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体轨道参数调控柴达木盆地第四纪盐类资源形成的新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文霞 方小敏 张涛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5-727,共13页
盐类资源的形成受沉积盆地、干旱气候和物源补给三个关键因素的控制,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构造、沉积环境和物源因素在成盐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干旱和极端干旱气候这一关键因素及其与盆地盐层形成的耦合机制。本文以中德联合在柴达木盆... 盐类资源的形成受沉积盆地、干旱气候和物源补给三个关键因素的控制,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构造、沉积环境和物源因素在成盐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干旱和极端干旱气候这一关键因素及其与盆地盐层形成的耦合机制。本文以中德联合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察汗斯拉图凹陷获取的科学深钻为例,运用磁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指标反演研究区的水文气候演化历史,并通过时间域、频率域以及系统动力学演化特征等综合分析手段探究了深时气候变化的控盐机制和规律。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自2.7 Ma以来存在2.2~1.95 Ma、1.3~1.1 Ma、0.85~0.65 Ma和0.5~0.3 Ma四次关键的干旱化加剧和盐层发育期;发现在天体轨道倾角低幅和低偏心率值的同步期,会通过促进北半球冰盖扩张调控北半球中高纬西风环流的位置和强度,进而影响柴达木盆地的气候和水文循环,控制盆地内干旱事件的发生和盐层发育。在轨道-亚轨道-千年尺度上,全球冰量和北半球高纬气候变化也显著地控制了柴达木盆地的干旱事件和盐层发育。柴达木盆地多个凹陷区的盐层对比结果进一步表明,这一天体轨道特殊组合控制盆地的干旱事件和盐层发育过程的机制在全盆地具有普适性,促使柴达木盆地多个不同凹陷区尽管盐层发育存在一些差异,但其主要的盐层发育期均集中在上述四个关键时期。研究成果不仅为柴达木盆地乃至其他干旱区的成盐机制和深时发育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思路,而且为未来结合构造-气候-物源耦合研究,对不同区域盐类资源发育类型和规律进行精细化研究,以及深入探索深时盐层发育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盐类资源 偏心率与倾角 北半球冰盖 西风环流
下载PDF
葡甘露聚糖凝胶对大鼠混合感染性阴道炎模型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高乔 张润涛 +7 位作者 刘聪 李佳 节笑笑 倪艳 康永 杨黎彬 韩文霞 李伟泽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葡甘露聚糖凝胶治疗混合感染性阴道炎大鼠的作用。方法将70只大鼠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葡甘露聚糖凝胶高、中、低剂量组(1.2、0.6、0.3 g/kg)、复方甲硝唑组(0.4 g/kg)、凝胶基质组,每组各10只。选用白色念珠菌... 目的探讨葡甘露聚糖凝胶治疗混合感染性阴道炎大鼠的作用。方法将70只大鼠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葡甘露聚糖凝胶高、中、低剂量组(1.2、0.6、0.3 g/kg)、复方甲硝唑组(0.4 g/kg)、凝胶基质组,每组各10只。选用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大鼠混合感染性阴道炎模型,观察葡甘露聚糖凝胶对阴道炎的局部治疗作用,空白组不做处理。造模结束后开始局部给药治疗,治疗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IL-8)、表皮生长因子(EGFR)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阴道黏膜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IL-8大于空白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血清中EGFR含量明显小于空白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葡甘露聚糖凝胶各剂量组、复方甲硝唑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IL-8均小于模型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R含量均大于模型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黏膜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阴道黏膜固有层水肿,结缔组织排列疏松,伴较多炎性细胞散在浸润,与空白组比较,炎症反应明显加重,葡甘露聚糖凝胶高、中剂量组阴道被覆鳞状上皮,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形态正常,固有层胶原丰富,排列紧密,见极少量炎性散在浸润。结论葡甘露聚糖凝胶对混合感染性阴道炎大鼠进行局部治疗后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甘露聚糖凝胶 混合感染性阴道炎 作用研究 中医药
下载PDF
锥束CT工艺参数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代彦明 张健康 +5 位作者 李军义 谢垚 韩文霞 李少银 刘兆刚 杨一群 《无损检测》 CAS 2023年第2期1-5,11,共6页
影响锥束CT成像质量的工艺参数较多,通过研究关键工艺参数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规律,可获得更好的锥束CT成像效果。基于德国卡尔蔡司公司的METROMTOM 1500型微焦点锥束CT系统,研究了管电压、管电流、焦点尺寸、试样的几何位置、投影数量... 影响锥束CT成像质量的工艺参数较多,通过研究关键工艺参数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规律,可获得更好的锥束CT成像效果。基于德国卡尔蔡司公司的METROMTOM 1500型微焦点锥束CT系统,研究了管电压、管电流、焦点尺寸、试样的几何位置、投影数量、积分时间、Binning模式等关键工艺参数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管电压足够的情况下调整管电压和管电流,将焦点尺寸和体素尺寸控制在接近时获得的图像清晰度最好;减小被测物体与射线源的距离,能够明显提高图像清晰度;增加投影数量可以明显减少干扰噪声;高Binning模式能够提高图像的细节分辨率;积分时间对图像的质量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CT 工艺参数 图像质量 影响
下载PDF
茉莉精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付丽娜 赵宁 +6 位作者 何树苗 李伟泽 王丹 张湛睿 韩文霞 张寒 张仙羽 《中国药师》 CAS 2018年第11期1906-1912,共7页
