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3个主要树种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
1
作者 王建军 陈科屹 +5 位作者 何友均 吕延杰 许单云 何亚婷 谢和生 卢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共10页
【目的】构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天然林3个主要树种组的断面积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提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预估精度,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动态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主要树种组(兴安落... 【目的】构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天然林3个主要树种组的断面积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提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预估精度,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动态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主要树种组(兴安落叶松、白桦、栎类)为研究对象,采用4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626块复测样地数据,首先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其次在最优基础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样地随机效应,建立单木断面积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期初胸径(D)的倒数(1/D)、每公顷株数(N)、大于对象木的胸高断面积和(B_(L))、对象木胸径与林分算数平均胸径之比(B_(L)/D)、海拔(E)以及坡度和坡向的组合(T_(c))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单木断面积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考虑样地随机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的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明显降低,对数似然值(LogLik)明显增大。引入异方差函数和自相关结构后,提高了混合效应模型预估的精度;混合效应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MSE)均比基础模型的低,兴安落叶松、白桦、栎类最优混合效应模型的R^(2)分别由0.435提高到0.658、由0.354提高到0.489、由0.307提高到0.379。【结论】与基础模型相比,考虑层次结构的混合效应模型能显著地改善模型的拟合效果,为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动态预测提供了具有生物学意义和统计学可靠性的断面积生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积 异方差 自相关结构 混合效应模型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
下载PDF
双凝固浴条件下TiO_(2)/PVDF-g-PEGMA/PVDF膜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张献坤 唐玉兰 +3 位作者 周东锐 何亚婷 孙先源 齐琬羽 《净水技术》 2024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将TiO_(2)和两亲聚合物PVDF-g-PEGMA一起加入铸膜液中,以乙醇溶液为第1凝固浴,利用其较高的成孔能力使改性膜表面生成大量孔洞,之后将改性膜放入第2凝固浴中,利用NaCl溶液对膜孔生长的抑制作用,制备孔隙率高、孔洞较小的亲水性TiO_(2)/P... 将TiO_(2)和两亲聚合物PVDF-g-PEGMA一起加入铸膜液中,以乙醇溶液为第1凝固浴,利用其较高的成孔能力使改性膜表面生成大量孔洞,之后将改性膜放入第2凝固浴中,利用NaCl溶液对膜孔生长的抑制作用,制备孔隙率高、孔洞较小的亲水性TiO_(2)/PVDF-g-PEGMA/PVDF超滤膜。试验结果表明,第1凝固浴乙醇溶液质量分数为20%时,随着第2凝固浴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α晶相的生长受到抑制,β晶相数量占比增大,表面粗糙度出现下降,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增强。试验中,m^(2)凝固浴条件(20%乙醇溶液,20 g/L NaCl溶液)下制备的改性膜性能最好,孔隙率达到1.94%,海藻酸钠截留试验中膜通量和截留率分别为288 L/(m^(2)·h)和68.08%;跨膜压力为10 psi(0.07 MPa)时的纯水通量和通量恢复率分别为1862 L/(m^(2)·h)和76.25%,较M0(仅20%乙醇溶液)均有所提高,trade-off效应得以缓解,牛血清蛋白吸附量下降到961.56μg/cm^(2),抗污染性能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凝固浴 聚偏氟乙烯(PVDF) 超滤膜 PVDF-g-PEGMA trade-off 效应 无机-有机杂化膜
下载PDF
不同经营模式对蒙古栎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长效性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何亚婷 何友均 +1 位作者 王鹏 谢和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7,共7页
准确把握长期不同经营措施下蒙古栎林(Quercus mongolica)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碳含量的变化,对于深入理解森林经营管理对土壤碳库的长效影响作用及其固碳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丹清河实验林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 准确把握长期不同经营措施下蒙古栎林(Quercus mongolica)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碳含量的变化,对于深入理解森林经营管理对土壤碳库的长效影响作用及其固碳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丹清河实验林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目标树经营(经营强度45%、40%、70%,折灌除草)、综合抚育经营(经营强度45%、40%,不清理灌草)、无干扰经营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碳含量的长效影响。结果表明,在23 a的经营实践后,与无干扰经营相比,目标树经营和综合抚育经营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综合抚育经营显著降低了19.94%的粗自由颗粒有机碳(cfPOC)含量(P<0.05),而目标树经营显著提高了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97.92%(P<0.05),细自由颗粒有机碳(ffPOC)和物理保护颗粒有机碳(i POC)含量在3种经营模式间无显著差异。粗自由颗粒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70.63%—76.53%,是土壤固存有机碳的主要形式。土壤C/N依次按颗粒有机碳、物理保护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逐渐降低,反映了有机碳在土壤中转化和固定的过程。从提升土壤质量及固碳能力方面考虑,目标树经营是蒙古栎次生林最优经营模式,无干扰模式次之,综合抚育经营对土壤质量和固碳增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天然次生林 目标树经营 综合抚育经营 自由颗粒有机碳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下载PDF
智能感知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言顺 何雅婷 +3 位作者 杨晓茹 黄灿煌 梁雯洁 王昱宁 《传感器世界》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智能感知材料在新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智能感知材料是指通过集成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执行机构等技术,能够感知环境变化并作出相应响应的材料。智能感知材料的传感技术因其精准度高、稳定性好、实用性强等优点... 智能感知材料在新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智能感知材料是指通过集成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执行机构等技术,能够感知环境变化并作出相应响应的材料。智能感知材料的传感技术因其精准度高、稳定性好、实用性强等优点,在土木工程领域取得快速发展。文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智能感知材料的研究进展,对不同智能感知材料传感器的特点和适用领域进行了对比,并对智能材料的封装、监测数据、工艺细节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对现阶段智能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智能材料 光纤光栅 工程结构健康监测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器电流传感器容错控制 被引量:1
5
作者 乔浩 何雅婷 罗世超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40,45,共5页
针对双电流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中可能出现的软故障,提出了一种复合型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案。在故障诊断部分,该方案在电流残差的基础上,结合时间分析法对故障电流传感器进行二次检测,解决了恒定阈值下的误检问题;在电流重构部... 针对双电流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中可能出现的软故障,提出了一种复合型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案。在故障诊断部分,该方案在电流残差的基础上,结合时间分析法对故障电流传感器进行二次检测,解决了恒定阈值下的误检问题;在电流重构部分,设计了二阶超扭曲滑模观测器重构故障电流,并利用Lyapunov原理证明了观测器的稳定性。经半物理仿真平台验证可知,当任一相电流传感器发生故障时,所提策略可以准确定位出故障传感器位置并稳定的重构故障电流,所设计的容错控制系统仍可以正常的调速、加减负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电流传感器 故障诊断 容错控制 滑模观测器
下载PDF
基于TMS320C6701的程序冗余加载设计方法
6
作者 龙甲禄 何亚婷 吉晓燕 《空间电子技术》 2023年第2期29-33,共5页
为满足航天产品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要求,用户对软件存储和加载方式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如程序三区冗余备份、在轨重构等。TMS320C6701是一款高精度浮点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其运算速度快、实时性高,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电机控制、轨道运算... 为满足航天产品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要求,用户对软件存储和加载方式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如程序三区冗余备份、在轨重构等。TMS320C6701是一款高精度浮点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其运算速度快、实时性高,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电机控制、轨道运算等宇航软件产品中。TMS320C6701内部程序区和数据区独立,设计师需要编写二次引导程序实现代码和数据的先后加载。根据TMS320C6701的加载特性,将二次引导与重构功能结合,设计了一个引导系统。引导系统对应用软件进行三取二判决,将判决结果加载至RAM中运行,并通过总线实现应用软件的更新。实验证明,该系统可以通过总线通信对应用软件重构升级,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且缩短了单机研制周期和维护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S320C6701 冗余设计 加载
下载PDF
不同经营模式对蒙古栎次生林叶功能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超凡 覃林 +5 位作者 段艺璇 何亚婷 王鹏 冯琦雅 王雅菲 何友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371-8382,共12页
植物功能性状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能反映植物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机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丹青河实验林场3种经营模式下的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叶功能性状进行研究,探讨叶功能性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植物对... 植物功能性状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能反映植物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机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丹青河实验林场3种经营模式下的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叶功能性状进行研究,探讨叶功能性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及植物群落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除土壤全钾、速效钾、有机碳含量外,不同经营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相差不大;(2)不同经营模式下的叶功能性状差异较大,目标树经营模式的单叶面积极显著大于综合抚育模式和无干扰模式(P<0.01),目标树经营模式的叶氮、叶有机碳含量极显著小于综合抚育模式和无干扰模式(P<0.01);单叶面积与叶氮含量、叶有机碳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负向相关关系(P<0.01),叶氮含量与叶有机碳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向相关关系(P<0.01);(3)土壤有机碳对单叶面积、叶氮含量、叶磷含量、叶有机碳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可见,不同经营模式下的蒙古栎天然次生林自我恢复能力较强,在采取不同程度的抚育后均未造成林地土壤养分的损失,土壤有机碳是影响不同经营模式下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叶功能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群落通过功能性状的耦合协调或组合来适应环境,植物功能性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仍需加强长期监测和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模式 蒙古栎天然次生林 植物功能性状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不同水肥模式对籼稻和粳稻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振昌 程鑫鑫 +8 位作者 谢毅 洪成 胡萌 高云 游佳明 何雅婷 刘金晶 肖冰琦 郭相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8-118,共11页
倒伏是影响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该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的倒伏指数(Lodging Index,LI),及LI与倒伏相关生长性状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灌溉方式、肥料类型及水稻种类交互作用对倒伏相关形态特征、基部节间力学性状... 倒伏是影响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该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的倒伏指数(Lodging Index,LI),及LI与倒伏相关生长性状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灌溉方式、肥料类型及水稻种类交互作用对倒伏相关形态特征、基部节间力学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的影响。于2019和2020年6月—10月开展试验,研究2种水稻种类(南粳5055和Y两优900)在不同肥料类型(有机肥和化肥)及灌溉方式(控制灌溉和浅水勤灌)下的抗倒伏性能。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显著降低了株高和地上部分鲜质量(P<0.05);平水年(2020年)倒二茎节(I1)的LI受到水稻种类与肥料类型交互作用的影响,对于粳稻,两种肥料类型的LI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籼稻,则表现为有机肥处理下I1的LI显著大于化肥处理(P<0.05);综合考虑抗倒伏性能和产量,有机肥施用下的控制灌溉模式适用于粳稻,化肥施用下的控制灌溉模式适用于籼稻。研究为通过灌溉和施肥措施调控不同种类水稻的抗倒伏性能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降雨 粳稻 籼稻 倒伏 有机肥
下载PDF
不同经营模式对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何亚婷 谢和生 何友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5-223,共9页
栎类是中国第一大树种,固碳潜力巨大。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丹清河实验林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目标树经营(经营强度45%、40%、70%)、综合抚育经营(经营强度45%、40%)、无干扰经营对林分碳储量及其分布... 栎类是中国第一大树种,固碳潜力巨大。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丹清河实验林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目标树经营(经营强度45%、40%、70%)、综合抚育经营(经营强度45%、40%)、无干扰经营对林分碳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为评估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的碳汇潜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经过17年的经营实践,无干扰模式下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林分碳储量(279.01 t·hm^(−2))显著(P<0.05)高于目标树经营(183.01 t·hm^(-2))和综合抚育经营(218.81 t·hm^(−2)),但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2)土壤层碳储量占林分碳储量的比重最大(82.71%—89.56%),乔木层次之(9.53%—16.41%),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合计占1%左右。(3)乔木层碳储量在3种经营模式之间差异显著(P<0.05),碳储量大小顺序为无干扰经营(45.78 t·hm^(-2))>综合抚育经营(27.17 t·hm^(-2))>目标树经营(17.44 t·hm^(-2))。(4)灌木层碳储量在综合抚育经营下显著大于目标树经营(P<0.05),凋落物层碳储量在无干扰经营下显著大于综合抚育经营和目标树经营(P<0.05),草本层碳储量在3种经营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5)土壤层碳储量在无干扰经营模式下显著大于目标树经营(P<0.05),但与综合抚育经营差异不显著。从提升林分固碳潜力和可持续经营的角度,建议对类似林分降低经营强度,优化经营技术措施,达到固碳增汇和提高林分质量的多目标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天然次生林 目标树经营 综合抚育经营 碳储量 经营模式 固碳潜力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天然林保护修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亚婷 谢和生 何友均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天然林是长江经济带最重要的生态要素之一,对构筑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014—2018年)数据,分析了天保工程实施16年后,长江经济带天然林保护修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天然林是长江经济带最重要的生态要素之一,对构筑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014—2018年)数据,分析了天保工程实施16年后,长江经济带天然林保护修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发现,第九次清查期间,长江经济带森林覆盖率44.38%,比天保工程实施初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天然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增加了1418.58万hm^(2)和13.68亿m^(3),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天然林面积和蓄积的三增长。但仍面临缺乏整体统筹规划,天然林保护空间压力大,天然林资源质量不高,补助政策不健全,资金投入长效机制未建立等突出问题。建议从完善顶层设计、加强资源管护、提高生态补偿、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等方面着手进行保护修复,夯实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天然林保护工程 生态保护和修复 协同治理 长效机制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在污染水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兴冠 董畅 +3 位作者 唐玉兰 马悦 何亚婷 李亚峰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2年第3期14-23,共10页
微生物菌剂作为一种修复污染水体的生物制剂,具有经济有效、无二次污染、有助于改善水体生态系统功能等特点,成为水体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文献阅读与整理,从菌种的来源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对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 微生物菌剂作为一种修复污染水体的生物制剂,具有经济有效、无二次污染、有助于改善水体生态系统功能等特点,成为水体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文献阅读与整理,从菌种的来源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对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酵母菌属、光合细菌等进行比较分析。从菌种的获取方式及菌种的复配方法、微生物菌剂固定化技术研发等方面对目前微生物菌剂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微生物菌剂在微污染水体、养殖水体及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效果,说明投加微生物菌剂能够有助于改善各种污染水体水质,恢复水体的微生态系统。最后从菌种筛选、菌种复配和微生物菌剂规模化应用三方面总结了微生物菌剂在水体治理领域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常用菌种 菌剂研制 固定化技术 污染水体
下载PDF
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7
12
作者 谢和生 何亚婷 何友均 《林草政策研究》 2021年第3期1-9,共9页
碳市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工具。我国碳市场建设实践过程中,林业碳汇项目国际国内2类市场共存在9种机制类型,国际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国际自愿碳标准(VCS)项目补偿交易和黄金标准(GS)项目,国内包括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碳市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工具。我国碳市场建设实践过程中,林业碳汇项目国际国内2类市场共存在9种机制类型,国际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国际自愿碳标准(VCS)项目补偿交易和黄金标准(GS)项目,国内包括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CGCF)自主开发项目、北京市核证减排量(BCER)项目、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PHCER)项目、福建省林业碳汇减排量(FFCER)项目和贵州省单株树碳汇扶贫项目,发挥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富了碳市场交易产品,降低了排放企业减排成本,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行动,促进了林农就业增收和脱贫,拓展了林业生态补偿途径和形式,实现了碳汇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但也依然存在政策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自愿减排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项目产权不够明晰、项目开发交易流程复杂、碳汇交易品种和补偿机制相对单一、对林业碳汇交易认识不清、交易成本和风险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完善碳汇交易制度和政策体系、完善自愿减排管理机制、明晰林业碳汇产权、简化林业碳汇开发备案程序、建立林业碳汇多元化补偿和投入机制、加强对碳汇交易的培训和宣传、创新机制降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风险、有序扩大林业碳汇市场需求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交易 林业碳汇 气候变化 碳市场 碳中和
下载PDF
水稻OsPPDK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艳玲 何雅婷 +3 位作者 李亚男 居超明 徐国成 陈建国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32-38,共7页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通过小麦TaNAM基因序列来设计引物,在早衰水稻品系金23B中寻找TaNAM的同源基因.对获得的c DNA片段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与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yruvate phosphate dikinase,PPDK)基因高度同源,因此将其命名为OsPP...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通过小麦TaNAM基因序列来设计引物,在早衰水稻品系金23B中寻找TaNAM的同源基因.对获得的c DNA片段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与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yruvate phosphate dikinase,PPDK)基因高度同源,因此将其命名为OsPPDK(Oryza sativa PPDK).为进一步探索OsPPDK基因的功能及其与叶片衰老的关系,根据水稻预测OsPPDK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出OsPPDK基因的编码区,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3 515 bp,包含一个完整的ORF,编码区长2 844 bp,编码94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02. 79 k D,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已知的植物来源的PPDK基因相比,相似性大多在80%以上.在PPDK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发现了一个PEP利用酶位点信号,3个N-糖基化位点和15个酪蛋白激酶II磷酸化位点,12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2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和一个PEP利用酶位点.同时推测出多肽链中有规则重复的构象,并同源建模PPDK蛋白整条肽链的三维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PPDK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水稻OsWHY1基因克隆及过表达与RNAi载体构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雅婷 居超明 陈建国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390-397,470,共9页
Whirly蛋白是一种单链DNA结合蛋白,是植物特有的存在于细胞核与叶绿体中的双定位蛋白.本研究以水稻品系金23B为材料,从cDNA中克隆得到水稻whirly蛋白基因(OsWHY1).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1250 bp,开放阅读框大小为825 bp,编码274个氨基酸.... Whirly蛋白是一种单链DNA结合蛋白,是植物特有的存在于细胞核与叶绿体中的双定位蛋白.本研究以水稻品系金23B为材料,从cDNA中克隆得到水稻whirly蛋白基因(OsWHY1).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1250 bp,开放阅读框大小为825 bp,编码274个氨基酸.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OsWHY1蛋白序列具有whirly蛋白家族共有的whirly结构域.蛋白质序列比对分析表明,OsWHY1蛋白序列与玉米(Zea mays),小米(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高粱(Sorghum bicolor),大麦(Hordeum vulgare)的蛋白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9.8%、83.1%、82.7%、78.7%和75.3%.此外,本研究通过酶切酶连的方法成功构建了pU1300-OsWHY1过表达载体和PTCK303-OsWHY1 RNA干扰载体,为进一步研究OsWHY1基因在水稻持绿性中的功能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WHY1 基因克隆 过表达载体 RNA干扰
下载PDF
分娩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产程进展及新生儿状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敏红 何雅婷 纪艳洁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20期49-52,共4页
目的:探究与观察分娩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产程进展及新生儿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与观察分娩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产程进展及新生儿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分娩镇痛。比较两组的各个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情况发生率、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及宫缩强度。结果:观察组的各个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情况发生率及不同时间的宫缩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产程进展,且对新生儿状态也无不良影响,因此在本类产妇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 产程进展 新生儿状态
下载PDF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杏婵 何雅婷 赵愚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6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1月在本院进行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筛查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予以患者行HPV与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查,再转诊阴道镜,并行宫颈...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1月在本院进行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筛查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予以患者行HPV与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查,再转诊阴道镜,并行宫颈活检术,随后根据活检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健康组)、观察组A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与观察组B组(宫颈癌患者)。结果120例患者经筛查,其中,健康43例,宫颈癌前病变52例,宫颈癌25例。回顾患者的检查资料,观察A组(51.92%)与观察B组(88.00%)的HPV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93%),且观察B组的阳性检出率也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高危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16共29例,HPV18共10例,HPV33共7例,HPV52共7例,HPV58共4例,其他共1例。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会增加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尤其是HPV16型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 高危型HPV感染 阳性检出率 筛查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与汉族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差异分析
17
作者 杨丽丽 何亚婷 +7 位作者 马素青 郭菲雯 庆达根 李艳 张丹 白雪莲 薛建梅 王丽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1-3,共3页
目的对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与汉族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当地蒙古族与汉族sdLDL-C水平的差异。方法在LIS系统调出该院检验科从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sdLDL-C结果及患者信息,根据WS/T 402-2012《临床检验项... 目的对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与汉族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当地蒙古族与汉族sdLDL-C水平的差异。方法在LIS系统调出该院检验科从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sdLDL-C结果及患者信息,根据WS/T 402-2012《临床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的要求筛选符合要求的结果,并根据九强sdLDL-C测定试剂盒说明将不同民族、性别组人群分为年轻人组(20~44岁男性,20~54岁女性)和老年人组(>45岁男性,>55岁女性),剔除异常值。结果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与汉族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d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与汉族sd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区 蒙古族 汉族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下载PDF
Effects of a conversion from grassland to cropland on the different soil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被引量:13
18
作者 QI Yuchun DONG Yunshe +6 位作者 PENG Qin XIAO Shengsheng he yating LIU Xinchao SUN Liangjie JIA Junqiang YANG Zhijie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2年第2期315-328,共14页
Cultiv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uman activities affecting the grassland ecosystem besides grazing, but its impacts on 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 (C), especially on the liable organic C fractions have not be... Cultiv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uman activities affecting the grassland ecosystem besides grazing, but its impacts on 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 (C), especially on the liable organic C fractions have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yet. In this paper, the role of cropping in soil organic C pool of different fractions was investigated in a meadow steppe region i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C