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LM改进与多源遥感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研发
1
作者 马明国 韩旭军 +2 位作者 黄春林 郑小谷 上官微 《科技资讯》 2016年第34期255-255,共1页
该报告以发展气候系统模式为核心,研发相关的模拟技术,确定关键物理和模发展的冠层辐射模型为三维辐射传输模型(简称3-D模型)以替换陆面模型CoLM中基于二流近似的辐射传输模块,将动力植被模块(DGVM)引入了陆面模型CoLM,实现了模型的改进... 该报告以发展气候系统模式为核心,研发相关的模拟技术,确定关键物理和模发展的冠层辐射模型为三维辐射传输模型(简称3-D模型)以替换陆面模型CoLM中基于二流近似的辐射传输模块,将动力植被模块(DGVM)引入了陆面模型CoLM,实现了模型的改进;制备了2005—2010年比湿、气压、气温、风速(U,V)、降雨、入射短波辐射、入射长波辐射大气驱动数据集和土壤及植被功能型参数数据集;实现了一个高分辨率多源遥感陆面数据同化系统HDAS,包含了多种数据同化算法,并针对高分辨率陆面数据同化需要重点解决了高性能计算问题;能够在陆面过程模型的动力学框架内同化多源遥感观测以及其他观测资料,生产中国陆地区域内2005—2010年空间分辨率为5 km、时间分辨率为1 h的同化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陆面模式 CoLM 动态植被 陆面数据同化 多源遥感
下载PDF
基于GEE的三峡蓄水对重庆地表水和植被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赖佩玉 黄静 +1 位作者 韩旭军 马明国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7-234,共8页
研究三峡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相关研究已经揭示了三峡大坝的建设与蓄水在气象、植被、土地利用以及灾害发生等方面的影响,而地表水作为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三峡工程的影响程度还不清楚,... 研究三峡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相关研究已经揭示了三峡大坝的建设与蓄水在气象、植被、土地利用以及灾害发生等方面的影响,而地表水作为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三峡工程的影响程度还不清楚,尤其是在长江上游。本研究利用多源数据在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上分析了重庆地区1990—2019年间常年地表水、植被以及气象要素在三峡蓄水前期(1990—2002年)、中期(2003—2012年)和后期(2013—2019年)3个阶段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地表水和植被在1990—2019年都表现出增长的趋势,且其不同的增长模式都表现出对三峡蓄水明显的响应,而温度和降雨表现出持续的波动,对蓄水过程无明显响应;②常年地表水面积在蓄水过程中以18.32 km^(2)/a的速度增加,而在蓄水前后变化不大,新增的常年地表水主要分布在长江及其支流沿岸,且集中在长江重庆段的中部,少数的地表水面积增加出现在湖泊和水库,如长寿湖在蓄水期间增加了超过其面积20%的水域;③归一化植被指数在3个阶段表现为台阶式增长(共增长18.55%),这一变化为地表水资源增加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共同作用。本研究表明三峡蓄水对重庆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动态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同时发现了水利工程改变地表覆盖及水资源分布的有效证据,这为重庆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蓄水 常年地表水 Google Earth Engine 长时间序列数据 多源数据
下载PDF
基于前端识别的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余盛达 叶保璇 +3 位作者 冯毅强 易婷婷 韩旭君 施超 《通信电源技术》 2021年第3期44-46,共3页
基于前端智能识别的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在线监测识别实时性差和视频数据大规模传输导致的通信成本高昂等问题。文章首先提出基于前端识别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其次重点分析基于前端识别的输电线路... 基于前端智能识别的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在线监测识别实时性差和视频数据大规模传输导致的通信成本高昂等问题。文章首先提出基于前端识别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其次重点分析基于前端识别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目标检测、前端AI芯片应用选型以及AI模型压缩和加速3项关键技术,并综述相应技术的研究应用特点。最后探讨了前端识别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挑战,并对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前端智能识别 深度学习 AI芯片
下载PDF
面向智能配电网的高中压电网契合程度的评估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旭君 何奉禄 《机电工程技术》 2020年第10期155-157,共3页
智能配电网作为智能电网构建的重要环节,是现代配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配电网的契合程度影响智能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为了有效评估高中压电网契合程度,根据电网实际情况确定了高中压电网契合度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构建了高中压电... 智能配电网作为智能电网构建的重要环节,是现代配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配电网的契合程度影响智能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为了有效评估高中压电网契合程度,根据电网实际情况确定了高中压电网契合度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构建了高中压电网契合度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契合度综合评估指标评分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提出的评估方法不仅可以清晰量化地看出各变电站高中压配电网契合的程度,还可以根据单项指标的评分优劣去进行针对性地改造,提升配电网的总体契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 契合度 评价体系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permafrost changes in Northeastern China under a changing climate 被引量:19
