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2005-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孟祥江 何丙辉 +2 位作者 马正锐 王蕾 何邦亮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81,共7页
对2005年和2013年2个年度遥感大样地采用区划判读与地面验证调查的方法,结合林地变更调查数据源,准确获得样地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变化及生物量信息,进而进行总体估算,得出重庆市2005、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数据,科学测算... 对2005年和2013年2个年度遥感大样地采用区划判读与地面验证调查的方法,结合林地变更调查数据源,准确获得样地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变化及生物量信息,进而进行总体估算,得出重庆市2005、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数据,科学测算全市2005-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活动所引起的植被碳储量变化情况,以期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参与碳交易等工作提供有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2005-2013年全市土地类型未发生变化面积7 169.15万hm^2,发生变化面积1 070.85万hm^2,变化率为13%;其中乔木林地增加38.53万hm^2,年增加量4.82万hm^2。2)2005、2013年植被碳储量分别是7 887.24、12 051.49万t,分布特征表现为: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其中乔木林地碳主要分布于马尾松、栎类、柏木和杉木等优势树种(组)的林分中。3)2005-2013年全市植被碳储量增加4 164.25万t,增长率为52.80%,其中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增加量1 208万t,年增量151万t,表明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碳库具有明显的增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植被碳储量 重庆
下载PDF
中国能源作物产业特征及环境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何丙辉 曾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2-890,共9页
能源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能源作物、发展能源作物产业对于解决能源安全和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能源作物的种类、优势,分析了我国能源作物的环境效应、利用现状和产业发展概况。我国能源... 能源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能源作物、发展能源作物产业对于解决能源安全和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能源作物的种类、优势,分析了我国能源作物的环境效应、利用现状和产业发展概况。我国能源作物种类丰富,能源作物产业发展潜能巨大,但原材料价格高制约了我国能源作物产业发展,在生产加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设备和技术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未来发展策略应从优化种质资源、推广丰产技术、提高转化工艺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能源作物 产业发展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土体适用MICP技术的渗透特性条件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贤 汪时机 +1 位作者 何丙辉 沈泰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56-2964,2974,共10页
影响土体适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的主要因素有颗粒的有效粒径、孔隙直径、颗粒级配以及水动力学参数等,实际工程土中复杂的孔隙结构难以通过单一的参数来衡定,而土体的渗透性能够综合反映诸多因素。针对分步、低速工艺下的... 影响土体适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的主要因素有颗粒的有效粒径、孔隙直径、颗粒级配以及水动力学参数等,实际工程土中复杂的孔隙结构难以通过单一的参数来衡定,而土体的渗透性能够综合反映诸多因素。针对分步、低速工艺下的定容量饱和渗透灌浆,提出了在满足土壤颗粒粒径和微生物尺寸相容性的前提下,以渗透系数表征的土体适用MICP技术的条件判断公式;并通过涵盖砂土、粉土、砂质黏性紫色土、膨胀土等9种土(控制粒径d60=0.040~0.913mm,初始孔隙率n0=31.5%~54.9%)的固化试验、渗透试验和强度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结合渗透性折减参数ζ值的选取(无黏性土10^-2,黏性土10^-1),渗透条件Ⅲ可适用于多种土体;渗透条件Ⅰ适用于MICP技术广为应用的砂土。同时得出了灌浆浆液总量和灌浆总时长的计算公式,为MICP固土技术可行性评估和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系数 MICP 适用性 土体基质 固化参数
下载PDF
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紫色土肥力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彭石磊 何丙辉 +1 位作者 王润泽 唐柄哲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8-326,共9页
为探讨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紫色土肥力质量的影响,通过采集监测时长为9年的径流小区径流和土样,测定了径流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硝态氮和铵态氮等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法建立了土壤肥力质量评... 为探讨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紫色土肥力质量的影响,通过采集监测时长为9年的径流小区径流和土样,测定了径流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硝态氮和铵态氮等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法建立了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土壤肥力水平与施肥模式、耕作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不同试验处理下,各土壤肥力因子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减少最为显著;评价土壤肥力的关联度逐年减小,横坡耕作单施化肥处理的多年平均关联度表现最大,对应的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小;顺坡耕作方式下,农家肥和化肥配施处理的多年平均关联度最大,对应的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小,对照处理则相反;多年平均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关联度之间满足线性函数模型y=-0.000 2x+0.762 8(R^2=0.748 4),随着径流量的增大,土壤肥力质量显著下降,二者呈负相关关系。横坡耕作下农家肥和化肥配施处理对于维持土壤肥力水平以及减少地表径流量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耕作方式 土壤肥力评价 紫色土 自然降雨
