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临界水辅助酶联合提取燕麦麸皮β-葡聚糖工艺优化
1
作者 孙群钊 江昌富 +2 位作者 蔡秋杏 郝志明 王悦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8期171-179,共9页
目的采用亚临界水辅助酶联合提取法提取燕麦麸皮中β-葡聚糖,并对副产物进行测定。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燕麦麸皮β-葡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亚临界水辅助酶联合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在亚临界水萃取温度为115℃、pH为... 目的采用亚临界水辅助酶联合提取法提取燕麦麸皮中β-葡聚糖,并对副产物进行测定。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燕麦麸皮β-葡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亚临界水辅助酶联合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在亚临界水萃取温度为115℃、pH为7.0、酶反应温度为60℃、酶反应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1:14(g/mL)的条件下,燕麦麸皮中β-葡聚糖的得率最高,达4.385%。酶法提取提升了燕麦麸皮中β-葡聚糖的得率,而亚临界水辅助提取不仅提高得率还大幅缩短了提取时间,最终,燕麦麸皮的综合利用率达到72.78%。结论亚临界水辅助酶联合提取法不仅能够高效高质量提取燕麦麸皮β-葡聚糖,同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燕麦资源的利用率。这种方法满足了市场和工业需求,并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麸皮 Β-葡聚糖 亚临界水萃取 酶处理 联合提取
下载PDF
147例常见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妍华 蒲丹 +5 位作者 罗静 胡楠 冯秀媛 吕晓虹 郝志明 何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8-603,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见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147例常见CTD-ILD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及胸部高... 目的探讨常见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147例常见CTD-ILD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及胸部高分辨CT等临床资料。结果147例常见CTD-ILD患者,平均年龄(56.2±12.3)岁,女性为主(72.1%)。皮肤病变(51.7%)、乏力(50.3%)最为常见,高于呼吸系统症状如气短(47.6%)、咳痰(36.0%)、咳嗽(32.0%)。近一半(49.6%)患者出现低氧血症,肺功能改变多表现为混合性通气障碍伴弥散功能障碍。肺部影像学以磨玻璃影(78.3%)为主要特征,最常见影像学分型是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占67.2%。随访时间1~3.5年,期间病死率26.2%,其中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66.7%)高于系统性硬化症(SSc)(15.1%)、类风湿性关节炎(RA)(15.1%)及干燥综合征(SS)(3.0%)。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14例(42.4%)及原发疾病急性进展11例(33.3%)。结论常见CTD-ILD患者好发于女性,皮肤改变、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生率高于气短、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病死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感染及疾病急性进展,进行血气分析、肺功能及胸部影像学检查对疾病诊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间质性肺病 临床表现 胸部高分辨CT
下载PDF
荸荠加工废弃物混合发酵法制备水产益生菌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魏涯 郝志明 +3 位作者 江蓝蓝 曾劲 岑剑伟 邓建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6-171,共6页
本研究通过筛选合适发酵菌种,以荸荠的废渣和废水为发酵基料,以发酵后的活乳酸菌数和酵母菌数为指标,考察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液中活菌数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_9(3~4)正交试验确定荸荠加工废弃物制备水产益生菌的工艺方法。结果表明... 本研究通过筛选合适发酵菌种,以荸荠的废渣和废水为发酵基料,以发酵后的活乳酸菌数和酵母菌数为指标,考察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液中活菌数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_9(3~4)正交试验确定荸荠加工废弃物制备水产益生菌的工艺方法。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L191)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C187)为合适的发酵菌种;最佳混合发酵工艺条件是:荸荠渣、荸荠废水混合比例1∶2 (g/m L),BL191和SC187混合比例3∶7 (g/g),接种量12%,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48 h,制备得到的水产益生菌中BL191菌数为33.9×10~8CFU/g,SC187菌数为15.9×10~8CFU/g,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氨基酸总量较发酵前提高了1.8倍,8种必需氨基酸均增加了48%以上。本研究有助于解决荸荠加工过程产生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为水产养殖减少抗生素滥用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加工废弃物 植物乳杆菌 酿酒酵母 工艺优化 水产益生菌
下载PDF
藤葛复合固体饮料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解酒护肝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冬梅 李宝玉 +2 位作者 郝志明 李春莲 文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7919-7926,共8页
目的研究藤葛复合固体饮料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解酒作用和护肝功能。方法各实验组灌胃相应受试物后建立急性小鼠醉酒模型,记录小鼠防醉实验行为学变化,检测血清乙醇含量、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 目的研究藤葛复合固体饮料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解酒作用和护肝功能。方法各实验组灌胃相应受试物后建立急性小鼠醉酒模型,记录小鼠防醉实验行为学变化,检测血清乙醇含量、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测定体质量、肝脏指数、肝脏乙醇代谢酶活力、抗氧化指标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和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镜检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藤葛复合解酒固体饮料低、高剂量组均可显著延长小鼠酒精耐受时间(P<0.05,P<0.01),缩短睡眠时间(P<0.01)和醒酒时间(P<0.05,P<0.01);低、高剂量组均能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液中乙醇浓度、ALT、AST和TG水平(P<0.01);高剂量组显著提高小鼠体质量(P<0.05)和减轻肝脏指数(P<0.01);高剂量组能极显著提高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P<0.01)和降低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P<0.01);低、高剂量组均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病理情况,抑制肝脏中TNF-α和IL-6水平(P<0.01)。结论藤葛复合固体饮料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具有较好的解酒护肝作用,可能与其提高小鼠乙醇代谢酶活力加速乙醇代谢分解、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炎症信号的传导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二氢杨梅素 葛花异黄酮 急性酒精中毒 解酒作用 护肝功能
