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单频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监测小金县春厂坝滑坡 被引量:4
1
作者 郝晓光 刘根友 +4 位作者 王世敏 何政伟 王鑫磊 王彬彬 黄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8-11,共4页
为解决相对定位算法中载波相位模糊度难以被固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单历元阻尼LAMBDA算法,从而实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基于BDS/GPS单频实时动态定位核心算法,研发一套北斗智慧云变形监测系统。重点介绍了单历元阻尼L... 为解决相对定位算法中载波相位模糊度难以被固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单历元阻尼LAMBDA算法,从而实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基于BDS/GPS单频实时动态定位核心算法,研发一套北斗智慧云变形监测系统。重点介绍了单历元阻尼LAMBDA算法的实现过程和变形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该系统具有硬件成本低、实时高精度位移监测等功能特点,适用于滑坡预警工作。变形监测系统应用于小金县春厂坝滑坡监测,在连续监测过程中,该系统于2018年2月26日成功预警了滑坡事件。本次滑坡事件没有造成人员和重大经济损伤,监测预警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频实时动态定位 变形监测系统 滑坡预警 春厂坝滑坡
下载PDF
基于Spark和小波分析的水上交通异常数据实时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帆 何正伟 刘力荣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5-41,共7页
针对不断增加的水路运输产生的水上交通数据量增长,导致的水上交通监测难度更大、处理时间更长,提出一种基于Spark的交通异常数据实时检测方法,通过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进行处理,对不同类型的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并写入分布式文件... 针对不断增加的水路运输产生的水上交通数据量增长,导致的水上交通监测难度更大、处理时间更长,提出一种基于Spark的交通异常数据实时检测方法,通过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进行处理,对不同类型的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并写入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中。然后通过小波分析的方法对AIS数据进行多层分解,去除高频噪声并对数据进行重构,找出AIS数据中的异常信息。通过对异常信息进行分析,结合Spark的数据处理结果,最终实时检测出交通异常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异常数据进行检测和分析,处理速度快,异常数据检测结果符合该水域的交通情况,检测方法能够为海事部门提供实时、稳定的监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异常信息 大数据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小波分析
下载PDF
基于MSPA与MCR模型的生态网络构建方法研究——以南充市为例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一丁 何政伟 +3 位作者 陈俊华 谢川 谢天资 慕长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4-363,共10页
【目的】改善南充市目前生态环境斑块被高速城镇化、土地过度开发利用侵蚀占据所导致的破碎化和岛屿化问题,通过选取重要生态源地、提取重要生态廊道,构建并优化南充市生态网络,为增加南充市各类绿地景观的连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 【目的】改善南充市目前生态环境斑块被高速城镇化、土地过度开发利用侵蚀占据所导致的破碎化和岛屿化问题,通过选取重要生态源地、提取重要生态廊道,构建并优化南充市生态网络,为增加南充市各类绿地景观的连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及城市发展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模型(MSPA),把对南充市构建生态网络有重要生态价值意义的核心区提取出来,同时取用整体连通性(IIC)、可能连通性(PC)和斑块重要性(dI)等景观指数进行景观连接度评价。通过评价选出16个对构建生态网络贡献最大的核心区作为生态源地,并以斑块重要性为依据对其他核心区进行进一步级别划分。通过物种迁徙交流所受不同景观要素的阻力大小构建消费阻力面,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连接生态源地,并以重力模型识别提取重要生态廊道,提出南充市生态网络优化建议。【结果】(1)MSPA模型识别出南充市景观空间格局为核心区的面积4148.51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33.23%,呈破碎状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水域两侧。根据斑块的dIIC和dPC综合筛选出重要生态源地16个,面积为1060.61 km^(2),占核心区面积的25.57%。(2)基于MCR和重力模型识别得到重要廊道12条,一般廊道108条。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西部和东部,而中部和南部生态廊道较少。(3)构建生态网络优化后,新增3个重要生态源地;建设25个踏脚石,其中林地踏脚石15个,水域2个,耕地或其它用地8个;修复59个生态断裂点,集中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和北部,其中位于铁路上的9个,高速公路上的20个,其余全部分布于国道、省道上。【结论】南充市生态源地分布不均,且较破碎化,连通性较差,其中大型生态源地集中分布于东部、北部以及西南部,而中部和南部缺少大面积的源地。在今后的生态建设中,应加强中部、南部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的建设,同时在修护现有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的基础上,提升其质量,以稳定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生态廊道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PSA)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南充
下载PDF
基于改进Seq2Seq的短时AIS轨迹序列预测模型 被引量:20
4
