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行后路脊柱融合术后持续性冠状面失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翔成 都金鹏 +5 位作者 黄云飞 王江 李帅 郝定均 闫亮 贺宝荣 《骨科》 CAS 2023年第1期19-26,共8页
目的探讨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病人行后路脊柱融合术后持续性冠状面失衡(persistent coronal imbalance,P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 目的探讨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病人行后路脊柱融合术后持续性冠状面失衡(persistent coronal imbalance,P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后路脊柱融合术且随访2年以上的112例Lenke5C型AI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术后2年的冠状面平衡状态分为PCI组和非PCI组。PCI定义为术后冠状面失衡持续时间≥2年。测量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2年的各项冠状面参数和矢状面参数;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评分量表(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评估病人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对上述相关因素进行多元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2例病人中,50例(44.6%)术后发生即刻冠状面失衡,其中12例(10.7%)冠状面失衡持续至术后2年。多元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比值比(odds ratio,OR)=1.84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47~2.132,P=0.001]、术前胸弯柔韧性较差(OR=1.308,95%CI:1.041~2.015,P=0.016)、术前胸腰弯/腰弯顶椎偏移较大(OR=2.291,95%CI:1.120~4.719,P=0.001)、术前下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倾斜角较大(OR=2.141,95%CI:1.491~3.651,P=0.011)、术后即刻冠状面失衡(OR=5.512,95%CI:4.531~6.891,P=0.001)是发生PCI的独立危险因素。PCI组术后2年SRS-22量表满意度和总分均显著低于非PCI组(P<0.05)。结论年龄较大、术前胸弯柔韧性较差、术前胸腰弯/腰弯顶椎偏移较大、术前LIV倾斜角较大和术后即刻冠状面失衡是预测PCI的重要参数。PCI对Lenke 5C型AIS病人后路脊柱融合术后临床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冠状面失衡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 被引量:18
2
作者 白玉树 翟骁 +29 位作者 陈自强 魏显招 杨明园 杨操 周许辉 李危石 李利 吴继功 许建中 赵建华 王达义 钱邦平 朱泽章 胡勇 孙武权 房敏 郑召民 王征 李淳德 丁文元 夏磊 沈建雄 仉建国 孙天胜 罗卓荆 海涌 吕国华 郝定均 邱勇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3-242,共10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常见于老年患者,通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加速康复外科(ERAS)要求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身体状况和骨质量等因素,以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干... 退变性脊柱侧凸常见于老年患者,通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加速康复外科(ERAS)要求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身体状况和骨质量等因素,以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干预措施,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和康复十分重要。经全国多位脊柱外科专家多次讨论,在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下,针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ERAS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制定本共识意见,供临床工作参考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外科学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经皮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并发症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海平 郝定均 +5 位作者 贺宝荣 赵勤鹏 郭华 王晓东 刘团江 何思敏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344-348,共5页
目的总结经皮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2月,采用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42例,其中男425例,女317例;年龄17~60(41.9&... 目的总结经皮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2月,采用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42例,其中男425例,女317例;年龄17~60(41.9±8.6)岁;损伤节段:T11 82例,T12 227例,L1 231例,L2 93例,L3 69例,L4 40例。AO分型:A1型262例、A2型95例、A3型335例、B1型41例,B2型9例。详实统计并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1~36(22.9±5.8)个月。共46例发生并发症(6.2%),其中术中并发症7例,包括导丝断裂3例,腹主动脉损伤1例,硬膜损伤3例;术后并发症39例,包括螺钉位置不良17例(共19枚钉),螺钉断裂8例,螺塞脱落2例,连接棒松动3例,复位不良4例,迟发性感染5例。7例术中并发症患者经术中及时处理,手术顺利完成;39例术后并发症患者中14例行手术翻修,其余患者给予支具等辅助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皮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血管损伤、螺钉位置不良、复位欠佳、内固定失败等,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螺钉位置不良,其发生率为2.29%(17/742);并发症发生主要原因为手术误操作,占52.2%(24/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颈椎哑铃形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闫亮 郝定均 +3 位作者 杨小彬 李亮 贺园 贺宝荣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颈椎椎管内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及稳定性重建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9例枕骨大孔区至C_2水平哑铃形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善颈椎正侧位X线、MRI、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以... 目的探讨上颈椎椎管内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及稳定性重建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9例枕骨大孔区至C_2水平哑铃形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善颈椎正侧位X线、MRI、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以明确肿瘤部位和范围,其中病变位于枕骨大孔至C_1水平5例,C_(1,2)水平14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手术治疗。肿瘤位于枕骨大孔至C_1水平者,先部分切除枕骨大孔后缘,依据情况切除寰椎后弓;肿瘤位于C_(1,2)水平者切除C2肿瘤侧椎板。肿瘤切除先切除椎管内部分,再切除椎管外部分。根据情况对脊柱稳定性进行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9例肿瘤均完全切除,其中恢复良好13例,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1例,恶化1例。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12~72个月,MRI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上颈椎哑铃形椎管内神经鞘瘤发生率低,手术风险大。手术显露及脊柱稳定性重建范围应根据肿瘤分布、脊柱结构缺如、功能需要等因素综合决定。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神经鞘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颈椎椎间盘置换术与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对相邻节段病变参数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董亮 许正伟 +5 位作者 刘世长 王栋琪 孙宏慧 陈秀锦 郝定均 钱立雄 《脊柱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38-47,共10页
