流场的点云化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点云化处理的实施方法;然后,对配流盘三维流域模型进行了系列修正,提出了缓冲槽连通阶段模型的修正方法,提高了过流面积计算的准确性;最后,对不同配流阶段的过流面积进行了计算,并与理论测量所得结果以及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所得的结果,分别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多维流场点云的过流面积识别算法求得的过流面积峰值大小为174.5 mm 2,而理论测量值的大小为177.5 mm 2;二者的相对误差率大约为1.7%;而与基于CFD方法所得结果的整体相对误差率,大约在5%以内。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直接且较精准地完成对配流盘过流面积的求解与计算,有效地简化了过流面积变换趋势的求解过程。展开更多
目的探索同步热疗改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n=27),采用传统热疗20 min后再进行康复训练40 min;对照组B(n=27),采用便...目的探索同步热疗改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n=27),采用传统热疗20 min后再进行康复训练40 min;对照组B(n=27),采用便携式温热肩部理疗仪热疗20 min后再进行康复训练40 min;实验组(n=28),采用便携式温热肩部理疗仪热疗同时康复训练40 min。在术前、术后6周、术后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进行评估,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术前三组VAS评分及CM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所有研究对象均随访至少12周。三组VAS及CMS评分在治疗过程中均显著改善(P均<0.05)。术后6周、术后12周随访时,实验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6周:2.4±0.49 vs 3.9±0.50和3.4±0.52;12周:1.3±0.52 vs 1.5±0.47和1.6±0.51;P均<0.05);实验组C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6周:59.37±1.69 vs 57.35±2.22;12周:72.76±2.65 vs 73.44±3.01;P均<0.05),但与对照组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术后的康复训练中采用同步热疗,较传统热疗后康复训练的效果更好。展开更多
文摘在轴向柱塞泵的工作过程中,通过配流盘进行高低压的循环切换,而配流盘的过流面积是影响柱塞泵内部压力平稳过渡的重要参数。为了完成对配流结构过流面积的求解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流场点云的过流面积计算方法。首先,对配流盘流场的点云化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点云化处理的实施方法;然后,对配流盘三维流域模型进行了系列修正,提出了缓冲槽连通阶段模型的修正方法,提高了过流面积计算的准确性;最后,对不同配流阶段的过流面积进行了计算,并与理论测量所得结果以及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所得的结果,分别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多维流场点云的过流面积识别算法求得的过流面积峰值大小为174.5 mm 2,而理论测量值的大小为177.5 mm 2;二者的相对误差率大约为1.7%;而与基于CFD方法所得结果的整体相对误差率,大约在5%以内。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直接且较精准地完成对配流盘过流面积的求解与计算,有效地简化了过流面积变换趋势的求解过程。
文摘目的探索同步热疗改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n=27),采用传统热疗20 min后再进行康复训练40 min;对照组B(n=27),采用便携式温热肩部理疗仪热疗20 min后再进行康复训练40 min;实验组(n=28),采用便携式温热肩部理疗仪热疗同时康复训练40 min。在术前、术后6周、术后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进行评估,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术前三组VAS评分及CM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所有研究对象均随访至少12周。三组VAS及CMS评分在治疗过程中均显著改善(P均<0.05)。术后6周、术后12周随访时,实验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6周:2.4±0.49 vs 3.9±0.50和3.4±0.52;12周:1.3±0.52 vs 1.5±0.47和1.6±0.51;P均<0.05);实验组C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6周:59.37±1.69 vs 57.35±2.22;12周:72.76±2.65 vs 73.44±3.01;P均<0.05),但与对照组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术后的康复训练中采用同步热疗,较传统热疗后康复训练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