作者 游兰 韩雪薇 +3 位作者 何正伟 肖丝雨 何渡 潘筱萌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9-174,共6页
采用深度学习进行船舶轨迹序列预测对于智能航运具有重要意义。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蕴藏着大量船舶轨迹特征,基于AIS数据预测船舶轨迹是近年智能航运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Seq2Seq... 采用深度学习进行船舶轨迹序列预测对于智能航运具有重要意义。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蕴藏着大量船舶轨迹特征,基于AIS数据预测船舶轨迹是近年智能航运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Seq2Seq的短时AIS轨迹序列预测模型,该模型使用门控循环单元网络将历史时空序列编码为一个上下文向量,用以保留轨迹空间点间的时序关系,同时缓解梯度下降的问题。通过使用门控循环单元网络作为解码器来预测船舶轨迹的时空序列。实验采用了大规模真实船舶AIS数据,选取两类典型河段(重庆弯曲河段和武汉顺直河段)为实验区域,以评估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实验证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提高短时轨迹序列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智能航船碰撞预警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预测 序列到序列模型 循环神经网络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时空数据挖掘
下载PDF
南米仓山变质岩变质时代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薛国栋 何政伟 +3 位作者 向启荣 吴安容 王广强 张矩生 《四川地质学报》 2018年第2期202-207,211,共7页
通过对汪家坪岩组的两件黑云斜长变粒岩变质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的^(206)Pb/^(238)U年龄介于843.3~904.9Ma之间,最古老的年龄达1138.46±16.7Ma,表示南米仓山结晶基底在新元古代早期曾发生过强烈的构造-岩... 通过对汪家坪岩组的两件黑云斜长变粒岩变质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的^(206)Pb/^(238)U年龄介于843.3~904.9Ma之间,最古老的年龄达1138.46±16.7Ma,表示南米仓山结晶基底在新元古代早期曾发生过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具有变质锆石特征的样品,获得的年龄数据表明南米仓山地区在新元古代发生过两期变质作用,早期的变质作用峰值年龄约为810.0~900.0Ma,代表着晋宁末期华北大陆板块与扬子板块逐渐对接拼合,古秦岭洋壳迅速向南北两侧俯冲消减事件;晚期变质作用发生在约为550.0~760.0Ma,记录了这一阶段的澄江期岩浆热事件引起的接触变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斜长变粒岩 锆石U-PB定年 汪家坪组 南米仓山
下载PDF
Early landslide mapping with slope units division and multi-scale objectbased image analysis——A case study in the Xianshui River basin of Sichuan,China 被引量:2
6
作者 GAO Hui HE Li +1 位作者 he zheng-wei BAI Wen-qi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6期1618-1632,共15页
Previous studies on optical remote sensing mapping of landslides mainly focused on new landslides that have occurred, but little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early landslide due to its high concealment. In SAR technology... Previous studies on optical remote sensing mapping of landslides mainly focused on new landslides that have occurred, but little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early landslide due to its high concealment. In SAR technology, a prevalent method to detect early landslides, only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hazards of slow deform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new method of early landslides mapping by integrating all types of direct and indirect early features, such as cracks on slopes, small collapses inside and topographic features. In this study, an object-oriented image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slope unit division and multi-scale segmentation was proposed to obtain accurate location and boundary extraction of early landslides. In the middle-and small-scale segmentation, the object, texture, spectrum, geometric features,topographic features, and other features were obtained to determine the local feature location of early landslides. The slope unit boundary was combined with the feature of a large-scale segmentation object to determine the scope of landslides. This method was tested in the Xianshui River basin in the Daofu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Chin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1) