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的中国考古学”(笔谈)
1
作者 霍巍 赵宾福 +2 位作者 陈洪海 韩建业 孙庆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共25页
考古学传入中国后经历了百年发展历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无论是中华文明探源、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学科体系的建构,还是田野考古与科技考古手段的发展、考古学与历史学等其他学科之间的... 考古学传入中国后经历了百年发展历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无论是中华文明探源、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学科体系的建构,还是田野考古与科技考古手段的发展、考古学与历史学等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等若干重大问题,都需要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具体的实践。本刊特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考古学学科评议组霍巍教授、赵宾福教授、陈洪海教授、韩建业教授、孙庆伟教授等五位成员围绕“新时代的中国考古学”这个话题进行笔谈,以期引起更为广泛的对话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科技考古 田野考古 考古学理论 评议组 中华文明探源 韩建业 对话与交流
下载PDF
文化上和政治上早期中国的起源与形成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建业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47,共8页
中国的起源可以从文化和政治两个层面进行观察。文化上的早期中国指秦汉以前中国大部地区文化彼此交融联系而形成的相对的文化共同体,起源于距今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政治上的早期中国指... 中国的起源可以从文化和政治两个层面进行观察。文化上的早期中国指秦汉以前中国大部地区文化彼此交融联系而形成的相对的文化共同体,起源于距今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政治上的早期中国指秦汉以前囊括中国大部地区的统一国家,起源于距今4700多年,可能对应传说中的轩辕黄帝时期,形成于距今4000年左右夏朝的建立。文化上的早期中国具有“一元”的宇宙观、伦理观和历史观,形成了“多支一体”圈层结构,政治上的早期中国则具有“一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上的早期中国 政治上的早期中国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关于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从新疆的考古新发现论起
3
作者 韩建业 《新疆社会科学(哈文)》 2023年第2期80-92,共13页
包括新疆在内的中国广大地区,和亚欧大陆西部一样存在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其中铜石并用时代大致在公元前3000~前2500年,青铜时代大致在公元前2500~前1000年,青铜时代本身还有早、中、晚之分。中西方文化之间自公元前3000多年以来... 包括新疆在内的中国广大地区,和亚欧大陆西部一样存在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其中铜石并用时代大致在公元前3000~前2500年,青铜时代大致在公元前2500~前1000年,青铜时代本身还有早、中、晚之分。中西方文化之间自公元前3000多年以来的互动交流,是中国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 新疆考古 铜石并用时代 青铜时代
下载PDF
龙山时代的文化巨变和传说时代的部族战争 被引量:15
4
作者 韩建业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163,共12页
公元前2千纪之末的龙山时代前后期之交,曾经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文化巨变,也就是王湾三期文化对石家河文化、老虎山文化对陶寺文化的大规模代替,这当是部族之间激烈战争行为的后果,分别可以和传说中的禹征三苗、稷放丹朱事件相对应。以... 公元前2千纪之末的龙山时代前后期之交,曾经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文化巨变,也就是王湾三期文化对石家河文化、老虎山文化对陶寺文化的大规模代替,这当是部族之间激烈战争行为的后果,分别可以和传说中的禹征三苗、稷放丹朱事件相对应。以此为基点,发现龙山时代的其他考古学文化和其他部族人物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如有虞氏舜与造律台文化、最早的先商契和雪山二期文化等。据此就有可能切实建立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和尧舜禹时期一些部族的对应关系框架,走出夏代之前古史探索的关键一步,还可以为夏文化的上限提供坚实的考古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时代 传说时代 文化变迁 部族战争 禹征三苗 稷放丹朱
下载PDF
中国北方早期石城兴起的历史背景——涿鹿之战再探索 被引量:11
5
作者 韩建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4-101,共8页
中国北方长城沿线在距今4700多年的庙底沟二期之初,突然涌现出许多军事性质突出的石城。同时,在黄土高原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内蒙古中南部、河北大部和河南中部等地的文化格局发生突变。这一系列现象应当是以黄土高原人群为胜利方的大规... 中国北方长城沿线在距今4700多年的庙底沟二期之初,突然涌现出许多军事性质突出的石城。同时,在黄土高原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内蒙古中南部、河北大部和河南中部等地的文化格局发生突变。这一系列现象应当是以黄土高原人群为胜利方的大规模战争事件的结果,很可能与文献记载中的涿鹿之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地区 庙底沟二期 石城 涿鹿之战
下载PDF
论早期中国的“一元多支一体”格局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建业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42,共8页
早期中国大部地区共有“一元”的宇宙观、伦理观、历史观等核心思想观念和文化基因,存在“多支”文化系统和多种文明起源子模式,交融形成以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为主体的、以黄河中游(或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层次的“一体”文化格局... 早期中国大部地区共有“一元”的宇宙观、伦理观、历史观等核心思想观念和文化基因,存在“多支”文化系统和多种文明起源子模式,交融形成以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为主体的、以黄河中游(或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层次的“一体”文化格局。这种“一元多支一体”格局,本质上趋向“一体”“一统”而又包含多种发展变化的可能性,既长期延续主流传统又开放包容,是一种超稳定的巨文化结构,与此相适应的文明起源模式可称之为“天下文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 一元多支一体格局 天下文明
下载PDF
石峁人群族属探索 被引量:5
7
作者 韩建业 《文物春秋》 2019年第4期13-17,共5页
