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型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多次静脉使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1
作者 余游 邹昌 +5 位作者 谭鹏 guy romeo kenmegne 尹一杰 黄申博 何帅 方跃 《华西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61-467,共7页
目的探讨复合型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多次静脉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创伤医学中心收治的复合型髋臼骨折拟行手术患者。按照TXA的不同使用方案,... 目的探讨复合型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多次静脉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创伤医学中心收治的复合型髋臼骨折拟行手术患者。按照TXA的不同使用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观察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总失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纤溶指标、输血率及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率。结果共纳入患者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入路及手术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总失血量[(795.90±451.36)vs.(579.70±315.88)mL]、术后48 h引流量[(231.33±130.77)vs.(147.67±73.14)mL]、隐性失血量[(406.23±356.17)vs.(170.30±163.75)mL]、输血率(63.3%vs.3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和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栓塞。两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随时间下降(P<0.05),但整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呈现不同变化趋势(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复合型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多次静脉使用TXA能有效减少患者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减少围手术期输血率,且不增加静脉血栓性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髋臼骨折 围手术期 多次静脉 氨甲环酸 有效性及安全性
原文传递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同侧下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范涌熙 guy romeo kenmegne +3 位作者 余游 段阿林 尹一杰 方跃 《华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461-1467,共7页
目的探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同侧下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1月成都第一骨科医院修复重建科收治的下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术后记... 目的探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同侧下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1月成都第一骨科医院修复重建科收治的下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术后记录切取皮瓣解剖特点、使用方式、临床结果以及末次随访采用皮瓣综合疗效评价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患者13例。其中,男12例,女1例。13例患者切取皮瓣内共发现19条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平均1.46条。皮瓣切取范围5.5 cm×3.5 cm~13.5 cm×5.0 cm。顺行带蒂转移3例,游离移植10例;使用嵌合皮瓣5例,分叶皮瓣1例,其余7例为常规穿支皮瓣。术后皮瓣全部顺利成活。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5个月,平均(10.38±3.64)个月。13例患者的皮瓣疗效综合评分77~92分,平均(86.76±4.45)分;其中5例评级为优,8例评级为良,优良率为100%。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具备的多功能性特点和灵活的使用方法增加了同侧下肢中小面积创面的修复方法,并且可以获得更佳的美学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