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P-based identification of QTLs for thousand-grain weight and related traits in wheat 8762/Keyi 5214 DH lines 被引量:2
1
作者 HUANG Feng LI Xuan-shuang +9 位作者 DU Xiao-yu LI Shun-cheng LI Nan-nan LÜYong-jun ZOU Shao-kui ZhanG Qian WANG Li-na NI Zhong-fu han yu-lin XING Jie-we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2949-2960,共12页
As important yield-related traits,thousand-grain weight(TGW),grain number per spike(GNS)and grain weight per spike(GWS)are crucial components of wheat production.To dissect their underlying genetic basis,a double hapl... As important yield-related traits,thousand-grain weight(TGW),grain number per spike(GNS)and grain weight per spike(GWS)are crucial components of wheat production.To dissect their underlying genetic basis,a double haploid(DH)population comprised of 198 lines derived from 8762/Keyi 5214 was constructed.We then used genechip to genotype the DH population and integrated the yield-related traits TGW,GNS and GWS for QTL mapping.Finally,we obtained a total of 18942 polymorphic SNP markers and identified 41 crucial QTLs for these traits.Three stable QTLs for TGW were identified on chromosomes 2D(QTgw-2D.3 and QTgw-2D.4)and 6A(QTgw-6A.1),with additive alleles all from the parent 8762,explaining 4.81–18.67%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s.Five stable QTLs for GNS on chromosomes 3D,5B,5D and 6A were identified.QGns-5D.1 was from parent 8762,while the other four QTLs were from parent Keyi 5214,explaining 5.89–7.08%of the GNS phenotypic variations.In addition,a stable GWS genetic locus QGws-4A.3 was detected from the parent 8762,which explained 6.08–6.14%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s.To utilize the identified QTLs,we developed STARP markers for four important QTLs,Tgw2D.3-2,Tgw2D.4-1,Tgw6A.1 and Gns3D.1.Our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basic resource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loning of genes related to TGW,GNS and GWS in w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W GNS GWS QTL mapping WHEAT
下载PDF
偏置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设计与加工自动化
2
作者 韩玉林 白鹤 王核心 《制造业自动化》 CSCD 2020年第2期42-45,共4页
分析了偏执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数学模型,在UG软件设计平台下,应用表达式功能完成凸轮三维模型设计自动化,并通过编制数控宏程序,实现加工自动化。
关键词 偏执从动件盘形凸轮参数化 模型设计与加工自动化
下载PDF
FDM 3D打印翘曲变形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24
3
作者 白鹤 赵明侠 +3 位作者 王核心 韩玉林 何石磊 张振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3,68,共5页
针对熔融沉积成型(FDM) 3D打印过程中制件常见的翘曲变形问题,从工艺参数、工件参数以及其他因素三个方面逐条对其成因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具体分析,并给出了在一般情况下可有效降低制件翘曲变形所推荐选用的扫描速度、喷嘴温度、热床温度... 针对熔融沉积成型(FDM) 3D打印过程中制件常见的翘曲变形问题,从工艺参数、工件参数以及其他因素三个方面逐条对其成因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具体分析,并给出了在一般情况下可有效降低制件翘曲变形所推荐选用的扫描速度、喷嘴温度、热床温度、环境温度以及切片厚度等参数的具体数据,同时在填充率、打印材料选择、制件尺寸形状以及首层打印时喷嘴与热床距离和热床表面处理方面给出了消除翘曲变形的合理建议。为FDM 3D打印制件质量的提高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成型 3D打印 翘曲变形 分析 对策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对多种采空区的探测精度 被引量:6
4
作者 程辉 余传涛 +3 位作者 韩玉林 王慧明 杨晓成 杨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62-2268,共7页
由于煤矿不断向深部开采,很多煤矿出现了不同深度、不同层次的采空区,而且大部分采空区还存在积水,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为了提高瞬变电磁法对各类采空区的探测精度,建立了高、低阻电性不同的双层采空区组合以及同一开采水平面相... 由于煤矿不断向深部开采,很多煤矿出现了不同深度、不同层次的采空区,而且大部分采空区还存在积水,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为了提高瞬变电磁法对各类采空区的探测精度,建立了高、低阻电性不同的双层采空区组合以及同一开采水平面相邻采空区组合的电性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它们在不同层间距或不同水平距离下的电磁场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双层采空区的存在会使瞬变电磁响应变得复杂,增大解析难度;瞬变电磁法易于穿透高阻层,下层采空区的响应容易受到上层低阻屏蔽的影响;瞬变电磁法能够分辨一定层间距的高阻-低阻双层采空区,其他双层采空区难以分辨;瞬变电磁法容易分辨相邻采空区,不同电性的相邻采空区分辨能力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采空区 瞬变电磁法 探测精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致灾因素的超前探测与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韩玉林 余传涛 +1 位作者 陈海俊 李富欣 《煤炭技术》 CAS 2020年第5期89-92,共4页
收集了近5 a来阳煤集团南岭煤矿的50余份矿井瞬变电磁勘探报告,对该方法在地质构造、陷落柱、采空区等方面勘探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煤层未受到构造、陷落柱、采空区等因素破坏,电阻率等值线变化较缓和,逐渐递变;当煤层受到上... 收集了近5 a来阳煤集团南岭煤矿的50余份矿井瞬变电磁勘探报告,对该方法在地质构造、陷落柱、采空区等方面勘探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煤层未受到构造、陷落柱、采空区等因素破坏,电阻率等值线变化较缓和,逐渐递变;当煤层受到上述因素破坏时,电阻率等值线会发生剧烈变化,视电阻率异常界限明显。断裂构造、采空区以及陷落柱等含水时会使电阻率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瞬变电磁 断层 采空区 陷落柱
下载PDF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进水球阀结构设计浅析
6
作者 冯焕 韩玉麟 张松伟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2年第11期50-53,共4页
进水球阀是保障水电站厂房安全的关键设备,可靠性要求极高,结构设计复杂。根据进水阀的分类和作用,分别对梅蓄进水球阀的阀体、活门、阀轴及轴承、密封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可为进水球阀设计和采购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进水阀 球阀 设计
下载PDF
反硝化菌促进硒酸盐还原研究及其应用初探
7
作者 韩郁林 石凌栋 赵和平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2-68,88,共8页
生物还原法处理水体硒污染,绿色经济。但大多数硒酸盐还原模式菌环境适应性较差,工程应用困难。采用某些具有硒酸盐还原能力的反硝化菌治理硒污染,则是一种新的尝试。以反硝化菌主导的硒酸盐还原菌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底物还原速率对比分... 生物还原法处理水体硒污染,绿色经济。但大多数硒酸盐还原模式菌环境适应性较差,工程应用困难。采用某些具有硒酸盐还原能力的反硝化菌治理硒污染,则是一种新的尝试。以反硝化菌主导的硒酸盐还原菌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底物还原速率对比分析,结合微生物群落数据和功能基因定量,证实了Nap型硝酸盐还原酶主导了硒酸盐还原过程,明确了反硝化菌在还原硒酸盐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了硒还原菌谱。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硒酸盐污染治理策略:采用硝酸盐对活性污泥进行预驯化,可大大提升硒酸盐还原效率,因而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还原酶 硒酸盐还原 活性污泥 硒污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