目的: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茉莉精油以提高其水溶性和稳定性,为拓宽茉莉精油的进一步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HP-β-CD为包合材料,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包合物制备方法并优化其包合工艺;通过通过紫外(UV)、... 目的: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茉莉精油以提高其水溶性和稳定性,为拓宽茉莉精油的进一步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HP-β-CD为包合材料,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包合物制备方法并优化其包合工艺;通过通过紫外(UV)、薄层层析(TLC)、差示扫描(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评价,并考察强光、高温、高湿对于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恒温搅拌法为制备茉莉精油HP-β-CD包合物的最佳方法,当茉莉精油与HP-β-CD质量比为1∶7,在温度50℃、搅拌速度300 r·min^(-1)条件下,包合1.5 h时所得包合物对于茉莉精油的包合率为(73.24±0.73)%;UV、TLC、DSC等检测方法显示茉莉精油能够被充分包埋于HP-β-CD空腔内,且两者相容性良好,同时,茉莉精油的水溶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结论:恒温搅拌法制备茉莉精油HP-β-CD包合物的工艺简便可行、易于操作,所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高、水溶性好与稳定性高,为茉莉精油的进一步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精油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性能
下载PDF
冰片阿司匹林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脑靶向分布 被引量:2
5
作者 付丽娜 赵宁 +3 位作者 李伟泽 韩文霞 李健 余可嘉 《化工科技》 CAS 2021年第5期6-10,共5页
制备冰片(Borneol,BO)-阿司匹林(Asprin,ASP)固体脂质纳米粒(ASP-BO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AB-SLN),探讨BO对ASP脑靶向分布的影响。采用微乳-低温固化法制备AB-SLN;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仪对其药学性质进行表征,以ASP... 制备冰片(Borneol,BO)-阿司匹林(Asprin,ASP)固体脂质纳米粒(ASP-BO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AB-SLN),探讨BO对ASP脑靶向分布的影响。采用微乳-低温固化法制备AB-SLN;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仪对其药学性质进行表征,以ASP的含量为指标进行稳定性考察;通过小鼠体内药动学实验,考察BO对ASP在脑组织中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AB-SLN在电镜下呈均匀的圆球状结构,其粒径为(195±12)nm,表面Zeta电位为(-32±2.7)mV;AB-SLN对药物BO-ASP[m(BO)∶m(ASP)=3∶1]的包封率为(76±5.2)%,室温放置14 d后包封率为0 d时的98.4%,稳定性较好。m(BO)∶m(ASP)=1∶1、3∶1、5∶1时,ASP在小鼠脑组织中的脑药浓度分别为未加冰片组(A-SLN)的1.94、2.55与2.71倍,药峰时间(t_(m))较A-SLN组提前1 h,且AB-SLN组ASP血药浓度始终低于A-SLN组,表明BO能够促进ASP向小鼠脑组织中分布实现脑靶向作用。可为ASP在脑部疾病治疗领域提供一种脑靶向制剂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冰片 固体脂质纳米粒 脑靶向
下载PDF
深色含特种毛纤维织物成分分析用褪色剂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伏广伟 刘建勇 +4 位作者 王政 张珍竹 韩文霞 陈锦坚 周长文 《山东纺织科技》 2021年第1期1-4,共4页
文章针对深色含特种毛纤维织物在显微镜下无法准确区分纤维形态特征,会造成定性定量分析不准确的问题,研发了2种还原性毛用褪色剂进行褪色,并与市售剥色剂的褪色效果对比,发现研制的褪色剂C对纤维损伤较小,褪色效果佳,操作简单。
关键词 深色织物 特种动物毛 羊毛纤维 羊绒 褪色剂 褪色效果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缘8.5 ka以来的黄土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变化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吕爽 韩文霞 +4 位作者 张涛 韩凤清 卢胜城 马学海 张志高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53-3066,共14页
黄土岩石磁学参数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指标,其中磁化率应用最为广泛,并在黄土高原地区取得重大进展,其受控于成壤作用的变化机制也被普遍接受.然而在黄土高原外缘的新疆地区,磁化率的变化机制仍不明确,导致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在该区存... 黄土岩石磁学参数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指标,其中磁化率应用最为广泛,并在黄土高原地区取得重大进展,其受控于成壤作用的变化机制也被普遍接受.然而在黄土高原外缘的新疆地区,磁化率的变化机制仍不明确,导致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在该区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取塔里木盆地南缘具有精确年代控制的典型黄土剖面(羊场剖面)开展岩石磁学和高分辨率磁化率研究,利用交叉小波分析方法并结合剖面粒度、矿物及元素特征对该地区磁化率变化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羊场剖面的岩石磁学性质主要由粗颗粒软磁性矿物所控制,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顺磁性特征.根据载磁矿物和磁化率变化特征可将剖面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8.5~2.5ka),载磁矿物以亚铁磁性的磁铁矿为主,磁化率值整体较高;阶段Ⅱ(2.5~0.2ka),亚铁磁性矿物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硬磁性矿物和以黄铁矿为代表的顺磁性矿物相对增多,磁化率值显著降低.相关性研究和交叉小波分析表明:阶段Ⅰ磁化率与粗颗粒组分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符合“风速论”模式;阶段Ⅱ磁化率不仅与粗颗粒组分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与指示成壤作用强度的频率磁化率百分含量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暗示了阶段Ⅱ的磁化率变化可能受到“风速论”和“还原性成壤”模式的共同影响.本文拓宽了对新疆地区黄土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变化机制的深入理解,也为利用磁化率恢复新疆及中亚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南缘 黄土 岩石磁学 磁化率变化机制 交叉小波分析
