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蕊颗粒抗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邓玉荣 孙建辉 +7 位作者 郝莉雨 单中超 于泽玥 李建良 霍海如 李绮婧 张宏萌 李洪梅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1期1249-1255,共7页
目的研究百蕊颗粒对流感病毒致小鼠病毒性肺炎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百蕊颗粒18.84、9.42、4.71 g·kg-1组,阳性对照药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 目的研究百蕊颗粒对流感病毒致小鼠病毒性肺炎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百蕊颗粒18.84、9.42、4.71 g·kg-1组,阳性对照药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滴鼻感染流感病毒构建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测定小鼠的存活时间、死亡率;并测定病毒感染不同阶段(感染3、5、7 d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百蕊颗粒18.84 g·kg-1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组小鼠的体重、肺指数、肺组织病毒载量、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体重下降,肺指数、肺组织病毒载量、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表明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成立;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百蕊颗粒18.84、9.42、4.71 g·kg^(-1)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死亡率明显降低(P<0.01),感染5、7 d后百蕊颗粒18.84 g·kg^(-1)组小鼠体重显著升高(P<0.05),感染3、5、7 d后百蕊颗粒18.84 g·kg^(-1)组小鼠肺指数值显著降低(P<0.05);感染5 d后百蕊颗粒18.84 g·kg^(-1)组病毒载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感染7 d后百蕊颗粒18.84 g·kg^(-1)组血清IL-6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百蕊颗粒对流感病毒感染致小鼠病毒性肺炎具有治疗作用,可提高病毒感染小鼠体重、降低肺指数,延长病毒感染小鼠存活时间、降低死亡率,其可能是通过降低肺组织病毒载量、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发挥抗流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蕊颗粒 流感病毒性肺炎 死亡保护 炎症因子 病毒载量 小鼠
下载PDF
河流水体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郝丽宇 何苗苗 汤家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15-2127,共13页
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环境污染物,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消防、工业等多领域,因其对环境的持久性和生物毒性而受到全球关注。PFASs在自然环境中不易降解,且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导致河... 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环境污染物,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消防、工业等多领域,因其对环境的持久性和生物毒性而受到全球关注。PFASs在自然环境中不易降解,且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导致河流水体成为了PFASs的重要的源和汇,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并提出了多种有效去除PFASs的修复技术,以减轻其对环境和人体的有害影响。该文简述了PFASs的来源,氟化工企业是环境介质中PFASs的重要来源之一。分析了PFASs在河流水体中的污染现状,河流水体中PFASs的主要来源为点源和非点源,然而非点源污染,尤其是胶体载带PFASs的污染也应加以关注并亟待解决。阐明了河流水体中PFASs的来源与迁移途径,其中工业园区是PFASs的主要来源。该文还总结了水环境中PFASs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吸附技术、过滤技术、化学氧化技术、光化学氧化技术,电化学氧化技术和声化学技术),并对比分析了不同修复技术作用效果的优缺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重点探究了水环境中PFASs非点源的原位修复技术(河岸过滤系统、植物修复技术、人工湿地和生态缓冲带)的修复效果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炭与生态缓冲带联合修复技术,阻控水环境中PFASs非点源污染,并对其技术的潜力进行了展望。该文旨在为河流水体中PFASs的修复技术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河流水体 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 植物修复技术 生态缓冲带
下载PDF
热处理对牛乳美拉德反应程度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依胜男 芦晶 +3 位作者 逄晓阳 郝莉雨 张书文 吕加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9-15,共7页
以原料乳及不同热处理程度的15种牛乳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典型美拉德产物糠氨酸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以反映不同热处理牛乳的美拉德反应程度,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 以原料乳及不同热处理程度的15种牛乳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典型美拉德产物糠氨酸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以反映不同热处理牛乳的美拉德反应程度,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和电子鼻解析不同热处理的牛乳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程度越大,美拉德反应越剧烈,美拉德产物糠氨酸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在热处理温度高于120℃或热处理时间高于15 s时急剧增加。电子鼻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热处理时间相同时,不同热处理温度的牛乳样品间气味差异显著。SPME-GC-MS结果表明:120℃/5 s和120℃/15 s热处理的牛乳风味相近,且热处理强度越大,风味物质种类增加越多,其中醛类、酮类和酯类相对含量增加明显,部分酸类相对含量明显减少。本实验明确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牛乳美拉德反应程度及其对牛乳风味的影响,具实际生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美拉德反应 糠氨酸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当归水提取物补血、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郝莉雨 李宗源 +7 位作者 孙建辉 单中超 于泽玥 陈红映 霍海如 李绮婧 张宏萌 李洪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900-905,911,共7页
