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太平洋中中新世转型的天文轨道周期特征
1
作者 王海峰 邓希光 +1 位作者 易亮 何高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9-20,共2页
中中新世气候转型是一次深刻的全球降温事件,地球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冷圈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理解新生代全球气候突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西太平洋GC18沉积柱样完整记录了中中新世15~11 Ma的沉积记录。本研... 中中新世气候转型是一次深刻的全球降温事件,地球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冷圈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理解新生代全球气候突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西太平洋GC18沉积柱样完整记录了中中新世15~11 Ma的沉积记录。本研究基于该柱样精确的年代学框架,开展了岩芯地球化学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中中新世转型 天文轨道周期
下载PDF
海洋磷酸盐对稀土元素的超常富集作用
2
作者 任江波 何高文 邓希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9-80,共2页
通过对西太平洋富稀土深海沉积物研究进一步证实,深海沉积物中稀土元素(REY)的富集与P和Ca密切相关,并与生物磷灰石的发育成正比。西太平洋研究区稀土赋存载体之间的定量关系可表达为:∑REY=0.002×[Al_(2)O_(3)]+0.004×[MnO]+... 通过对西太平洋富稀土深海沉积物研究进一步证实,深海沉积物中稀土元素(REY)的富集与P和Ca密切相关,并与生物磷灰石的发育成正比。西太平洋研究区稀土赋存载体之间的定量关系可表达为:∑REY=0.002×[Al_(2)O_(3)]+0.004×[MnO]+0.057×[P_(2)O_(5)]-235.7(单位为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深海沉积物 富稀土磷酸盐
下载PDF
声学探测技术在富钴结壳勘探中的应用及展望
3
作者 于起 何高文 杨永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2,共10页
富钴结壳是深海固体矿产之一,其资源潜力巨大,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调查的重要对象。声学探测技术作为一种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因其在大面积调查和局部连续精细勘探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富钴结壳资源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搜集整理国内... 富钴结壳是深海固体矿产之一,其资源潜力巨大,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调查的重要对象。声学探测技术作为一种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因其在大面积调查和局部连续精细勘探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富钴结壳资源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富钴结壳的分布特征,分析传统勘探方法的不足,系统介绍多波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原位高频测厚等声学探测技术在富钴结壳勘探中的应用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声学探测技术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富钴结壳勘探需求,提出3点未来发展趋势:开发一体化声学探测技术以实现海底特性的综合性测量;综合利用深海潜水器以实现近底高精度探测;深度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海量声学数据的智能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分布特征 深海勘探 声学探测技术
下载PDF
西太平洋维嘉海山埋藏型富钴结壳生长速率初步研究
4
作者 赵斌 何高文 马维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1-103,共3页
富钴结壳是一种水成成因,生长在海底岩石或岩屑表面的皮壳状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主要分布于CCD以上、最低含氧层(OMZ)中或以下800~2500 m水深之间的类叠层石结构,具典型的层状结构,奇特的韵律性生长剖面蕴含着其生长过程中所保留下来... 富钴结壳是一种水成成因,生长在海底岩石或岩屑表面的皮壳状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主要分布于CCD以上、最低含氧层(OMZ)中或以下800~2500 m水深之间的类叠层石结构,具典型的层状结构,奇特的韵律性生长剖面蕴含着其生长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古海洋演化和古环境信息(任江波等,2013;王彦美等,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维嘉海山 埋藏型富钴结壳 生长速率