5
作者 WEI Zhi JIN HuiJun +5 位作者 ZhanG JianMing YU ShaoPeng han xujun JI YanJun HE RuiXia ChanG XiaoL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924-935,共12页
Northeastern China has the second largest expanse of permafrost in China,primarily known as Xing'an-Baikal permafrost.Located on the southeastern edges of the Eurasian cryolithozone,the permafrost is thermally uns... Northeastern China has the second largest expanse of permafrost in China,primarily known as Xing'an-Baikal permafrost.Located on the southeastern edges of the Eurasian cryolithozone,the permafrost is thermally unstable and ecologically sensitive to external changes.The combined impacts of climatic,environmental,and anthropogenic changes cause 3-dimensional degradation of the permafrost.To predict these changes on the southern limit and ground temperature of permafrost in Northeastern China,an equivalent latitude model (ELM) for the mean annual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MAGSTs) was proposed,and further improved to take into account of the influences of vegetation and snow-cover based on observational data and using the SHAW model.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assuming a climate warming rate of 0.048°C a-1,the ELM was combined with the unsteady-state heat conduction model to simulate permafrost temperatures at present,and to predict those after 50 and 100 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t present,sporadic permafrost occurs in the zones with MAGSTs of 1.5°C or colder,and there would still be a significant presence of permafrost in the zones with the present MAGSTs of 0.5°C or colder after 50 a,and in those of-0.5°C or colder after 100 a.Furthermore,the total areal extent of permafrost would decrease from 2.57×105 km2 at present to 1.84×105 km2 after 50 a and to 1.29×105 km2 after 100 a,i.e.,a reduction of 28.4% and 49.8% in the permafrost area,respectively.Also the permafrost would degrade more substantially in the east than in the west.Regional warming and thinning of permafrost would also occur.The area of stable permafrost (mean annual ground temperature,or MAGT≤-1.0°C) would decrease from present 1.07×105 to 8.8×104 km2 after 50 a,and further decrease to 5.6×104 km2 after 100 a.As a result,the unstable permafrost and seasonally frozen ground would expand,and the southern limit of permafrost would shift significantly northwards.The changes in the permafrost environment may adversely affect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engineering infrastructures in cold regions.Avoidance of unnecessary anthropogenic changes in permafrost conditions is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protect the permafrost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FROST Northeastern China climate change equivalent latitude model (ELM) PREDICTION
原文传递
西南岩溶地区碳循环观测与模拟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7
6
作者 马明国 汤旭光 +3 位作者 韩旭军 时伟宇 宋立生 黄静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96-1205,共10页