目的:探究当归水提取物的补血作用,以及对血虚证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放血法制备血虚证小鼠模型,通过测定小鼠外周血象、胸腺指数、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评价当归水提取物的补血作用,并利用MiSeq平台对... 目的:探究当归水提取物的补血作用,以及对血虚证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放血法制备血虚证小鼠模型,通过测定小鼠外周血象、胸腺指数、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评价当归水提取物的补血作用,并利用MiSeq平台对小鼠盲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测序,探究当归水提取物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当归组雌性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胸腺指数有上升趋势,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当归水提取物显著提高血虚证小鼠肠道菌群中的益生菌属如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Muribaculaceae(Muri菌)、Alloprevotella(拟普雷沃菌属)的丰度,且相关性分析表明,血虚证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与肠道多种微生物群落丰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当归水提取物具有补血作用,且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虚证 当归 肠道菌群 外周血象 补血
下载PDF
高蛋白酸奶复配稳定剂的响应面法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梁佳祺 张书文 +8 位作者 马春丽 石静文 依胜男 郝莉雨 吴禹昊 王童 邵伯悦 亓艺洁 吕加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6-49,共4页
用鲜牛奶作原料,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酸奶稳定剂复配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酸奶中蛋白质、变性淀粉、琼脂添加量是影响酸奶品质的显著因素,优化后的添加量:蛋白质5.64%,变性淀粉0%,琼脂0.6%(均为质量分数),发酵时间... 用鲜牛奶作原料,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酸奶稳定剂复配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酸奶中蛋白质、变性淀粉、琼脂添加量是影响酸奶品质的显著因素,优化后的添加量:蛋白质5.64%,变性淀粉0%,琼脂0.6%(均为质量分数),发酵时间为4 h、20 min,发酵温度为42℃,在此稳定体系条件下,不仅提高了酸奶的蛋白质含量,而且能使酸奶保持其良好的稳定性和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响应面 稳定剂
下载PDF
摩罗丹(浓缩丸)对胃黏膜损伤保护及镇痛抗炎止血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郝莉雨 于泽玥 +4 位作者 孙建辉 李宗源 陈红映 霍海如 李洪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6期2312-2316,2321,共6页
目的:评价摩罗丹(浓缩丸)镇痛、抗炎、止血以及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进一步补充摩罗丹(浓缩丸)在药效学方面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测定吲哚美辛、盐酸-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溃疡指数,评价摩罗丹(浓缩丸)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评价摩罗丹(浓缩丸)镇痛、抗炎、止血以及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进一步补充摩罗丹(浓缩丸)在药效学方面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测定吲哚美辛、盐酸-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溃疡指数,评价摩罗丹(浓缩丸)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评价摩罗丹(浓缩丸)的抗炎作用;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评价摩罗丹(浓缩丸)的镇痛作用;通过测定小鼠出血、凝血时间,评价摩罗丹(浓缩丸)的止血作用。结果:吲哚美辛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中,摩罗丹(浓缩丸)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和阳性药枸橼酸铋钾颗粒组的溃疡指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盐酸-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中,摩罗丹(浓缩丸)高剂量、中剂量组和阳性药枸橼酸铋钾颗粒组的溃疡指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摩罗丹(浓缩丸)高剂量、中剂量组和阳性药云南白药胶囊组出血时间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摩罗丹(浓缩丸)高剂量组和阳性药云南白药胶囊组凝血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中,摩罗丹(浓缩丸)高剂量组和阳性药布洛芬颗粒组的扭体次数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中,摩罗丹(浓缩丸)高剂量、中剂量组和阳性药布洛芬颗粒组的腹腔液吸光度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摩罗丹(浓缩丸)对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抗炎药、乙醇刺激引起的胃黏膜破损、溃疡具有治疗作用,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常见的糜烂出血、疼痛、炎症也同样具有治疗作用,并能有效保护胃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摩罗丹 胃黏膜损伤 抗炎
下载PDF
摩罗丹(浓缩丸)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泽玥 郝莉雨 +4 位作者 陈红映 李宗源 孙建辉 霍海如 李洪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6期2307-2311,共5页
目的:研究摩罗丹(浓缩丸)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摩罗丹(浓缩丸)在CNAG方面的药效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灌胃60%乙醇溶液、20 mmol/L去氧胆酸钠溶液与饮用低浓度氨水溶液联合饥饱失常的方法制备CNAG大鼠模... 目的:研究摩罗丹(浓缩丸)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摩罗丹(浓缩丸)在CNAG方面的药效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灌胃60%乙醇溶液、20 mmol/L去氧胆酸钠溶液与饮用低浓度氨水溶液联合饥饱失常的方法制备CNAG大鼠模型。通过测定胃液pH值、胃蛋白酶、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评价摩罗丹(浓缩丸)对CNAG模型大鼠胃功能的改善作用,通过胃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摩罗丹(浓缩丸)对CNAG模型大鼠胃黏膜炎症的改善作用。结果:2倍临床等效剂量西药阳性药枸橼酸铋钾颗粒以及摩罗丹(浓缩丸)高、中、低剂量均可不同程度改善CNAG模型大鼠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情况(P<0.01)。摩罗丹(浓缩丸)高剂量组、枸橼酸铋钾颗粒组与模型组胃液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摩罗丹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胃动素表达水平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摩罗丹(浓缩丸)能够减轻CNAG大鼠的胃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维持胃液pH值,调节胃动素有关,表明摩罗丹(浓缩丸)对CNAG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对胃黏膜有修复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罗丹(浓缩丸)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胃动素 胃泌素 胃蛋白酶 组织病理学 胃液PH值 SD大鼠