下载PD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amount cobalt-rich ferromanganese crust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ize of areas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被引量:9
5
作者 he gaowen MA Weilin +5 位作者 SONG Chengbing YANG Shengxiong ZHU Benduo YAO Huiqiang JIANG Xunxiong CheNG Yongsho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63-75,共13页
In 2001,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ISBA) initiated the consideration relating to the Regulations for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for Hydrothermal Polymetallic Sulphides and Cobalt-rich Ferromanganese Crust... In 2001,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ISBA) initiated the consideration relating to the Regulations for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for Hydrothermal Polymetallic Sulphides and Cobalt-rich Ferromanganese Crusts in the Area at its 7th session. Since then,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has been mainly focused on the size of areas to be allocated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crust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usts, suggests a model for determining the size of areas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crusts, taking into account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production scale, crust thickness and grade, mineable area proportion, recovery efficiency, exploration venture, and so on. Through the modeling,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exploration area (the area covered by each application for approval of a plan of work for exploration of cobalt-rich crusts) shall be 4 856 km2 and the exploitation area (the mine site area) shall be 1 214 km2, for 20 years of 1 million wet tonnes annual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balt-rich ferromanganese crusts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area SEAMOUNTS regulation on exploration
下载PDF
Noble Gas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Cobalt-rich Ferromanganese Crusts from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5
6
作者 SUN Xiaoming XUE Ting +4 位作者 he gaowen YE Xianren ZHANG Mei LU Hongfeng WANG Shengw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0-98,共9页
Noble gas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various layers in three-layered (outer, porous and compact layers) cobalt-rich ferromanganese crusts and their basaltic and phosphorite substrates from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we... Noble gas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various layers in three-layered (outer, porous and compact layers) cobalt-rich ferromanganese crusts and their basaltic and phosphorite substrates from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were analyzed by using a high vacuum gas mass spectrum.