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泉州、晋江地区新生代红土地层划分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袁宝印 郝青振 许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3-1710,共8页
南方红土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广泛分布的新生代土状堆积,其重要性与北方风尘沉积可相提并论。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经历几代科学家不断地调查和研究,除一致认为它们是新生代红色风化壳以外,对其岩性特征、形成时代、地层划分、环境信息... 南方红土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广泛分布的新生代土状堆积,其重要性与北方风尘沉积可相提并论。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经历几代科学家不断地调查和研究,除一致认为它们是新生代红色风化壳以外,对其岩性特征、形成时代、地层划分、环境信息等各种问题都存在复杂的争论与不同意见,使其至今未能在我国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在福建泉州、晋江地区新生代红土的调查和分析,根据其岩性特征及推测年代,将该区的红土划分为新近纪砖红壤红土、早更新世铁锰膜红土、中更新世中期网纹红土、中更新世晚期厚层红化土、晚更新世薄层红化土等5种类型,它们蕴涵了形成时的气候带及相应环境信息,为后续研究确定东亚气候环境的空间变化过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红壤红土 铁锰膜红土 网纹红土 厚层红化土 薄层红化土
原文传递
最近880ka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粘土矿物和粘粒地球化学特征及东亚夏季风演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吕一凡 张春霞 +4 位作者 付扬 吴海斌 郝青振 乔彦松 郭正堂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1-938,共18页
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了东亚古气候的演化历史。为获取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夏季风强度演化特征,以甘肃灵台邵寨L_9以来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X荧光光谱(XRF)方法分别对880 ka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粘粒组分的... 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了东亚古气候的演化历史。为获取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夏季风强度演化特征,以甘肃灵台邵寨L_9以来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X荧光光谱(XRF)方法分别对880 ka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粘粒组分的粘土矿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南部地区880 ka以来风尘堆积序列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蛭石,含少量的1.42 nm混层矿物(HIM)、高岭石和蒙脱石(含I/S),不含绿泥石;粘粒组分中常量元素含量从高至低排列如下:SiO_(2)>Al_(2)O_(3)>TFe_(2)O_(3)>K_(2)O>MgO>CaO>Na^(2)O>TiO_(2)>P_(2)O_(5)>MnO。将粘土矿物组合、粘土颗粒显微结构与粘粒组分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结合,系统揭示出邵寨剖面中,蒙脱石(含I/S)和高岭石主要来源于原始风尘碎屑,伊利石包括原始风尘碎屑和后期风化成壤两种来源,蛭石和HIM为成壤风化产物。由于含Na、Fe、Mg元素的蛭石、HIM和蒙脱石(含I/S)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成壤作用的强弱,因此基于上述元素获取的粘粒组分的CIW'(CIW'=100×Al_(2)O_(3)/(Al_(2)O_(3)+Na_(2)O))和TFe_(2)O_(3)/MgO指标很好地记录了古东亚夏季风环流强度的变化历史。研究发现,880 ka以来东亚夏季风环流强度呈间冰期/冰期的强/弱变化特征,在约850 ka、约620 ka、约550 ka、约420 ka和约127 ka等几个间冰期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粘土矿物 粘粒组分化学指标 古风化强度 东亚夏季风
原文传递
多瑙河黄土与古环境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武雪超 郝青振 +4 位作者 MarkovićSlobodan B 付玉 娜米尔 宋扬 郭正堂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3-377,共15页
多瑙河黄土位于欧亚黄土带的西端,是欧洲沉积和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地层,底界可达1 Ma以上。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多瑙河黄土对于理解欧亚大陆不同区域气候系统演化的联系、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在系统梳理多瑙河... 多瑙河黄土位于欧亚黄土带的西端,是欧洲沉积和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地层,底界可达1 Ma以上。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多瑙河黄土对于理解欧亚大陆不同区域气候系统演化的联系、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在系统梳理多瑙河黄土在物质组成、物源、年代学、地层学和古环境重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在物源、年代学、地层和古环境重建等4个方面的主攻方向。在物源研究方面需要系统获得潜在物源区沉积物组成信息,并开展物源示踪指标的方法学和多指标相互印证研究;在年代学和地层学方面需要加强长石释光年代学、火山灰年代学等研究,建立有多个绝对年龄控制的、高精度的年代标尺及其年代约束下统一的地层命名和对比方案;在古环境重建方面需要将高分辨率、多指标古气候重建工作从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地层拓展至最近1 Ma以来的整个序列。上述研究的开展是未来欧亚黄土区古气候对比和气候动力学机制研究获得突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瑙河黄土 黄土—古土壤 古环境 古气候
原文传递
Carbon isotopic records in paleosols over the Pliocene in Northern China: Implication on vegetation development and Tibetan uplift 被引量:8
4
作者 JIANG Wenying PENG Shuzhen +1 位作者 hao qingzhen LIU Dongsheng(LIU Tungsh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8期687-690,共4页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edogenic carbonate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proportion of C4 and C3 plants. Here we present carbon isotopic data of carbonate in a red earth section at Xifeng, central Loess Plateau....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edogenic carbonate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proportion of C4 and C3 plants. Here we present carbon isotopic data of carbonate in a red earth section at Xifeng, central Loess Plateau. Results show that C4 vegetation increased in -4.4 Ma B.P., stabilized between 4.0 and 3.0 Ma B.P. The character and timing of C4 expan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are similar, but different with other localities, e.g. Pakistan and Africa, implying that regional climate changes were main factors driving the expansion of C4 plants. This event is comparable in timing with increased aridity evidenced by Xifeng grain size and North Pacific eolian dust records. Therefore we argue that the Pliocene expansion of C4 plants in northern China might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increased aridity, which in turn might be related to rapid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earth CARBON isotope C3/C4 plants ARIDITY Tibetan uplif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