下载PDF
肾小球C1q与IgM沉积在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文霞 高霞 +4 位作者 娄景秋 邱世磊 于言铭 吕伟 张燕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9期1917-1922,共6页
目的:探讨肾小球C1q与IgM沉积在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肾内科行肾活检并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电镜确诊的IMN患者,... 目的:探讨肾小球C1q与IgM沉积在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肾内科行肾活检并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电镜确诊的IMN患者,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C1q与IgM沉积强度,根据C1q及IgM沉积与否进行分组,对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1q,IgM沉积与否在发病年龄,性别,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脂蛋白(a),血清IgG,IgA,C3,C4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q阳性组血白蛋白水平低于阴性组(P=0.04),但临床缓解率、IgM沉积率高于阴性组(P=0.027,P=0.011)。肾组织IgM阳性组血清IgM水平显著高于IgM阴性组(P=0.015)。C1q及IgM共同沉积组较阴性,但临床缓解率高(P=0.027)。结论:C1q沉积的IMN患者发病时血白蛋白水平较低,但临床缓解率较高,提示治疗效果较好,对临床预后判断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C1q沉积 IgM沉积
下载PDF
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半程和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文霞 步同亮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0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半程和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Acute myeloid leukemia)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接收的96例MDS与AML病患资料,随机分研究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半程和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Acute myeloid leukemia)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接收的96例MDS与AML病患资料,随机分研究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为地西他滨单药和半程CAG方案的联合治疗,而研究组以地西他滨单药、全程的CAG方案联合性治疗,对两组效果分析。结果研究组中性粒的细胞减少所持续的时间是(10.20±1.21)d,对照组为(19.98±2.34)d,研究组时间更短(P<0.05);对照组缓解率是62.50%(30/48),研究组为85.42%(41/48),研究组缓解率较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0.42%(5/48),对照组33.33%(16/48),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地西他滨单药和全程CAG的方案实施MDS及AML联合治疗效果佳,不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G 地西他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全程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文霞 《时代汽车》 2021年第19期71-72,共2页
作为培养专业实践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肩负着很大的责任与义务。为了增强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紧密联系此门课程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而言,以后从事的工作岗位大部... 作为培养专业实践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肩负着很大的责任与义务。为了增强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紧密联系此门课程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而言,以后从事的工作岗位大部分为设备操控的一线为主,所以,要求教师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之间的紧密结合,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达到改革创新的目的。本文通过说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关要求,同时提出了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以便带给相关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师人员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机电一体化专业 实践教学模式 改革策略
下载PDF
Deep Drilling Campaign in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N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ir Revealed Global Temperature Forcing of Salt Formation in the Late Miocene-Quaternary
11