目的对颈椎椎间盘置换术(CDA)和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在相邻节段退行性变(ASDeg)、相邻节段疾病(ASDis)、相邻节段再手术(ASR)及相邻节段活动度(ROM)的影响方面进行荟萃分析。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及Cochrane图书... 目的对颈椎椎间盘置换术(CDA)和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在相邻节段退行性变(ASDeg)、相邻节段疾病(ASDis)、相邻节段再手术(ASR)及相邻节段活动度(ROM)的影响方面进行荟萃分析。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及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文献为2018年6月前发表的CDA与ACDF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指南的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的随机方法和偏倚进行评估。主要提取的数据包括随访时间,ASDeg、ASDis和ASR发生率,相邻节段ROM。同时采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研究其高异质性。结果共33篇RCT文献纳入研究。CDA组ASR发生率明显低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显示,随着随访时间延长,CDA组ASR发生率下降的优势增加。2年内2组的ASDeg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后CDA组ASDeg发生率明显低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ASDi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A组相邻节段ROM低于ACD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ACDF,CDA可降低ASDeg和ASR发生率,但在ASDis发生率和相邻节段ROM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切除术 假体和植入物 荟萃分析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9) 被引量:16
6
作者 谭明生 +5 位作者 Atul Goel Kuniyoshi Abumi Zhang Fangyi 董福慧 郝定均 赵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7-38,共12页
《寰枢椎脱位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和专家共识制定,为骨科医师提供AAD临床诊疗的学术性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包括AAD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临床分型、治疗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诊断 治疗 指南
下载PDF
机器人与透视下辅助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豪杰 黄小强 +7 位作者 高林 张嘉男 刘世长 陈林娜 郝定均 张子龙 乔瑞 杨佳瑞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01-107,共7页
目的:比较透视与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与置钉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采用MIS-TLIF手术方... 目的:比较透视与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与置钉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采用MIS-TLIF手术方式治疗的52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其中24例患者采用脊柱机器人辅助MIS-TLIF治疗(A组);28例患者采用透视下辅助MIS-TLIF治疗(B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通过CT平扫采用Gertzbein-Robbins对螺钉精准度进行评级。其中A级和B级被评估为满意置钉,C、D、E级被评估为置钉错误,采用Babu等方法评估螺钉对上关节突的侵犯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B组(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VAS及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置入螺钉分别为96枚和112枚。术后3 d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类法评估两组置钉精准度,A组中A级90枚,B级5枚,C级1枚,无D、E级置钉;B组中A级84枚,B级16枚,C级8枚,D级4枚,无E级置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09,P=0.000)。A组满意置钉率为98.96%(95/96);B组满意置钉率为89.29%(100/1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4,P=0.004)。术后3 d根据Babu等方法评估椎弓根螺钉对上关节突关节侵犯情况,其中A组0级90枚,1级4枚,2级2枚,3级0枚;B组0级86枚,1级12枚,2级10枚,3级4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33,P=0.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因置钉失误造成的严重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及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2(9.06±1.60)个月。术后神经症状均改善良好,随访期间未见症状复发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的情况。结论:与透视下辅助MIS-TLIF相比,脊柱机器人辅助MIS-TLIF术式不仅更具有微创性与安全性,而且置钉精准更高,侵犯上关节突的发生率更低,明确减压靶点更精准,可用于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脊柱融合术 椎间盘移位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精氨酸加压素联合丹参素对骨质疏松患者成骨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曹子君 王亚兰 +5 位作者 陈妮妮 郝定均 李青梅 胡靖 张正平 董亮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究精氨酸加压素联合丹参素对骨质疏松患者成骨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1例接受髋关节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骨组织为研究材料,采用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成骨细胞,并将其分为A组(生理盐水干预)、B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目的:探究精氨酸加压素联合丹参素对骨质疏松患者成骨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1例接受髋关节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骨组织为研究材料,采用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成骨细胞,并将其分为A组(生理盐水干预)、B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干预)、C组(丹参素干预)及D组(精氨酸加压素+丹参素干预)。干预3 d后,用TUNEL法评估4组细胞凋亡情况,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AIF、cyto-C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CK-8法检测4组细胞的增殖及BMP-2增殖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4组成骨细胞凋亡以D组最小,B和C相近,A组最大。除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P>0.05),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AIF、cyto-C蛋白表达情况为D组最小,B和C组次之,A组最大。其中,D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 P <0.05),B组和C组明显低于A组( P <0.05),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细胞增殖及BMP-2增殖蛋白表达D组最大,B组和C组次之,A组最小。其中,D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 P <0.05),B组和C组明显高于A组( P <0.05)。结论:精氨酸加压素联合丹参素可有效抑制骨质疏松患者成骨细胞凋亡,同时还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且效果优于单独干预,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干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丹参素 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凋亡增殖
