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HPC框架结构的抗车辆冲击性能研究
1
作者 和文超 邓锷 《力学季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31,共13页
随着我国交通系统的发展及汽车车速的日益提升,坐落于道路两旁的框架建筑承受的车辆碰撞风险也与日俱增.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由于其超高的材料断裂能以及抗拉能力逐渐被应用于框架结构中以提高其使... 随着我国交通系统的发展及汽车车速的日益提升,坐落于道路两旁的框架建筑承受的车辆碰撞风险也与日俱增.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由于其超高的材料断裂能以及抗拉能力逐渐被应用于框架结构中以提高其使用性能.UHPC框架结构同样承受较高的车辆撞击风险.本文建立了三维动力非线性的车辆-UHPC三层框架结构碰撞模型并采用Ansys/LS-DYNA进行求解.采用已发表的落锤撞击普通混凝土(Normal Concrete, NC)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梁试验对材料参数与接触算法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基于三维动力非线性碰撞模型,从结构损伤、碰撞力特性及结构耗能机理三方面对NC及UHPC框架结构进行了全面对比.主要结论如下:(1) UHPC框架结构的抗车辆冲击性能远高于NC框架结构.UHPC框架结构的损伤仅存在于被撞柱,其他部位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几乎不受影响.(2)高车速条件下(80~120 km/h),NC柱的损伤分布为剧烈的冲切损伤并伴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框架节点出现明显的受拉及受剪损伤;UHPC柱的背面始终不出现受拉区域,最终发展成贯通框架柱截面的冲剪破坏.(3) NC柱的混凝土内能均比UHPC柱的混凝土内能高,导致NC柱的损伤程度比UHPC柱严重.(4)当车辆保险杠撞击框架柱时,碰撞力产生第一个峰值;当车辆引擎与框架柱撞击时,碰撞力产生第二个峰值.引擎撞击产生的碰撞力峰值均远高于保险杠撞击.UHPC柱的碰撞力峰值平均比NC柱高22.6%,二者碰撞力峰值最大差异可达32.1%.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UHPC框架结构的抗冲击合理化设计,并保障其安全健康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框架结构 抗冲击性能 能量机理
下载PDF
衬砌结构异形富水微裂缝模型试验与量化识别
2
作者 娄玉鹏 凌同华 +1 位作者 何文超 潘雪纯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3期74-81,共8页
为探讨准确识别隧道衬砌结构中异形富水微裂缝的方法,用探地雷达和F-K偏移法针对4种异形富水微裂缝模型进行检测试验及对雷达检测的特征信号进行偏移归位,再用波形分析法和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对裂缝模型的位置和形态进行识别。研究结果... 为探讨准确识别隧道衬砌结构中异形富水微裂缝的方法,用探地雷达和F-K偏移法针对4种异形富水微裂缝模型进行检测试验及对雷达检测的特征信号进行偏移归位,再用波形分析法和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对裂缝模型的位置和形态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异形富水微裂缝模型的雷达响应图像很难被直接识别,通过F-K偏移归位处理后,可识别裂缝模型的形态。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比波形分析法能更精确地实现异形富水微裂缝模型的量化识别;微裂缝模型的二维轮廓重构图能够较好地拟合实体模型的形状。该结果可为隧道衬砌结构异形富水微裂缝的识别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盾构隧道 异形富水微裂缝 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 定位识别
下载PDF
三端自旋交换耦合双量子点体系的热流特性
3
作者 贺文超 解海卿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3-57,共5页
运用量子主方程方法,研究了三端自旋交换耦合双量子点体系的热流和电流随偏压的变化行为.在电子交换作用为铁磁情况下,偏压较低时两电极量子点的电流和热流出现阻塞现象,这是由于电极的电子费米能低于跃迁量子点多体态之间的能量差.高... 运用量子主方程方法,研究了三端自旋交换耦合双量子点体系的热流和电流随偏压的变化行为.在电子交换作用为铁磁情况下,偏压较低时两电极量子点的电流和热流出现阻塞现象,这是由于电极的电子费米能低于跃迁量子点多体态之间的能量差.高偏压时,所有输运通道完全打开,电流到达一个平台,但是热流随偏压增加呈线性增长行为.与此不同的是,反铁磁情况下没有出现阻塞现象,因为此时主导输运的跃迁通道能级差较小,更容易产生电流并且到达平台所需的偏压较低.这些结果可以为设计基于量子点的热流器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量子点 热流 自旋交换作用 量子主方程
下载PDF
含粉煤灰微珠混凝土的强度和徐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和文超 薛静 王伟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28,158,共6页
利用粉煤灰微珠按10%、20%和30%(质量分数)部分替代水泥制备了混凝土试样,并对混凝土试样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徐变进行了测试,同时通过压汞孔隙率实验对试样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微珠会使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和弹... 利用粉煤灰微珠按10%、20%和30%(质量分数)部分替代水泥制备了混凝土试样,并对混凝土试样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徐变进行了测试,同时通过压汞孔隙率实验对试样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微珠会使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下降,但是对混凝土长期强度增长和弹性模量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90 d时粉煤灰微珠掺量为20%的试样强度和弹性模量最高。