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licon’s organic pool and biological cycle in moso bamboo community of Wuyishan Biosphere Reserve 被引量:11
1
作者 LI Zhen-ji LIN Peng +2 位作者 he jian-yuan YANG Zhi-wei LIN Yi-mi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49-857,共9页
Biomineralization of Si by plants into phytolith forma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Si into clays during weathering are two important processes of silicon’s biogeochemical cycle. As a silicon-accumulating plant, the wide... Biomineralization of Si by plants into phytolith forma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Si into clays during weathering are two important processes of silicon’s biogeochemical cycle. As a silicon-accumulating plant, th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woody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 pubescens (moso bamboo) contributes to storing silicon by biomineralization and, thus, prevents eu-trophication of nearby waterbodies through silicon’s erosion of soil particles. A study on the organic pool and biological cycle of silicon (Si) of the moso bamboo community was conducted in Wuyishan Biosphere Reserve,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standing crop of the moso bamboo community was 13355.4 g/m2, of which 53.61%, 45.82% and 0.56% are represented by the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parts of moso bamboos, and the under-story plants, respectively; (2) the annua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of the community was 2887.1 g/(m2·a), among which the aboveground part, belowground part, litterfalls, and other fractions, accounted for 55.86%, 35.30%, 4.50% and 4.34%, respec-tively; (3) silicon concentration in stem, branch, leaf, base of stem, root, whip of bamboos, and other plants was 0.15%, 0.79%, 3.10%, 4.40%, 7.32%, 1.52% and 1.01%, respectively; (4) the total Si accumulated in the standing crop of moso bamboo com-munity was 448.91 g/m2, with 99.83% of Si of the total community stored in moso bamboo populations; (5) within moso bamboo community, the annual uptake, retention, and return of Si were 95.75, 68.43, 27.32 g/(m2·a), respectively; (6) the turnover time of Si, which is the time an average atom of Si remains in the soil before it is recycled into the trees or shrubs, was 16.4 years; (7) the enrichment ratio of Si in the moso bamboo community, which is the ratio of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on to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biomass of a community, was 0.64; and lastly, (8) moso bamboo plants stored about 1.26×1010 kg of silicon in the organic pool made up by the moso bamboo forests in the subtropical area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圈保护区 武夷山 硅累积 生物循环 生态环境
下载PDF
SBT1424故障分析与解决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建远 李国英 +3 位作者 陈文辉 翟国忠 陈兆才 王锡磊 《化工管理》 2019年第19期170-172,共3页
SBT1424在评价油井固井质量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其测井时与套管接触摩擦的时间较长,因此故障率较高。文章在简单介绍该仪器测量原理与结构的基础上,列举了在维修保养过程中遇到的三个典型故障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 SBT1424在评价油井固井质量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其测井时与套管接触摩擦的时间较长,因此故障率较高。文章在简单介绍该仪器测量原理与结构的基础上,列举了在维修保养过程中遇到的三个典型故障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T1424 固井质量 故障分析
下载PDF
高温高压煤粉锅炉安装工程技术改进及成本控制
3
作者 何建元 《电力系统装备》 2020年第5期38-40,共3页