文章认为石峁人群属于传说中的黄帝后裔北狄先民,理由有四:其一,通过老虎山文化的南下与'稷放丹朱'事件的对应,可证老虎山文化游邀类型可能属于后稷族系遗存,则老虎山文化石峁类型理当属于和后稷族系同源人群的文化;其二,通过... 文章认为石峁人群属于传说中的黄帝后裔北狄先民,理由有四:其一,通过老虎山文化的南下与'稷放丹朱'事件的对应,可证老虎山文化游邀类型可能属于后稷族系遗存,则老虎山文化石峁类型理当属于和后稷族系同源人群的文化;其二,通过石峁类型末期较多陶寺晚期文化因素的出现,可证石峁类型可能属于姬周先祖不窋'自窜于戎狄之间'之'戎狄'文化;其三,老虎山文化的重要源头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被推测为黄帝部族的遗存,文献中后稷族系和'北狄'等部分'戎狄'属于黄帝后裔,说明老虎山文化石峁类型和游邀类型一样,可能都属于黄帝后裔的遗存;其四,石峁类型的后继文化也当属于戎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峁遗址 老虎山文化 黄帝 北狄
下载PDF
龙山时代的中原和北方--文明化进程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韩建业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4期81-84,共4页
龙山时代的中原文化和北方文化都源于仰韶文化,同属广义的中原龙山文化范畴,都在公元前3千纪后半叶先后迈入初级文明社会。但它们同源而异化,分别形成社会发展和文明起源的"中原模式"和"北方模式";同根而相煎,终至... 龙山时代的中原文化和北方文化都源于仰韶文化,同属广义的中原龙山文化范畴,都在公元前3千纪后半叶先后迈入初级文明社会。但它们同源而异化,分别形成社会发展和文明起源的"中原模式"和"北方模式";同根而相煎,终至龙山后期北方文化南下,对中原造成很大影响。中原和北方的南北互动和起伏盛衰,深层原因当在于自然环境及其演变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时代 中原 北方 文明
下载PDF
仰韶文化零口类型的形成及东向扩张 被引量:4
9
作者 韩建业 《文物春秋》 2021年第2期3-10,共8页
距今7000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关中和汉中地区的白家文化发展为仰韶文化初期的零口类型,并迅即东向扩展至晋西南、豫西地区,形成与零口类型大同小异的仰韶文化枣园类型,其影响至少见于华北平原、内蒙古中南部和豫中等地区。这是黄... 距今7000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关中和汉中地区的白家文化发展为仰韶文化初期的零口类型,并迅即东向扩展至晋西南、豫西地区,形成与零口类型大同小异的仰韶文化枣园类型,其影响至少见于华北平原、内蒙古中南部和豫中等地区。这是黄河中游一次非常重要的文化整合,继裴李岗文化之后再次确立了黄河中游文化的中心地位,为文化上早期中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文化 零口类型 枣园类型 新石器时代晚期
下载PDF
中原和海岱:文明化进程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建业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137,共5页
中原和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考古学文化各具特色又互相交融,文化态势东西对峙,发展节奏此起彼伏,文明进程彼此呼应,成为早期中国文明的重心所在,共同带动了早期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中原文化中庸稳重,坚韧不拔,海纳百川,还能得西... 中原和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考古学文化各具特色又互相交融,文化态势东西对峙,发展节奏此起彼伏,文明进程彼此呼应,成为早期中国文明的重心所在,共同带动了早期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中原文化中庸稳重,坚韧不拔,海纳百川,还能得西风之先,这大概是其最终能强势胜出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海岱地区 文化发展 文明化进程
下载PDF
《原史中国一一韩建业自选集》序
11
作者 韩建业 《丝绸之路》 2020年第4期13-17,共5页
去年九月中旬,收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苏荣誉兄发来的邮件,说他几年前和几个朋友一道编《六零学人文集》丛书,希望我也加入云云。出于对荣誉兄的信任,就愉快地答应了。我的自选集名为《原史中国》,有两重含义。其一,“原”作动... 去年九月中旬,收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苏荣誉兄发来的邮件,说他几年前和几个朋友一道编《六零学人文集》丛书,希望我也加入云云。出于对荣誉兄的信任,就愉快地答应了。我的自选集名为《原史中国》,有两重含义。其一,“原”作动词用,“原史中国”可以理解为究寻中国历史之本源。我的研究始于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及于古史传说、聚落形态、人地关系、文明起源、中西交流,成于对文化意义上早期中国形成过程的综合探究,合“原史中国”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传说 自选集 中西交流 文明起源 两重含义 韩建业 考古学文化 人地关系
下载PDF
SLM技术成型生物医用钴铬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晓艳 皇甫强 +3 位作者 罗锦华 韩建业 师燕妮 于振涛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9期89-91,93,共4页
钴铬合金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及生物相容性,被广泛用作生物医用齿科修复、骨科植入及心血管介入材料。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因其个性化设计、成型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内部缺陷少等特点,成为制备高致密度、高尺寸精度和高性能... 钴铬合金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及生物相容性,被广泛用作生物医用齿科修复、骨科植入及心血管介入材料。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因其个性化设计、成型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内部缺陷少等特点,成为制备高致密度、高尺寸精度和高性能的生物医用钴铬合金的有效途径。本文重点综述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备生物医用钴铬合金的成型工艺、微观结构、物理性能及热处理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钴铬合金 微观组织 热处理
下载PDF
陕西省乡镇机构改革对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雷江红 韩建业 +2 位作者 蒋庆军 唐芳 严阿庆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6期33-34,40,共3页
为了解陕西省乡镇机构改革对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影响,通过对《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及综合执法、官方兽医资格确认等有关政令法规进行研习,分析了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产地检疫工作中存在的检疫队伍不稳定、人员与权责矛... 为了解陕西省乡镇机构改革对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影响,通过对《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及综合执法、官方兽医资格确认等有关政令法规进行研习,分析了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产地检疫工作中存在的检疫队伍不稳定、人员与权责矛盾日益凸显等问题,探讨了乡镇机构改革后从事动物防疫人员能否作为官方兽医开展产地检疫工作、能否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是否必须协助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等问题。同时,从健全法规制度、规范检疫流程、严格依法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为国家兽医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机构改革 综合执法 官方兽医 动物产地检疫