作者 FANG Xiaomin LI Minghui +5 位作者 Erwin APPEL WANG Jiuyi han wenxia ZhanG Weilin YANG Yibo CAI Maot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S1期216-217,共2页
The Qaidam Basin in the NE Tibetan Plateau has contributed the largest amount of potash in China.However,how the potash was formed has long been a subject of debate.Here we carried out a deep drilling
关键词 SG Deep Drilling Campaign in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 N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ir Revealed Global Temperature Forcing of Salt Formation in the Late Miocene-Quaternary NE
下载PDF
Late Eocene pollen records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3
12
作者 MIAO YunFa FANG XiaoMin +4 位作者 SONG ZhiChen WU FuLi han wenxia DAI Shuang SONG ChunHu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8期1089-1098,共10页
The Eocene palaeovegetation landscape and palaeoclimate reconstructed from the pollen records in the Jiuquan Basin, northwest China provide some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early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The Eocene palaeovegetation landscape and palaeoclimate reconstructed from the pollen records in the Jiuquan Basin, northwest China provide some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early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aridific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The records show the arid-semiarid scrubs with open forest palynofloras controlled by the subtropical high existed in northwest China during the 40.2-33.4 Ma. Four pollen assemblages are found: Nitrariadites-Cheno-podipollis-Pinaceae assemblage (40.2-37.9 Ma) is followed by Chenopodipollis-Nitrariadites assemblage (37.9-34.6 Ma), Pinuspollenites & Abietineaepollenites-Chenopodipollis assemblage (34.6-33.9 Ma), and Chenopodipollis-Nitrariadites assemblage (33.9-33.4 Ma). The percentage of thermophilic types is in anti-correlation with that of the dry types, which means the palaeoclimate is relatively warmwet or cold-dry during most of that time. Such aridity may be related to the water vapor reduction and the planetary wind system movement northward in response to the cooling caused by small-ephemeral iceshe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POLLEN records EOCENE PLANETARY ARID zone PALAEOENVIRONMENT cooling
原文传递
三元乳癖消凝胶膏剂体外透皮给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玉钏 李伟泽 +4 位作者 赵宁 韩文霞 付丽娜 梁泽 姚姣妮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453-457,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三元乳癖消凝胶膏剂中延胡索乙素(tetrahydropalmatine,THP)透皮给药的行为特点与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三元乳癖消凝胶膏剂优化的制剂处方(sanyuan rupixiao hydrogel paste,SRHP)、含体积分数5%月桂氮卓酮... 目的:通过研究三元乳癖消凝胶膏剂中延胡索乙素(tetrahydropalmatine,THP)透皮给药的行为特点与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三元乳癖消凝胶膏剂优化的制剂处方(sanyuan rupixiao hydrogel paste,SRHP)、含体积分数5%月桂氮卓酮的处方(SRHP containing 5%azone,SRHP+A)与不含二氧化钛的制剂处方(SRHP without titanium dioxide,SRHP-T)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HP的含量,并采用立式双室扩散池法研究贴剂中THP透皮给药的行为特点。将凝胶膏剂贴敷过的皮肤制备成切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皮肤的结构变化。结果:凝胶膏剂贴敷皮肤后0.5 h,即可在接收液中检测到THP;0.5~2.0 h,3种处方SRHP、SRHP+A与SRHP-T的药物累积透过量无显著性差异(t-test,P>0.05)。2 h后,SRHP的药物累积透过量逐渐高于SRHP+A与SRHP-T;48 h时,SRHP、SRHP+A与SRHP-T的THP累积透过量分别为7.154 3μg·cm^(-2)、4.774 8μg·cm^(-2)与3.988 6μg·cm^(-2),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test,P<0.05)。给药后2 h,各组药物渗透速率达到峰值,随后缓缓降低;0~24 h的药物平均渗透速率(JSRHP:0→24=0.178 2μg·cm^(-2)·h^(-1),JSRHP+A:0→24=0.145 7μg·cm^(-2)·h^(-1),JSRHP-T:0→24=0.103 6μg·cm^(-2)·h^(-1))高于24~48 h的平均渗透速率(JSRHP:24→48=0.119 9μg·cm^(-2)·h^(-1),JSRHP+A:24→48=0.053 2μg·cm^(-2)·h^(-1),J_(SRHP-T:24→48)=0.077 7μg·cm^(-2)·h^(-1));整个实验过程中,SRHP的药物平均渗透速率(0.149 1μg·cm^(-2)·h^(-1))显著高于SRHP+A(0.099 4μg·cm^(-2)·h^(-1))与SRHP-T(0.090 6μg·cm^(-2)·h^(-1))(t-test,P<0.05)。扫描电镜显示凝胶膏剂贴敷皮肤后使皮肤表面粗糙不平、层状结构疏松且有角质细胞脱落,角质细胞间隙有所增大。结论:三元乳癖消凝胶膏剂处方设计合理,可通过扰乱皮肤角质层的致密有序排列,使角质层结构变的疏松无序而提高皮肤对药物的渗透性,使药物活性成分持续释放并有效通过皮肤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乳癖消凝胶膏剂 延胡索乙素 透皮给药 中药