下载PDF
喀斯特区3种草篱根-土复合体抗剪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5
作者 强娇娇 颜哲豪 +3 位作者 谌芸 何丙辉 唐菡 刘枭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37,共11页
为探索喀斯特区地埂草篱根-土复合体抗剪性能的差异、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在重庆酉阳喀斯特顺层坡分上、中、下坡位分别布设二月兰、光叶苕子和沿阶草3种草篱,测定复合体抗剪强度、根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复合体内根系的形态指标和化学... 为探索喀斯特区地埂草篱根-土复合体抗剪性能的差异、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在重庆酉阳喀斯特顺层坡分上、中、下坡位分别布设二月兰、光叶苕子和沿阶草3种草篱,测定复合体抗剪强度、根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复合体内根系的形态指标和化学成分指标,计算复合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结果表明:1)在抗剪强度方面,上/中坡复合体抗剪强度表现为沿阶草显著大于二月兰、光叶苕子(P<0.05),下坡三者之间则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坡位之间,仅沿阶草复合体抗剪强度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中坡>上坡>下坡(P<0.05);2)各坡位复合体黏聚力和中坡内摩擦角均为沿阶草、光叶苕子显著大于二月兰(P<0.05);沿阶草复合体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光叶苕子复合体黏聚力均表现为中坡显著大于上、下坡(P<0.05),二月兰则各坡位间无显著差异;3)相关性分析表明,光叶苕子和沿阶草复合体黏聚力与其根区土壤有机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83,二月兰则无显著相关关系;这3种草篱复合体黏聚力与根系形态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最高达0.99。综上所述,沿阶草抗剪性能最好,最优坡位为中坡。二月兰、光叶苕子和沿阶草草篱主要通过影响复合体黏聚力来影响其抗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阶草 根系 黏聚力 根表面积 有机质
下载PDF
黑麦草和生物炭对喀斯特地区黄壤养分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丹丹 何丙辉 +1 位作者 罗松平 吴耀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5-201,共7页
为探究黑麦草和生物炭组合模式对喀斯特地区黄壤养分的影响,以贵州省播州区黄壤为研究对象,在温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12个处理:裸地对照(CK),单植黑麦草(R),单施不同比例(1%、3%、5%、7%、9%)生物炭(BLB_1、BLB_3、BLB_5、BLB_7、BLB_9)... 为探究黑麦草和生物炭组合模式对喀斯特地区黄壤养分的影响,以贵州省播州区黄壤为研究对象,在温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12个处理:裸地对照(CK),单植黑麦草(R),单施不同比例(1%、3%、5%、7%、9%)生物炭(BLB_1、BLB_3、BLB_5、BLB_7、BLB_9),黑麦草+不同比例生物炭组合模式(RB_1、RB_3、RB_5、RB_7、RB_9)。45d后采集土样,测定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速效磷以及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单植黑麦草处理会降低有机质、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黑麦草对养分的消耗量大于积累量;单施生物炭处理、黑麦草+生物炭组合模式处理均能提高养分含量,且生物炭比例和土壤各养分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最低为0.78;除7%时,其他比例下单施生物炭对各养分含量的增益效应均高于黑麦草+生物炭组合模式处理。考虑到黑麦草生长最适pH值和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现状,确定现阶段黑麦草+7%生物炭组合模式是有效缓解黄壤肥力低下、质地黏重的最佳布设方式。本研究结果可为改良喀斯特地区黄壤养分限制因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黑麦草 黄壤 养分 土壤改良
下载PDF
PAM和草类根系对荒坡紫色土物理性质与抗剪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铁 王润泽 +4 位作者 谌芸 何丙辉 周涛 吴晨 刘枭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9-78,共10页
为探讨PAM(聚丙烯酰胺)和草类根系对荒坡紫色土物理性质与抗剪性能的影响,选取荒坡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了单施PAM、单植草类和"草类+PAM"等试验处理,采用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和ZJ型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分别测定根... 为探讨PAM(聚丙烯酰胺)和草类根系对荒坡紫色土物理性质与抗剪性能的影响,选取荒坡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了单施PAM、单植草类和"草类+PAM"等试验处理,采用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和ZJ型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分别测定根系指标和土壤/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结合土壤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分析了各处理中PAM、草类根系、土壤物理性质及抗剪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上述处理均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通气持水能力,其中"草类+PAM"对土壤孔隙度和含水率的改善效果最好,其次是单植草类;2)各处理的大粒级范围(1~0.25mm、0.25~0.05 mm)微团聚体含量增加,小粒级范围(<0.01 