下载PDF
基于塑性损伤理论的PBX圆拱结构变形破坏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尚昆 黄西成 +3 位作者 王鹏飞 郝志明 徐伟芳 蓝林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8-1025,共8页
为研究PBX构件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采用塑性损伤模型对PBX圆拱结构在压缩条件下的变形与破坏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约束状态下PBX构件的承载能力、变形破坏过程与裂纹形貌,发现试件的承载能力随着端部摩擦的增强而提高,经过... 为研究PBX构件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采用塑性损伤模型对PBX圆拱结构在压缩条件下的变形与破坏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约束状态下PBX构件的承载能力、变形破坏过程与裂纹形貌,发现试件的承载能力随着端部摩擦的增强而提高,经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可知,当摩擦因数取0.2时模拟得到的失效载荷为908.9 N,与实验结果的平均值921.3 N最为接近.在约束状态下圆拱的承载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并且在裂纹出现后试件仍然能够继续承载.通过数值模拟可知端部约束条件抑制了试件的变形和裂纹的扩展.在强约束条件下试件发生了二次破坏,通过数值模拟再现了这一过程,通过与实验的对比发现数值模拟在描述裂纹形貌、载荷等方面有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损伤模型 PBX 损伤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基于近场动力学非普通状态理论的高聚物粘结炸药损伤破坏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潘 郝志明 +1 位作者 刘永平 甄文强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3-900,共8页
研究了近场动力学非普通状态理论中运动方程求解的动态松弛方法,并引入沙漏力控制求解过程中的零能模式。在考虑损伤对近场动力学力状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影响函数引入损伤的方法,从而考虑损伤对近似变形梯度和变形张量的影响,解决... 研究了近场动力学非普通状态理论中运动方程求解的动态松弛方法,并引入沙漏力控制求解过程中的零能模式。在考虑损伤对近场动力学力状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影响函数引入损伤的方法,从而考虑损伤对近似变形梯度和变形张量的影响,解决了发生损伤处的应力释放问题。该方法应用于高聚物粘结炸药巴西圆盘实验的损伤破坏行为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获得的结果与实际更为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粘结炸药 近场动力学 损伤 零能模式
下载PDF
发情前期和发情期格力犬的血清孕酮水平及其适配期的冻精人工授精 被引量:2
7
作者 郝志明 雷磊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2,共3页
对处于发情前期和发情期的格力犬的血清孕酮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对人工授精进行了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发情天数的增加,血清孕酮水平逐渐增加,前14 d增加缓慢,但在第15~16天增加显著加快,第16天时达到24 ng/m L以上;(2)处在LH峰前期... 对处于发情前期和发情期的格力犬的血清孕酮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对人工授精进行了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发情天数的增加,血清孕酮水平逐渐增加,前14 d增加缓慢,但在第15~16天增加显著加快,第16天时达到24 ng/m L以上;(2)处在LH峰前期、LH峰期、LH峰后期、排卵前半期、排卵后半期的格力犬距离适配期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0.0 d、7.16 d、4.88 d、3.26 d和2.08 d,范围分别是7~14 d、4~13 d、3~7 d、2~5 d和1~3 d;(3)试验对64只适配期母犬进行了冻精的过子宫颈人工授精,结果有56只犬怀孕产仔,产仔率达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授精 适配期 孕酮 格力犬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临床风湿免疫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樊萍 蒲丹 +2 位作者 吕晓虹 郝志明 何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4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索提高风湿免疫科医学生临床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方法选择某医科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轮转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问题为... 目的探索提高风湿免疫科医学生临床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方法选择某医科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轮转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实习结束时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和实操考核以及自我能力评价。结果观察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能力评价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应用于风湿免疫科临床教学中,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吸收、掌握,增强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风湿免疫科 临床教学
下载PDF
基于双高速摄影的着靶姿态测量方法
9
作者 黄含军 郝志明 +4 位作者 张军 王军评 岳晓红 毛勇建 黄海莹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1年第5期62-67,共6页
目的获取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飞行着靶姿态。方法提出一种基于2台高速相机双光轴交汇的测量方法,即利用2台相机同步拍摄,获得各自物体的姿态角度,根据相机光轴方位、相机与目标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推导出物体着靶角的数学表达式,结合实... 目的获取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飞行着靶姿态。方法提出一种基于2台高速相机双光轴交汇的测量方法,即利用2台相机同步拍摄,获得各自物体的姿态角度,根据相机光轴方位、相机与目标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推导出物体着靶角的数学表达式,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获得几种特殊情形下的简化形式。结果把该方法应用于跌落试验的实测分析,迅速且准确地获得了物体的着靶姿态。结论该方法中相机的布置方式受试验场所的约束较小,可为跌落、高速撞击等异常安全性试验研究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相机 交汇 测量 着靶姿态
下载PDF
中药处方点评在提高临床医疗质量中的应用
10