fraction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 C fractions at steppe and cultivated land all decreased progressively with soil depth. After the conversion from steppe to spring wheat field for 36 years,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centration at the 0 to 100 cm soil depth has decreased by 12.3% to 28.2%, and TOC of the surface soil horizon, especially those of 0-30 cm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p〈0.01). Th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BC) at the depth of 0-40 cm were found to have decreased by 66.7% to 77.1% and 36.5% to 42.4%, respectively. In the S.baicalensis steppe, the ratios of soil DOC to TOC varied between 0.52% and 0.60%, and those in the spring wheat field were only in the range of 0.18%-0.20%. The microbial quotients (qMBs) in the spring wheat field, varying from 1.11% to 1.40%, were also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 baicalensis steppe, which were in the range of 1.50%-1.63%. The change of DOC was much more sensitive to cultivation disturbance. Soil TOC, DOC, and MBC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 S. baicalensis steppe, but in the spring wheat field, the correlativity between DOC and TOC and that between DOC and MBC did not reach the significance level of 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e grassland cultivation 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microbial bio- mass carbon
原文传递
石漠化地区根瘤菌的分离鉴定及盆栽抗旱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亚婷 姚丽 +2 位作者 刘子畅 杨自云 王金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9-1106,共8页
从云南文山峰丛洼地型石漠化地区白刺花(Sopnora riciisolia)、木蓝(Indigofera tinttorial)和三叶草(Trofolium repens)的根瘤中分离到3株细菌,编号为SWFU-B1、SWFU-B2和SWFU-B3,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3株细... 从云南文山峰丛洼地型石漠化地区白刺花(Sopnora riciisolia)、木蓝(Indigofera tinttorial)和三叶草(Trofolium repens)的根瘤中分离到3株细菌,编号为SWFU-B1、SWFU-B2和SWFU-B3,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3株细菌与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安徽根瘤菌(Rhizobium anhuiense)和栖稻根瘤菌(Rhizobium oryzihabitans)的相似性分别是100%、99.93%和99.78%。采用盆栽实验,将3株根瘤菌接种在不同干旱胁迫(正常水分、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下的蚕豆植株上,设置未接种(T0)、接种SWFU-B1(T1)、接种SWFU-B2(T2)和接种SWFU-B3(T3)4种接种处理,研究其对蚕豆株高、茎粗、根瘤数目、叶面积、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加重,蚕豆植株生长减缓,根瘤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在同一水分条件下,与未接种相比,接种组蚕豆生长指标结果较好,接种根瘤菌对蚕豆有显著的促生长效应,其中T2组蚕豆生长状况最佳,中度干旱下T2的蚕豆株高较T0组提高68.10%,根瘤数量较T0组高23.53%;在同一干旱胁迫下,接种组蚕豆植株中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高于未接种组,其中T1组蚕豆SOD活性达到123.44 U·g^(-1)·min^(-1),较T0高50.83%;脯氨酸含量为20.54μg·g-1,较T0高72.32%,说明接种根瘤菌可以提高蚕豆的抗旱性;在同一干旱胁迫下,接种根瘤菌的蚕豆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未接种蚕豆,中度干旱时T1组蚕豆丙二醛含量较T0低33.33%,说明接种根瘤菌使蚕豆植株细胞膜受干旱损伤程度降低;试验组蚕豆抗旱能力表现为T1>T2>T3,接种菌株SWFU-B1的蚕豆抗旱性能最好。综上,在干旱胁迫下,接种根瘤菌能显著促进蚕豆生长,提高蚕豆的抗旱性,为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提供修复模式参考及优质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丛洼地型石漠化 根瘤菌 促生长 抗旱性
原文传递
SDGs框架下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评估指标体系——以临沧市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例
20
作者 许单云 何亚婷 +5 位作者 谢和生 陈科屹 何友均 王鹏 张孝仙 王建军 《林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9期52-59,共8页
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临沧市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基本特点,构建了SDGs框架下临沧创新示范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评估指标体系,包含4个系统层、15个指标。利用组合赋权法和2016-2020年的监测数据,对临沧创新示范区山水林田湖草... 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临沧市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基本特点,构建了SDGs框架下临沧创新示范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评估指标体系,包含4个系统层、15个指标。利用组合赋权法和2016-2020年的监测数据,对临沧创新示范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临沧创新示范区生态本底良好,辅助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程度和成效平均为“中”,并逐步趋于“优”和“良”;“生态环境改善”和“体制机制融合创新”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贡献突出。进一步提出继续持之以恒做好生态保护、拓展治理资金来源、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潜力、加强体制机制保障等建议,为临沧创新示范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Gs 山水林田湖草 指标体系 创新示范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