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
1
作者 吴万荣 韩奉林 +1 位作者 田广天 刘诗月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期12-16,共5页
该文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出发,分析研究型大学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与“双一流”建设之间尚存在的差距,从创新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内涵、构建智能制造时代的先进实验实践体系、创新实... 该文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出发,分析研究型大学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与“双一流”建设之间尚存在的差距,从创新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内涵、构建智能制造时代的先进实验实践体系、创新实验实践教学方法与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索研究型大学机械类专业先进实验实践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 实验实践体系建设 教学方法与管理方法改革 智能制造 机械类专业
下载PDF
机械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
作者 韩奉林 吴万荣 +2 位作者 云忠 赵海鸣 陈志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第14期27-32,共6页
针对传统机械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对创新等高阶能力支撑不足的问题,提出由课程项目、学期综合项目和自主课外项目构成的机械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并分别以“机械制造工艺学”“智能制造综合实践”和“工程项目实践A(I)”为例,具体... 针对传统机械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对创新等高阶能力支撑不足的问题,提出由课程项目、学期综合项目和自主课外项目构成的机械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并分别以“机械制造工艺学”“智能制造综合实践”和“工程项目实践A(I)”为例,具体介绍三种项目的实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体系 工程教育 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课程项目
下载PDF
智能制造背景下基于能力培养的过程性考核体系构建与实践
3
作者 陈志 韩奉林 +2 位作者 赵海鸣 刘德福 谭先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第2期83-88,共6页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主题,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经之路,卓越人才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然而,现有课程的过程性考核体系存在缺乏标准、维度低、区分度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难以促进智能制造背景下卓越人才的...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主题,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经之路,卓越人才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然而,现有课程的过程性考核体系存在缺乏标准、维度低、区分度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难以促进智能制造背景下卓越人才的全方位能力培养。针对这一问题,以“能力需求—评价标准—方法依据—考核主体—体系实践”为主线,通过明确“四位一体”能力培养的需求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设计适合的过程性考核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过程性考核主体、开展过程性考核体系的实践,从而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方位能力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性考核体系 能力培养 智能制造 卓越人才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颗粒流驱动变刚度弯曲软体驱动器的设计及运动仿真 被引量:8
4
作者 韩奉林 李鹏 +1 位作者 李明辉 田亮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0-897,共8页
为提高软体机器人的承载能力,利用颗粒物质兼具流体和阻塞刚化的特性,设计了一种变刚度弯曲软体驱动器。以颗粒物质力学为指导,设计并制造了变刚度弯曲软体驱动器样机。通过试验获得了分别描述颗粒物质和变形腔材料的联合弹塑性模型、Og... 为提高软体机器人的承载能力,利用颗粒物质兼具流体和阻塞刚化的特性,设计了一种变刚度弯曲软体驱动器。以颗粒物质力学为指导,设计并制造了变刚度弯曲软体驱动器样机。通过试验获得了分别描述颗粒物质和变形腔材料的联合弹塑性模型、Ogden超弹本构模型,提出了软体驱动器运动过程的有限元仿真方法,搭建了变刚度软体驱动器实验平台。实验与仿真获得的弯角误差约为15.6%,利用颗粒阻塞原理可使承载能力提高约1.7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驱动器 颗粒流 变刚度 阻塞 运动仿真
下载PDF
基于可测距平板工具的机器人TCP标定方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韩奉林 江晓磊 严宏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8-23,共6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工具中心点(Tool Center Point,TCP)标定,提出一种基于带二维测距功能标定工具板的标定方法。标定工具板能够感知机器人TCP的触碰,并测量任意两触点之间的距离。使机器人TCP与标定板触碰四次,并以触点形成的线段长度为坐... 针对工业机器人工具中心点(Tool Center Point,TCP)标定,提出一种基于带二维测距功能标定工具板的标定方法。标定工具板能够感知机器人TCP的触碰,并测量任意两触点之间的距离。使机器人TCP与标定板触碰四次,并以触点形成的线段长度为坐标变换不变量为约束,建立TCP参数标定模型。该模型包括一个三元二次代数方程组,通过消元法可求出其所有可能解,并提出了真实解的判定方法。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以电阻触摸屏作为标定板为例,分析了标定板距离测量分辨率对标定精度的影响规律。以电阻屏为标定板进行了参数标定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方法标定过程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适用于大多数工业机器人的工具坐标系的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运动学 工具中心点(TCP)标定 二维测距 标定精度
下载PDF
颗粒驱动软体驱动器设计及FEM-DEM运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奉林 李明辉 +3 位作者 田亮 刘伟 费磊 赵海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5-162,共8页