mm)的则减少;3)较之CK,单植草类和"草类+PAM"可使土壤内摩擦角φ平均值分别提高37.12%和36.59%,黏聚力c平均值分别提高69.47%和83.64%,且根表面积密度(RSAD)和0.7mm<d≤0.9mm(d为根系直径,单位:mm)分别是影响土壤抗剪性能的主要因子和关键径级;4)PAM对草类根系生长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液施PAM能够使狗牙根的平均根长密度(RLD)/根表面积密度(RSAD)/根体积密度(RVD)/根重密度(RWD)增大15.57%~53.16%,三叶草的增大23.02%~8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微团聚体 抗剪强度 根表面积密度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汉丰湖水质评估及原因解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乔哲 何丙辉 +1 位作者 李天阳 王德宝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1-269,共9页
为明确三峡库区最大的库中湖--汉丰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汉丰湖来水区、湖区、出水区设置14个采样点,于2015年每月下旬在各点位采集水样并分析主要水质指标,综合运用多种统计评价方法,解析汉丰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 为明确三峡库区最大的库中湖--汉丰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汉丰湖来水区、湖区、出水区设置14个采样点,于2015年每月下旬在各点位采集水样并分析主要水质指标,综合运用多种统计评价方法,解析汉丰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导因素。结果表明,汉丰湖水质空间变化可聚类为4个区域:南河来水区(区域1)、东河来水区(区域2)、汉丰湖上游(区域3)和汉丰湖中下游(区域4),其月份变化可聚类为2个时段:蓄水期(1-2月及9-12月)和泄水期(3-8月)。营养状态指数分析显示区域4中的调节坝(HF5)及调节坝下(XJ1)水质呈中营养状态,而其余点位及区域水质均为轻度富营养,各月份水质表现为1月、12月为中营养,10月为中度富营养,其他月份均为轻度富营养。汉丰湖水体中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磷(TP)、可溶性磷(DP)、正磷酸盐(PO4^3--P)、高锰酸盐指数(CODMn)浓度均表现为自上游向下游降低趋势。主成分分析揭示流域水土流失是汉丰湖水质恶化的主要诱因,而三峡库区水位调控也对湖区水质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时空变化 富营养化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Effects of seasonal variation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enzyme activity in a Masson pine forest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2
9
作者 LUO Song-ping he bing-hui +2 位作者 ZENG Qing-ping LI Nan-jie YANG L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6期1398-1409,共12页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enzyme activities play key roles in soil ecosystems.Both are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factors,including seasonal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variations and soil properties.To ...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enzyme activities play key roles in soil ecosystems.Both are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factors,including seasonal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variations and soil properties.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s of seasonal changes that affect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a subtropical masson pine(Pinus massoniana)forest,we investigated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enzyme activities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seasonal changes on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for two years in Jinyun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Chongqing,China.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total of 36 different PLFAs were identified,and 16:0 was found in the highest proportions in the four seasons,moreover,the total PLFAs abundance were highest in spring and lowest in winter.Bacteria and actinomycetes were the dominant types in the study area.Seasonal changes also had a significant(P<0.05)influence on the soil enzyme activity.The maximum and minimum values of the invertase and catalase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in autumn and winter,respectively.However,the maximum and minimum values of the urease and phosphatase acid enzymatic activities were found in spring and winter,respectively.