作者 郝志明 刘晓彤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6期201-203,21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中药饮片的处方点评,促进医师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加强用药的合理性,进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的1200张(每月抽取100张)中药饮片处方进行点评,并以典型案例为例对点评策略进行解析... 目的通过对中药饮片的处方点评,促进医师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加强用药的合理性,进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的1200张(每月抽取100张)中药饮片处方进行点评,并以典型案例为例对点评策略进行解析。结果1200张中药饮片处方中,不合理处方为139张,占处方总量的11.58%。其中,处方的不合理率逐月下降,由2016年10月的18.00%下降为2017年9月的3.00%,其中临床诊断、医师签章规范、特殊煎法、单味药超剂量等不规范问题均逐渐减少。结论通过每月定期门诊处方点评,本院处方的规范性及合理率均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了医疗隐患,提高了医疗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方点评 医疗质量 典型处方 规范性
下载PDF
小麦抗麦红吸浆虫基因标记的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3
11
作者 郝志明 耿妙苗 +3 位作者 温树敏 闫桂军 王睿辉 刘桂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9-193,共15页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éhin)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选育和使用抗虫品种是降低虫害损失最安全有效的途径,利用抗虫性连锁或功能标记对提高小麦抗虫分子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从转录组数据中挖掘到抗虫性主效...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éhin)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选育和使用抗虫品种是降低虫害损失最安全有效的途径,利用抗虫性连锁或功能标记对提高小麦抗虫分子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从转录组数据中挖掘到抗虫性主效QTL(QSm.hbau-4A)6个相关差异基因的基础上,依据这些基因序列中存在的InDel和SNP,分别开发了2个EST标记和6个KASP标记,并在抗虫性不同的一套重组近交系(RIL)和一套小麦品种中进行了标记的有效性验证。所开发的8个标记在抗、感虫小麦亲本间均表现出较好的多态性,在RIL株系中的检测有效率均达到90%左右;除E10-10外,这些标记在供试高抗(56.3%~86.7%)和高感(85.7%~100.0%)小麦品种中的检测有效率均较高,可用于小麦种质资源的抗虫性筛选。同时发现,11个具备所有抗虫标记位点的抗虫小麦品种,多为审定时间较早或已停止使用的品种,这使得结合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鉴定和创新小麦抗虫种质资源的工作日益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红吸浆虫 抗虫相关基因 功能标记 SNP EST KASP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肝康片对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郝志明 窦琴 包晓云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肝康片对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肝康片组和高剂量肝康片组,每组各15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采用四氯化碳制成... 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肝康片对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肝康片组和高剂量肝康片组,每组各15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采用四氯化碳制成肝纤维化模型;低剂量肝康片组和高剂量肝康片组分别使用8.2g/kg和16.4g/kg的肝康片灌胃处理,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处理,共处理8d。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大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使用TUNEL染色法分析大鼠肝细胞凋亡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肝脏细胞凋亡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相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鼠ALT、AST、TBiL含量水平,肝细胞凋亡指数、肝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ALB水平、PI3K、p-Akt、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显著改变(P>0.05)。相比模型组,低剂量肝康片组和高剂量肝康片组大鼠ALT、AST、TBiL、肝细胞凋亡指数、肝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ALB含量水平、PI3K、p-Akt、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且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肝康片组(P<0.05)。结论肝康片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抑制下游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同时缓解了肝脏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肝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康片 四氯化碳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ure Systems o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of Oocyte in Bovine
13
作者 LIU Xin-feng hao zhi-ming +3 位作者 SHI Yuan-gang Zhao Ming-hui WANG Min LI Zheng-feng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0年第10期11-12,共2页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culture system fo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of oocyte in bovine. [ Method] The IVF of mature bovine oocytes was conducted and the fertilized egg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wi...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culture system fo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of oocyte in bovine. [ Method] The IVF of mature bovine oocytes was conducted and the fertilized egg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with different culture systems.