掺入20%的粉煤灰微珠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比徐变,但是过多的粉煤灰微珠反而会增加混凝土的徐变变形。孔隙分析结果表明,总孔隙体积较高时,混凝土的强度较低,徐变变形较大;而加入20%粉煤灰微珠会降低混凝土的中孔隙、大孔隙和总孔隙体积,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徐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粉煤灰微珠 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徐变 孔隙特征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时能密度法的隧道空洞充填物识别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胜 何文超 +2 位作者 黎永索 胡达 蔡鑫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504-3514,共11页
灰岩地区隧道修建过程中,制约安全高效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隧道掘进工作面前方的不良地质情况,加之溶洞、断层与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如何提高隧道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的判释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为便于对地质雷达信号图谱特... 灰岩地区隧道修建过程中,制约安全高效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隧道掘进工作面前方的不良地质情况,加之溶洞、断层与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如何提高隧道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的判释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为便于对地质雷达信号图谱特征进行定量解释,开展了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正演模拟与室内物理模型实验。在小波变换与奇异性检测原理的基础上,构造了与地质雷达发射子波波形相似度高的雷达小波基,添加到小波分析工具箱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雷达小波基的小波变换时能密度法,将其应用于空洞充填物正演模拟与模型实验地质雷达信号的定量识别,并与波形分析法、Db4小波变换法和雷达小波变换法的识别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波形分析法虽能有效识别空洞充填物的尺寸大小,但需通过反射系数等先验知识来确定空洞充填物的界面反射位于波峰或波谷;Db4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易得到地质雷达信号奇异点,但奇异点的提取位置与不同小波基的时频局部化特征有关,Db4小波变换法识别结果的相对误差约15%;雷达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与小波变换时能密度法的识别效果均较好,但小波变换时能密度法的分辨率更高,且不需选择最优尺度。当空洞充填物的尺寸大于电磁波波长时,小波变换时能密度法识别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空洞充填物 地质雷达 小波变换时能密度法 正演模拟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洞口段地表下沉分段曲线拟合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胜 何文超 +2 位作者 黎永索 蔡鑫 刘志斌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1-5,共5页
针对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曲线拟合方法无法考虑小净距隧道先、后洞相互影响的施工特点,根据隧道先、后洞不同步开挖对洞口段地表下沉规律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预测地表下沉的分段曲线拟合方法,并对隧道施工现场洞口段地表下沉量测数据进行... 针对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曲线拟合方法无法考虑小净距隧道先、后洞相互影响的施工特点,根据隧道先、后洞不同步开挖对洞口段地表下沉规律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预测地表下沉的分段曲线拟合方法,并对隧道施工现场洞口段地表下沉量测数据进行分段曲线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段曲线拟合法能较好反映地表下沉随先行洞与后行洞掌子面向前掘进的变形规律并可预测最终下沉量,避免了多项式函数无法预测最终下沉量以及指数与对数函数拟合精度偏低等问题;隧道先、后洞由不同步施工开挖引起的地表下沉量沉降槽曲线并不对称,最大地表下沉量偏向后行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洞口段 地表下沉 分段曲线拟合
下载PDF
基于探地雷达的山岭隧道二次衬砌钢筋分布偏移成像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胜 蔡鑫 +3 位作者 邹雨驰 张亮 何文超 周英贤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1-5,共5页
二次衬砌是隧道洞身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衬砌强度与厚度的质量缺陷直接影响隧道结构的安全性能.针对隧道二次衬砌结构中钢筋数量缺失与布置间距不合理等质量问题,利用正演模拟与室内模型实验对正对、错位钢筋以及不同埋深钢筋进行了探... 二次衬砌是隧道洞身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衬砌强度与厚度的质量缺陷直接影响隧道结构的安全性能.针对隧道二次衬砌结构中钢筋数量缺失与布置间距不合理等质量问题,利用正演模拟与室内模型实验对正对、错位钢筋以及不同埋深钢筋进行了探地雷达检测研究,采用频率波数偏移成像法对探地雷达检测图像进行了偏移处理.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正演模拟对正对、错位钢筋以及不同埋深钢筋均能较好识别钢筋位置;室内模型实验中,高频率探地雷达天线分辨率高,可以识别间距较小的第2排钢筋位置,但电磁波遇到钢筋后衰减快,无法识别间距较大的第2排钢筋位置;偏移处理后探地雷达绕射波收敛,间距较小的错位钢筋电磁波反射强;随着钢筋埋置深度的增加,衬砌钢筋探地雷达信号反射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衬砌结构 钢筋分布 探地雷达 偏移成像
