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Overview on the Composition and Age of Upper Crust of Proto-Tethyan Lajishan Intra-oceanic Arc,NE Tibet Plateau
1
作者 FU Changlei he xiaohu +5 位作者 YAN Zhen Jonathan CAITCHISON XIAO Wenjiao WANG Bingzhang LI Wufu LI Yuse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85-302,共18页
Identification and anatomy of oceanic arcs within ancient orogenic belt are significant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tectonic framework and closure process of paleo-ocean basin.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geological,g... Identification and anatomy of oceanic arcs within ancient orogenic belt are significant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tectonic framework and closure process of paleo-ocean basin.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geological,geochemical,and geochro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pper crust of Proto-Tethyan Lajishan intra-oceanic arc and provides new data to constrain the subduction evolution of the South Qilian Ocean.The intra-oceanic arc volcanic rocks,including intermediate-mafic lava,breccia,tuff,and minor felsic rocks,are distributed along southern part of the Lajishan ophiolite belt.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mediate-mafic lava were originated from depleted mantle contaminated by sediment melts or hydrous fluids,whereas the felsic rocks were likely generat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juvenile mafic crust in intra-oceanic arc setting.Zircons from felsic rocks yield consistent and concordant ages ranging from 506 to 523 Ma,suggesting these volcanic rocks represent the relicts of upper crust of the Cambrian intra-oceanic arc.Combined with the Cambrian forearc ophiolite and accretionary complex,we suggest that the Cambrian intra-oceanic arc in the Lajishan ophiolite belt is belonging to the intra-oceanic arc system which was generated by south-directed subduction in the South Qilian Ocean at a relatively short interval between approximately 530 and 48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canic rocks intra-oceanic arc U-Pb age Lajishan ophiolite belt South Qilian Ocean Proto-Tethyan realm
下载PDF
滇西高黎贡山地区培里伟晶岩型锂矿化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闫庆贺 陈晨 +5 位作者 明添学 何小虎 谈树成 刘梦帆 章荣清 刘兵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9-552,共14页
稀有金属锂矿是我国紧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滇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远景区,但目前区内已知的稀有金属资源主要为Be-Nb-Ta-Sn矿,鲜有锂矿的报道。本研究首次在滇西高黎贡山培里地区发现了锂辉石伟晶岩型锂矿,为云南省新增一处... 稀有金属锂矿是我国紧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滇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远景区,但目前区内已知的稀有金属资源主要为Be-Nb-Ta-Sn矿,鲜有锂矿的报道。本研究首次在滇西高黎贡山培里地区发现了锂辉石伟晶岩型锂矿,为云南省新增一处有潜力的锂辉石型伟晶岩锂矿床,对区域稀有金属锂矿床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6个样品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培里地区伟晶岩主要发育有Li、Be、Rb、Cs、Nb、Ta矿化。LA-ICP-MS铌钽矿U-Pb年代学结果显示培里地区锂矿伟晶岩形成于18.4±0.3Ma,这一结果与共生的锡石U-Pb年代学(17.5±1.2Ma)结果一致,表明其为新生代成岩成矿作用产物。这一成矿年代与高黎贡山地区变质年代以及淡色花岗岩成岩年代一致,暗示培里伟晶岩可能为变质重熔产物,也可能是淡色花岗岩进一步结晶分异的产物。在大区域尺度上,该成矿事件与藏南稀有金属成矿时代一致,结合区域显著的地球化学背景异常,我们认为滇西地区可能是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带的南延部分,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锂矿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培里 伟晶岩型锂矿床 高黎贡 青藏高原 藏南稀有金属成矿带
下载PDF
滇西那俄花岗伟晶岩型铍矿床矿石矿物的元素组成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3
作者 明添学 唐忠 +8 位作者 李蓉 何小虎 田素梅 殷伟 覃勇凯 包丛法 李良 杨斯琦 张子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9-497,共19页
滇西那俄铍矿床是近年评价的小型稀有金属矿床,矿体主要为石榴子石钠长石化花岗伟晶岩脉,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中。矿体长100~1150 m,厚度0.43~3.70 m,w(BeO)为0.007%~1.790%,w(Ta_(2)O_(5))为0.0032%~0.0533%,w(Rb_(2)O)为0.041%~0.317%。... 滇西那俄铍矿床是近年评价的小型稀有金属矿床,矿体主要为石榴子石钠长石化花岗伟晶岩脉,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中。矿体长100~1150 m,厚度0.43~3.70 m,w(BeO)为0.007%~1.790%,w(Ta_(2)O_(5))为0.0032%~0.0533%,w(Rb_(2)O)为0.041%~0.317%。有用组分以铍矿为主,共伴生钽、铷矿;少数矿石以钽矿为主,共伴生铍、铷矿。矿石矿物以绿柱石、铌钽铁矿、白云母、钾长石为主,区内最明显的找矿标志是含绿柱石伟晶岩,其次是含石榴子石钠长石化伟晶岩。电子探针分析显示:绿柱石属于无碱绿柱石-低碱绿柱石,分子式为Be_(2.8928~2.9481)AI_(1.9766~2.0225)Si_(6)O_(18);云母中w(Li_(2)O)为0.5001%~2.4279%,w(Rb_(2)O)为0.7303%~2.3042%,属白云母—多硅白云母—富锂多硅白云母;钾长石中含有较高的w(Rb_(2)O),为0.4861%~1.0334%,分子式为K_(0.8932~0.9713)[Al_(1.0013~1.0151)Si_(2.9809~2.9990)O_(8)];石榴子石能谱谱系以发育Mn、Fe双峰为特征,以锰铝榴石(Spe)和铁铝榴石(Alm)为主,锰铝榴石体积分数达67.02%~69.07%,属岩浆成因锰铝榴石。本区Be元素主要赋存于绿柱石中,Rb元素赋存于钾长石和白云母中,Li元素赋存于白云母—多硅白云母—富锂多硅白云母中。白云母和绿柱石成分显示那俄地区花岗质岩浆初始Li并不富集,在伟晶岩演化晚期岩浆中高度富集F-Li流体活动是该地区稀有金属异常富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那俄铍矿床 伟晶岩型铍矿床 花岗伟晶岩 绿柱石 云母 钾长石 石榴子石 稀有金属矿床
下载PDF
滇西晚白垩世-始新世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事件:来自铌钽铁矿、独居石、锆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小虎 游亚元 +4 位作者 明添学 杨斯琦 闫庆贺 陈会 刘梦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0-538,共29页
滇西地区位于东特提斯构造域东段,经历了特提斯构造域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导致该地区发育大量与稀有金属成矿相关的花岗伟晶岩脉,具有极好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区域地质调查评价和地球化学填图显示滇西地区具备形成锂... 滇西地区位于东特提斯构造域东段,经历了特提斯构造域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导致该地区发育大量与稀有金属成矿相关的花岗伟晶岩脉,具有极好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区域地质调查评价和地球化学填图显示滇西地区具备形成锂、铍、铌、钽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良好潜力。本文以滇西地区黄连沟、黄草坝、那俄、杞木寨、麻栗脑、禾波、黑妈等含稀有金属矿化的花岗伟晶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铌钽铁矿、独居石、锆石等LA-ICP-MS U-Pb定年手段,对这些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点开展成矿/成岩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滇西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晚白垩世-始新世(ca.70~40Ma),与中国其他地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早古生代和中生代时期有显著的差异。本文年龄结果表明滇西地区存在多阶段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事件,可能与区域新特提斯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这些年龄为探讨滇西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规律,有效指导区域找矿勘探部署和建立该地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 晚白垩世-始新世 花岗伟晶岩 稀有金属 成矿时代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中生代潜山成储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侯明才 何小胡 +4 位作者 金秋月 曹海洋 贺礼文 阙有缘 陈安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7-650,共14页
中国海域盆地潜山已成为重要的勘探新领域。琼东南盆地中生代潜山勘探钻揭多个含气构造,但未获得规模性气藏发现。究其原因,储层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是制约潜山勘探大发现的瓶颈。基于琼东南盆地已有钻井、岩心、薄片和地球物理资料,研... 中国海域盆地潜山已成为重要的勘探新领域。琼东南盆地中生代潜山勘探钻揭多个含气构造,但未获得规模性气藏发现。究其原因,储层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是制约潜山勘探大发现的瓶颈。基于琼东南盆地已有钻井、岩心、薄片和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琼东南不同构造带潜山储层的发育特征,并探究了潜山储层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储集空间主要是构造裂缝,前新生代的印支期和燕山期逆冲挤压构造是成缝关键,相关的先存主断层为潜山分带结构形成奠定了基础,新生代拉张构造活动使先存网状断裂体系活化;②以长英质矿物为主的基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岩,多期流体作用有效改造了潜山储层质量,并促成了潜山储层的垂向分带性;③琼东南盆地中生代潜山构造带可划分为南部双层强构造改造型潜山、中部三层风化-构造改造型潜山及北部准单层弱风化改造型潜山;④经历印支期构造活动的老基岩更有利于优质潜山储层发育,邻近凹陷周缘的潜山更有利于形成大型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储层特征 基岩潜山 中生代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Petrogenesis of the Early Jurassic Longtang and Menglong Peraluminous Granites in Tengchong Terrane,and their Tectonic Implication
6
作者 WANG Guochang LIU Zheng +4 位作者 TAN Shucheng he xiaohu WANG Yuchao QI Changshi YE Hu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979-1990,共12页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in situ Hf isotopes,whole-rock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and Nd isotopes was carried out for two Early Jurassic two-mica granites(Longtang and Menglong)in ...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in situ Hf isotopes,whole-rock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and Nd isotopes was carried out for two Early Jurassic two-mica granites(Longtang and Menglong)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Tengchong terrane,which i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larger Sibumasu terrane.We assess the origin of the granites and explore their possible genetic relationship to the Paleo-Tethyan regime.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shows that they were simultaneously emplaced in the Early Jurassic(ca.199 Ma).They have SiO2 contents of 69.7–75.1 wt%and are mainly strongly peraluminous with alumina saturation index(ASI)values ranging from 1.06 to 1.46.They show similar Mg#(0.29–0.42)to experimental partial melts of metasedimentary rocks under continental pressuretemperature(P-T)conditions.They are enriched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LREEs)relative to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HREEs),with moderately negative Eu anomalies and flat HREEs patterns.They show negativeεNd(t)values(−9.0 to–12.4)andεHf(t)values(−8.0 to−9.1).Elemental and isotopic data suggest that they most likely to formed by muscovitedehydration melting of a metapelitic source at lower temperatures in the range of 700℃to 750℃.The granites might represent a post-collisional tectonic setting response to Paleo-Tethyan reg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aluminous granites POST-COLLISION Early Jurassic PALEO-TETHYS Tengchong terrane
下载PDF
“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铮 谈树成 +3 位作者 唐珉 李婉婷 张爱萍 何小虎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2期92-95,共4页
“地质学基础”课程在整个地质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提纲挈领的地位,其在课程思政育人方面有着其他专业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云南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以稳定专业思想、提升课程“两性一度”和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思政内容为... “地质学基础”课程在整个地质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提纲挈领的地位,其在课程思政育人方面有着其他专业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云南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以稳定专业思想、提升课程“两性一度”和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思政内容为目标导向,拟定“能力-思维-精神-责任”四个层次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从“三光荣”精神、学科前沿与国家需求和区域特色地质资源等方面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建立了明确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学 地质学基础 课程思政 教学体系
下载PDF
基于ab initio的BX(X=H,D)分子光谱性质理论研究
8
作者 田亚莉 赵玉洁 +6 位作者 周玮琪 和小虎 宫廷 孙小聪 郭古青 邱选兵 李传亮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7-815,共9页
基于相关一致aug-cc-pV6Z基组,采用高精度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MRCI)的方法,计算了BX(X=H,D)分子两个最低解离极限B(^(2)P_(u))+X(^(2)S_(g))和B(^(4)P_(g))+X(^(2)S_(g))所对应的8个Λ-S态(X^(1)Σ+,a^(3)Π,A^(1)Π,1^(3)Σ+,b^(3)Σ-,... 基于相关一致aug-cc-pV6Z基组,采用高精度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MRCI)的方法,计算了BX(X=H,D)分子两个最低解离极限B(^(2)P_(u))+X(^(2)S_(g))和B(^(4)P_(g))+X(^(2)S_(g))所对应的8个Λ-S态(X^(1)Σ+,a^(3)Π,A^(1)Π,1^(3)Σ+,b^(3)Σ-,2^(3)Π,1^(5)Σ-和1^(5)Π)的势能曲线。求解径向薛定谔方程并利用LEVEL8.0程序拟合出分子的Λ-S束缚态光谱常数。计算了A^(1)Π-X1Σ+的跃迁偶极矩、Franck-Condon因子和振动能级辐射寿命。根据计算结果,制定了电子跃迁系统的激光冷却方案,为进一步研究BX(X=H,D)分子光谱特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辐射寿命 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 激光冷却
下载PDF
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级次划分与精细刻画
9
作者 李东伟 龚承林 +2 位作者 胡林 何小胡 罗泉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3-564,共12页
深水水道是一类重要的深水油气储集体,因其沉积过程复杂、沉积相带多变,亟待建立一种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的级次划分与精细刻画方法。基于不同深水水道的发育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刻画评价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级次的方法。当待评... 深水水道是一类重要的深水油气储集体,因其沉积过程复杂、沉积相带多变,亟待建立一种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的级次划分与精细刻画方法。基于不同深水水道的发育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刻画评价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级次的方法。当待评价深水水道发育、可见水道复合体系底界面时,可采用“三界面-六相带”沉积内幕解析方法,即依据3类地质界面(水道沉积体系底界面、水道复合体系底界面和沉积相带分界面)将这类深水水道划分为6个沉积相带(底部滞留、轴部充填、轴部侧翼沉积、滑塌碎屑流沉积、天然堤和水道泥)。当拟评价深水水道不发育、可见水道复合体系底界面时,可采用“两界面-两相带”沉积内幕解析方法,即依据2类地质界面(水道沉积体系底界面和天然堤顶、底界面)将这类深水水道划分为2个沉积相带(水道充填和天然堤)。其中,“六相带”中的底部滞留和轴部充填以及“两相带”中的水道充填可形成优质油气储集体,其富砂性可依据它们的顶凸程度来辨别(当发育可见的顶凸地震反射外形时相对富砂,反之则相对富泥)。利用“三界面-六相带”法和“两界面-两相带”法对琼东南盆地某深水水道进行解剖,结果发现它们可以较好地对深水水道沉积内幕进行级次划分与精细刻画,表明该方法在其他地区也具备实用性,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界面 沉积相带 精细刻画 级次划分 沉积内幕 油气储集体 深水水道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松西凹陷湖相烃源岩发育条件新认识与优质烃源岩刻画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大巍 胡德胜 +5 位作者 孙文钊 宫立园 何小胡 陈奎 雷新 万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8-295,共8页
针对琼东南盆地松西凹陷烃源岩发育机制不清、优质烃源岩分布不明的问题,根据已钻井原油地化特征、次洼沉积特征、地震相与属性特征、地震速度谱的对比分析,对松西凹陷东、西次洼始新统中深湖相烃源岩进行了预测,明确了松西凹陷沉降速... 针对琼东南盆地松西凹陷烃源岩发育机制不清、优质烃源岩分布不明的问题,根据已钻井原油地化特征、次洼沉积特征、地震相与属性特征、地震速度谱的对比分析,对松西凹陷东、西次洼始新统中深湖相烃源岩进行了预测,明确了松西凹陷沉降速率、物源注入点、凹陷结构三因素耦合控制了湖相烃源岩的发育与展布。松西凹陷西次洼紧邻大型物源注入点,为富砂沉积,从而导致较低的古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开放氧化的水体环境,不具备优质烃源岩形成的基本条件;东次洼远离大型物源注入点,仅发育小规模砂体,利于发育中—深湖相烃源岩。已钻井原油地化指标表明,研究区原油来自中深湖相烃源岩,证实松西凹陷存在优质烃源岩。始新统中深湖相烃源岩具有低频、连续、强反射地震特征,且具有低速异常,主要分布于东次洼的洼中及缓坡带。基于以上认识指导在东次洼部署钻井,首次在琼东南盆地钻遇始新统油页岩,且烃源岩指标好,提升了松西凹陷及琼东南盆地原油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充填模式 地震特征 松西凹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西区黄流组重力流水道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泉源 焦祥燕 +2 位作者 何小胡 王立锋 陈杨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33,共9页
近年来,琼东南盆地西区中新统岩性圈闭是南海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发现多个中−大型气田,已发现的气田为海底扇、重力流水道储集体。为了发现更多油气,提高重力流水道的勘探成功率,应加强重力流水道识别及控制因素分析。利用三维地震资料、... 近年来,琼东南盆地西区中新统岩性圈闭是南海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发现多个中−大型气田,已发现的气田为海底扇、重力流水道储集体。为了发现更多油气,提高重力流水道的勘探成功率,应加强重力流水道识别及控制因素分析。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已钻井岩芯、壁芯、测录井、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FMI)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琼东南盆地西区黄流组重力流水道的地震相、岩-电相、沉积构造等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西区黄流组发育早、晚2期水道,主要发育主水道、漫溢-天然堤、滑塌泥、水道间和陆坡泥5种沉积微相。2期水道的形成演化和主物源方向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古地貌及构造活动。黄流组早期水道主要发育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结合部,表现为数量多、规模较小、分支性强、辫状化等特征;黄流组晚期水道限制于乐东-陵水凹陷中央峡谷内,表现为单支轴向限制性水道、纵向上多期发育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黄流组 水道 沉积特征 岩性圈闭 重力流 海底扇
下载PDF
云南毛坪大型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原位S和Pb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8
12
作者 谈树成 周家喜 +3 位作者 罗开 向震中 何小虎 张亚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461-3476,共16页
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的川滇黔铅锌集区是我国重要的贱金属生产基地之一。矿集区中部的毛坪大型铅锌矿床,累计探明铅锌金属储量超过300万吨,Pb+Zn平均品位12%~30%,局部达45%,是矿集区内第二大铅锌矿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或脉状集中分布... 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的川滇黔铅锌集区是我国重要的贱金属生产基地之一。矿集区中部的毛坪大型铅锌矿床,累计探明铅锌金属储量超过300万吨,Pb+Zn平均品位12%~30%,局部达45%,是矿集区内第二大铅锌矿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或脉状集中分布于猫猫山背斜NW倒转翼及其倾伏端NE向层间断裂带内。主要发育3个矿体(群),其中I号矿体(群)赋存于上泥盆统宰格组白云岩中,II号矿体(群)赋存于下石炭统摆佐组白云岩中,III号矿体(群)赋存于上石炭统威宁组白云岩中。矿石主要由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等矿石矿物及白云石和方解石(少量石英和重晶石)等脉石矿物组成,具有块状、浸染状或脉状构造及粒状、交代、共边、胶状、集合体或碎裂结构。可见,该矿床后生成矿特征明显。纳米离子探针(Nano SIMS)原位S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细粒草莓集合体状黄铁矿和胶状闪锌矿明显亏损34S,其δ34S值变化范围为-20. 4‰^-8. 7‰之间,具有典型生物成因S特征,暗示经历了海相硫酸盐细菌还原过程(BSR);而自形粒状黄铁矿和他形粒状闪锌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22. 1‰~25. 6‰之间,明显富集重S同位素,表明经历了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过程(TSR)。由于BSR和TSR过程主要受温度控制,因此,还原态硫离子的形成最可能是原地还原的,并先经历了相对低温的BSR过程,再经历了相对高温的TSR过程。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fs LA-MC-ICPMS)原位Pb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方铅矿的Pb同位素组成相当均一,暗示其来源单一或混合均匀,对比显示其成矿金属主要由赋矿沉积岩提供,受到一定程度的下伏基底岩石影响。此外,方铅矿的原位Pb同位素组成有随着标高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暗示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很可能是向上的,且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富放射性成因Pb的赋矿沉积岩贡献了更多的成矿金属。综上,本文认为毛坪大型铅锌矿床是流体混合作用的产物,其深部可能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这是因为富含金属元素的基底岩石对深部贡献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IMS原位S同位素 LA-MC-ICPMS原位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过程 找矿方向 毛坪大型铅锌矿床
下载PDF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床锡石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谈树成 郭翔宇 +4 位作者 何小虎 谢志鹏 张亚辉 李惠民 郝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6-753,共18页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床处于滇东南锡矿带的西端,是全球最大的锡多金属矿床之一。锡石作为个旧锡矿床中最主要的矿石矿物,其矿物化学特征对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运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手段对个旧锡多金属矿床中6种不同类...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床处于滇东南锡矿带的西端,是全球最大的锡多金属矿床之一。锡石作为个旧锡矿床中最主要的矿石矿物,其矿物化学特征对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运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手段对个旧锡多金属矿床中6种不同类型矿石中的锡石进行了详细的内部结构和矿物化学特征研究,并对其可能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扫描电镜研究结果发现,除层间氧化矿型锡石较破碎外,其余类型锡石内部均发育有明显的环带结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型矿石中锡石的SnO_2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97.700%~101.728%;Ta_2O_5、FeO、ZrO_2、HfO_2平均质量分数较高,指示锡石形成于高温热液环境;(Fe+Mn)/(Nb+Ta)显示个旧锡矿区各类型矿石中的锡石具有热液锡石的特征,且各类型锡石中Nb_2O_5和MnO的质量分数极低,说明成矿热液可能来自于高度分异的花岗质岩浆,而Nb、Ta质量分数说明成矿作用发生于酸性-弱酸性环境中;In_2O_3质量分数显示了成矿温度及压力从块状硫化物型矿石、矽卡岩型矿石、电气石细脉带型矿石、含锡白云岩型矿石到层间氧化矿型矿石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云英岩型矿石中锡石的In_2O_3质量分数较高还需进一步论证。锡石形成过程中岩浆热液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导致其内部环带结构的形成,电子探针数据显示锡石的环带结构中化学成分呈"锯齿状"变化,显示成矿作用发生于动荡的环境中,说明锡石沉淀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化学 电子探针 锡石 个旧锡多金属矿床
下载PDF
莺-琼盆地轴向水道沉积演化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小胡 张迎朝 +2 位作者 张道军 陈杨 黄灿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6,共11页
莺-琼盆地在莺歌海期和黄流期发育大规模的轴向水道沉积体系,但由于对这种轴向水道的成因机制及水道砂体的分布规律缺乏系统认识,勘探一直未能取得商业性突破。针对制约轴向水道沉积体系勘探的物源和储层展布问题,以最具代表意义的轴向... 莺-琼盆地在莺歌海期和黄流期发育大规模的轴向水道沉积体系,但由于对这种轴向水道的成因机制及水道砂体的分布规律缺乏系统认识,勘探一直未能取得商业性突破。针对制约轴向水道沉积体系勘探的物源和储层展布问题,以最具代表意义的轴向水道——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为例,应用地质与地震相结合分析技术、多属性融合技术、适用于峡谷水道体系的地震沉积学等,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物源体系、沉积演化、储层展布等方面的研究,阐明了中央峡谷水道的物源、沉积演化及优质储层展布规律,建立了具有储层预测功能的峡谷沉积模式及水道砂叠置方式,指出乐东10-1峡谷水道等4个潜在的大型岩性圈闭群是轴向水道领域的下一步勘探有利区域,提升了轴向水道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琼盆地 轴向水道 中央峡谷 充填演化 储层展布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潜山发育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
15
作者 宋瑞有 何小胡 +2 位作者 万阳 张海洋 段亮 《世界石油工业》 2023年第6期30-42,共13页
为厘清琼东南盆地的潜山构造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用地震、已钻井等资料落实全盆地潜山构造及岩性特征,结合锆石定年及区域应力演化及断裂构造特征,研究潜山分布规律及构造活动演化,依据潜山储层发育特点、盆山耦合情况,分析... 为厘清琼东南盆地的潜山构造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用地震、已钻井等资料落实全盆地潜山构造及岩性特征,结合锆石定年及区域应力演化及断裂构造特征,研究潜山分布规律及构造活动演化,依据潜山储层发育特点、盆山耦合情况,分析潜山成山成储成藏特征。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总共有近200座基岩潜山,主要为花岗岩潜山,有崖城、陵南、松南、松涛等4个潜山群带和个别零散的盆缘和凹中隆潜山。结合近年潜山的油气发现,讨论琼东南潜山的成藏主控因素,结论认为:(1)琼东南盆地主要发育两期花岗岩潜山,NW向分布的印支期潜山,主要分布在松南、陵南潜山群和崖城潜山群的崖13-1低凸起区,暴露时间长;另一期为走向NE向的燕山期潜山,分布在松涛、崖城潜山群。(2)崖城潜山的保存条件、陵南潜山的运移条件、松南潜山的烃源条件、松涛潜山的储层条件等为各区的成藏主控因素。近烃源、大供烃窗口、孔缝发育的陵南、松南、崖城区潜山是勘探突破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构造发育特征 成藏主控因素 陵南低凸起 松南低凸起 崖城凸起 松涛凸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东北地区林下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16
作者 王长富 何小虎 +1 位作者 康红鑫 高敏杰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3期86-87,共2页
平菇是我国第三大种植的食用菌,因其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而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其栽培技术已逐渐成熟。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不尽相同,所以其栽培方法不能生搬硬套,需提前考察并进行试验摸索。文章主要... 平菇是我国第三大种植的食用菌,因其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而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其栽培技术已逐渐成熟。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不尽相同,所以其栽培方法不能生搬硬套,需提前考察并进行试验摸索。文章主要总结了平菇的生长习性及适合在寒冷林区条件下栽培的关键技术,为东北菇农的创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平菇 生长习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带渐新统崖城组层序沉积模式 被引量:8
17
作者 傅恒 匡明志 +3 位作者 何小胡 王文博 廖启丰 李兴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28,共11页
近期在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带前古近系潜山基岩储层和渐新统崖城组砂岩储层中连续获得了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明确崖城组沉积物源及沉积相带展布、为该区天然气勘探部署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最新的钻井资料,结合地震资料解释成果... 近期在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带前古近系潜山基岩储层和渐新统崖城组砂岩储层中连续获得了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明确崖城组沉积物源及沉积相带展布、为该区天然气勘探部署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最新的钻井资料,结合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研究了该盆地南部隆起带崖城组层序地层、沉积物源及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相展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南部隆起带崖城组发育3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受三级海平面变化控制周期性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以对老层序高位体系域的改造为主;②崖城组具有多沉积中心与多物源的特点,各凹陷缓坡发育宽相带的扇三角洲—陆棚沉积体系,陡坡发育窄相带的水下扇—陆棚沉积体系;③南部隆起崖城组发育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3种层序沉积模式;④南部隆起带前古近系潜山花岗岩基底遭受了长期暴露剥蚀,古隆起形成了重要的潜山型花岗岩储层,崖城组残留了较大面积的扇三角洲砂体,低位期暴露剥蚀改造,形成了具一定规模的砂岩储层。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区崖城组碎屑岩储层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南部隆起带 渐新世崖城期 海平面变化 层序地层 沉积模式 碎屑岩储集层
下载PDF
高龄老年胃癌患者行D2根治性切除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建伟 何小虎 +3 位作者 朱磊 马军 周潮平 张亚铭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胃癌患者性D2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近期并发症、死亡率和远期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6月在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外科行胃癌根治术(D2)的患者188例,其中高龄组(≥75岁)61例,对照组(60~65岁)1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胃癌患者性D2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近期并发症、死亡率和远期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6月在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外科行胃癌根治术(D2)的患者188例,其中高龄组(≥75岁)61例,对照组(60~65岁)1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及其术后生存情况。结果高龄组术前合并症发生率(70.5%)高于对照组(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龄组最常见的术前合并症为贫血(29.5%)、高血压(23.0%)、肺疾病(23.0%)、心血管疾病(11.4%)、肝脏疾病(8.6%),其中包含2种合并症的占21.3%,3种及以上合并症的占16.4%。高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1%)与对照组(2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高龄组术后肺部感染(22.0%)和心衰(3.3%)的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3%、0%)。高龄组术后5年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9%vs.64.6%,P=0.390)。结论高龄组胃癌患者与对照组行D2根治术后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和总生存期无明显差异,手术安全可行。高龄早期胃癌患者应注意合并症和继发恶性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老年人 胃切除术 远期疗效 术后治疗
下载PDF
长安金矿区碱性岩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龙天祥 何小虎 +6 位作者 刘飞 李宗勇 王玉朝 赵俊 李云飞 王长兵 曹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07-1627,共21页
长安金矿是哀牢山成矿带南段典型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区内发育大量的碱性岩脉。本文通过对矿区内碱性岩锆石U Pb年代学、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的研究,限定碱性岩的形成时间、来源和成因,并进一步探讨该金矿床的成因。LA-ICP-MS锆石U-Pb年... 长安金矿是哀牢山成矿带南段典型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区内发育大量的碱性岩脉。本文通过对矿区内碱性岩锆石U Pb年代学、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的研究,限定碱性岩的形成时间、来源和成因,并进一步探讨该金矿床的成因。LA-ICP-MS锆石U-Pb年龄表明长安金矿区碱性岩主要形成于晚始新世(37.0~35.0Ma)。碱性岩锆石微量元素、Hf同位素和结晶温度等表明其主要来自下地壳火成岩区,在形成过程中存在少量1648.5~34.8Ma不同时期的上地壳沉积岩物质的加入,碱性岩是哀牢山韧性剪切活动诱发基性-超基性熔体发生底侵作用,并加热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提出碱性岩的形成与金矿化是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下,青藏高原物质东向逃逸诱发哀牢山韧性剪切活动构造背景下的独立产物,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仅仅是同一构造地质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金矿 碱性岩 锆石年代学 微量元素 HF同位素
下载PDF
小波降噪对TDLAS干涉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仕凌 崔琪 +4 位作者 郭心骞 邱选兵 郭古青 和小虎 李传亮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28-335,共8页
基于多光程吸收池的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系统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噪声干扰,影响着其实际检测性能。针对这种干扰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利用小波降噪法来改善TDLAS系统的探测性能。首先依据理论研究结果选择合适的小波函数和... 基于多光程吸收池的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系统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噪声干扰,影响着其实际检测性能。针对这种干扰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利用小波降噪法来改善TDLAS系统的探测性能。首先依据理论研究结果选择合适的小波函数和分解层数,然后通过这种小波对叠加干扰的仿真信号进行滤波,结果表明这种降噪技术具有良好的去噪效果。最后利用小波降噪技术处理了实验采集的不同浓度气体的直接吸收光谱(DAS)和二次谐波信号,相比于原信号,降噪后信号的信噪比从0.4增加到259,系统的检测限也达到7×10^(-6),表明小波降噪方法在气体光谱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 信号处理 小波降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