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seismic sedimentology in characterization of fluvial-deltaic reservoirs in Xihu sag,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1
作者 LOU Min CAI Hua +4 位作者 he xianke LIU Yinghui HUANG Xin ZHANG Xianguo LIU Huafe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3年第1期138-151,共14页
The fluvial-deltaic reservoirs of the Oligocene Huagang Formation in the Xihu sag of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reflect rapid lateral change in sedimentary facies and poor morphology of conventional slice attribut... The fluvial-deltaic reservoirs of the Oligocene Huagang Formation in the Xihu sag of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reflect rapid lateral change in sedimentary facies and poor morphology of conventional slice attributes,which bring difficulties to the reservoir prediction for subseque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thologic reservoirs.The traditional seismic sedimentology technology is optimized by applying the characteristic technologies such as frequency-boosting interpretation,inversion-conventional–90°phase shift joint construction of seismic lithologic bodies,nonlinear slices,paleogeomorphology restoration,and multi-attribute fusion,to obtain typical slice attributes,which are conducive to geological form description and sedimentary interpretation.The Huagang Formation developed three types of sedimentary bodies:braided river,meandering river and shallow water delta,and the vertical sedimentary evolution was controlled by the mid-term base-level cycle and paleogeomorphology.In the early–middle stage of the mid-term base-level ascending cycle,braided channel deposits were dominant,and vertical superimposed sand bodies were developed.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ascending half-cycle and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escending half-cycle,meandering river deposits were dominant,and isolated sand bodies were developed.In the middle–late stage of the descending half-cycle,shallow-water delta deposits were dominant,and migratory medium–thick sand bodies were developed.Restricted paleogeomorphology controlled the sand body distribution,while non-restricted paleogeomorphology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sand body distribution.Based on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the fault sealing type and reservoir updip pinch-out type structural lithological traps are proposed as the main directions for futur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Xihu s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Xihu sag Oligocene Huagang Formation fluvial-deltaic facies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seismic sedimentology
下载PDF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北段平湖组薄煤层与泥岩的微观岩石学特征及其沉积学意义
2
