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and speciation of mercury in the Hongfeng Reservoir,Guizhou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he tianrong FENG Xinbin +3 位作者 GUO Yanna QIU Guangle YAN Haiyu MENG Bo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8年第1期97-103,共7页
The water, pore water, sediment, and fish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Hongfeng Reservoir in No- vember 2003 and February 2004 in accordance with trace metal protocols.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mer- cury... The water, pore water, sediment, and fish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Hongfeng Reservoir in No- vember 2003 and February 2004 in accordance with trace metal protocols.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mer- cury (THg), dissolved mercury (DHg), reactive mercury, dissolved gaseous mercury, total methylmercury, and dis- solved methylmercury in the water columns were 8.00, 5.70, 0.63, 0.05, 0.16, and 0.07 ng/L, respectively. THg and DHg in the water columns, THg in pore water and THg in lake sediments of the Hongfeng Reservoir showed the level of mercury in the Hongfeng Reservoir was higher than in other natural waters in the world due to the loading of a lot of waste water with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mercury, whereas methylmercury concentrations in fish (wet weight) varied from 1.73–51.00 ng/g, much lower than in most remote lakes and reservoirs reported in norther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Methylmercury distributions in pore water and sediments showed methylation oc- curred mainly in the upper several centimeters of sediment cores in the Hongfeng Reservoir.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total Hg, and methylmercury were higher at Houwu than those at Daba in November 2003. It is suggested that other pollutants such as N and P from fishing farm and other waste water at Houwu,which resulted in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affected the concentrations and distributions of mercury species in the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银 物种 生物环境 中国 化合物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sulfate reduc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methylmercury in reservoirs in the city of Guiyang 被引量:1
2
作者 he tianrong LI Ting +4 位作者 Yang Ruidong LUO Guangjun LANG Xiaofang An Yanling YAN Haiyu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04-109,共6页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lfate reduction potential and mercury methylation potential was studied in the Aha, Baihua and Hongfeng reservoirs from Guiyang City. The methylmercury (MeHg) concentrations o...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lfate reduction potential and mercury methylation potential was studied in the Aha, Baihua and Hongfeng reservoirs from Guiyang City. The methylmercury (MeHg) concentrations of lake water in the Aha Reservoir were greatly elevated as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Hongfeng and Baihua reservoirs, which was correlated with its distinctly high SRB abundance, SO42-, and S2- concentrations. Among the three reservoirs, however, the highest MeHg was observed in in the top several centimenters of pore water profile in the Hongfeng Reservoir where the lowest S2- in pore water occurred. The distributions of MeHg in lake water and pore water showed the highest methylation potential occurred at water-sediment surface for the Aha Reservoir and the in the top several centimenters of sediments for the Hongfeng Reservoir. It is guessed that the highest mercury methylation only occurs at the sites with certain sulfide concent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阿哈水库 甲基汞 贵阳市 红枫湖 甲基化 水浓度 孔隙水
下载PDF
上颌窦内外侧宽度对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的成骨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添荣 陈玉英 +1 位作者 许香娜 林毅 《口腔生物医学》 2021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评估上颌窦内外侧宽度对不植骨的上颌窦内提升成骨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48例不植骨的骨凿法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植入种植体52枚,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三个时间点拍摄的锥束状CT进行评估及数据分... 目的:评估上颌窦内外侧宽度对不植骨的上颌窦内提升成骨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48例不植骨的骨凿法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植入种植体52枚,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三个时间点拍摄的锥束状CT进行评估及数据分析,分析新骨生成与上颌窦内外侧径的关系。结果:患者的平均上颌窦宽度为(16.07±4.17)mm,平均剩余骨高度为(6.42±1.17)mm,术中平均提升高度为(4.34±0.93)mm,术后6个月平均新骨生成量为(1.06±0.57)mm,新骨生成与上颌窦宽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在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的术式中,上颌窦内外侧径会影响最终窦内成骨的高度,较小的上颌窦宽度有利新骨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宽度 上颌窦内提升 不植骨 窦内成骨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牙种植术后种植体周围龈下微生物群落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希楠 何添荣 +2 位作者 杨芳 陈詹宏 林毅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9期6-9,共4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牙种植术后患者种植体周围龈下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来本院口腔科种植中心就诊的种植体(均为单颗种植体)患者,选取其中患有2型糖尿病者为观察组,非糖尿病者为对照组,各30例。应用DNA聚合...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牙种植术后患者种植体周围龈下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来本院口腔科种植中心就诊的种植体(均为单颗种植体)患者,选取其中患有2型糖尿病者为观察组,非糖尿病者为对照组,各30例。应用DNA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法检测种植体周围龈下1个月、3个月、6个月微生物,临床检查包括检测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PLI、SBI临床指标的数值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观察组的PLI、SBI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类型以球菌与杆菌为主;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种植体周围龈下细菌分布情况,发现两组检出的球菌、杆菌所占的比例均逐渐增加,而检出的梭状菌、螺旋体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两组细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弯曲菌、丝状菌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会对牙种植术后种植体周围龈下微生物造成影响,随时间变化球菌、杆菌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梭状菌、螺旋体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种植体周围炎 微生物
下载PDF
不同种植时机在前牙外伤治疗中的效果
5
作者 何添荣 陈希楠 林毅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231-237,共7页
目的比较种植体不同的植入时机在前牙外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0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种植治疗的前牙外伤患者,共计97颗种植体纳入本研究,根据种植体不同的植入时机分为I型种植组(11颗)、Ⅱ型种植组(46颗)... 目的比较种植体不同的植入时机在前牙外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0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种植治疗的前牙外伤患者,共计97颗种植体纳入本研究,根据种植体不同的植入时机分为I型种植组(11颗)、Ⅱ型种植组(46颗)、Ⅲ型种植组(26颗)和Ⅳ型种植组(14颗)4组,比较各组植骨率,并发症发生率,功能负载后一年的留存率及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和种植体周围组织探诊深度。结果各组并发症发生率(χ^(2)=4.916,P=0.178)及种植体留存率(χ^(2)=3.786,P=0.28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植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86,P=0.034),Ⅱ型种植组的植骨率高于Ⅲ型种植组(P=0.015)。功能负载1年后各组在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上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5.586,P=0.134),I型种植骨吸收量最高[(0.70±0.10)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62,P<0.05)。结论 I~Ⅳ型种植在前牙外伤中均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I型种植可能面临较多的骨吸收风险,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外伤 种植治疗 植入时机
下载PDF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结构和组成对秸秆、牛粪及其堆肥产品输入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田翔 何天容 +4 位作者 尹德良 冉澍 汪妍 周宪 张舸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6-566,共11页