下载PDF
累及椎体中1/3的急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分布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白露露 郝定均 +4 位作者 王文涛 都金鹏 李恒 张子龙 王宇航 《骨科》 CAS 2021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探讨骨折线累及椎体中1/3的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病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骨水泥的差异分布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及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骨折线累及椎体中1/3的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病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骨水泥的差异分布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及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急性OVCF且骨折线位于椎体中1/3而接受PVP手术的病人92例,根据术前及术后影像资料判断骨折线位置并评估骨水泥与骨折线的差异分布,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骨水泥与骨折线相对位置良好的43例纳入A组,骨水泥与骨折线相对位置较差的49例纳入B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Cobb角等。结果所有病人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SF-36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均<0.05);但A组病人术后1 d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骨水泥与骨折线相对位置、病程与病人术后1 d时症状改善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PVP可明显改善急性OVCF病人的症状和功能,虽然骨折线累及椎体中1/3时骨水泥分布与骨折线的相对位置会影响病人的近期疗效,但远期临床结果相似。未来如何使骨水泥更均匀地分布在骨折线内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分布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线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局部置管化疗治疗腰椎结核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羿彬 王晓东 +4 位作者 黎一兵 刘仲恺 朱金文 郝定均 张新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0期1577-1580,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局部置管化疗治疗腰椎结核临床疗效观察,并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6例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并置管局部化疗... 目的:探讨一期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局部置管化疗治疗腰椎结核临床疗效观察,并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6例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并置管局部化疗治疗。术后予标准抗结核化疗,术后经局部置管处,局部化疗注射注射用异烟肼0.2 g/d,至术后2~4 w。定期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改善及畸形矫正,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术前存在神经功能损害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前后凸畸形平均有不同程度矫正。ESR、CRP及VAS评分均降低,6个月后均正常。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并局部置管化疗对于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复发率低,且临床效果较为满意,不足之处为局部置管化疗,要求定期消毒、局部注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置管化疗 腰椎结核 疗效
下载PDF
应用超声骨刀与高速磨钻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惠浩 郝定均 +5 位作者 黄大耿 葛朝元 赵勤鹏 孙宏慧 李涛 杨小卫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941-944,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超声骨刀与高速磨钻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超声骨刀组29例和高速磨钻组30例。超声骨刀组采用超声骨刀进行截骨减压,高速磨钻组采用常规高速磨钻进行截... 目的比较应用超声骨刀与高速磨钻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超声骨刀组29例和高速磨钻组30例。超声骨刀组采用超声骨刀进行截骨减压,高速磨钻组采用常规高速磨钻进行截骨减压。比较两组患者椎管后壁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均无脊髓、神经根及硬膜囊损伤,术后随访期间均获得骨性融合,均无脑脊液漏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等并发症发生。超声骨刀组椎管后壁切除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短于或低于高速磨钻组(均P<0.05)。两组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JOA评分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分组与时间无交互效应(P>0.05)。结论超声骨刀与高速磨钻应用于胸椎管背侧减压术均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与应用高速磨钻相比,应用超声骨刀能可以显著地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管狭窄症 黄韧带骨化 超声骨刀 高速磨钻 胸椎管背侧减压术
下载PDF
脊柱机器人置钉错误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豪杰 张嘉男 +5 位作者 郝定均 刘团江 杨俊松 许晓舟 赵帅 王鹏涛 《骨科》 CAS 2020年第6期523-528,共6页