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ble gases in the Co-rich crusts have derived mainly from the ambient seawater, extraterrestrial grains such as interplanetary dust particles (IDPs) and wind-borne continental dust grains, and locally formation water in the submarine sediments, but different noble gases have different sources. He in the crusts derives predominantly from the extraterrestrial grains, with a negligible amount of radiogenic He from the eolian dust grains. Ar is sourced mainly from the dissolved air in the seawater and insignificantly from radiogenic Ar in the eolian continental dust grains or the formation water. Xe and Ne derive mainly from the seawater, with minor amounts of extraterrestrial Xe and Ne in the IDPs. Compared with the porous and outer layers, the compact layer has a relatively high 4He content and lower 3He/4He ratios, suggesting that marine phosphatization might have greatly modified the noble gas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crusts. Besides, the 3He/4He values of the basaltic substrates of the cobalt-rich crusts are very low and their R/R. ratios are mostly 〈0.1 R., which are similar to that of phosphorite substrates (0.087 R.), but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fresh submarine MORB (8.75±14 Ra) or seamount basalts (3-43 Ra), implying that the basaltic substrates have suffered strong water/rock interaction and reacted with radiogenic ^4He and P-rich upwelling marine currents during phosphatization. The trace elements released in the basalt/seawater interaction might favor the growth of cobalt-rich crusts. The relatively low ^3He/^4He values in the seamount basalts may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exploration criterion for the cobalt-rich ferromanganese cru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ble gas isotopic composition interplanetary dust particles (IDPs) phosphatization cobalt-rich ferromanganese crusts western Pacific Ocean
下载PDF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太平洋深海盆地多金属结核成因分类
7
作者 杨永 王涛 +4 位作者 何高文 任江波 张立敏 杨胜雄 刘永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17-4130,共14页
多金属结核类型成因分类是海底矿产资源关注的重要地质问题,诸多学者一直探索利用多金属结核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多金属结核成因判别。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为探索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多金属结核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成因分类提... 多金属结核类型成因分类是海底矿产资源关注的重要地质问题,诸多学者一直探索利用多金属结核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多金属结核成因判别。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为探索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多金属结核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成因分类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基于多年调查研究获取的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地球化学数据,利用高斯混合模型聚类分析技术,实现了太平洋深海盆地多金属结核成因分类,并对水成型结核进行了进一步判别分析,共划分出成岩型、混合型、水成Ⅰ型和水成Ⅱ型四类成因多金属结核,为太平洋深海找矿突破和资源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不同成因类型结核空间预测结果显示,西北太平洋海域是水成Ⅰ型富钴多金属结核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主要分布在马尔库斯—威克海山群、麦哲伦海山群北部、马绍尔海山群和中太平洋海山群西南部的山间盆地,以及附近的皮嘉费他海盆和中太平洋海盆西北部,是未来西太平洋富钴多金属结核资源找矿突破需要关注的关键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结核 高斯混合模型 成因分类 深海盆地 太平洋