下载PDF
密花香薷挥发油抗菌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彦 李小峰 +5 位作者 张寒 韩文霞 朱春浩 文江江 魏梁 郑婕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7期645-648,共4页
目的 优化密花香薷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考察不同提取部位的挥发油抗菌和抗氧化活性,为密花香薷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密花香薷不同部位挥发油的提取工艺,采用药敏纸片法研究不同提取部位的... 目的 优化密花香薷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考察不同提取部位的挥发油抗菌和抗氧化活性,为密花香薷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密花香薷不同部位挥发油的提取工艺,采用药敏纸片法研究不同提取部位的挥发油的抗菌活性,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法测定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密花香薷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油,条件为加水量14倍、浸泡时间6 h、提取时间为3 h。密花香薷不同提取部位的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活性顺序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福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花序挥发油的抑制效果强于叶挥发油。密花香薷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在浓度为10%时最强,但抗氧化作用弱于维生素C。结论 确定密花香薷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其不同提取部位的挥发油有一定抑菌活性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薷 挥发油类 抗菌 抗氧化
原文传递
茶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及其包合物评价
15
作者 张寒 张博 +4 位作者 闫平 马柏茹 韩文霞 李伟泽 翟西峰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以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为包合材料,优化茶树油包合物制备工艺,并对其药剂学性能进行考察。方法以茶树油HP-β-CD包合物的产率、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茶树油HP-β-CD的制备工艺... 目的以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为包合材料,优化茶树油包合物制备工艺,并对其药剂学性能进行考察。方法以茶树油HP-β-CD包合物的产率、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茶树油HP-β-CD的制备工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考察茶树油HP-β-CD的稳定性。结果茶树油HP-β-CD制备的最佳工艺为:茶树油∶HP-β-CD=1∶10(ml∶g),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1 h。茶树油载药量为(9.25±3.25)%。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结果显示,制成包合物后茶树油特征峰消失,表明茶树油和HP-β-CD确已形成包合物。包合物80℃水浴8 h后,茶树油保留率为40%,为未包合茶树油保留率的4.32倍,表明茶树油HP-β-CD稳定性良好。结论以HP-β-CD为骨架材料,制备的茶树油包合物包合率高、稳定性良好,在药品及化妆品制剂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油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药物稳定性 正交试验 剂型改进
原文传递
2016年安阳市全死因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立萍 闫岩 +3 位作者 殷霄伟 翟晓丹 韩文霞 陈炜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了解2016年安阳市居民死亡水平及死亡原因,为疾病预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16年安阳市死因监测数据整理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死亡率。结果 2016年安阳市共报告死亡病例26 016例,粗死亡率为545.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2.6... 目的了解2016年安阳市居民死亡水平及死亡原因,为疾病预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16年安阳市死因监测数据整理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死亡率。结果 2016年安阳市共报告死亡病例26 016例,粗死亡率为545.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2.64/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611.26/10万,女性死亡率为475.55/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因前5位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共占总死亡数87.47%。结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等慢性病为安阳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慢性病干预,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死亡率 慢性病 死因分类