下载PDF
早期中华与西亚、埃及文明化进程比较
14
作者 韩建业 《历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3,M0003,共31页
早期中华文明、早期西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相似的文明化进程,主要缘于整个亚欧大陆相似的气候演变规律,也与文化交流存在一定关系。三大原生文明在文明化进程中也呈现诸多不同。早期中华文明形成“一元”宇宙观和“多支一体”格局,成为... 早期中华文明、早期西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相似的文明化进程,主要缘于整个亚欧大陆相似的气候演变规律,也与文化交流存在一定关系。三大原生文明在文明化进程中也呈现诸多不同。早期中华文明形成“一元”宇宙观和“多支一体”格局,成为中华文明连续发展至今的根本原因。早期西亚文明的“多元”宇宙观和“城邦文明”模式,从根源上讲难以自然趋于“一体”或“一统”。古埃及文明本质上是“一体”、“一统”程度较高的文明模式,但因缺乏分支文化系统和多样化社会子模式,而少了许多变通而长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华文明 早期西亚文明 古埃及文明
原文传递
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先行者和领航者——纪念严文明先生
15
作者 韩建业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6,共6页
严文明先生(1932—2024)是著名的考古学家,他在考古学研究、考古学教育、文物保护等领域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曾提出史前中国的重瓣花格局理论,找到了开启整个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大门的钥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体系的创建者、中... 严文明先生(1932—2024)是著名的考古学家,他在考古学研究、考古学教育、文物保护等领域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曾提出史前中国的重瓣花格局理论,找到了开启整个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大门的钥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体系的创建者、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先行者和领航者、稻作农业长江起源说和边缘起源论的提出者、五帝时代考古学探索的倡导者、中国考古学国际化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文明 中华文明探源 中国考古学
原文传递
Exploring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in prehistoric Eurasi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rop diffusion and consumption 被引量:34
16
作者 DONG GuangHui YANG YiShi +2 位作者 han jianye WANG Hui CHEN FaH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110-1123,共14页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in prehistoric Eurasia(CEPE)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this process is thought to date back to at least the early Bronze Age, although details abo...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in prehistoric Eurasia(CEPE)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this process is thought to date back to at least the early Bronze Age, although details about timings and routes remain unclear. It is likely that CEPE promoted the spread and exchange of crops that originat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Eurasia; since these remains can be definitely identified and directly dated, they provide ideal research materials to explore the history of CEPE.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available archaeobotanical evidence and direct radiocarbon dates for crop remains, alongside carbon isotopic data from human bones unearthed from prehistoric sites in Eurasi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history of the spread of millet crops, and wheat and barley, that were first domesticated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 of Eurasia during prehistoric times.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rchaeological evidences, we discuss the history of CEP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wheat and barley were domesticated in western Asia around 10500 a BP, spread into Europe and western Central Asia before 8000 a BP, and reaching eastern Central Asia and northwestern China between 4500 and 4000 a BP. Data show that both broomcorn and foxtail millet were domesticated in eastern Asia before 7700 a BP, spread into eastern Central Asia between 4500 and 4000 a BP, and into western Asia and Europe prior to 3500 a BP. Wheat, barley, and millet crops were first utilized together in eastern Kazakhstan within Central Asia around 4400 a BP, the region where earliest CEPE is likely to have taken place. These crops were mixedly used mainly in eastern central Asia and northwest China between 4500 and 3500 a BP, and then across the Eurasia before 2200 a BP.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ranscontinental CEPE might have been initiated during the fifth millennium, before intensifying during the Bronze Age to lay the foundations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during the Han Dynasty(between 202 BC and 220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LITHIC Bronze Age EURASIA Crop spread Food globalization Transcontinental cultural exchange