下载PDF
云南邦棍尖山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对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的制约
8
作者 陆蕾 王成辉 +2 位作者 王登红 何高文 孙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94-1507,共14页
云南陇川龙安稀土矿是云南境内唯一开采的离子吸附型稀土(iREE)矿床,其成矿母岩为邦棍尖山花岗岩。近年来该花岗岩风化壳中相继发现了一系列iREE矿化点甚至矿床,其中不乏重稀土(HREE)矿。本文选取邦棍尖山南段的花岗岩进行岩石学、矿物... 云南陇川龙安稀土矿是云南境内唯一开采的离子吸附型稀土(iREE)矿床,其成矿母岩为邦棍尖山花岗岩。近年来该花岗岩风化壳中相继发现了一系列iREE矿化点甚至矿床,其中不乏重稀土(HREE)矿。本文选取邦棍尖山南段的花岗岩进行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研究工作,并探讨其对iREE(甚至离子吸附型重稀土(iHREE))成矿的制约。邦棍尖山岩体的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本研究测得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50.33 Ma(50.33±0.30 Ma,MSWD=0.15),形成于喜山期(古近纪),是目前发现的成矿母岩最年轻的iREE矿床。花岗岩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高硅高碱、低铁低镁,A/CNK>1.1,高钾-强过铝质,S型。岩体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分异较强烈(LREE/HREE为2.54~8.98),Eu负异常(δEu=0.06~0.17);微量元素显示出高Rb、Th,低Ba、Nb、Sr、Zr、Hf、Ti的特征,岩浆岩高度分异。邦棍尖山花岗岩中的(含)稀土矿物主要是榍石(∑REE=14506.24×10^(-6),LREE/HREE=1.14,n=6)、褐帘石(∑REE=232860.82×10^(-6),n=2)、褐钇铌矿和锆石,其次为少量独居石、磷钇矿、钍石、含稀土萤石和氟碳酸盐矿物等。此外,黑云母(∑REE=168.60×10^(-6),LREE/HREE=1.41,n=10)和斜长石(∑REE=123.60×10^(-6),LREE/HREE=2.77,n=8)中少量的REE对原岩也有贡献。(含)稀土矿物是基岩中REE含量的主要贡献者,这些矿物在自然风化作用下风化-解离后吸附于黏土矿物之上即有可能形成iREE矿床。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认识:(1)花岗岩的演化主要影响REE的迁移、分馏和再富集,与REE含量变化关系不大;(2)花岗岩演化过程中产生的热液使REE从原矿物中迁出并形成新的(含)稀土矿物,是iREE(甚至iHREE)成矿的关键;(3)龙安iREE矿床基岩中,榍石、褐帘石、钍石、含稀土萤石和氟碳酸盐矿物是iREE成矿的主要来源,其次为斜长石和黑云母,这些矿物总体显示出LREE含量相对较高,从而使矿床LREE相对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邦棍尖山花岗岩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稀土矿物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太平洋不同海域深海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
9
作者 王汾连 何高文 +2 位作者 任江波 杨永 邓希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9-730,共12页
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富集稀土元素(REY,包括钇),被认为是富有潜力的新型稀土资源。(含)沸石粘土、深海粘土和多金属软泥是主要的富含REY的沉积物类型,其中(含)沸石粘土和深海粘土在中、西北太平洋海盆大面积分布,而多金属软泥则多分布于... 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富集稀土元素(REY,包括钇),被认为是富有潜力的新型稀土资源。(含)沸石粘土、深海粘土和多金属软泥是主要的富含REY的沉积物类型,其中(含)沸石粘土和深海粘土在中、西北太平洋海盆大面积分布,而多金属软泥则多分布于靠近东太平洋洋脊热液活动的深海盆地中。目前关于中、西北太平洋海盆的深海粘土和(含)沸石粘土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关于多金属软泥中REY的研究较少。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深海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赋存状态有何差异?影响稀土富集的机制又是什么目前尚不清楚,也就进一步影响了对深海沉积物稀土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工作。本文分析对比了太平洋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深海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中、西北太平洋海盆深海沉积物中,尤其是(含)沸石粘土中的REY含量明显高于东太平洋海盆多金属软泥REY含量,其REY的富集主要与磷酸盐有关。超常富集REY(∑REY>2000×10^(-6))的沉积物中的CaO/P_(2)O_(5)比值趋向于一致(~1.4),几乎接近于磷灰石CaO/P2O5比值(~1.3),因此REY主要赋存载体为磷灰石,该区沉积物中REY的富集可能受到磷酸盐化的影响;东太平洋海盆多金属软泥明显受到热液影响,铁和锰的含量明显增加,但其∑REY含量集中于500×10^(-6)~800×10^(-6),不随铁和锰的增加而变化,REY的富集仍与磷酸盐关系密切,而与铁锰物质和铝硅酸盐关系不大。中、西北太平洋海盆富稀土的深海沉积物形成时处于较强的氧化环境,同时又有充足的含磷物质补给,才造成REY在该区沉积物中的超常富集;而东太平洋海盆多金属软泥虽然处于氧化环境,但缺少足够的磷补给,所以其∑REY含量通常低于中、西北太平洋海盆沸石粘土中∑REY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深海沉积物 太平洋