下载PDF
玛咖保肝通便及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宗源 陈红映 +4 位作者 于泽玥 郝莉雨 孙建辉 李洪梅 陈敏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0期2851-2859,共9页
目的:评价玛咖保肝通便以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挖掘玛咖的药用价值,为玛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酒精性肝损伤(ALD)小鼠模型,测定肝功能、炎症介质及脂质过氧化指标,评价玛咖水提液的保肝作用;采用小鼠小肠蠕动抑制模型,测... 目的:评价玛咖保肝通便以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挖掘玛咖的药用价值,为玛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酒精性肝损伤(ALD)小鼠模型,测定肝功能、炎症介质及脂质过氧化指标,评价玛咖水提液的保肝作用;采用小鼠小肠蠕动抑制模型,测定墨汁推进率、小鼠血清中胃动素(MTL)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平,评价玛咖水提液的通便作用;通过16S rDNA技术测定盲肠内容物的肠道菌群,对所得到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价玛咖水提液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ALD小鼠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活力明显下降(P<0.05),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的活力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低剂量能明显降低小鼠肝组织中炎症介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P<0.05或P<0.01),高剂量、中剂量能明显抑制小鼠血清中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P<0.05或P<0.01),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能明显升高小鼠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的含量(P<0.05或P<0.01);小鼠小肠蠕动抑制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玛咖水提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小鼠小肠推进率(P<0.01或P<0.05),中剂量组能明显增加小鼠血清中MTL的含量(P<0.05),高剂量、中剂量组能降低cGMP水平。玛咖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在门水平上,玛咖水提液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可减少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高剂量、低剂量可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在属水平上,玛咖水提液中剂量增加了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丰度;中、低剂量增加了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的丰度,且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剂量肠道微生物群落有显著性差异。代谢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玛咖水提液高剂量、低剂量组RNA加工和修饰、细胞运动、细胞外结构、细胞骨架项降低,其他代谢功能升高;玛咖水提液中剂量组细胞运动、细胞骨架项降低,其他代谢功能升高。结论:玛咖水提液具有保肝、通便、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咖 肠道菌群 酒精性肝损伤 通便 16S rDNA技术 新资源食品 小鼠 代谢功能预测
下载PDF
机械纵波的观察与波速测量实验的设计构思
9
作者 郝立宇 张润菲 +3 位作者 杨铁 王啸天 谭明 谢宁 《大学物理实验》 2019年第2期57-59,共3页
为了进一步丰富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内容,针对机械波特别是机械纵波实验较少的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一维弹性介质链来演示机械纵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并验证机械波波速与频率无关,只决定于介质的性质。具体为采用轻质小弹簧... 为了进一步丰富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内容,针对机械波特别是机械纵波实验较少的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一维弹性介质链来演示机械纵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并验证机械波波速与频率无关,只决定于介质的性质。具体为采用轻质小弹簧连接的塑料小球链模拟质元之间的弹性力和一维弹性介质质元,采用带电小球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的振动模拟波源的办法,设计了一个可观察机械纵波并测量波速的实验。这个实验既可以作为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作为中学物理实验的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机械波的产生和机械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波 纵波 弹性介质 实验设计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的化湿败毒方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单中超 孙建辉 +6 位作者 李建良 于泽玥 郝莉雨 邓玉荣 霍海如 李洪梅 黄璐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4-61,共8页