作者 何贤科 李文俊 +2 位作者 段冬平 荣乘锐 夏振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2,共13页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北段平湖组受河流与潮汐作用共同影响,水动力条件复杂,分支流水道砂体与潮汐水道砂体的成因存在争议。通过煤层与泥岩的微观岩石学特征分析,探讨其岩石结构与矿物组成、泥岩中碎屑颗粒排列方式、水动力条件与水介质环境...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北段平湖组受河流与潮汐作用共同影响,水动力条件复杂,分支流水道砂体与潮汐水道砂体的成因存在争议。通过煤层与泥岩的微观岩石学特征分析,探讨其岩石结构与矿物组成、泥岩中碎屑颗粒排列方式、水动力条件与水介质环境,进而划分岩性相类型,展开砂-泥岩一体化的微相划分与水动力分析。其中,薄煤层可分为封闭洼地含草莓状黄铁矿煤层、分支流间湾沼泽纯煤层与天然堤粉砂质纹层煤层;泥岩可分为封闭洼地水平纹层状菱铁矿、分支流间湾含结核状菱铁矿,以及砂岩中交错纹层状菱铁矿。泥岩中广泛发育的菱铁矿指示平湖组沉积时期,发育富铁的局限潟湖环境;泥岩中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与伊利石混合的黏土为主,指示淡水-海水混层的沉积水介质环境。泥岩中微古生物与煤的显微组分指示其互层的箱形、钟形砂体为三角洲背景下的水道沉积,砂体为多期水道叠置的复合体。薄煤层与碳质泥岩及相关砂岩的微观岩石学分析表明,平湖斜坡北部平湖组具有典型的缓坡局限浅水沉积背景,陆源有机质供给丰富,泥岩中普遍富含碳质,砂体以单向水流沉积作用为主。薄煤层与泥岩岩相分析为薄煤层与砂岩成因分析提供了新的沉积学信息,为砂体预测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泥岩 微观岩石学 菱铁矿 平湖组 西湖凹陷
下载PDF
地震沉积学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河流-三角洲相储集层刻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娄敏 蔡华 +4 位作者 何贤科 刘英辉 黄鑫 张宪国 刘华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8,共14页
针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河流-三角洲相储集层横向变化快、常规切片属性形态差、储集层预测难度大、难以满足岩性油气藏的后续勘探开发的问题应用分频解释、反演-常规-90°相移联合构建地震岩性体、非线性切片、古地... 针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河流-三角洲相储集层横向变化快、常规切片属性形态差、储集层预测难度大、难以满足岩性油气藏的后续勘探开发的问题应用分频解释、反演-常规-90°相移联合构建地震岩性体、非线性切片、古地貌恢复、多属性融合等特色技术对传统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优化。研究发现花港组发育辫状河、曲流河和浅水三角洲3类沉积体,垂向沉积演化受中期基准面旋回和古地貌联合控制。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阶段的早—中期以辫状河道沉积为主,发育垂向叠置型砂体;在上升半旋回晚期和下降半旋回的早期以曲流河沉积为主,发育孤立型砂体;在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发育迁移型中—厚层砂体。限定性古地貌对砂体展布具有控制作用,非限定性古地貌对砂体展布影响较小。在储集层刻画的基础上,提出断层封堵型和储集层上倾尖灭型构造岩性圈闭是西湖凹陷下一步滚动挖潜的主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西湖凹陷 渐新统花港组 河流-三角洲相 储集层刻画 地震沉积学
下载PDF
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浅水三角洲储集层构型
4
作者 何贤科 娄敏 +3 位作者 蔡华 李炳颖 刘英辉 黄鑫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7-527,共11页
为了提高油藏描述精度,指导油气田中—后期剩余油调整挖潜,以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三段浅水三角洲储集层为例,利用岩心、粒度、测井和地震资料,开展储集层构型研究,建立浅水三角洲复合河道砂体的构型样式,并明确其空间演化规律。研究表明... 为了提高油藏描述精度,指导油气田中—后期剩余油调整挖潜,以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三段浅水三角洲储集层为例,利用岩心、粒度、测井和地震资料,开展储集层构型研究,建立浅水三角洲复合河道砂体的构型样式,并明确其空间演化规律。研究表明:H3c层为浅水三角洲上平原河道沉积,以垂向叠置厚层砂体为主;H3b层为浅水三角洲下平原河道沉积,发育侧向迁移型中—厚层砂体;H3a层为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孤立型薄层砂体。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控制垂向砂体的发育,随着湖平面的上升,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呈退积序列,砂体由片状向孤立带状演变,储集层连通性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花港组 浅水三角洲 分流河道 储集层构型 砂体 地震沉积学
下载PDF
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岩性边界刻画技术及其在C油田中的应用
5
作者 娄敏 蔡华 +3 位作者 何贤科 黄鑫 刘英辉 王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2-634,共13页