下载PDF
西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及其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对结核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罗帅杰 任江波 +1 位作者 何高文 邓希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31,I0007-I0010,共17页
西太平洋深海盆地同时发育多金属结核和富稀土沉积物,但针对多金属结核及其表层沉积物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通过多金属结核-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揭示关键金属元素在结核、沉积物中的富集和分馏过程,探讨沉积过程与环境对多金属结核... 西太平洋深海盆地同时发育多金属结核和富稀土沉积物,但针对多金属结核及其表层沉积物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通过多金属结核-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揭示关键金属元素在结核、沉积物中的富集和分馏过程,探讨沉积过程与环境对多金属结核生长的影响。研究区多金属结核具有相对高的Co、REY含量,低的Mn/Fe比值,显示为典型的水成成因。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指示结核的成矿过程是在水成作用、成岩作用以及陆地碎屑、生物碎屑输入的作用下,Fe-Mn氧化物对海水及孔隙水中各类金属元素的选择性富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主要为深海黏土,相较于多金属结核富集大部分金属元素,深海黏土更为富集Si、Al、Na、K等元素。沉积物中Co、Ni、Cu等金属元素的富集与Fe-Mn微结核的含量相关,而REY与磷酸盐组分更为密切。Fe-Mn氧化物组分对海水中金属元素选择性吸附形成多元素的富集及显著的Ce正异常、Y负异常,而磷酸盐组分主要继承海水的稀土特征,它们的含量决定了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含量和模式。结核及沉积物在关键元素富集的过程中有相似的过程,Fe-Mn氧化物组分是二者元素富集过程的载体。研究区的低生物生产力和低沉积速率,导致海水中相关元素的沉降通量减少、沉积速率减慢,为水成型结核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受到南极底流的影响,研究区底层海水具有富氧特征,且在其强底流冲刷作用下造成了频繁的沉积间断,促进了铁锰氧化物的形成和关键金属元素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结核 深海沉积物 元素富集特征 沉积环境 西太平洋
下载PDF
大洋富钴结壳资源调查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韦振权 何高文 +4 位作者 邓希光 姚会强 刘永刚 杨永 任江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0-472,共13页
富钴结壳是继多金属结核资源之后被发现的又一深海沉积固体矿产资源,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底均有分布。据估算,全球三大洋海山富钴结壳干结壳资源量为(1081.1661~2162.3322)×108t。世界各国对富钴结壳的调查始于20世纪80... 富钴结壳是继多金属结核资源之后被发现的又一深海沉积固体矿产资源,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底均有分布。据估算,全球三大洋海山富钴结壳干结壳资源量为(1081.1661~2162.3322)×108t。世界各国对富钴结壳的调查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截至目前,已有日本、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等4个国家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了富钴结壳勘探合同,而韩国的矿区申请也于2016年获得核准。富钴结壳按形态可分为板状结壳,砾状结壳和钴结核3种类型。富钴结壳内部结构构造在宏观上通常表现为三层构造,即底部亮煤层、中部疏松层和顶部较致密层;在微观下主要表现为柱状构造、叠层构造、斑块状构造、纹层状构造等多种类型。富钴结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自生的铁锰矿物,包括水羟锰矿、钡镁锰矿、羟铁矿、四方纤铁矿、六方纤铁矿、针铁矿等。富钴结壳富含Mn、Fe、Co、Ni、Cu、Pb、Zn等金属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其中Co含量尤为显著。三大洋中,以太平洋富钴结壳的Co平均含量最高。富钴结壳的生长过程极其缓慢,平均仅几毫米每百万年。研究表明,西太平洋富钴结壳最早于始新世-早中新世开始生长。目前通常认为富钴结壳为水成成因,即Co、Fe、Mn等金属元素来源于海水。此外,有研究表明微生物在富钴结壳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富钴结壳的分布及特征受地形、水深、基岩类型、海水水文化学特征、经纬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分布于碳酸盐补偿深度以上、最低含氧带以下、水深800~2500 m的海山、岛屿斜坡和海底高地上,西、中太平洋海山区被认为是全球富钴结壳的最主要产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现状 研究进展 富钴结壳 大洋