为揭示农业废弃有机物还田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淹水土培试验,结合紫外-荧光光谱技术和平行因子分析法,探究了土壤DOM含量、结构与组分对秸秆、牛粪及其堆肥产品输入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添加秸... 为揭示农业废弃有机物还田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淹水土培试验,结合紫外-荧光光谱技术和平行因子分析法,探究了土壤DOM含量、结构与组分对秸秆、牛粪及其堆肥产品输入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添加秸秆、堆肥秸秆、牛粪和堆肥牛粪的处理组均明显提高了培养初期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降低了培养初期土壤DOM类蛋白组分含量(降幅分别为80.23%、83.89%、37.21%和86.68%),整体上提高了各时期土壤DOM的芳香性和疏水组分含量,堆肥产品还显著提高了土壤DOM腐殖化程度(P<0.05)。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处理组土壤DOC、DOM类蛋白组分及类腐殖质组分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且类蛋白组分降幅远高于类腐殖质组分。与添加秸秆相比,添加堆肥秸秆明显降低了培养初期、中期和末期的土壤DOC含量(降幅分别为60.78%、33.77%和45.53%)和DOM类蛋白组分含量(降幅分别为19.94%、34.75%和57.28%);而与牛粪处理组相比,堆肥牛粪处理组土壤DOC含量在各时期无明显改变,但芳香性、疏水组分含量和腐殖化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研究表明,秸秆和牛粪还田整体上降低了土壤DOM中类蛋白组分含量,其堆肥产品均提升了土壤DOM的腐殖化水平,但两者的作用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牛粪 堆肥 土壤 DOM 光谱特征
下载PDF
巯基改性泥炭对水体中Hg^2+的吸附解吸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姚璁 何天容 +2 位作者 冉澍 王祖波 王衡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7-71,共5页
以泥炭土为原料,利用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巯基量改性泥炭土对水中Hg^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及等温吸附解吸过程,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提高泥炭土中的巯基含量,可增大泥炭土对Hg^2+的吸附量,且吸附平衡时间... 以泥炭土为原料,利用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巯基量改性泥炭土对水中Hg^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及等温吸附解吸过程,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提高泥炭土中的巯基含量,可增大泥炭土对Hg^2+的吸附量,且吸附平衡时间明显缩短。巯基改性泥炭土对Hg^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后的解吸率均较低。其吸附机理主要是通过羟基、羰基等官能团对汞的络合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巯基 HG^2+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改性泥炭土对稻田土壤汞污染的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胜鹏 姚璁 +2 位作者 何天容 尹德良 汪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共8页
采用不同的巯基物质、硒化物等对泥炭土进行改性,同时通过淹水土培试验,探讨不同材料、不同巯基比例及不同添加量改性泥炭土对稻田土壤汞的钝化修复效果,评估泥炭土在土壤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未改性草本泥炭土能明显降低... 采用不同的巯基物质、硒化物等对泥炭土进行改性,同时通过淹水土培试验,探讨不同材料、不同巯基比例及不同添加量改性泥炭土对稻田土壤汞的钝化修复效果,评估泥炭土在土壤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未改性草本泥炭土能明显降低土壤中甲基汞及有效态汞含量,平均降低率分别为14%,23%,在修复土壤汞污染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泥炭土经巯基及亚硒酸钠改性后对土壤甲基汞和有效态汞的降低作用均显著提升,平均降低率为37%~55%.当泥炭土经巯基乙酸与硒混合改性后,对甲基汞的降低效果进一步提升,平均降低率达71%.综合结果表明,改性泥炭对土壤甲基汞和有效态汞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可应用于稻田土壤汞的原位钝化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泥炭土 土壤 汞污染 修复
下载PDF
单独应用浓缩生长因子在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许香娜 何添荣 +1 位作者 陈希楠 林毅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32期133-137,共5页
目的观察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植入浓缩生长因子(CG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口腔种植中心的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的37例患者(47个种植位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植入位... 目的观察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植入浓缩生长因子(CG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口腔种植中心的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的37例患者(47个种植位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植入位点分为试验组(20例,23个种植位点)和对照组(17例,24个种植位点),在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植入47枚种植体,试验组在上颌窦内植入CGF,对照组植入Bio-oss骨粉。于术后即刻、术后6、12个月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变化。结果仅有1例患者因咬硬物致种植体松动,存留率为97.9%(46/47)。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术后6、12个月的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按提升高度分为三组:1组(<3 mm),2组(3~4 mm),3组(>4 mm)。术后6、12个月不同窦底提升高度组间的窦内骨增量比较,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1组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3组窦内骨增量高于1组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F单独应用于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在观察期内能获得与植入骨替代料材料相似的成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浓缩生长因子 植骨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富集甲基汞的树脂膜筛选及条件优化
10
作者 高芳芳 姚珩 +1 位作者 何天容 尹宏倩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7-145,共9页