目的探讨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错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使用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的162例(1023枚螺钉)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错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使用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的162例(1023枚螺钉)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CT平扫结果对螺钉进行Gertzbein Robbins评级,被评估为A级和B级的螺钉纳入满意组,被评估为C级、D级、E级、术中调整螺钉及非技术原因导致的无法注册的螺钉纳入不满意组。计算置钉成功率和准确率。将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以及疾病类型、椎体旋转程度和螺钉置入类型(经皮植入或开放植入)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机器人置钉错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有37枚螺钉注册失败,术后共评估986枚螺钉;满意组897枚,不满意组126枚,置钉成功率为87.67%(897/1023),置钉准确率为90.97%(897/986)。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机器人辅助置钉错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肥胖、骨质疏松、椎体重度旋转和先天性脊柱侧凸。结论肥胖、骨质疏松、椎体重度旋转和先天性脊柱侧凸是导致机器人辅助置钉错误的危险因素;建议避免病例存在单个或多个危险因素,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机器人 椎弓根螺钉 骨质疏松 肥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多维度护理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严重颈胸段后凸畸形行截骨矫形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曹子君 朱莹 +5 位作者 胡靖 郝定均 李辉 惠慧 张正平 李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严重颈胸段后凸畸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入住我院的经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严重颈胸段后凸畸形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其...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严重颈胸段后凸畸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入住我院的经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严重颈胸段后凸畸形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多维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5个月,研究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升高,SAS、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角色、认知、社会、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严重颈胸段后凸畸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多维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度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 颈胸段后凸畸形 截骨矫形内固定术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钱立雄 郝定均 +2 位作者 孙宏慧 王栋琪 李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3期87-90,共4页
目的比较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PMMA-PS)固定与皮质骨轨迹螺钉(CBT-S)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的68例退变性腰椎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 目的比较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PMMA-PS)固定与皮质骨轨迹螺钉(CBT-S)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的68例退变性腰椎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的固定方法将患者分为PMMA-PS组(32例)和CBT-S组(36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CBT-S组手术时间短于PMMA-PS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PMMA-PS组(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CPK水平均显著升高,但CBT-S组低于PMMA-PS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降低(P<0.05)。PMMA-PS组与CBT-S组不同时间点的固定节段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MA-PS组有5枚钉道周围发生骨水泥渗漏;CBT-S组1枚螺钉置钉时钉道骨折。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螺钉切割和松动等情况。末次随访时两组均全部融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PMMA-PS固定和CBT-S固定均可获得相似的临床疗效、稳定性和融合率,但CBT-S固定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CPK水平更低,手术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 皮质骨轨迹螺钉 腰椎退变性疾病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辉 郝定均 +5 位作者 刘鹏 贺欣 刘团江 刘继军 吴起宁 孙宏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0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轴性症状(A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并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5例,根据术后12周内是否发生AS,分为AS组(36例)和...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轴性症状(A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并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5例,根据术后12周内是否发生AS,分为AS组(36例)和非AS组(59例)。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手术节段、术前颈痛情况、术前JOA评分、JOA改善率、PSQ评分、术前颈椎曲度、术后颈椎曲度、颈椎曲度丢失度、术后早期颈项肌功能锻炼情况等,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术后AS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评价颈项肌功能锻炼对AS的疗效。结果本组病例中AS的发生率为37.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术后早期功能锻炼、PSQ评分、颈椎曲度丢失度是AS发生可能的危险因素(P≤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PSQ评分、颈椎曲度丢失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因术中椎旁肌剥离较多,术后易发生AS,且PSQ评分、颈椎曲度丢失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要对具有以上因素的患者予以密切关注,并在术后及时观察、指导康复锻炼,以降低AS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轴性症状(AS) 颈肌功能锻炼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惠浩 郝定均 +4 位作者 黄大耿 孙宏慧 赵勤鹏 葛朝元 韩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3期10-11,14,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骨刀和高速磨钻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全椎板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脊柱外科诊断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并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超声骨刀组(A组)18例,高速磨钻组(B组)20例.... 