原文传递
An 8.1Ma calcite record of Asian summer monsoon evolution on the Chinese central Loess Plateau 被引量:17
17
作者 CHEN XiuLing FANG XiaoMin +4 位作者 AN ZhiSheng han wenxia WANG Xin BAI Yan HONG Y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3期392-403,共12页
Carbonates in loess-red clay sequences consist mainly of calcite and dolomite. The EDTA analysis of carbonates in different size fractions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reveal that calcite is a sensitive index of summer... Carbonates in loess-red clay sequences consist mainly of calcite and dolomite. The EDTA analysis of carbonates in different size fractions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reveal that calcite is a sensitive index of summer monsoon. The chemical analysis of carbonates and calcite from an 8.1 Ma loess-red clay sequence at Chaona on the Chinese central Loess Plateau shows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namely 8.1―5.5 Ma, 5.5―2.8 Ma, 2.8―1.5 Ma and 1.5―0 Ma, with increasing intensification and fluctuation, suggesting a possible combining impacts of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global changes o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ES CALCITE EVOLUTION of Asian summer MONSOON red clay-loess CHINESE Loess Plateau
原文传递
Response of grain size of Quaternary gravels to climate and tectonics i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3
18
作者 FU KaiDao FANG XiaoMin +2 位作者 GAO JunPing han wenxia LI LiL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1期81-91,共11页
The widely distributed thick gravel deposits along the rim of the Tibetan Plateau have been long thought to be the product of rapid tectonic uplift of the plateau. However, this has been challenged by recent works tha... The widely distributed thick gravel deposits along the rim of the Tibetan Plateau have been long thought to be the product of rapid tectonic uplift of the plateau. However, this has been challenged by recent works that suggest these thick gravels may be the result of climate change. In this paper we carried out a detailed field measurement of gravel grain sizes from the Jiuquan and Gobi Gravel Beds in the top of the Laojunmiao section in the Jiuxi Basin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ilian Mts.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rain sizes of the Jiuquan and Gobi Gravel Beds over the last 0.8 Ma are characterized by nine coarse-fine cycles having strong 100-ka and 41-ka periodicities that correlate well with the loess-paleosol monsoon record and isotopic global climatic record from deep sea sediments as well as by a long trend of coarsening in gravel grain size. The coarse gravel layer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warm-humid interglaciations while the fine layers correspond to the cold-dry glaciations. Because the paleoclimate in NW China began to get dramatically drier after the mid-Pleistocene, we think the persistent coarsening of gravel grain size was most probably caused by the rapid uplift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and that the orbital scale cyclic variations in gravel grain size were driven by orbital forcing factors that were superimposed on the tectonically-forced long-term coarsening trend in gravel size. These findings also shed new light on the interaction results of climate and tectonics in relation to 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Jiuxi Basin GRAVELS grain sizes CLIMATE changes tectoni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