原文传递
Liangzhu: An Early State with Regional Sovereign Power
17
作者 han jianye Liu Zequan 《China Book International》 2024年第3期8-9,共2页
In his book,Han delves into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racing it back over 8,000 years and noting its consolidation around 5,000 years ago,with distinct origins in the north,central plains,and eastern region... In his book,Han delves into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racing it back over 8,000 years and noting its consolidation around 5,000 years ago,with distinct origins in the north,central plains,and eastern regions.He underscores the pivotal role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warfare i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while also highlighting the infusion of fresh vigor through cultural exchanges withthe 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IN ORIGIN CIVILIZATION
原文传递
教学相长,探源中华文明——我的考古之路
18
作者 韩建业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6-181,共6页
一.我初中毕业后上了中等师范,毕业后当了两年初中老师,1987年自学考上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就算开启了我的考古之路。本来高考我想报的专业是哲学和历史学,但是那年这两个专业在甘肃不招生,就报了相近的考古学。我之前对考古学并没有多少... 一.我初中毕业后上了中等师范,毕业后当了两年初中老师,1987年自学考上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就算开启了我的考古之路。本来高考我想报的专业是哲学和历史学,但是那年这两个专业在甘肃不招生,就报了相近的考古学。我之前对考古学并没有多少了解,是严文明和宿白先生的“考古学通论课”,为我打开了考古学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师范 教学相长 中华文明 考古学 初中毕业 招生 初中老师 高考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人地耦合与可持续人居环境 被引量:60
19
作者 汪芳 安黎哲 +5 位作者 党安荣 韩建业 苗长虹 王静 张广汉 赵勇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07-1724,共18页
黄河流域是中国人地矛盾最为紧张的区域之一,承担着生态安全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自古以来人类和黄河始终处于共同进化的过程中,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生态保护压力也日益增加,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和风险更甚,为化解人地矛盾,需... 黄河流域是中国人地矛盾最为紧张的区域之一,承担着生态安全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自古以来人类和黄河始终处于共同进化的过程中,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生态保护压力也日益增加,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和风险更甚,为化解人地矛盾,需探究城镇聚落和河流的动态耦合机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之际,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环境考古、生态学、水文水资源、土地资源管理等多领域视角,聚焦黄河流域人地关系的空间分异和演化规律,以及资源和生态保护的困境与机遇。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将黄河流域视为自然及人文环境相互影响与依存的"生命共同体",并从系统性和交叉性、地方性和适应性等方面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人地关系 地方性 保护治理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的三个阶段 被引量:13
20
作者 韩建业 《考古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7-338,共22页
目次一引言二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交流三青铜时代的文化交流四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交流五结语一引言如果以陶容器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遗存的空间分布和起源传播.可将丝绸之路前全新世大部时段的亚欧大陆大致划分为三大文化圈,即以中国黄... 目次一引言二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交流三青铜时代的文化交流四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交流五结语一引言如果以陶容器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遗存的空间分布和起源传播.可将丝绸之路前全新世大部时段的亚欧大陆大致划分为三大文化圈,即以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东亚、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屿在内的“早期东方文化圈”;以两河流域为中心,包括西亚、北非、中亚南部、南亚和欧洲南部在内的“早期西方文化圈”;以及东、西两大文化圈以北的“早期北方文化圈”。本文所谓早期东西文化交流,主要指旧石器时代人类大迁徙之后、汉代“丝绸之路”出现之前早期东、西两大文化圈之间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石并用时代 早期铁器时代 东西文化交流 青铜时代 旧石器时代 丝绸之路 两河流域 亚欧大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