上倾尖灭型油气藏是重要的岩性油气藏类型之一,岩性尖灭边界刻画是论证圈闭有效性的关键。为了提高圈闭刻画的有效性,降低勘探开发的风险,本文提出地质-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刻画储层边界。通过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岩心相-测井相-... 上倾尖灭型油气藏是重要的岩性油气藏类型之一,岩性尖灭边界刻画是论证圈闭有效性的关键。为了提高圈闭刻画的有效性,降低勘探开发的风险,本文提出地质-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刻画储层边界。通过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分析、地震沉积学分析、储层构型分析等地质方法开展储层平面展布精细刻画,厘定沉积相类型,定性预测砂体展布规模。在此基础上,采用地震多属性分频融合分析和神经网络聚类分析、波形聚类分析以及砂描解释等多种地球物理技术方法精细落实储层尖灭位置。结果表明,研究区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平原河道宽约1000 m,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宽约680 m;利用地震多属性、波形聚类以及砂描解释联合确定了西块三角洲平原河道砂体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方法 岩性尖灭 地震沉积学 花港组 西湖凹陷
下载PDF
厚层低渗气藏“甜点”预测——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Z气田花港组为例
6
作者 何贤科 娄敏 +2 位作者 涂齐催 李炳颖 蔡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0-1422,共13页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厚层(200 m)低渗气藏资源潜力大,“甜点”预测是其高效开发的关键,但是储层非均质性强,“甜点”预测难度较大。为此,建立了厚层低渗气藏不同类型细分“甜点”的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及方法。首先在“甜点”分类的基础上...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厚层(200 m)低渗气藏资源潜力大,“甜点”预测是其高效开发的关键,但是储层非均质性强,“甜点”预测难度较大。为此,建立了厚层低渗气藏不同类型细分“甜点”的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及方法。首先在“甜点”分类的基础上,开展岩石物理分析及地震正演模拟,明确“甜点”的敏感岩石物理参数及地震响应特征;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甜点”优选合适的叠前弹性反演方法,预测其空间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纵波模量直接反演可以较好地表征Ⅰ类“甜点”,拟纵横波速度比反演可以较好地表征Ⅱ类“甜点”;开发井钻前“甜点”预测厚度与实钻厚度吻合率较高,Ⅰ类“甜点”达80%以上,Ⅱ类“甜点”达70%以上。该“甜点”预测方法可靠、精度较高,对相似气田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厚层 “甜点”预测 敏感弹性参数 叠前反演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湖组煤系地层地震沉积学研究
7
作者 张兰 何贤科 +3 位作者 段冬平 常吟善 汪文基 刘英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0-149,共10页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油气资源丰富,主要目的层平湖组为一套海陆过渡的含煤地层,埋深大,沉积环境复杂,储层展布认识不清。综合地震、岩芯、测井等资料,深入分析斜坡带平湖组煤系地层发育特征,建立了研究区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在平湖组三...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油气资源丰富,主要目的层平湖组为一套海陆过渡的含煤地层,埋深大,沉积环境复杂,储层展布认识不清。综合地震、岩芯、测井等资料,深入分析斜坡带平湖组煤系地层发育特征,建立了研究区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在平湖组三级层序内部细分出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在层序格架约束下,创新性地将多数据体迭代分析、多属性综合分析、地震相识别与拼接等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地震沉积学研究,进行“地震相-沉积相”的有效转化,重建区域沉积体系。研究表明:SQ3低位域内发育早期建设性三角洲和晚期孤立分流河道沉积,水道沿凹陷长轴方向展布;海侵域时期,研究区南部受潮汐影响强,中小规模垂直岸线的潮道频繁发育,向北河控作用增强,发育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高位域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以大规模的北西-南东向分流河道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多属性 地震相 西湖凹陷 平湖斜坡带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某油田混积岩名称厘定及储层特征
8
作者 程俊阳 何贤科 +2 位作者 段冬平 汪跃 汪文基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5期27-33,共7页
勘探开发实践表明,混积岩储层逐渐成为一类重要的油气储集体,但是在混积岩研究中存在着一些最基本但仍具争议的问题,比如关于混积岩的概念,一般指的是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在沉积上的混合,但除此之外混入了火山碎屑岩或其他岩性成分后... 勘探开发实践表明,混积岩储层逐渐成为一类重要的油气储集体,但是在混积岩研究中存在着一些最基本但仍具争议的问题,比如关于混积岩的概念,一般指的是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在沉积上的混合,但除此之外混入了火山碎屑岩或其他岩性成分后是否仍可定义为混积岩?在对渤海湾盆地某油田沙一段储层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复杂岩性,其组分包括陆源沉积的砂砾岩、碳酸盐成因的生屑白云岩以及火山碎屑成因的沉凝灰岩,通过岩石学了特征及成因分析,将其厘定为广义的混积岩,并从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等方面研究了其储层特征,结果表明:混积岩储层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但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局部发育甜点,可形成优质储层。关于混积岩名称厘定及储层特征的研究,是对混积岩基础研究的一种有效拓展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某油田 混积岩 名称厘定 储层特征
下载PDF
东海气藏凝析水判别方法及产出规律研究
9
作者 王理 何贤科 +1 位作者 廖恒杰 汪文基 《海洋石油》 CAS 2023年第2期24-28,共5页
凝析水是一种矿化度值很低的特殊气藏地下水,伴随着气藏的开发而产生,目前海上气藏在生产初期一般都伴生凝析水,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凝析水一般会在储层中或者井筒内析出,当达到一定产量规模会影响气藏产能及开发效果,因此明确凝析水... 凝析水是一种矿化度值很低的特殊气藏地下水,伴随着气藏的开发而产生,目前海上气藏在生产初期一般都伴生凝析水,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凝析水一般会在储层中或者井筒内析出,当达到一定产量规模会影响气藏产能及开发效果,因此明确凝析水的产出特征,对分析气藏的开发特征、制定合理的开发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凝析水含量测定室内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开发井实际生产过程中凝析水产出特征和地化指标,开展东海在产气藏凝析水判别方法及产出规律研究,最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实用性较强的凝析水产量预测方法,可应用于在产气藏气井凝析水产量预测,同时对类似气藏凝析水产量预测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水 地化指标 判别方法 产出规律
下载PDF
基于气水相渗曲线的低渗气藏有效厚度下限方法研究——以东海西湖凹陷HY区为例
10
作者 潘威 何贤科 +2 位作者 刘志霞 鹿克峰 汪文基 《复杂油气藏》 2023年第1期70-75,共6页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低渗砂岩气藏规模巨大,目前已逐渐成为开发主力。由于低渗气藏具有储层致密、物性差、孔渗关系复杂、电性响应不明显的特点,利用常规统计方法研究有效厚度下限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有必要针对低渗气藏的特点进行下限研...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低渗砂岩气藏规模巨大,目前已逐渐成为开发主力。由于低渗气藏具有储层致密、物性差、孔渗关系复杂、电性响应不明显的特点,利用常规统计方法研究有效厚度下限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有必要针对低渗气藏的特点进行下限研究。以测试层、生产层产能资料为基础,依据气水两相渗流理论,提出了利用相渗曲线评价下限的方法,通过建立产气量与气层厚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生产水气比的函数关系,综合储量起算标准、生产水气比临界值确定各个参数的下限值,建立一个多参数综合表征下限的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结果表明,西湖凹陷HY区气层厚度主要分布在20~30 m,渗透率3×10^(-3)μm^(2)及以上气藏含气饱和度下限为50%;渗透率(1~3)×10^(-3)μm^(2)气藏含气饱和度下限为60%,在含气饱和度低于60%时需要采用水平井开发;对于渗透率110^(-3)μm^(2)以下、含气饱和度低于50%的气藏,需要进行储层改造才具有开发价值。实际生产井验证表明,该方法确定的有效厚度下限合理,更能综合表征产能及其影响因素,对储量评价中有效厚度下限的确定及探井测试选层均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曲线 低渗气藏 有效厚度下限 西湖凹陷 东海
下载PDF
慢性乙肝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伟杰 何显科 宁丽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982-985,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与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患者发生细菌感染...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与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患者发生细菌感染,作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53例作为未感染组。获取所有患者血清标本,检测PCT、CRP与IL-6水平,评价其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IL-6水平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CRP、IL-6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7、0.82、0.76,其诊断合并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敏感性均>70%,其中PCT的特异性、敏感性均>85%,与CRP、IL-6相比诊断效能更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PCT与CRP、IL-6呈正相关关系,CRP与IL-6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慢性乙肝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与IL-6水平明显升高,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较高,PCT、CRP与IL-6均可作为预测细菌感染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下载PDF