下载PDF
深海沉积物中的稀土矿产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汾连 何高文 +1 位作者 姚会强 邓希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9-459,共11页
近年发现,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深海盆地中存在大量富含稀土的深海沉积物。主要类型为多金属软泥、沸石黏土和远洋黏土,其中的全稀土含量(∑REY,∑REE+Y)为400×10-6~2000×10-6,最高可达6600×10-6,重稀土含量(HREE)已达到或... 近年发现,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深海盆地中存在大量富含稀土的深海沉积物。主要类型为多金属软泥、沸石黏土和远洋黏土,其中的全稀土含量(∑REY,∑REE+Y)为400×10-6~2000×10-6,最高可达6600×10-6,重稀土含量(HREE)已达到或超过中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矿床的重稀土品位两倍以上,是潜在的新型稀土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不少学者对富稀土的深海沉积物进行了大量地球化学及部分矿物学的工作,认为多金属软泥中的稀土元素多赋存于与海底热液作用有关的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中,而沸石黏土和远洋黏土中稀土元素的富集则与磷酸盐的混入密切相关,其稀土元素主要存在于与磷灰石成分相当的生物鱼骨屑中。深海黏土的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与海水相似,表明其中的稀土元素主要来自于海水,REY富集成矿可能主要受控于磷灰石早期成岩阶段,期间稀土元素未发生分异。尽管近些年对深海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对于沉积物中的稀土富集机制及影响因素等问题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作为稀土资源大国,为了争取我国在国际海底稀土资源竞争中的话语权,维护中国的稀土利益,中国应加紧开展相关的稀土资源勘查和潜力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深海沉积物 深海资源
下载PDF
太平洋调查区多金属结核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江波 邓义楠 +5 位作者 赖佩欣 何高文 王汾连 姚会强 邓希光 刘永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2-425,共14页
东太结核主要为半埋藏和埋藏型,发育于以黏土和硅质组分为主的沉积环境。东太结核的锰相矿物主要有水羟锰矿和钡镁锰矿,具有较高的REY、Cu、Ni含量和Mn/Fe比值,显示遭受间隙水的影响,落入水成成因和成岩成因两个区间范围。西太结核主体... 东太结核主要为半埋藏和埋藏型,发育于以黏土和硅质组分为主的沉积环境。东太结核的锰相矿物主要有水羟锰矿和钡镁锰矿,具有较高的REY、Cu、Ni含量和Mn/Fe比值,显示遭受间隙水的影响,落入水成成因和成岩成因两个区间范围。西太结核主体暴露在海水中,周围沉积物主要由深海黏土组成。西太结核的锰相矿物几乎只有水羟锰矿,具有较高的REY、Co含量和低Mn/Fe比值,属于典型的水成成因型。两个区域的多金属结核的稀土北美页岩标准化模式均显示Ce正异常、Y负异常和无或弱Eu异常,与海水稀土特征构成良好的耦合关系,是多金属结核对海水稀土选择性富集的结果。西太结核相对东太结核具有更高的Ce含量和δCe,Co、Ti与Ce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认为海水中溶解氧并不一定是控制结核Ce正异常程度的关键因素,Co、Ti等元素及其相关组分能够引起Ce与其他稀土元素的强烈分馏,也可能是影响多金属结核Ce正异常程度的控制因素。研究区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表层样的ε_(Nd)范围为-6.6~-2.5,是全球最富放射性成因Nd的海洋铁锰壳层。结合稀土模式以及Eu异常特征,本研究认为多金属结核的稀土主要来自ε_(Nd)相对较高的周围陆壳,可以通过河流或者大气沉降等方式输送到大洋,而研究区广泛分布的海山玄武岩释放的放射性成因Nd同位素对海水的影响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结核 富钴结壳 稀土元素 西太平洋海山区 CC区
下载PDF
西太平洋维嘉平顶山沉积特征及富钴结壳资源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斌 吕文超 +5 位作者 张向宇 何高文 杨永 韦振权 马维林 邓义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6,共9页
基于中国大洋36和41航次浅地层剖面数据,结合DSDP钻井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对西太平洋维嘉平顶山顶部沉积物的浅地层剖面特征、沉积环境、沉积时代、沉积物厚度分布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发现3种主要的地层反射特征,分别代表3个沉积单元;山顶... 基于中国大洋36和41航次浅地层剖面数据,结合DSDP钻井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对西太平洋维嘉平顶山顶部沉积物的浅地层剖面特征、沉积环境、沉积时代、沉积物厚度分布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发现3种主要的地层反射特征,分别代表3个沉积单元;山顶沉积物的厚度分布呈现出3个沉积中心区和4个基岩裸露/沉积物稀薄区的特点;平顶山东部的沉积异常可能与始新世的第二次火山活动有关。根据富钴结壳的生长和发育特点,结合维嘉平顶山的沉积物分布特征,圈定了结壳资源潜力分布区。维嘉平顶山作为中国重要的富钴结壳合同区块,本次研究对其富钴结壳资源进一步的勘探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维嘉平顶山 浅地层剖面 沉积特征 富钴结壳
下载PDF
西太平洋海底多金属结核空间分布与多波束回波强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金凤 杨永 +3 位作者 邓希光 何高文 杨胜雄 于宗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2-400,共9页
西太平洋高丰度高覆盖率多金属结核的发现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如何高效探测不同覆盖率和丰度的多金属结核分布特征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利用EM122多波束回波强度资料对西太平洋海盆结核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回波强度的高低变化... 西太平洋高丰度高覆盖率多金属结核的发现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如何高效探测不同覆盖率和丰度的多金属结核分布特征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利用EM122多波束回波强度资料对西太平洋海盆结核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回波强度的高低变化与结核覆盖率关系密切,而当结核覆盖率相当时,回波强度的高低变化反映了结核的粒径大小,其中大型结核(直径D>6 cm)较多时,回波强度值明显增大。利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对回波强度资料进行监督分类,得出深海沉积物、低丰度、中等丰度和高丰度结核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深海粘土沉积区与丰度>>30 kg/m2的高丰度结核分布区多回波强度差异高达近20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波强度 多金属结核 丰度 声学底质分类 西太平洋
下载PDF
中国富钴结壳合同区维嘉海山漂移历史和沉降过程
16
作者 韦振权 杨永 +2 位作者 何高文 杨胜雄 姚翔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0-266,共7页
应用全球板块构造-水深模型,对西太平洋中国富钴结壳合同区海山——维嘉海山的水平漂移轨迹和垂向沉降过程进行反演,获取海山各个历史时期的水深和古纬度信息,探讨海山演化过程中热点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维嘉海山最初形成于南太平洋... 应用全球板块构造-水深模型,对西太平洋中国富钴结壳合同区海山——维嘉海山的水平漂移轨迹和垂向沉降过程进行反演,获取海山各个历史时期的水深和古纬度信息,探讨海山演化过程中热点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维嘉海山最初形成于南太平洋同位素和热异常区,之后向NW向漂移约7500 km至现今位置。维嘉海山初始位置与其附近热点尚有一定的距离(约为200 km),随板块漂移过程中也未经过热点,与热点最近距离为150 km,结合海山现今的构造特征分析,推测热点作用并非形成海山的唯一成因,但在海山形成及漂移过程中为其打上"热点"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移历史 沉降过程 维嘉海山 西太平洋 富钴结壳合同区
下载PDF
基于Micromine的海山富钴结壳矿床三维评价模型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永刚 杨永 +1 位作者 何高文 杨胜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5-391,共7页
富钴结壳是一种附着于海山表面生长的层状矿床。与二维空间展布的多金属结核矿床不同,富钴结壳的分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山平台边缘和斜坡的形态及微地貌特征,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三维表层矿床。传统的二维矿床评价模式不能真实直观地... 富钴结壳是一种附着于海山表面生长的层状矿床。与二维空间展布的多金属结核矿床不同,富钴结壳的分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山平台边缘和斜坡的形态及微地貌特征,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三维表层矿床。传统的二维矿床评价模式不能真实直观地反映海山结壳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Micromine成熟的数据库技术、矿床三维建模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手段,全面立体地表达和展示海山结壳矿床的资源形态及其空间分布,采用距离反比加权法和封闭多面体法对资源量估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该结壳矿床三维评价模型的应用符合当前三维数字矿床的成矿预测和储量评估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为中国富钴结壳资源勘查与区域优选和放弃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Micromine 三维建模
下载PDF
富钴结壳关键元素赋存状态与富集机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贤泽 任江波 +2 位作者 邓希光 何高文 杨胜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6-384,共9页
富钴结壳是大洋低温海水中的溶解元素在海山边坡沉淀形成的壳状铁锰矿产,广泛分布于全球海山、海底高原斜坡之上,储量巨大。铁锰结壳高度富集Co、Ni、Pt、REE、Te等元素,达到海水丰度的105~1010倍,是未来新能源、高新技术元素的重要来源... 富钴结壳是大洋低温海水中的溶解元素在海山边坡沉淀形成的壳状铁锰矿产,广泛分布于全球海山、海底高原斜坡之上,储量巨大。铁锰结壳高度富集Co、Ni、Pt、REE、Te等元素,达到海水丰度的105~1010倍,是未来新能源、高新技术元素的重要来源,具有极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前人通过淋滤实验、吸附实验、现代海洋观测方法、海水化学分析、高分辨率精细矿物学研究等方法对富钴结壳中元素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富钴结壳主要由含铁水羟锰矿和铁氢氧化物组成,在海山附近的海洋化学过程中,含铁水羟锰矿和铁氢氧化物胶体分别优先吸附Co、Ni、Pt、REE和Cu、Pb、Te、REE等元素,表面氧化/置换作用造成了含铁水羟锰矿中Co、Pt、Ni、Ce及铁氢氧化物中Te、Ce的持续积累。富钴结壳极其缓慢的生长速率(1~10 mm/Ma)、超高孔隙度(60%)、极大的体表面积(300 m2/g)都促进了结壳中关键元素的超常富集。对富钴结壳关键元素富集机理的理解是富钴结壳古海洋反演研究的基础,海域富钴结壳地球化学差异的控制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关键科学问题的理解有助于富钴结壳资源的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关键元素 超常富集
下载PDF
太平洋富稀土深海沉积物及黏土组分(<2μm)的Nd同位素特征及物源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汾连 何高文 赖佩欣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太平洋深海沉积物富含稀土元素(∑REY,REE+Y),稀土含量达到或超过中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品位。富稀土沉积物类型主要为远洋黏土和(含)沸石黏土。为了解富稀土元素深海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其对稀土富集机制的影响,本文对中、西太平洋... 太平洋深海沉积物富含稀土元素(∑REY,REE+Y),稀土含量达到或超过中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品位。富稀土沉积物类型主要为远洋黏土和(含)沸石黏土。为了解富稀土元素深海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其对稀土富集机制的影响,本文对中、西太平洋远洋黏土和(含)沸石黏土分别进行了全岩和黏土组分(<2μm)的元素地球化学、Nd同位素及黏土矿物研究。结果表明,沸石黏土的∑REY最高,远洋黏土次之;全岩及黏土组分的∑REY与P_2O_5显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且P_2O_(5全岩)/P_2O_(5黏土)和∑REY_(全岩)/∑REY_(黏土)正相关,说明不同类型沉积物黏土组分及全岩的稀土元素均主要由磷酸盐贡献;沉积物全岩ε_(Nd)值为-5.20~-6.02,表明其中的Nd来自火山源、陆源和自生源物质的混合源区;西太平洋含高REY的沸石黏土较中太平洋同类型沉积物具有较低的ε_(Nd)值,表明火山物质并不是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富集的重要物源,但沸石含量对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的高低具有一定指示意义;沉积物ε_(Nd)值接近海水ε_(Nd)值,表明稀土元素更多的直接来自于海水,但是成岩过程中可能受到其他物源或过程的影响。通过对比全岩及黏土组分的稀土元素特征,认为黏土矿物一定程度上可能承担了沉积物中稀土元素过渡载体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同位素 稀土元素 物质来源 沸石黏土 远洋黏土 中、西太平洋
下载PDF
西太平洋深海底泥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力 曾令熙 +3 位作者 熊文良 何高文 任江波 王汾连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5-199,共5页
深海富稀土底泥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稀土资源,然而,该类型资源的稀土赋存状态仍不十分明确。本文对西太平洋某地深海底泥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研究表明,稀土在深海底泥中主要的赋存矿物为磷酸盐矿物,包括磷灰石、独居石和磷钇... 深海富稀土底泥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稀土资源,然而,该类型资源的稀土赋存状态仍不十分明确。本文对西太平洋某地深海底泥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研究表明,稀土在深海底泥中主要的赋存矿物为磷酸盐矿物,包括磷灰石、独居石和磷钇矿等。但海底沉积物组成矿物粒度细小,加之磷酸盐类矿物本身粒度细小,导致其选矿分选的难度较大。因此,建议采用合理的方式将深海底泥中的组成矿物形成团聚,在原组成物的基础上长大呈粒,这也许是未来海底矿产资源利用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底泥 稀土元素 赋存状态 西太平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