岩溶地区碳循环具有地表与地下双层结构的相互渗透、有机与无机碳循环的相耦合以及生物与非生物过程的相关联等特征,相对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更为特殊和复杂。中国西南地区是全球最大范围的喀斯特连续出露地区,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 岩溶地区碳循环具有地表与地下双层结构的相互渗透、有机与无机碳循环的相耦合以及生物与非生物过程的相关联等特征,相对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更为特殊和复杂。中国西南地区是全球最大范围的喀斯特连续出露地区,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碳循环路径与过程是基本清晰的,但岩石-土壤-植被-大气-水不同界面间的碳通量及迁移转化机制仍然不明确,亟待开展小流域尺度碳循环各个分量的精细观测,以及区域尺度的碳循环遥感估算和模型模拟工作。论文对西南岩溶地区碳循环观测与模拟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展望下一步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该研究可以为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地区影响及制定适应对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地面观测 遥感 过程模型 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Google Earth Engine在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0
7
作者 郝斌飞 韩旭军 +2 位作者 马明国 刘一韬 李世卫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0-611,共12页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集成发展,出现了物联网与云计算,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在地学、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海量地理、遥感及社会经济等数据产生,在本地平台存储、管理以及分析数据的传统方式已经较难满足当前需求...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集成发展,出现了物联网与云计算,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在地学、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海量地理、遥感及社会经济等数据产生,在本地平台存储、管理以及分析数据的传统方式已经较难满足当前需求。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由Google云基建提供,是一个对海量地球科学数据集(尤其是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全球尺度在线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的云计算平台,它利用谷歌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分析处理多种环境与社会问题,如气候变化、植被退化、粮食安全和水资源短缺等。首先对GEE云平台进行介绍,综述了近年来应用GEE云平台所做的相关研究,然后应用该平台及MODIS土地覆盖类型数据,研究了2002~2013年三峡库区主要土地覆盖类型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林地、灌丛草地以及耕地变化最为明显。最后,经粗略统计得出GEE云平台无论在成本还是效益方面,其综合效率提升90%以上。GEE云平台不仅可以为地学及遥感领域专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能为相关学科领域人员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帮助,是一个高效的科研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GEE) 大数据 云计算 三峡库区 时空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基于宇宙射线观测的喀斯特槽谷区典型流域土壤水分反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彭书艳 赵龙 +4 位作者 李婷婷 韩旭军 马明国 杨帅 杨跃程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7-1008,共12页
宇宙射线中子法是一种百米尺度的土壤水分无损测量方法。基于重庆市青木关槽谷区多个站点的多层土壤水分观测数据,针对宇宙射线土壤水分观测系统(COSMOS)同步测得的中子序列开展了土壤含水量反演研究。在反演算法研究过程中,引入S-G滤波... 宇宙射线中子法是一种百米尺度的土壤水分无损测量方法。基于重庆市青木关槽谷区多个站点的多层土壤水分观测数据,针对宇宙射线土壤水分观测系统(COSMOS)同步测得的中子序列开展了土壤含水量反演研究。在反演算法研究过程中,引入S-G滤波对COSMOS快中子数进行平滑,分析了植被含水量的影响,探索和优化了算法率定和验证阶段不同的数据筛选方案。结果表明:该区域植被含水量对COSMOS反演结果影响较小,且考虑全时段土壤水分水平下发展的算法能得到与实测区域平均更为一致的土壤水分序列。最后应用该反演算法进一步生成了COSMOS观测时段的长时间序列土壤水分产品,并与周边相邻土壤水分观测进行间接验证,揭示了该区域的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该研究发展的COSMOS土壤水分反演算法在该区域展现了较强的适用性,可为重庆市青木关喀斯特槽谷区典型流域的区域尺度土壤水分观测与水文气象分析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OS 土壤水分 反演算法 植被含水量 S⁃G滤波
原文传递
应用叶绿素荧光估算植被总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雅楠 韦瑾 +2 位作者 汤旭光 韩旭军 马明国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5-989,共15页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作为光能在叶片上光合作用的伴生产物,包含丰富的光合信息,被认为是可以表征植物光合作用的快速、无损“指示器”。叶绿素荧光在研究植物胁迫、病虫害监测、估算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等方...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作为光能在叶片上光合作用的伴生产物,包含丰富的光合信息,被认为是可以表征植物光合作用的快速、无损“指示器”。叶绿素荧光在研究植物胁迫、病虫害监测、估算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陆地植被GPP是研究全球气候、碳循环变化、全球生态系统等的重要内容。准确、及时地掌握GPP的时空分布特征,有利于深入理解生物圈与大气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为开展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生态过程管理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相比于植被指数,叶绿素荧光对植被光合作用的敏感程度更高,已被证实可以更直接有效地监测GPP,显著优于传统的GPP估算方法。深入探讨了叶绿素荧光在遥感估算GPP领域的基本原理、方法、不确定性以及最新进展,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光合作用 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