下载PDF
概率神经网络多模型卡尔曼滤波定位导航算法 被引量:3
8
作者 梁龙凯 张丽英 +1 位作者 何文超 吕绪浩 《电子技术应用》 2018年第6期60-62,67,共4页
交互式多模型扩展卡尔曼滤波(IMM-EKF)算法是解决机动载体运动模型不确定的定位问题的次优算法,在载体做模型确定的运动时该方法仍得到次优解且浪费运算资源。针对IMM-EKF算法的此类缺陷,采用离线训练的概率神经网络模型,实时判断当前... 交互式多模型扩展卡尔曼滤波(IMM-EKF)算法是解决机动载体运动模型不确定的定位问题的次优算法,在载体做模型确定的运动时该方法仍得到次优解且浪费运算资源。针对IMM-EKF算法的此类缺陷,采用离线训练的概率神经网络模型,实时判断当前运动模型分类,在运动模型确定的状态下选择对应的单一模型进行运算,而在运动模型不确定的状态下选择IMM-EKF算法,既保证定位精度,又减少了不必要的运算量。仿真对比实验验证了相比于IMM-EKF算法,新算法在精度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定位 扩展卡尔曼滤波 概率神经网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相干信源条件下的稀疏贝叶斯DOA估计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文超 梁龙凯 弓馨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93-998,共6页
为了解决相干信源条件下的离格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问题,在现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子空间平滑技术(Subspace Smoothing,SS)与离格稀疏贝叶斯算法(Off-grid Sparse Bayesian Interference,OGSBI)相结合,提出了SS-O... 为了解决相干信源条件下的离格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问题,在现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子空间平滑技术(Subspace Smoothing,SS)与离格稀疏贝叶斯算法(Off-grid Sparse Bayesian Interference,OGSBI)相结合,提出了SS-OGSBI算法。为了提高算法在小快拍低信噪比下的性能,与子空间拟合(Weighted Subspace Fitting,WSF)技术相结合,提出了SS-WSF-OGSBI算法。与稀疏贝叶斯算法对比,所提算法在均方根误差及估计成功率上均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信号处理 相干信源 DOA估计 加权子空间拟合 稀疏贝叶斯
下载PDF
含水空洞的探地雷达正演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凌同华 刘芳 +1 位作者 何文超 周智辉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2年第3期40-47,共8页
针对隧道检测中识别不同含水率充填介质空洞的问题,采用GPRMAX软件对隧道衬砌背后充填不同含水率的黄土介质的空洞进行正演模拟,并将所得结果与模型试验的地质雷达时间剖面图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探地雷达可以探测衬砌背后的空洞... 针对隧道检测中识别不同含水率充填介质空洞的问题,采用GPRMAX软件对隧道衬砌背后充填不同含水率的黄土介质的空洞进行正演模拟,并将所得结果与模型试验的地质雷达时间剖面图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探地雷达可以探测衬砌背后的空洞,观测其位置及大小;矩形空洞地质雷达反射波呈顶部扁平的双曲线特征,且充填介质的含水率对成像产生了影响。当充填介质含水率小于10%时,多次波反射较弱,充填介质含水率越低,成像双曲线特征越明显;当充填介质含水率高于20%时,成像双曲线特征及多次波反射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逐步增强。该研究成果可为隧道衬砌结构背后缺陷内的充填物赋水状态的质量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砌 空洞 含水率 探地雷达 时域有限差分法 GPRMAX正演模拟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时能密度法的爆破振动信号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范明浩 何文超 +1 位作者 凌同华 刘贤俊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2年第3期79-85,共7页
当前,爆破振动信号分析以时频分析为主,尚未从能量的角度对信号进行研究。本研究基于小波变换时能密度法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先利用Mallat算法对信号的局部信息进行小波分解,再根据时能密度曲线得到各时刻的能量大小,然后统计各频... 当前,爆破振动信号分析以时频分析为主,尚未从能量的角度对信号进行研究。本研究基于小波变换时能密度法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先利用Mallat算法对信号的局部信息进行小波分解,再根据时能密度曲线得到各时刻的能量大小,然后统计各频带信号的能量密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最后采用该方法对里岩垄坑2号双洞隧道的5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距离爆心越近,爆破释放的能量就越强。其中,小波分解频带为d2、d3区间的能量占爆破总能量的93.33%;最大能量比率的小波分解频带为d2,其对应的振速与频率均符合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该方法为爆破振动安全评估提供了新途径,也可为爆破振动机理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爆破振动信号 小波变换时能密度法 爆破安全评估