目的比较超声骨刀和高速磨钻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全椎板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脊柱外科诊断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并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超声骨刀组(A组)18例,高速磨钻组(B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1周的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周,两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前、术后1周的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高速磨钻,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全椎板切除术中应用超声骨刀可在不降低有效性的同时,极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高速磨钻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板切除术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精准定位老年急性OVCF责任椎的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葛朝元 郝定均 +3 位作者 赵勤鹏 单乐群 惠浩 韩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8期50-52,55,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精准定位老年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责任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不能接受磁共振(MRI)检查的老年急性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精准定位老年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责任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不能接受磁共振(MRI)检查的老年急性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根据核素聚集区确定责任椎体,并在排除肿瘤、感染等其他疾病后确诊为OVCF。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记录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ODI及SF-36评分,并在随访期间观察伤椎有无迟发性感染或破坏。根据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判断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定位老年急性OVCF责任椎的准确性。结果根据骨显像结果,30例患者共有35节“核素聚集”责任椎体,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 d及末次随访的VAS、ODI及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随访期间患者伤椎均未出现迟发性感染、破坏。结论根据良好的PKP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可知,对于不能行MRI检查的老年急性OVCF患者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精准定位责任椎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责任椎体
下载PDF
西安地区成人改良Jackson骶骨棒棒道影像学测量
18
作者 邹志余 李萌 +4 位作者 李琦 张蕊 肖昆林 郝定均 周劲松 《骨科》 CAS 2019年第6期526-528,共3页
目的通过收集西安地区成人的影像学资料,为改良Jackson骶骨棒的操作提供解剖学数据参考。方法将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三维CT扫描,获得所需数据,将数据录入Mimics软件中处理,利用软件确定棒道入口,测量棒道长度,对不同... 目的通过收集西安地区成人的影像学资料,为改良Jackson骶骨棒的操作提供解剖学数据参考。方法将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三维CT扫描,获得所需数据,将数据录入Mimics软件中处理,利用软件确定棒道入口,测量棒道长度,对不同性别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测得棒道长度为(35.05±6.19)mm,最大值为52 mm;女性为(34.19±5.84)mm,最大值为46 mm。男性骶骨棒棒道长度略大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测量100例西安地区健康成人改良Jackson骶骨棒棒道长度得知,术中男性骶骨棒棒道深度应控制在52 mm以内,女性控制在46 mm以内,但个体差异较大,术前进行测量可指导手术医师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区 改良Jackson骶骨棒 影像学测量
下载PDF
颈椎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前路围手术期麻醉效果观察
19
作者 秦悦 董补怀 +2 位作者 马玉卓 郝定均 赵元廷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病合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颈前路围手术期麻醉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期间诊断为颈椎病合并中重度OSAHS... 目的探讨颈椎病合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颈前路围手术期麻醉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期间诊断为颈椎病合并中重度OSAHS行颈前路手术的6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中度OSAHS患者为A组(n=32),重度OSAHS患者为B组(n=35)。所有患者均采用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术中间隔手控呼吸,同时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联合右美托咪定、乌拉地尔稳定控制血压;给予舒芬太尼加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术毕采用头高半坐位(约30度),右侧卧15度复苏,送病房或ICU后麻醉医生24 h内定时查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苏情况,统计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及气管切开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麻醉及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患者中30例安返病房,2例患者术后拔管困难送ICU监护观察,1例患者出现延迟呼吸抑制;B组25例患者安返病房,10例患者拔管困难送ICU进一步监护观察,3例患者返回病房后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给予重新插管,送ICU呼吸支持;其中5例患者因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术,3例患者发生延迟性呼吸抑制。B组患者术后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间隔手控呼吸,积极控压,头高侧卧位复苏,可以有效降低颈椎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围手术期麻醉风险,重度OSAHS患者建议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再行颈前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麻醉 颈椎病 颈前路手术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NKCC1调控脊髓损伤的机制及其干预因素研究
20
作者 惠浩 郝定均 +4 位作者 闫亮 黄大耿 孙宏慧 赵勤鹏 葛朝元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7期1-3,共3页
目的构建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观察NKCC1亚基调控脊髓水肿的机制以及其选择性抑制剂布美他尼(BT)干预后对SCI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组、SCI+BT组,各20只。构建大鼠SCI模型。于造模后分别... 目的构建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观察NKCC1亚基调控脊髓水肿的机制以及其选择性抑制剂布美他尼(BT)干预后对SCI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组、SCI+BT组,各20只。构建大鼠SCI模型。于造模后分别通过脊髓含水量测定、脊髓功能评分及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大鼠脊髓水肿情况、脊髓功能及NKCC1、cleaved-Caspase 3含量变化。结果 SCI损伤后,与Sham组相比,SCI组的脊髓组织含水量明显更高,Basso Beattie and Bresnahan(BBB)评分显著降低,NKCC1、cleaved-Caspase 3含量均显著增加,表明造模成功。SCI损伤48 h后,BT+SCI组脊髓含水量显著低于SCI组(P<0.05);BT+SCI组BBB评分显著高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T+SCI组NKCC1、cleaved-Caspase 3含量显著低于SCI组(P<0.05)。结论 BT可以显著改善SCI情况,这种改善可能与BT降低损伤后脊髓水肿、减少脊髓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NKCC1 布美他尼 BBB评分 cleaved-Caspase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