龙脷叶总黄酮干预对OVA诱导的哮喘大鼠肺内炎性浸润、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探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显科 韦锦斌 陈伟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080-1085,共6页
目的:探究龙脷叶总黄酮干预对卵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大鼠肺内炎性浸润、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OVA组、龙脷叶总黄酮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均采用OVA诱导建立哮喘大鼠... 目的:探究龙脷叶总黄酮干预对卵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大鼠肺内炎性浸润、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OVA组、龙脷叶总黄酮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均采用OVA诱导建立哮喘大鼠模型,龙脷叶总黄酮低、高剂量组分别为腹腔注射20 mg/kg、50 mg/kg龙脷叶总黄酮,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0.5 mg/kg地塞米松。激发结束后收集大鼠支气管灌洗液(BALF),统计炎性细胞分类和数量情况,取大鼠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检测血清和BALF中氧化/抗氧化因子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OVA组比较,龙脷叶总黄酮低、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哮喘行为评分、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细胞总数、血清和BALF中ROS水平、肺组织中p-AKT/AKT和PI3K表达均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龙脷叶总黄酮可减轻OVA诱导的哮喘大鼠症状,减少肺内炎性细胞浸润,缓解氧化应激水平,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脷叶总黄酮 哮喘大鼠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龙脷叶乙酸乙酯萃取物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及体外抗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显科 宁丽 +1 位作者 韦锦斌 陈伟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目的:分析和鉴定龙脷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对龙脷叶进行提取,然后使用乙醇乙酯萃取分离,得到龙脷叶乙酸乙酯萃取物,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二... 目的:分析和鉴定龙脷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对龙脷叶进行提取,然后使用乙醇乙酯萃取分离,得到龙脷叶乙酸乙酯萃取物,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二倍连续稀释法测定待测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乙酸乙酯萃取物中,21个离子强度较大的色谱峰被检测到,初步鉴定其中21个成分。体外抗菌实验显示龙脷叶乙酸乙酯萃取液对各种供试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结论:龙脷叶乙酸乙酯萃取液对部分常见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脷叶 乙酸乙酯萃取物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体外抗菌活性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A气田渐新统花港组三段厚层砂岩沉积环境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毅秀 黄导武 +3 位作者 王欢 何贤科 师源 佘亚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26-1235,共10页
西湖凹陷A气田花港组三段巨厚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区主力产气层与优质储层,对其沉积微相的厘定争议较大。综合利用研究区岩心、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相关资料,研究了目的层相标志、微相类型、沉积环境与相分布。研究认为本区发育辫状河... 西湖凹陷A气田花港组三段巨厚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区主力产气层与优质储层,对其沉积微相的厘定争议较大。综合利用研究区岩心、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相关资料,研究了目的层相标志、微相类型、沉积环境与相分布。研究认为本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分流间湾微相,不发育反映海相及海侵的沉积物与相标志。垂向上多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厚度较大,水平延伸好;平面上水下分流河道由东北逐渐向西南呈树枝状分叉、连片分布,物源来自东北部。