下载PDF
科技与中文教学的融合与创新——以美国罗德岛大学中文领航项目为例
12
作者 何文潮 《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 2020年第4期3-4,共2页
本期主题论坛主要介绍和探讨了美国罗德岛大学中文领航项目(以下简称"罗大领航")是如何融科技于中文教学的。该项目以语言能力为导向,采用全中文沉浸式教学;全面引进电脑科技,运用"电脑中文",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本期主题论坛主要介绍和探讨了美国罗德岛大学中文领航项目(以下简称"罗大领航")是如何融科技于中文教学的。该项目以语言能力为导向,采用全中文沉浸式教学;全面引进电脑科技,运用"电脑中文",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寓教于乐,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喜欢上中文,进而热爱学中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教学 中文教学 汉语水平 电脑科技 教学效率 主题论坛 寓教于乐 融合与创新
下载PDF
美国罗德岛大学中文领航项目如何融科技于中文教学
13
作者 何文潮 《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 2020年第4期5-15,共11页
美国罗德岛大学中文领航项目以培养全球化专业人士为目标,创立了以语言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大力发展电脑辅助语言教学,从一年级起采用"电脑中文",用"电写"大面积替代手写,形成以电写为主、手写为辅的教... 美国罗德岛大学中文领航项目以培养全球化专业人士为目标,创立了以语言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大力发展电脑辅助语言教学,从一年级起采用"电脑中文",用"电写"大面积替代手写,形成以电写为主、手写为辅的教学体系,加速了学生学习中文的进程,奠定了用电脑辅助中文教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罗大领航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通过多年的摸索,参考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ACTFL)的语言能力标准和测试体系,制定各年级、各阶段要达到的水平能力目标。罗大领航以二语习得理论为指导,创立了4个"C"的核心教学大纲,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大量使用电脑辅助语言教学,使学生愉快、高效和快速地学习中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科技 “电脑中文” 电脑辅助语言教学 中文领航项目 以语言能力为导向的教学
下载PDF
Synthesis of silica particles with lamellar and wormhole-like bi-modal mesopores using anionic surfactant as the template
14
作者 he wenchao WANG JinGui CheN TieHo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9年第9期1423-1426,共4页
Silica particles with lamellar and wormhole-like bi-modal mesopor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using anionic surfactant (N-lauroylsarcosine sodium) as the template. The 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of 300―500 nm possess bi-mo... Silica particles with lamellar and wormhole-like bi-modal mesopor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using anionic surfactant (N-lauroylsarcosine sodium) as the template. The 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of 300―500 nm possess bi-modal mesopores with pore sizes of 3 nm and 12 nm, which were ascribed to the disordered wormhole-like mesophase and lamellar mesophase, respectively. The BET surface area of the particles was 536 m2/g and the pore volume was 0.83 cm3/g. The lamellar mesophase and cylindrical mesophase were formed due to the co-assembly of the anionic surfactant and its protonized polar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ELLAR structure ANIONIC surfactant MESOPOROUS silica morphology N-lauroylsarcosine sodium
原文传递
深冷处理对H13钢组织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旭 何文超 +3 位作者 魏鑫鸿 李俊 郭涵 李绍宏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1-85,共5页
采用OM、SEM、TEM、XRD、显微硬度计以及热疲劳试验机等方法研究了深冷处理对H13型热作模具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淬回火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的淬回火工艺的基础上增加深冷处理有利于细化试验钢的晶粒组织并促... 采用OM、SEM、TEM、XRD、显微硬度计以及热疲劳试验机等方法研究了深冷处理对H13型热作模具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淬回火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的淬回火工艺的基础上增加深冷处理有利于细化试验钢的晶粒组织并促进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此外,在深冷处理的条件下马氏体晶格由于在极低温易发生收缩而促使碳原子在位错等缺陷处偏聚,回火过程中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这些析出的大量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可钉扎位错,对热循环引起的应力集中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减缓降低热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且深冷处理后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析出降低了H13钢热疲劳过程中碳化物长大速率,减少了热疲劳裂纹的数量,从而提高热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冷处理 H13钢 马氏体 碳化物 显微硬度 热疲劳性能
原文传递
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机理及性能改善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旭 何文超 +2 位作者 李东辉 肖茂果 李绍宏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0,共11页
热作模具钢的热疲劳性能是影响模具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对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研究现状和评定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组织演变、裂纹萌生和扩展对热疲劳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影响热疲劳性能的因素和改善热疲劳性能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 热作模具钢的热疲劳性能是影响模具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对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研究现状和评定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组织演变、裂纹萌生和扩展对热疲劳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影响热疲劳性能的因素和改善热疲劳性能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并针对热作模具钢热疲劳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热疲劳 裂纹萌生 裂纹扩展
原文传递
基于小波熵的地下管线探地雷达频率波数偏移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胜 邹雨驰 +2 位作者 何文超 洪亮 李留玺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0-847,共8页
地下管线实际形状与准确位置的确定是探地雷达图谱解释的主要内容之一.制约管线探地雷达反射归位精度最主要的因素是电磁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如何准确确定电磁波传播速度是探地雷达偏移处理能否成功的关键.为便于对探地雷达图谱特征... 地下管线实际形状与准确位置的确定是探地雷达图谱解释的主要内容之一.制约管线探地雷达反射归位精度最主要的因素是电磁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如何准确确定电磁波传播速度是探地雷达偏移处理能否成功的关键.为便于对探地雷达图谱特征进行定量解释,开展了不同大小、埋深与重叠等情况管线的正演模拟与模型实验.结合小波熵理论与频率波数偏移成像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熵的探地雷达频率波数偏移成像方法,将其应用于地下管线正演模拟与模型实验探地雷达信号偏移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探地雷达图像经基于小波熵的频率波数偏移处理后,电磁波速度的估计值与真实值误差可控制在2%以内;随着管线管径大小与埋置深度的增加,绕射双曲线的开口弧度不断增大,管与管之间绕射波交叉干扰越严重;探地雷达信号经基于小波熵的频率波数偏移处理后可大大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压制了多次波的干扰,使绕射双曲线更收敛,能量更聚焦,从而有利于地下管线实际形状与具体位置的准确提取.研究结果对城市地下管线探地雷达图谱解译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管线 探地雷达 小波熵 频率波数偏移 正演模拟 模型实验
原文传递
马氏体钢中B_(L)/M和A_(R)/M复相组织调控方法及对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鑫鸿 李志敏 +4 位作者 张旭 何文超 王永恒 郭涵 李绍宏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2-79,共8页
综述了提高钢铁材料性能的马氏体钢中下贝氏体/马氏体(B_(L)/M)和残留奥氏体/马氏体(A_(R)/M)复相组织的调控方法及其强韧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贝氏体等温淬火、淬火-配分(Q&P)、淬火-配分-回火(Q-P-T)等新型热处理工艺对... 综述了提高钢铁材料性能的马氏体钢中下贝氏体/马氏体(B_(L)/M)和残留奥氏体/马氏体(A_(R)/M)复相组织的调控方法及其强韧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贝氏体等温淬火、淬火-配分(Q&P)、淬火-配分-回火(Q-P-T)等新型热处理工艺对微观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钢铁材料复相组织调控工业化应用需重点突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相组织控制 贝氏体等温淬火 Q&P工艺 Q-P-T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