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seasonal shifts in soi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enzyme activities were relatively more sensitive to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but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enzyme activity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soil pH in the study region.This study highlights how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affect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function(enzyme activity)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predict microbial responses to future climate regimes in subtropical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FA analysis Soil microorganisms soil enzymes Seasonal shifts Soil moisture Soil temperature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平衡对继发骨折、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喜安 杨六中 +2 位作者 何秉辉 管旭日 李朝顶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733-737,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平衡对继发骨折、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6月徐州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5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平衡对继发骨折、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6月徐州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50~70岁,平均58.35岁。患者均在术前采用腰椎双能量X线吸收测量法对骨密度进行测量并记录T值,采用自动检测仪测量并计算患者BMI值。所有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测量在行PKP术后进行,根据患者术后是否继发骨折(术后1年内)分为正常组(27例)及骨折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BMI、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及生存质量[根据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标判断]。结果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5.13个月。(1)两组术前骨密度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骨折组患者矢状面偏移(SVA)、胸椎后凸角(TK)大于正常组,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入射角(PI)小于正常组(P<0.05);两组胸腰椎后凸角(TLK)、骨盆倾斜角(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末次随访时正常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优于骨折组(P<0.05)。结论较小的SVA、TK及较大的LL、SS、PI在OVCF患者PKP术后继发性骨折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矢状位平衡
下载PDF
三峡水库汉丰湖溶解态硅、氮、磷浓度及生态化学计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舜垚 梁珂 +3 位作者 何丙辉 李天阳 赵秀兰 吴浩晨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4,共12页
明确水体中典型营养盐成分如硅(Si)、氮(N)、磷(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时空变化特征,将有助于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及浮游植物营养限制状态。在三峡水库汉丰湖设7个采样点,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取样后测定可溶性硅酸盐(DSi)、可溶性总氮(... 明确水体中典型营养盐成分如硅(Si)、氮(N)、磷(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时空变化特征,将有助于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及浮游植物营养限制状态。在三峡水库汉丰湖设7个采样点,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取样后测定可溶性硅酸盐(DSi)、可溶性总氮(DN)、可溶性总磷(DP)、叶绿素a(Chl-a)等指标的浓度时空变化特征,通过Si、N、P的生态化学计量关系,评估水体浮游植物养分限制状态。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水体中DSi月平均浓度为18.80 mg·L^(-1),8月最低,11月最高,在季节上呈现夏季最低,秋季最高的特征。DN、DP月平均浓度分别为1.57 mg·L^(-1)、0.09 mg·L^(-1),两者季节变化相似,均呈现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特点。Chl-a月平均浓度为4.48μg·L^(-1),夏季最高,秋季最低,与DSi浓度的季节变化正好相反,且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在空间上,位于南河断面的DSi、DN、DP浓度均大于其它断面,DSi可能少部分来自沉积物的分解释放,大部分通过地表径流的形式,由陆地向水体进行补充。DSi/DN全年均值为6.47,2月最低,11月最高。DN/DP在1月最低,7月最高,全年均值为47.76。研究结果表明汉丰湖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P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丰湖 浮游植物 生态化学计量 养分限制 水环境 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平衡施肥与秸秆覆盖对紫色土坡耕地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高宁 徐绮雯 +3 位作者 何丙辉 李天阳 冯梦蝶 梁珂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135-5144,共10页
为探究长期平衡施肥和秸秆覆盖对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以垫江县长期农田氮磷流失监测点为研究样地,设置3个处理:常规模式(CK)、平衡施肥模式(M1)和平衡施肥+秸秆覆盖模式(M2),每个处理各设3个重复,共建立9个小区(... 为探究长期平衡施肥和秸秆覆盖对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以垫江县长期农田氮磷流失监测点为研究样地,设置3个处理:常规模式(CK)、平衡施肥模式(M1)和平衡施肥+秸秆覆盖模式(M2),每个处理各设3个重复,共建立9个小区(长7 m×宽3 m),并于2018、 2019和2020年采集土样,研究不同处理下碳(C)、氮(N)、磷(P)和钾(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不同处理之间K含量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为:CK>M2>M1;2019年不同处理之间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M1>M2>CK;其他养分含量在同一年份不同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年份间各处理的土壤C和N含量差异不显著.2018年各处理中K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其中,2018年的CK、 M1和M2分别比2019年和2020年高78.26%和98.79%, 19.13%和35.4%, 54.49%和41.76%. P含量在CK和M2处理中均随着年份增大而减小,且2018年分别比2019年高20.29%和10.67%,比2020年高39.68%和17.33%.各处理不同年份间速效钾(AK)含量无显著差异,而NO-3-N和NH+4-N和速效磷(AP)含量差异显著,且均在2020年最高.土壤C∶P、 C∶K、 N∶P、 N∶K和P∶K在不同年份间都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土壤C∶K、 N∶K和AN∶AP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在不同施肥模式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C与N及P与K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土壤C∶K与C∶P、 N∶K、 N∶P和P∶K之间,N∶K与C∶P、 P∶K和N∶P之间,N∶P与C∶P之间都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土壤P与C∶K和N∶K之间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土壤NO-3-N与NH+4-N、 AN∶AP和AN∶AK之间,NH+4-N与AN∶AP和AN∶AK之间,AP与AK和AP∶AK之间,AN∶AP与AN∶AK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平衡施肥+秸秆覆盖是紫色土坡耕地较为适宜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长期施肥 配施有机肥 养分含量 氮素盈余
原文传递
基于随机森林特征选择的茶园遥感提取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斌 何丙辉 +2 位作者 林娜 王伟 李天阳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19-1732,共14页
由于茶园空间分布零散、形状不规则、与周围植被光谱特征接近等原因,从卫星影像中提取茶园非常具有挑战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特征选择方法和Landsat-8 OLI影像进行茶园提取的技术路线,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采用... 由于茶园空间分布零散、形状不规则、与周围植被光谱特征接近等原因,从卫星影像中提取茶园非常具有挑战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特征选择方法和Landsat-8 OLI影像进行茶园提取的技术路线,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采用春、秋、冬季Landsat-8 OLI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随机森林对茶园影像特征进行重要性评估、排序和特征选择,设计了单季节初始特征集、单季节优选特征集、多季节优选特征集,并进行了9组茶园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融合了特征选择和多季节信息优势于一体的多季节优选特征集具有最好的性能表现,其精度如下:生产者精度为87.5%、总体精度为92.4%、Kappa系数为0.897。本文提出的技术路线充分发挥了其在提高遥感分类精度和降低维度等方面的作用,实现了对空间分布离散、形状欠规则的茶园的有效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茶园 随机森林 特征选择 遥感 提取
原文传递
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氮磷排放特征分析 被引量:71
14
作者 谢经朝 赵秀兰 +1 位作者 何丙辉 李章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60-1769,共10页
为把握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探明其首要污染源和重点控制区域,应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汉丰湖流域2015年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和农村生活源TN、TP污染物的贡献量,利用GIS空间分析法研究了其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汉... 为把握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探明其首要污染源和重点控制区域,应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汉丰湖流域2015年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和农村生活源TN、TP污染物的贡献量,利用GIS空间分析法研究了其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TN和TP的总负荷量分别为2 721. 42 t和492. 04 t;等标污染负荷量以南河子流域最大,汉丰湖子流域最小;不同类型农业面源等标污染负荷总量差异很大,以肥料源和畜禽养殖源为主要来源,其中肥料源等标污染贡献率为76. 92%,是汉丰湖流域首要污染源;各乡镇中,敦好镇、铁桥镇和白桥镇的等标污染负荷量较高,均高于350 m^3·a^(-1),为重点控制乡镇.等标污染负荷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有种植业源-畜禽养殖源复合主导型、肥料源-畜禽养殖源复合主导型、种植业源严重污染型和肥料源复合主导型这4种污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丰湖流域 农业面源污染 排污系数法 等标污染负荷 空间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汉丰湖正式运行年水体营养盐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付适 倪九派 +4 位作者 何丙辉 李天阳 唐毅 钱田 向可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16-2126,共11页
三峡前置库汉丰湖正式运行后,水体由河流形态转变为兼具湖泊、河流特征的特殊形态,导致水体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发生较大变化.为探究汉丰湖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汉丰湖面设定7个采样点,于2018年1~12月对汉丰湖各点位分层... 三峡前置库汉丰湖正式运行后,水体由河流形态转变为兼具湖泊、河流特征的特殊形态,导致水体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发生较大变化.为探究汉丰湖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汉丰湖面设定7个采样点,于2018年1~12月对汉丰湖各点位分层采样,监测营养盐和Chl-a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汉丰湖上中下层水体垂直混合较均匀,营养盐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TN浓度在1~9月呈波动减小趋势, 10~12月逐渐增加,月平均浓度为1.52 mg·L^-1.NO-2-N浓度在1~4月波动减小, 5~6月急剧增大, 7~12月波动减小,月平均浓度为0.05 mg·L^-1.NO-3-N浓度表现为1~6月逐渐降低, 7~12月逐渐增加的趋势.NH4^+-N浓度在7月最高,为0.44 mg·L^-1,其余月份变化不明显,月平均值为0.09 mg·L^-1.TP、DP和SRP浓度全年呈现波动变化,增减趋势不明显,其平均浓度分别为0.17、 0.11和0.05 mg·L^-1.汉丰湖磷盐主要来源于上游的南河和桃溪河,且大体呈现出由上游镇东大丘至下游调节坝递减的趋势.各营养盐中,TP为汉丰湖藻类生长的决定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汉丰湖 分布特征 营养盐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长期施肥和耕作下紫色土坡耕地土壤C、N、P和K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杜映妮 李天阳 +2 位作者 何丙辉 贺小容 付适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402,共9页
阐明长期施肥和耕作对坡耕地土壤C、N、P和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将有助于深刻理解土壤C和养分元素循环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对施肥管理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紫色土坡耕地(坡度为15°)建立15个小区(长8 m×... 阐明长期施肥和耕作对坡耕地土壤C、N、P和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将有助于深刻理解土壤C和养分元素循环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对施肥管理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紫色土坡耕地(坡度为15°)建立15个小区(长8 m×宽4 m),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顺坡无施肥处理(对照,CK)、顺坡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处理(T1)、顺坡单施化肥处理(T2)、顺坡单施化肥增量处理(T3)和横坡单施化肥处理(T4),比较各处理0~10 cm及10~20 cm土层的C、N、P和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C、N和P差异显著(P <0. 05),均表现为T1> T3> T4> T2>CK,施肥处理下K含量差异不显著(P> 0. 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 <0. 05),表现为T4> T3> T2> T1> CK.各处理土壤的C∶N在10~20 cm土层中差异显著(P <0. 05),表现为T4> T3> T1> CK> T2;而C∶P则在0~10 cm土层差异显著(P <0. 05),表现为T1> T3> CK> T4> T2;各处理土壤的C∶K、N∶P、N∶K和P∶K在不同土层中均差异显著(P <0. 05),其中C∶K、N∶K和P∶K表现为T1> T3> T4> T2> CK,N∶P表现为T1> CK> T4> T3> T2.土壤的C、N、P和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试验区土壤C、N和P含量属中等变异,变异系数(CV)分别为37. 50%、38. 91%和25. 35%,K含量属弱变异,CV为5. 03%.化学计量比中,C∶N和C∶P属弱变异,CV分别为7. 52%和14. 38%,C∶K、N∶P、N∶K和P∶K属中等变异,CV分别为35. 62%、17. 01%、37. 24%和44. 78%.土壤C、N、P和K含量及化学计量比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 <0. 05).试验区土壤N∶P平均值为2. 09,低于中国土壤平均水平(9. 3).研究表明紫色土坡耕地土壤N为养分限制因子,而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可有效缓解紫色土坡耕地N缺乏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和耕作 化学计量特征 碳含量 养分因子 紫色土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汉丰湖水体氮磷及化学计量比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钱田 黄祺 +5 位作者 何丙辉 李天阳 刘淑婧 付适 曾荣昌 向可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81-5388,共8页
在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汉丰湖水体氮磷营养盐质量浓度季节性变化的基础上,利用氮磷化学计量摩尔比评估水体氮磷养分限制状态.结果表明:湖体TN、DN和NO3^--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0、1.25和0.91 mg·L^-1,三者季节变化过程相似... 在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汉丰湖水体氮磷营养盐质量浓度季节性变化的基础上,利用氮磷化学计量摩尔比评估水体氮磷养分限制状态.结果表明:湖体TN、DN和NO3^--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0、1.25和0.91 mg·L^-1,三者季节变化过程相似,均呈现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的特点.NO3^--N对水体TN贡献较大,NH4^+-N和NO2^--N质量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变化平稳.TP、DP和PO4^3--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13、0.09和0.06 mg·L^-1,TP和DP质量浓度变化相似,呈春夏季升高,秋冬季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而PO4^3--P质量浓度则波动降低.TN/TP范围在11.07~56.02之间,均值为29.23,TN/TP呈季节性波动变化,最高值出现在冬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汉丰湖水体多数时间适宜藻类生长繁殖,少数时间处于N限制状态,极少数时间处于P限制状态.降雨径流、肥料使用、污水排放和水生生物活动等因素皆会影响TN/TP的季节变化,同时根据汉丰湖水质特征提出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汉丰湖 氮磷 TN/TP 季节变化 治理建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