树脂膜作为DGT技术的核心部分,是影响DGT测定的关键因素。为确保树脂吸附和洗脱实验的准确性,筛选出醋酸-盐酸混合溶液作为甲基汞溶液的保存试剂。以标液中甲基汞的吸附率为指标,比较了4种吸附树脂的基本特征及在室内标液浓度为1μg/L... 树脂膜作为DGT技术的核心部分,是影响DGT测定的关键因素。为确保树脂吸附和洗脱实验的准确性,筛选出醋酸-盐酸混合溶液作为甲基汞溶液的保存试剂。以标液中甲基汞的吸附率为指标,比较了4种吸附树脂的基本特征及在室内标液浓度为1μg/L的条件下对甲基汞的吸附效果,筛选出吸附效果最佳的树脂TCH-95,并对TCH-95树脂胶的不同洗脱试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4h TCH-95对甲基汞的吸附率高达98. 9%。且在洗脱实验中,对硫脲-盐酸混合溶液添加冰醋酸有助于提高树脂胶中甲基汞的洗脱率,其2%硫脲-0. 2mol/L HCl-4%HAc混合溶液的甲基汞洗脱率为84. 5%,是目前TCH-95树脂的最佳洗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 保存 树脂膜 吸附 洗脱
下载PDF
基于下重截集的粗糙模糊集的构造性质
11
作者 何天荣 缪彩花 吴湘云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4期85-91,共7页
文献[3]从"邻域"和"重域"的观点引入了三种新的截集:下截集,下重截集和上重截集,并把经典模糊集的截集称为上截集,给出了模糊集基于这些截集的分解定理,表现定理和扩展定理。文献[6]引入了粗糙模糊集的-上截集,-下... 文献[3]从"邻域"和"重域"的观点引入了三种新的截集:下截集,下重截集和上重截集,并把经典模糊集的截集称为上截集,给出了模糊集基于这些截集的分解定理,表现定理和扩展定理。文献[6]引入了粗糙模糊集的-上截集,-下截集,-下重截集和-上重截集;定义了粗糙模糊集的交与并的表示,并给出了交与并的表示下基于四种截集形式的粗糙模糊集的分解定理。笔者曾在[5]系统研究了基于并的粗糙模糊集四种截集形式的表现定理及扩张定理并给出理论证明。本文引入了粗糙模糊集交的表示形式下基于下重截集的分解定理,并系统研究了基于交的粗糙模糊集下重截集形式的构造性质,即研究了交的定义下粗糙模糊集的表现定理和扩展原理,并给出详细的理论证明。它是粗糙模糊集的表现定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粗糙模糊集构造性质的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模糊集 下重截集 交的表示 表现定理 扩展原理
下载PDF
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下微生物菌群与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希楠 何添荣 +1 位作者 杨芳 林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研究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牙周微生物群落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口腔科进行种植体种植的患者80例,选取其中没有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61例中的20例作为对照组,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19例为病例组。... 目的研究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牙周微生物群落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口腔科进行种植体种植的患者80例,选取其中没有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61例中的20例作为对照组,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19例为病例组。检测患者龈下微生物。结果样本共检出13种细菌,其中对照组检出9种,病例组检出12种,特有菌种4种,分别是卟啉单胞菌、月牙形单胞菌、假单胞菌、密螺旋体,两组共有菌为9种。病例组患者中改良菌斑指数(mPLI)0级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级和3级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0级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级和3级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溢脓临床症状的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探诊深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卟啉单胞菌和假单胞菌与mPLI分级成正相关,相关系数OR值为0.4298和0.3967。卟啉单胞菌和假单胞菌与mSBI分级成正相关,相关系数OR值为0.3642和0.3351。结论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下微生物以卟啉单胞菌、月牙形单胞菌、密螺旋体为特有菌种,其中卟啉单胞菌和假单胞菌与种植体周围炎牙菌斑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龈下 牙菌斑 微生物
原文传递
一例常染色体亚显微相互易位致反复不良妊娠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畑蓉 陶大昌 +1 位作者 刘运强 杨元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对1个孕中期反复出现结构异常胎儿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的可能原因,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染色体G显带、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sequencing,CNV-seq)及荧光原位杂交... 目的对1个孕中期反复出现结构异常胎儿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的可能原因,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染色体G显带、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sequencing,CNV-seq)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胎儿组织及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进行分析鉴定。结果CNV-seq结果显示胎儿基因组存在一段6.59Mb重复(7p22.3-p22.1)与一段3.81 Mb缺失(4p16.3);父母G显带核型未见明显异常;FISH结果显示父亲4号染色体短臂末端与7号染色体短臂末端存在微小片段的相互易位。结论7p微重复与4p微缺失可能是导致该家系胎儿发育异常的原因。这些染色体组的微小结构畸变源于父亲存在的隐匿染色体平衡易位。在常规染色体检查无特殊且反复出现不良妊娠的夫妻中,应该考虑到亚显微染色体相互易位的可能,并经FISH等检测技术予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妊娠 染色体结构异常 隐匿的染色体平衡易位 4p部分单体 7p部分三体
原文传递
