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浅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彦君 于恩中 +7 位作者 陈辉 冯卫生 李孟 薛贵民 张艳丽 司盈盈 赵珍珠 郝志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第14期69-71,共3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抓好课程建设的主阵地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从挖掘思政元素,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德育能力;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团队、先进个人的...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抓好课程建设的主阵地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从挖掘思政元素,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德育能力;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团队、先进个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课程思政评价、监督、奖励体系;构建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模式等方面,探讨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下载PDF
2016—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邹玖零 姜利霞 +5 位作者 屈蓓蓓 郝知友 周慧华 禹小芳 李英明 黄建龙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6期6-11,共6页
为了解近年来湖南省永州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及传播风险因素,2016—2021年采用血清检测、溯源调查、问卷调查、人间病例统计等方法,对全市牛羊及其养殖场户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近6年,布病在永州市牛群中已得到有效控制;布... 为了解近年来湖南省永州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及传播风险因素,2016—2021年采用血清检测、溯源调查、问卷调查、人间病例统计等方法,对全市牛羊及其养殖场户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近6年,布病在永州市牛群中已得到有效控制;布病主要流行于羊群,平均个体阳性率为2.07%,但其流行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布病主要传播风险因素为,阳性病畜的违规引进、交叉放牧接触以及养殖场户布病防护意识薄弱。被调查场户对布病防治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仍有25.69%徒手从事养殖工作,并有少数场户将牛羊产后胎盘、流产胎儿烹饪食用或供其他动物食用。人间布病在不同县区均有发生,其中男性病例数高于女性,40~59岁人群发病率最高,农民和屠宰业人员发病居多。调查提示,永州市应进一步强化布病防控宣传,提高养殖户防护意识,完善检疫监管机制,杜绝病畜违规调运,引导养殖户减少交叉放牧,积极推进布病净化,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调查 牛羊
下载PDF
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化学学科建设建议与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辉 孙彦君 +3 位作者 冯卫生 王彦志 郝志友 张艳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第16期49-50,53,共3页
学科建设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石。从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化学学科建设的建议与思考,旨在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 中药化学 学科建设
下载PDF
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金课建设——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4
作者 孙彦君 陈辉 +3 位作者 李孟 张艳丽 郝志友 冯卫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第2期50-52,共3页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环节。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金课建设,旨在为高校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中医药院校 中药化学 翻转课堂 一流课程
下载PDF
理工医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5
作者 孙彦君 于恩中 +2 位作者 陈辉 郝志友 张艳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第14期100-102,共3页
在分析理工医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基础上,从加强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注重人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加强高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校园文化的人文氛围、在专业课课堂中融入人文因素等方面,探讨理工医药类大学生... 在分析理工医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基础上,从加强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注重人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加强高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校园文化的人文氛围、在专业课课堂中融入人文因素等方面,探讨理工医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医药类 大学生 人文素质 校园文化
下载PDF
一起鸡感染H7N9流感病毒变异株的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禹小芳 邹玖零 +7 位作者 张强 黄建龙 李英明 郝知友 屈蓓蓓 周争先 罗军 尹秋元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9期4-6,共3页
[目的 ]通过对鸡H7N9流感病毒(变异株)感染临床解剖特征的描述以及H7N9流感病毒变异株来源的探讨,为今后该病的临床诊断以及防控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解剖、实时荧光定量RTPCR、病毒分离测序等方法。[结果 ]病鸡外... [目的 ]通过对鸡H7N9流感病毒(变异株)感染临床解剖特征的描述以及H7N9流感病毒变异株来源的探讨,为今后该病的临床诊断以及防控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解剖、实时荧光定量RTPCR、病毒分离测序等方法。[结果 ]病鸡外观症状与解剖症状均明显;H7、H9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该分离株与2013年分离毒株(A/Anhui/1/2013(H7N9)的HA、N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8%~97.9%、97.8%。[结论 ]鸡的感染死亡是由H7N9流感病毒(变异株)引起的;该变异株引发疫情迅猛,传染速度快,致死率高,应加强对其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流感病毒 变异株 临床特征 病毒重组
下载PDF
2017年湖南省永州市活禽市场禽流感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邹玖零 吴昌奇 +5 位作者 郝知友 屈蓓蓓 禹小芳 刘刚 李英明 尹秋元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5期9-11,15,共4页
为了解湖南省永州市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污染状况,2017年4—12月,永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冷水滩区采集571份家禽和环境样品,进行了H5、H7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571份样品中,检出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核... 为了解湖南省永州市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污染状况,2017年4—12月,永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冷水滩区采集571份家禽和环境样品,进行了H5、H7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571份样品中,检出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样品44份,阳性检出率为7.7%,未检出H7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样品;除5月份外,每月都能监测到阳性样品,且冬季阳性检出率明显偏高;活禽在摊位中停留时间越长,禽流感病毒阳性率越高;鸭源样品和污水样品中的禽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城乡农贸市场的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城区活禽交易市场。调查结果表明,活禽市场中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污染率较高,尤其是水禽和污水以及卫生条件较差的市场。因此,要严把市场休市清洗消毒关,提升市场环境卫生水平,严格活禽调运检疫和监管,禁止陆禽和水禽混合销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禽市场 禽流感 监测
下载PDF
湖南省永州市离岗基层兽医老龄化情况调查
8
作者 禹小芳 尹秋元 +6 位作者 屈蓓蓓 王雨 蒋竹英 郝知友 邹玖零 罗军 李英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9期54-57,共4页
为完善兽医管理政策,促进兽医事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了解离岗基层兽医养老现状,以实地走访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永州市2 137名离岗基层兽医的离岗方式、年龄状况、生活来源以及信访等情况进行调查。调研发现,永州市离岗基层兽医存在清... 为完善兽医管理政策,促进兽医事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了解离岗基层兽医养老现状,以实地走访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永州市2 137名离岗基层兽医的离岗方式、年龄状况、生活来源以及信访等情况进行调查。调研发现,永州市离岗基层兽医存在清退人数多,老龄化严重,大部分依靠务农或子女赡养,信访人次多等问题。本文进一步从政策制定与落实、体制改革、津贴落实、严格准入、专业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兽医 兽医养老 体制改革 津贴落实
下载PDF
Cytotoxic lignans from the roots and rhizomes of Diphylleia sinensis,a China's endemic plant species
9
作者 SUN Yanjun Zhao Chen +4 位作者 BAI Hongyun LI Meng WANG Junmin hao zhiyou FENG Weishe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9期831-841,共11页
Eight novel arylnaphthalide lactone lignans, designated as diphylignan A-H(1-8), and a new dibenzyltyrolactone lignan, designated as diphylignan I(9),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and rhizomes of Diphylleia sinensis, ... Eight novel arylnaphthalide lactone lignans, designated as diphylignan A-H(1-8), and a new dibenzyltyrolactone lignan, designated as diphylignan I(9),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and rhizomes of Diphylleia sinensis, along with two additional novel natural products(11 and 14) and four known metabolites(10, 12, 13, 15). The structural and ster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se compounds was accomplished using NMR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ECD) analysis. The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all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assessed against A-549 and SMMC-7721 cell lines. Notably, compound 2 demonstrated the most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 with IC_(50) values of 10.27 and 11.58 μmol·L^(-1) against A-549 and SMMC-7721 cell lines, respectively, exhibiting greater potency than the positive control, cisplat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phylleia sinensis Dibenzyltyrolactone Arylnaphthalide CYTOTOXI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