颗粒物质具有流动传压和阻塞刚化的双相特性,是变刚度软体机器人的理想驱动介质.由于颗粒物质复杂的力学特性,颗粒驱动软体机器人运动预测极具挑战性.综合考虑颗粒物质的离散性和超弹软体型腔的连续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EM-DEM耦合计... 颗粒物质具有流动传压和阻塞刚化的双相特性,是变刚度软体机器人的理想驱动介质.由于颗粒物质复杂的力学特性,颗粒驱动软体机器人运动预测极具挑战性.综合考虑颗粒物质的离散性和超弹软体型腔的连续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EM-DEM耦合计算的软体驱动器运动分析方法.为降低颗粒充入软体型腔时的局部径向膨胀,设计了具有径向增强约束的弯曲驱动器软体型腔结构.利用FEM-DEM耦合计算方法对此驱动器的运动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基于颗粒物质Mohr⁃Coulomb连续介质模型的FEM开展了对比计算.利用3D打印和硅胶浇注技术制造驱动器样机,测试了软体驱动器的运动特性及变刚度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与基于Mohr-Coulomb模型的FEM相比,利用FEM-DEM耦合计算方法,可使驱动器弯曲角度的预测精度提高约14.3%;使用较小直径的颗粒介质可以提高机器人的变形能力;与前期研究中的原始方案相比,本文提出的径向增强约束驱动器在不削弱刚度调节能力的前提下,最大弯曲角度从48.9°提升至了7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驱动器 有限元 离散元 颗粒驱动 变刚度 DEM-FEM 粒径
下载PDF
基于平板标定工具的机器人工具中心点标定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韩奉林 李鹏 +3 位作者 谭冬和 李单 邵冬世 严宏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7,共8页
为在工业现场便捷、准确地获取工具中心点(tool center point,TCP)参数,降低机器人末端工具的定位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平板标定工具的机器人TCP标定方法.利用机器人TCP与平板多次触碰所形成的空间触点应共面的约束条件,建立了机器人TCP... 为在工业现场便捷、准确地获取工具中心点(tool center point,TCP)参数,降低机器人末端工具的定位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平板标定工具的机器人TCP标定方法.利用机器人TCP与平板多次触碰所形成的空间触点应共面的约束条件,建立了机器人TCP参数标定模型;针对TCP名义参数未知和已知的情况,分别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TCP直接求解和线性化的偏差求解算法.通过数值仿真和标定试验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TCP直接求解和偏差求解算法求解的结果与传统四点标定法相比,误差分别在0.5 mm和1.0 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工具中心点标定 平板标定 标定算法
下载PDF
项目驱动式创新创业工程训练教学实践——以中南大学工程训练与工艺理论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吴万荣 韩奉林 田广天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2年第2期94-98,共5页
中南大学工程训练与工艺理论系列课程在建设与改革过程中,构建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的课程新体系,探索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转化能力为导向的项目驱动式创新创业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提出了项目驱动式创新创业工程训练的项目命题... 中南大学工程训练与工艺理论系列课程在建设与改革过程中,构建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的课程新体系,探索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转化能力为导向的项目驱动式创新创业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提出了项目驱动式创新创业工程训练的项目命题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成绩考核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施措施,以期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工程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与理论课程新体系 项目驱动 创新创业 工程训练 能力提升
下载PDF
颗粒阻塞软体驱动器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奉林 刘伟 费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9-344,共6页
颗粒阻塞效应广泛用于提高软体驱动器的承载能力,为了深入研究阻塞态驱动器的承载规律,对颗粒阻塞弯曲软体驱动器的受载变形规律进行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驱动器的受载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个阶段,塑性阶段具有近似线性的应变... 颗粒阻塞效应广泛用于提高软体驱动器的承载能力,为了深入研究阻塞态驱动器的承载规律,对颗粒阻塞弯曲软体驱动器的受载变形规律进行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驱动器的受载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个阶段,塑性阶段具有近似线性的应变强化现象,且流动阻力波动较大。增大驱动器内外压差后,弹性系数、屈服力及应变强化程度均显著提升。屈服力和应变强化程度对驱动器承载性能的影响更大,仅考虑颗粒阻塞的变刚度效应是不全面的。同时基于石膏粉末3DP打印技术提出一种新的硅胶型腔消失模制备方法,可提高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阻塞 软体驱动器 承载特性 消失模 屈服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测量系统的机器人误差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严宏志 邵冬世 +2 位作者 韩奉林 肖程晖 赵林鹤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87,94,共8页
针对机器人存在的几何参数误差影响绝对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目视觉测量系统的机器人误差检测方法。采用修正的DH(MDH)模型建立了带几何误差的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根据工具中心点(TCP)实测点与误差补偿后的理论点应重合的原理,... 针对机器人存在的几何参数误差影响绝对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目视觉测量系统的机器人误差检测方法。采用修正的DH(MDH)模型建立了带几何误差的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根据工具中心点(TCP)实测点与误差补偿后的理论点应重合的原理,推导出误差辨识模型。为构建约束方程,利用平面和空间圆拟合,实现了测量坐标系到基坐标系的转换。通过仿真确定了可辨识的误差,初步验证了误差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搭建了误差检测实验装置,使用Handyprobe光笔测量仪进行了误差检测实验。误差补偿后,检验点组绝对定位误差均值减小81.02%,证明了基于双目视觉测量系统的机器人误差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误差检测 平面和空间圆拟合 双目视觉测量系统
下载PDF
基于VR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机械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奉林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第10期31-32,38,共3页