目的:明确化湿败毒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小鼠肺炎的治疗作用,基于转录组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滴鼻感染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连续给药5 d,考察小鼠一般状况、肺指数、病毒载量、肺组织病理形态、生存时... 目的:明确化湿败毒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小鼠肺炎的治疗作用,基于转录组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滴鼻感染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连续给药5 d,考察小鼠一般状况、肺指数、病毒载量、肺组织病理形态、生存时间、生存时间延长率等指标,明确化湿败毒方对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作用。采用转录组学技术检测模型组与正常组、化湿败毒方组与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化湿败毒方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潜在核心靶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验证化湿败毒方对核心靶点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指数及肺组织内病毒载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化湿败毒方高剂量组明显延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P<0.05),明显降低小鼠肺指数值(P<0.05),降低肺组织病毒载量,化湿败毒方高、中、低剂量组可明显减轻小鼠肺组织炎症、瘀血、肿胀等病变(P<0.05,P<0.01)。肺组织转录组学分析显示,化湿败毒方干预后核心基因主要富集在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α(NFKBIA)、趋化因子配体(CCL)2、CCL7、CXC趋化因子配体2(CXCL2)为combined score值前5的节点基因;Real-time PCR验证显示,化湿败毒方能明显下调NF-κB信号通路关键基因TRAF6、NFKBIA及趋化因子CCL2、CCL7、CXCL2 mRNA表达(P<0.05,P<0.01)。结论:化湿败毒方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具有治疗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关键节点TRAF6、NFKBIA表达,抑制趋化因子CCL2、CCL7、CXCL2的表达,减少炎症细胞的募集,降低病毒载量,发挥抗流感病毒肺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化湿败毒方 病毒载量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原文传递
三种气虚证动物模型的比较与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宗源 郝莉雨 +5 位作者 孙建辉 于泽玥 陈红映 霍海如 李洪梅 黄璐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773-1778,共6页
目的比较环磷酰胺、限食+力竭游泳、限食+力竭游泳+环磷酰胺三种方法制备的气虚证实验动物模型,确定最优造模方法。方法将美国癌症研究所(ICR)小鼠按力竭游泳时间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组、限食+力竭游泳组、限食+力竭游泳+环磷... 目的比较环磷酰胺、限食+力竭游泳、限食+力竭游泳+环磷酰胺三种方法制备的气虚证实验动物模型,确定最优造模方法。方法将美国癌症研究所(ICR)小鼠按力竭游泳时间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组、限食+力竭游泳组、限食+力竭游泳+环磷酰胺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造模时间共15天。环磷酰胺组小鼠于造模第1、2、3、10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每次50 mg/kg,共4次;限食+力竭游泳组小鼠连续15天每天进行力竭游泳,并限制进食量为150 g/(kg·d);限食+力竭游泳+环磷酰胺组小鼠按上述方法进行力竭游泳、限制进食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每日观察小鼠一般状态,于造模第7、14天测定小鼠体质量,造模15天后比较各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脾指数、胸腺指数、肝糖原含量,血浆尿素氮、血浆免疫球蛋白IgG和IgA含量,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4^(+)、CD8^(+))、B淋巴细胞(CD19^(+))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组小鼠体质量、力竭游泳时间、脏器指数、外周血CD19+含量、血浆免疫球蛋白IgG、IgA含量显著降低,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限食+力竭游泳组小鼠体质量,脏器指数,外周血CD3^(+)、CD4^(+)、CD19^(+)及肝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限食+力竭游泳+环磷酰胺组小鼠体质量,力竭游泳时间,脏器指数,外周血CD3^(+)、CD4^(+)、CD8^(+)、CD19^(+),肝糖原,血浆免疫球蛋白IgG、Ig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环磷酰胺组比较,限食+力竭游泳组、限食+力竭游泳+环磷酰胺组小鼠体质量、胸腺指数、外周血CD4^(+)、CD19^(+)、肝糖原含量明显降低,且限食+力竭游泳组IgG显著升高(P<0.05)。与限食+力竭游泳组比较,环磷酰胺组脾指数显著下降;限食+力竭游泳+环磷酰胺组小鼠脾指数、CD19^(+)、血浆中IgG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三种模型均可从免疫、能量、代谢不同方面模拟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且力竭游泳+限食+环磷酰胺造模方法能更好地模拟气虚证“神疲乏力”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证 动物模型 力竭游泳 饮食控制 环磷酰胺
原文传递
Correlation between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and spleen Qi deficiency, and gut microbiota: a pilot study 被引量:4
12
作者 YU Zeyue hao liyu +6 位作者 LI Zongyuan SUN Jianhui CHEN Hongying HUO Hairu LI Xiaoqin SHAN Zhongchao LI Hongm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353-363,共11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and spleen Qi deficiency on gut microbiota,and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action that the positive drug Maren Runchang(MR)alleviates STC.METHODS:S...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and spleen Qi deficiency on gut microbiota,and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action that the positive drug Maren Runchang(MR)alleviates STC.METHODS:STC was induced,using the cathartic method of Senna and the hunger-fullness disorder method,in ICR mice;one group of model mice was treated with MR(6.24 g/kg).The changes in the general condition,fecal parameters,D-xylose content in the serum,intestinal propulsion rate,and histopathology of the colon were assessed after STC induction in the control,model,and MR groups.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was performed from STC mice into pseudo germ-free mice.Changes in the contents of substance P(SP),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and gut microbiota in STC mice and pseudo germ-free mice were assessed after FMT.