锅炉是高温高压蒸汽的制造“工厂”,其应用的燃料很广泛,其特征表现为受热条件复杂、热效率高。而现代电站的锅炉具有更鲜明的特点:体积庞大、结构复杂、技术配套性强,集结了多门类、多学科的工业产品和技术。基于现代锅炉的大容量、高... 锅炉是高温高压蒸汽的制造“工厂”,其应用的燃料很广泛,其特征表现为受热条件复杂、热效率高。而现代电站的锅炉具有更鲜明的特点:体积庞大、结构复杂、技术配套性强,集结了多门类、多学科的工业产品和技术。基于现代锅炉的大容量、高参数等诸多特征,导致锅炉安装无论是从工程量还是工期都很可观,而且安装的一切程序都是在现场进行,且一边安装一边改进的过程,对安装的工艺水平要求很高。本文以320 t/h高温高压煤粉锅炉主要部件安装为例,对高温高压煤粉锅炉关键设备的安装工艺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技术改进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施工成本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煤粉锅炉 安装工艺 改进 成本控制
下载PDF
某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复合冷却结构优化设计
4
作者 孙彦博 颜培刚 +1 位作者 何建元 季晨 《热能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1-138,共8页
为了提高涡轮叶片设计效率,搭建了基于一维管网理论的iSIGHT优化设计平台,获得了叶片的优化结构,并对其进行三维仿真计算分析。研究表明:优化前后叶片的气动性能变化不大,总压损失仅在端壁处略有差别;优化后涡轮叶片的壁面温度分布更加... 为了提高涡轮叶片设计效率,搭建了基于一维管网理论的iSIGHT优化设计平台,获得了叶片的优化结构,并对其进行三维仿真计算分析。研究表明:优化前后叶片的气动性能变化不大,总压损失仅在端壁处略有差别;优化后涡轮叶片的壁面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壁面的最高温度降低,温度梯度减小,最大相对温差降低10%左右;在降低叶片热应力的同时相对冷却效率提高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涡轮叶片 复合冷却结构 优化
原文传递
龙首矿东部矿场新建卸载站的技术研究
5
作者 安文杰 武拴军 +3 位作者 王永定 何建元 陈建双 杨需帅 《金川科技》 2022年第1期9-11,41,共4页
龙首矿新1^(#)井提升的贫矿以及混合井的富矿主要通过底侧卸式矿车运至1703m平台,分别卸入贫富矿溜井,经各自的3段接力皮带运至地表矿仓,随着西一采区的达产,且选矿对东部矿石采取“分时段”入选模式,当转入西二采区入选时,这时段的矿... 龙首矿新1^(#)井提升的贫矿以及混合井的富矿主要通过底侧卸式矿车运至1703m平台,分别卸入贫富矿溜井,经各自的3段接力皮带运至地表矿仓,随着西一采区的达产,且选矿对东部矿石采取“分时段”入选模式,当转入西二采区入选时,这时段的矿石只能经侧卸式矿车,通过2^(#)卸载架翻到下部平台存放,存在倒运环节多、贫富矿混堆,不利于生产配矿。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组织被动的局面,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经技术论证后,确定新建底侧卸式卸载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侧卸式卸载架 转运皮带 预期效果
原文传递
某型燃气轮机涡轮盘热态超速预应力试验研究
6
作者 季晨 何建元 +1 位作者 孙景国 孙彦博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3-79,共7页
为提高某型燃气轮机涡轮盘使用寿命,采用弹塑性有限元仿真分析及通用斜率公式方法,预测了轮盘残余变形、应力与转速的关系以及预应力处理前后盘心位置低循环疲劳寿命。根据仿真结果确定超转转速后,通过设计的具有轴向补偿功能的预应力... 为提高某型燃气轮机涡轮盘使用寿命,采用弹塑性有限元仿真分析及通用斜率公式方法,预测了轮盘残余变形、应力与转速的关系以及预应力处理前后盘心位置低循环疲劳寿命。根据仿真结果确定超转转速后,通过设计的具有轴向补偿功能的预应力处理试验工装,对涡轮盘开展热态160%超速预应力处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分析模型对涡轮盘残余变形预测精度高,轮缘及轮盘内孔残余变形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相比,误差分别为4.29%和2.50%,并且预应力处理能够显著提升盘心危险位置的低循环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涡轮盘 预应力 残余变形 低循环疲劳寿命
原文传递
某燃气轮机高温涡轮盘的破裂转速数值预测方法研究与试验验证
7
作者 孙彦博 何建元 朱凯迪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8-194,共7页
为确定某燃气轮机涡轮盘的破裂转速,设计并开展了轮盘破裂转速试验,得到了其真实破裂转速,并与多种数值预测方法预测的轮盘破裂转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某型燃气轮机高温涡轮盘而言,最大应力法对破裂转速的预测精度最高,与试验转速... 为确定某燃气轮机涡轮盘的破裂转速,设计并开展了轮盘破裂转速试验,得到了其真实破裂转速,并与多种数值预测方法预测的轮盘破裂转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某型燃气轮机高温涡轮盘而言,最大应力法对破裂转速的预测精度最高,与试验转速相比,精度误差为0.9%,可以预测裂纹的起始开裂位置以及轮盘的破裂模式;极限应变法与残余变形法预测的破裂转速的精度相当,与试验转速相比,精度误差分别为4.8%和6.2%,由于有限元方法会同时计算应变和应力,因此建议优先选用应力准则预测;平均周向应力法计算相比较简便,计算时间短,但是精度较差,精度约为12.3%,可以用于粗略估计破裂转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涡轮盘 破裂转速 数值预测方法 试验验证
原文传递
某涡轮叶片热-机械疲劳寿命预测与试验验证
8
作者 孙彦博 何建元 +1 位作者 孙景国 卫嘉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0-86,共7页
为了得到某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关键截面的真实寿命,设计并开展了涡轮叶片热-机械疲劳试验,获得了真实寿命数据,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涡轮叶片低周疲劳与蠕变疲劳交互的寿命预测方法。首先,采用一维线弹性关系、修正公式以及循环应力... 为了得到某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关键截面的真实寿命,设计并开展了涡轮叶片热-机械疲劳试验,获得了真实寿命数据,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涡轮叶片低周疲劳与蠕变疲劳交互的寿命预测方法。首先,采用一维线弹性关系、修正公式以及循环应力应变关系3种名义应力应变处理模型计算获得了名义应变;然后,利用SWT寿命关系式预测模型预测了叶片的热-机械疲劳寿命;再将预测寿命与试验获得的真实寿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对于某型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基于SWT预测模型的循环应力应变关系方法相比于一维线弹性关系和修正公式法预测精度最高,与试验寿命相比,预测误差在4倍分散带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涡轮叶片 热机疲劳 寿命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