探索提出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于机械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并结合VR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质量。讨论现有VR设备性能、成本等特点,提出适用于实践环节翻转课堂教学的VR设备和软件组合。根据应用情况,提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 VR技术 翻转课堂 实践教学 机械专业 MOOC 全景相机
下载PDF
针对裂变产额和半衰期的燃耗计算灵敏度和不确定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丰林 祖铁军 +1 位作者 吴宏春 曹良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23-2329,共7页
基于广义微扰理论推导了裂变产额和半衰期的燃耗灵敏度系数理论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原子核密度和中子通量的相互影响,并开发了燃耗计算中有效增殖因数和原子核密度等响应参数对核数据的灵敏度和不确定度分析程序。基于评价核数据中裂变产... 基于广义微扰理论推导了裂变产额和半衰期的燃耗灵敏度系数理论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原子核密度和中子通量的相互影响,并开发了燃耗计算中有效增殖因数和原子核密度等响应参数对核数据的灵敏度和不确定度分析程序。基于评价核数据中裂变产物独立产额的标准差数据,产生了针对压缩燃耗数据库的裂变产额协方差矩阵,以提高不确定度的计算精度。基于ENDF/B-Ⅶ.1数据库量化了UAM基准题TMI-1栅元无限增殖因数及重要裂变产物和重核的原子核密度由裂变产额和半衰期引入的不确定度。数值结果表明,对于栅元无限增殖因数,裂变产额和半衰期引入的不确定度很小;对于部分裂变产物的原子核密度,裂变产额和半衰期会引入较大的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耗计算 微扰理论 灵敏度 不确定度
下载PDF
机器人参数辨识和计算力矩法轨迹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赖含 韩奉林 胡金飞 《机电工程技术》 2020年第11期29-32,179,共5页
为了实现计算力矩法轨迹控制,以三自由度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建立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将优化系数后的有限傅里叶级数作为激励轨迹,借助柯马Racer3机器人平台进行PID辨识实验。利用辨识出的动力学参数所计算的理论力矩和实际力矩的高吻合... 为了实现计算力矩法轨迹控制,以三自由度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建立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将优化系数后的有限傅里叶级数作为激励轨迹,借助柯马Racer3机器人平台进行PID辨识实验。利用辨识出的动力学参数所计算的理论力矩和实际力矩的高吻合程度,证明了参数辨识的准确性。在Simulink环境下,根据计算力矩法设计轨迹跟踪控制器,以仿真动态轨迹跟踪情况。基于参数辨识的准确结果和仿真调试的控制参数,展开计算力矩法轨迹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种方法能够实现机器人较高精度的轨迹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自由度机器人 动力学模型 激励轨迹 参数辨识 计算力矩法 轨迹跟踪
下载PDF
Wettability regulation from superhydrophilic to superhydrophobic via nanosecond laser ablation
14
作者 CHEN Zhi WU ZhiCheng +2 位作者 ZhanG GuoJun LI DongHui han fengli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829-1841,共13页
Metal surfac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numerous applications,from self-cleaning and anti-icing to anti-fogging and oil-water separation.The regulation of their wettability is essential to enhance their performance in t... Metal surfac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numerous applications,from self-cleaning and anti-icing to anti-fogging and oil-water separation.The regulation of their wettability is essential to enhance their performance in these areas.This paper proposes a multi-state regulation method for metal surface wettability,leveraging nanosecond laser ablation.By creating non-uniform microstructures on a metal surface,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solid and liquid phases can be increased,resulting in the attainment of superhydrophilic properties(contact angle(CA),ranging from 4.6°to 8.5°).Conversely,the construction of uniform microstructures leads to a decreased solid-liquid contact area,thereby rendering the metal surface hydrophilic(CA=12.2°–53°).Furthermore,through heat treatment on a surface with uniform microstructures,organic matter adsorption can be promoted while simultaneously reducing surface energy.This process results in the metal surface acquiring hydrophobic properties(CA=92.1°–133.5°),facilitated by the“air cushion effect.”Building on the hydrophobic surface,stearic acid modification can further reduce surface energy,ultimately bestowing the metal surface with superhydrophobic properties(CA=150.1°–152.7°,and sliding angle=3.8°).Performance testing has validated the durability and self-clean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fabricated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while also highlighting the excellent anti-fog performance of the superhydrophilic surface.These findings strongly indicate the immense potential of these surfaces in variou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econd laser ablation surface wettability SUPERHYDROPHOBIC SUPERHYDROPHILI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