明确研究区属于陆相背景下的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典型的牵引流沉积,不见海侵层序,高能量牵引流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本区高产气藏储层发育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微相 花港组 中央反转构造带 西湖凹陷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北部花港组砂岩储层成岩差异演化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鑫 林承焰 +4 位作者 黄导武 段冬平 林建力 何贤科 刘彬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4,共14页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北部花港组砂岩储层埋深跨度大,不同层位储层质量存在差异。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物性数据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埋藏史,系统分析了不同层位储层基本特征及其成岩差异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花港...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北部花港组砂岩储层埋深跨度大,不同层位储层质量存在差异。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物性数据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埋藏史,系统分析了不同层位储层基本特征及其成岩差异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花港组砂岩储层纵向上以埋深4100 m为界线,其上、下储层物性和孔隙发育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埋深4100 m以上为H3—H4砂组储层,埋藏相对较浅且火山岩岩屑含量相对较高,较弱的压实、压溶作用和普遍发育的绿泥石包膜共同抑制了石英次生加大,有效保存了原生孔隙,为后期有机酸规模溶蚀提供了条件,因此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都发育较好,存在相对高孔隙发育区;埋深4100 m以下为H5—H6砂组储层,埋藏相对较深且更富变质岩岩屑,绿泥石包膜发育较差,难以有效抑制石英次生加大,同时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使其在快速埋藏阶段丧失了大量孔隙,不利于后期的有机酸溶蚀增孔作用,且由于较长时期处于碱性成岩环境,大量自生矿物胶结充填孔隙,导致储层相对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质量 成岩作用 有机酸溶蚀 绿泥石包膜 石英次生加大 花港组 西湖凹陷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富煤环境相控储层预测技术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兰 汪文基 +2 位作者 何贤科 包全 李炳颖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7-344,共8页
储层预测的常规方法是地震确定性反演和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但这些方法难以解决复杂地质背景中薄储层的预测。西湖凹陷平湖组埋深大,沉积环境复杂,储层相变快且普遍发育薄煤层,其储层预测一直是勘探开发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分步反演方法... 储层预测的常规方法是地震确定性反演和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但这些方法难以解决复杂地质背景中薄储层的预测。西湖凹陷平湖组埋深大,沉积环境复杂,储层相变快且普遍发育薄煤层,其储层预测一直是勘探开发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分步反演方法,在地质模式的指导下,基于本区岩石物理特征,优先利用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预测煤层,再将煤层作为已知的岩相信息,建立三维岩相比例体,用于约束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进而达到提高分辨率、精细雕刻富煤环境中薄储层的目的。该技术有效解决了东海煤系地层储层预测可靠性差的难题,保障了开发井的顺利实施,将平湖组储层预测精度提高了15%,深化了沉积储层认识,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富煤环境 储层预测 地质统计学反演
下载PDF
中国东海气区初始产水评价图版的建立 被引量:7
17
作者 鹿克峰 蔡华 +3 位作者 王理 石美雪 何贤科 范洪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70,共8页
为了揭示东海盆地不同区域气藏气井初始产水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以便于筛选有利的低渗透储层改造目标,应用气水两相毛细管压力及J函数定义式、幂函数型相渗模型、分流量方程,建立不同气柱高度下初始生产水气比的计算方法,再以东海气区... 为了揭示东海盆地不同区域气藏气井初始产水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以便于筛选有利的低渗透储层改造目标,应用气水两相毛细管压力及J函数定义式、幂函数型相渗模型、分流量方程,建立不同气柱高度下初始生产水气比的计算方法,再以东海气区标准毛细管压力、标准相渗实验数据为基础,计算并建立东海区域气藏不同气柱高度下初始生产水气比评价图版。在此基础上,由东海区域气藏已测试或投产井的数据对所建立的评价图版进行验证,并依据评价图版确定东海区域低渗透气藏适合储层改造的气藏物性条件。研究结果表明:①所建立的评价图版反映出各参数间的相关性与实际生产表现出的规律相似,且与实际数据匹配较好,验证了该图版建立方法及关键参数求取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②以生产水气比小于1 m^3/10~4m^3作为筛选条件,东海盆地西次凹、中央隆起带及裙边的低渗透气藏(气柱高度一般在50 m左右)适合进行储层改造的储层渗透率应大于0.65 mD,中央隆起带中北部大型低渗透气藏(气柱高度一般大于100 m)适合储层改造的储层渗透率应大于0.26 mD;③在原位油气藏成藏条件下,气藏中不存在气水界面,所提出的方法及建立的评价图版则不适用。结论认为,所提出的初始产水评价图版建立及关键参数求取方法可以为国内其他气区的开发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海盆地 气藏 毛细管压力 相渗模型 水气比 评价图版 储集层改造 参数求取