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model mice showed the following results:the time of the first black stool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P<0.01),the number and weight of black stool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in 6 h(P<0.05),the D-xylose content in the serum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P<0.05),the intestinal propulsion rate decreased(P<0.01),the content of VIP in colon tissu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5),and SP content in the colon tissu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1);moreover,the colon showed significant inflamemation and injury.Furthermore,the abundance of Firmicutes was increased,the abundance of Bacteroides decreased,and the abundance of Alistipes,unclassified_o_Bacteroidales,Alloprevotella,Bilophila,and Anaerotruncus decreased,while the abundance of the conditional pathogenic bacteria Escherichia and Klebsiella increased.However,after treatment with MR,the time of the first black stool decreased(P<0.01),the number of black stools within 6 h increased,and the intestinal propulsion rate increased(P<0.05).Moreover,the content of D-xylose in the serum and the content of VIP in colon tissu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the content of SP in colon tissu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1),and colon inflamm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Additionally,the abundance of Firmicutes decreased,and the abundance of Bacteroides increased.The abundance of unclassified_o_Bacteroidales and Bilophila increased,and the abundance of Klebsiella decreased.In the model+FMT group,compared with control+FMT group,the content of VIP in colon tissue decreased(P<0.05),the content of SP in colon tissu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1),and the abundance of probiotics,such as Lactobacillus and Akkermansia,decreased.In the MR+FMT group,compared with the model+FMT group,the content of VIP in colon tissue increased,the content of SP in colon tissu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1),and the abundance of probiotics increased.CONCLUSIONS:STC mice with spleen Qi deficiency show a decreased abundance of beneficial bacteria,such as Alistipes,unclassified_o_Bacteroidales,Alloprevotella,Bilophila,and Anaerotruncus,and an increased abundance of the conditional pathogenic bacteria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Furthermore,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MR in treating STC may involve the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movement,reduction of intestinal inflammation,elevation of intestinal absorption,and reg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leen Qi deficiency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me PROBIOTICS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substance P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Maren Runchang pills
原文传递
2022年国内外免疫学进展对中医药治疗COVID-19的启示
13
作者 于泽玥 孙建辉 +5 位作者 郝莉雨 邓玉荣 李建良 单中超 霍海如 李洪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229-239,共11页
通过检索2022年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的免疫学领域论文,综述其进展,重点介绍了天然免疫与炎症小体活化,T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疗法,B细胞识别、调控及记忆功能,免疫耗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免疫学机制及中医药防治进展。学科交叉与... 通过检索2022年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的免疫学领域论文,综述其进展,重点介绍了天然免疫与炎症小体活化,T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疗法,B细胞识别、调控及记忆功能,免疫耗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免疫学机制及中医药防治进展。学科交叉与技术集成已成为推动免疫学发展的强大力量,随着高通量测序及筛选技术、全光谱流式细胞术、基因编辑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AI联合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研究人员得以深入挖掘天然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免疫应答特征、规律及其内在机制与靶点,从而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并开发针对适应症的疫苗及药物。2022年免疫学在基础理论及应用转化方面成果显著,但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新型冠状病毒的不断变异与其展现的免疫逃逸特点将持续性地困扰及危害人类社会,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免疫治疗如何提高其有效性与安全性,以及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基础研究还有待更深入的认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感染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 中医药 免疫调节 天然免疫 免疫耗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