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四川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背景
被引量:
3
1
作者
B.C.Burchfiel
L.H.Royden
+8 位作者
R.D.Vander Hilst
B.H.Hager
Z.Chen
R.W.King
C.Li
J.L
h.ao
E.Kirby
任俊杰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8期13-21,共9页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发生了Mw7.9地震。这一地震是在青藏高原长期隆升和向东推挤的背景下形成的。发生地震的区域有以下典型的地质特征:不是陡峭山前的活动汇聚造山带(包括地形起伏大于4km的情况),而是缺少高...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发生了Mw7.9地震。这一地震是在青藏高原长期隆升和向东推挤的背景下形成的。发生地震的区域有以下典型的地质特征:不是陡峭山前的活动汇聚造山带(包括地形起伏大于4km的情况),而是缺少高活动强度的低角度逆冲断层;虽拥有年轻的高地形(距今15Ma)和加厚的地壳,但是却只有低的GPS缩短率(小于3mm/a),并且缺少同时代的前陆沉积。在我们看来,青藏高原东部下面的地壳加厚不是因为上部地壳的大范围缩短,而是由于位于软弱层(低速层)中的深部地壳的韧性增厚。横跨龙门山的晚新生代缩短量可能仅有10—20km。且伴有主要造成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差异抬升的褶皱和断裂。5月12日的地震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东部相对四川盆地的带有缓慢的汇聚和右旋走滑的长期抬升。5月12日地震邻区内GPS确定的速率表明,该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大约为2000~100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地震
物理背景
中国四川
青藏高原东缘
青藏高原东部
地球
汶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四川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背景
被引量:
3
1
作者
B.C.Burchfiel
L.H.Royden
R.D.Vander Hilst
B.H.Hager
Z.Chen
R.W.King
C.Li
J.L
h.ao
E.Kirby
任俊杰
机构
Dept. of Earth
Chengd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Dept. of Geosciences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出处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8期13-21,共9页
文摘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发生了Mw7.9地震。这一地震是在青藏高原长期隆升和向东推挤的背景下形成的。发生地震的区域有以下典型的地质特征:不是陡峭山前的活动汇聚造山带(包括地形起伏大于4km的情况),而是缺少高活动强度的低角度逆冲断层;虽拥有年轻的高地形(距今15Ma)和加厚的地壳,但是却只有低的GPS缩短率(小于3mm/a),并且缺少同时代的前陆沉积。在我们看来,青藏高原东部下面的地壳加厚不是因为上部地壳的大范围缩短,而是由于位于软弱层(低速层)中的深部地壳的韧性增厚。横跨龙门山的晚新生代缩短量可能仅有10—20km。且伴有主要造成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差异抬升的褶皱和断裂。5月12日的地震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东部相对四川盆地的带有缓慢的汇聚和右旋走滑的长期抬升。5月12日地震邻区内GPS确定的速率表明,该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大约为2000~10000年。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地震
物理背景
中国四川
青藏高原东缘
青藏高原东部
地球
汶川
分类号
P618.51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四川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背景
B.C.Burchfiel
L.H.Royden
R.D.Vander Hilst
B.H.Hager
Z.Chen
R.W.King
C.Li
J.L
h.ao
E.Kirby
任俊杰
《国际地震动态》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