下载PDF
低渗气藏初始产水定量评价新方法——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蔡华 鹿克峰 +1 位作者 何贤科 王理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91,共8页
针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不同物性气藏出水差异大、低渗气藏出水缺乏定量、系统的判别方法的问题,以半渗透隔板曲线代替传统的压汞曲线,经J函数处理将有限的实验数据拓展到任意物性条件,实现了含水饱和度垂向表征;利用稳态法测得7条低渗岩... 针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不同物性气藏出水差异大、低渗气藏出水缺乏定量、系统的判别方法的问题,以半渗透隔板曲线代替传统的压汞曲线,经J函数处理将有限的实验数据拓展到任意物性条件,实现了含水饱和度垂向表征;利用稳态法测得7条低渗岩样相渗曲线,经实验曲线端点规律统计得到了不同物性气藏气、水相对渗透率预测关系式,进而实现了初始生产水气比的计算。综合不同物性、不同气柱高度计算的含水饱和度、初始生产水气比,形成定量的、系统的初始产水评价图版。依据本文评价图版将研究区气藏由上到下依次划分为5个区带:Ⅰ纯气区、Ⅱ近气区、Ⅲ气水同产区、Ⅳ近水区、Ⅴ纯水区。西湖凹陷实际气藏出水状况与图版预测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本文评价图版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从本文评价图版可以看出,储层物性和气柱高度决定了西湖凹陷气藏的出水状况,有效产气区深度下限随渗透率降低而急剧升高,不同物性的气藏同处于气柱高度相近的气水过渡区内,但常规气藏以产气为主,特低渗气藏则以产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含水饱和度 相对渗透率 生产水气比 定量评价图版 西湖凹陷
下载PDF
西湖凹陷HY气田低渗储层分类描述及流体检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文俊 段冬平 +2 位作者 何贤科 陈波 王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26,共10页
HY气田位于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南部,主要目的层花港组上段为浅水三角洲沉积,储层为中低孔低渗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表现为Ⅱ类AVO(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受压实作用影响,储层孔隙度由上至下逐渐降低,AVO类型由Ⅱb类向Ⅱa... HY气田位于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南部,主要目的层花港组上段为浅水三角洲沉积,储层为中低孔低渗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表现为Ⅱ类AVO(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受压实作用影响,储层孔隙度由上至下逐渐降低,AVO类型由Ⅱb类向Ⅱa类转变。从岩石物理分析、正演模拟、相位转换及AVO投影角度旋转等方面,制定了针对低渗储层不同AVO特征的精细描述方法。研究认为,区内中孔低渗储层表现为Ⅱb类AVO响应特征,叠后地震砂顶标定于波谷,储层描述应采用叠后-90°相移波形解释、叠后包络属性流体检测等方法;低孔低渗储层表现为Ⅱa类AVO响应特征,储层描述应采用叠后0°相移波形解释、叠前扩展弹性阻抗流体检测等方法。基于上述"一层一策"储层精细描述方法,成功指导研究区多口钻井实施,储层预测及流体检测成功率100%,大幅改善气田开发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低渗储层 AVO特征 地震波形解释 扩展弹性阻抗
下载PDF
西湖凹陷平西地区古沟谷内隐蔽油气藏潜力
20
作者 张兰 何贤科 +3 位作者 段冬平 程俊阳 陈晨 汪文基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50,共10页
西湖凹陷平湖油气田经多年的勘探开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面临着后备储量不足的严峻现状。油气田西部的平西地区,占地面积大、研究程度低,是发现新增资源量的潜在地区。利用三维地震资料,从古地貌着手,在平西地区自南向北识别出多个... 西湖凹陷平湖油气田经多年的勘探开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面临着后备储量不足的严峻现状。油气田西部的平西地区,占地面积大、研究程度低,是发现新增资源量的潜在地区。利用三维地震资料,从古地貌着手,在平西地区自南向北识别出多个古沟谷,其限制型地貌为隐蔽油气藏提供了有利背景。结合古生物、微量元素、测录井、岩芯、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始新统平湖组早期古沟谷内发育多期低位域扇三角洲沉积,自下而上扇体逐步将基底填平补齐,可作为有利的储集相带。随着海平面上升,扇三角洲之上发育海侵潮坪沉积,以稳定泥岩为主,形成一套良好的储盖组合。且平西地区地貌相对高,位于流体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扇三角洲低部位油源断裂发育,油气供给充足。古岸线之上扇三角洲根部为近源沉积,分选差、泥质填隙物含量高、压实作用强,与扇三角洲前缘存在明显物性差异,可以形成良好的封堵条件。"沟-扇-断"耦合背景下利于扇体型隐蔽油气藏的发育,对平湖油气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平西地区 古沟谷 扇三角洲 隐蔽油气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