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system, the TALP medium and BO medium were used as fertilization medium, respectively; and M-199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5% FCS was used as fertilized egg culture medium. In the transitional culture system, the TALP medium and BO medium were used as fertilization medium; 60% TALP and 40% M-199 supplemented with 5% FCS and 60% BO and 40% M-199 supplemented with 5% FCS were used as fertilized egg culture medium,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ure systems on fertilization rate and cleavage rate were observed. E Result] In the transitional culture system (with TALP medium as fertilization medium and with 60% TALP and 40% M-199 supplemented with 5% FCS as fertilized egg culture medium), the fertilization rate and cleavage rate were increased to 77.8% and 55.6%, respectively. [ Conclusion] The transitional culture system (with TALP medium as fertilization medium and with 60% TALP and 40% M-199 supplemented with 5% FCS as fertilized egg culture medium) is the optimal culture system for IVF of bovine oocy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VINE OVARY OOCYTE In vitro fertilization Culture system
下载PDF
Screening of specific binding peptide targeting blood vessel of human esophageal cancer in vivo in mice 被引量:7
14
作者 ZHI Min WU Kai-chun +2 位作者 hao zhi-ming GUO Chang-cun YAO Jia-y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81-585,共5页
Background Cancer of the esophagus and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remains a virulent malignancy with poor prognosis. Rapid progresses were made in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markers allowe... Background Cancer of the esophagus and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remains a virulent malignancy with poor prognosis. Rapid progresses were made in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markers allowed better identification of candidates for targeted therapy.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candidate peptides used for anti-angiogenic therapy of esophageal cancer by in vivo screening C7C peptide library for peptides binding specifically to blood vessels of human esophageal cancer.Methods The phage displayed C7C peptide library was injected intravenously into mice bearing human esophageal tumor xenografts under renal capsule. After 5 rounds of screening, 13 clones were picked up individually and sequenced.During each round of screening, titers of phage recovery were calculated from tumor xenograft and control tissues.Homing of these 9 peptides to tumor vessel was detected by calculating phage titers in the tumor xenograft and control tissues (lung and spleen) after each phage was injected into mice model, and compared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phage M13 and Ⅷ-related antigen in tumor xenograft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Comparisons among groups of data were made using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followed by the Bonferroni multiple comparisons test.Results The number of phage recovered from tumor tissue of each round increased gradually in tumor group while decreased in control groups (P 〈0.01 in tumor and spleen, P 〈0.05 in lu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similar staining pattern with M13 antibody or Ⅷ-related antigen antibody, suggesting that phages displaying the selected peptides could home to blood vessel of human esophageal cancer. According to their DNA, 9 corresponding peptide sequences were deduced. And the homing ability to blood vessel of phages displaying the selected peptides was confirmed by comparing with their recovery in tumor and control tissues. Two motifs, YSXNXW and PXNXXN, were also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homology of these peptide sequences. The staining distribution of phage with the sequence of PNPNNST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blood vessel marker factor Ⅷ-related antigen staining. After sequencing, each phage with the selected peptide of PNPNNST with 1.0×1011 pfu/ml was injected intravenously into mice. The homing ability to tumor vessel of these 9 kinds of peptides in the xenograft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tissues (lung and spleen).Conclusion Nine peptides obtained from in vivo screening homed to the blood vessel of human esophageal cancer,and the two motifs of YSXNXW and PXNXXN are the possible biochemical recognition units binding to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of esophageal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cancer PEPTIDE in viv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