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气泡探测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的新类别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士伦 Doke T +9 位作者 李丽 陈宝流 张东海 kikuchi J Terasawa k komiyama M hara k Fuse T Yasuda N Murakami T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59-662,共4页
利用高能重离子p、He、C、Si、Ar、Fe、Kr和Xe对固体气泡探测器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体气泡探测器具有许多与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相似的性质,且具有显影主动性、实时记录性、体径迹显示能力等多方面普通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所不具有... 利用高能重离子p、He、C、Si、Ar、Fe、Kr和Xe对固体气泡探测器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体气泡探测器具有许多与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相似的性质,且具有显影主动性、实时记录性、体径迹显示能力等多方面普通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所不具有的性能。可以得出结论:固体气泡探测器是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的一种新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气泡探测器 固体核径迹探测器 高能重离子探测
下载PDF
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阈起源的实验判别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士伦 李丽 +5 位作者 Doke T kikuchi J Terasawa k hara k Sakuma N Yasuda N Murakami T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06-510,共5页
用 5 0 0MeV/u56Fe,6 5 0MeV/u40Ar ,6 0 0MeV/u2 8Si和 180MeV/u4He对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 (T- 12型 )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的阈特性可用临界能量损失率表征。在一般条件下 ,限定能量损失率在不同重离子产... 用 5 0 0MeV/u56Fe,6 5 0MeV/u40Ar ,6 0 0MeV/u2 8Si和 180MeV/u4He对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 (T- 12型 )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的阈特性可用临界能量损失率表征。在一般条件下 ,限定能量损失率在不同重离子产生径迹时不具有相同临界值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 阈起源 临界能量损失率 限定能量损失率
下载PDF
舌肌力与咀嚼肌力之间的关系
3
作者 hara k Tohara H +1 位作者 kobayashi k 赵泽亮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62-562,共1页
Hara K Tohara H,Kobayashi K,et a1.Associationbetween tongue muscle strength and masticatorymuscle strength.J Oral Rehabil,2018Oct 24.背景:在吞咽的口内准备阶段,舌负责挤压食物、抵抗腭部并将其推至咽部。舌压力(TP)是舌肌... Hara K Tohara H,Kobayashi K,et a1.Associationbetween tongue muscle strength and masticatorymuscle strength.J Oral Rehabil,2018Oct 24.背景:在吞咽的口内准备阶段,舌负责挤压食物、抵抗腭部并将其推至咽部。舌压力(TP)是舌肌强度的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最大咬合力(MOF)是咀嚼能力的指标,并与TP相关。然而,目前尚无TP和MOF之间关系的研究。目的:研究健康人群中TP与MOF的年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785名健康参与者(305名男性,480名女性)的手握力(HGS)、体重指数(BMI)、TP、MOF和牙缺失数据。无论是否存在义齿或天然牙.所有受试者均具有单侧或双侧咬合接触。参与者分为2组:成人(20—50岁,n=497)和老年人(60~80岁,n=288)组。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确定2组中与TP相关的显着独立变量。结果:多变量分析显示,TP与成年组的年龄(β=一0.153)、BMI(β=O.205)、HGS(β=0.298)和MOF(β=O.239)显著相关(均P<0.001),也与老年组的年龄(β=一0.266,P<0.001)、BMI(B:0.160,P=0.005)MOF(β=0.217,P=0.001)和牙缺失(β=0.156,P=0.011)显著相关。结论:由于年龄和MOF均与老年人和成年患者的TP相关。因此即使在老年开始之前,通过常规舌侧运动也可以预防年龄相关的TP下降。此外,MOF恶化可能表明老年人的TP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能力 舌肌 年龄相关性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肌力 健康人群 成年患者 MOF
下载PDF
^(173)W的高自旋态和γ5/2^-[512]转动带的旋称反转
4
作者 王海霞 张玉虎 +17 位作者 周小红 柳敏良 丁兵 周厚兵 李广顺 OSHIMA M kOIZUMI M TOH Y kIMURA A haraDA H FURUTAkA k kITATANI F NAkAMURA S HATSUkAWA Y OHTA M hara k kIN T 孟杰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514,共10页
利用150Nd(28Si,5n)熔合蒸发反应居了173W的高旋态.于标准在束核谱学实验测量结果,扩展了于γ7/2+[633],γ5/2-[512]和γ1/2-[521]准组态的转动带.首次建了173W γ1/2-[521]转动带的能量非优先分支.发现γ5/2-[512]转动带在低旋区出现... 利用150Nd(28Si,5n)熔合蒸发反应居了173W的高旋态.于标准在束核谱学实验测量结果,扩展了于γ7/2+[633],γ5/2-[512]和γ1/2-[521]准组态的转动带.首次建了173W γ1/2-[521]转动带的能量非优先分支.发现γ5/2-[512]转动带在低旋区出现旋称反转.相似的旋称劈行为表明174Reπ1/2-[541]γ5/2-[512]转动带的旋称反转来位于5/2-[512]轨道的中.旋称反转制有待进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3W 转动带 旋称反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