一例罕见的嵌合型5p部分三体综合征的临床与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畑蓉 刘运强 杨元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9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对一例发育迟缓患者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大小及来源,为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联合运用染色体G显带与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对患者的标记染色体进行鉴定,分析遗传异常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染色... 目的对一例发育迟缓患者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大小及来源,为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联合运用染色体G显带与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对患者的标记染色体进行鉴定,分析遗传异常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染色体核型为mos 47,XX,+mar[36]/46,XX[23];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一个来源于5p长约18 Mb的嵌合重复[5p14.1-p12(hg19:27399261-46083784)×2.6],嵌合比例约60%。结合既往病例报道,发现嵌合比例与表型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嵌合型5p部分三体较为罕见,并通常有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异常核型细胞的嵌合比例与临床表型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嵌合体 5p部分三体 表型
原文传递
一例火棉胶样婴儿TGM1基因变异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畑蓉 刘运强 杨元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1个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对1例火棉胶样婴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Sanger测序验证基因变异位点。应用PolyPhen-2、PROVEAN和Mutation Taster软件以及蛋白同源建模方法预测基因变异的性质;实时荧... 目的探讨1个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对1例火棉胶样婴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Sanger测序验证基因变异位点。应用PolyPhen-2、PROVEAN和Mutation Taster软件以及蛋白同源建模方法预测基因变异的性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变异对等位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与Sanger验证结果证实患儿TGM1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c.919C>T(p.Arg307Trp)变异,第7外显子存在c.1019G>A(p.Gly340Glu)变异,且两变异等位基因分别遗传自其母亲与父亲。生物信息学预测提示两种变异均对蛋白结构有害,蛋白同源建模结果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体外实验显示转染野生型质粒与转染c.919C>T或c.1019G>A突变型质粒的293T细胞TGM1基因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7、1.28,P值分别为0.12、0.27),但转染突变型TGM1质粒的细胞TGase1蛋白含量显著下降。结论TGM1基因c.919C>T与c.1019G>A变异可能是该严重鱼鳞病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其编码的错义氨基酸可能通过破坏TGase1蛋白结构,从而影响蛋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癣 基因 隐性 DNA突变分析 TGM1基因 火棉胶婴儿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 in Bone Regeneration
16
作者 he tianrong YAN Qi +2 位作者 WU Xinyu SHI Bin LIN Yi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04-410,共7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imarily culture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and to reprogram hPDLCs with exogenous genes via a lentivirus-mediated transfection system.The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imarily culture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and to reprogram hPDLCs with exogenous genes via a lentivirus-mediated transfection system.The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 PDLCs(hPDLC-iPSCs)were identified.Alizarin red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formation of mineralized nodules and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osteogenic genes.For the in vivo experiment,nude mouse skull defect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and cell sheets were made to repair the bone defect.The reprogrammed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alkaline phosphatase(ALP)staining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ESCs)-specific proteins,and could form teratomas.After osteogenic induction,alizarin red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mineralized nodules in the h PDLC-i PSCs group was more and the osteogenic related factors ALP,osteocalcin(OCN),Col-I and Runx2 were also expressed higher in hPDLC-iPSCs.The hPDLC-iPSC cell sheets were all successfully made.Hist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 PDLC-i PSC cell sheet got new bone formation.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hPDLC-iPSCs were successfully generated from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 and hPDLC-iPSC cell sheets provided new option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 OSTEOGENESIS cell sheet bone defect periodontal tissue regener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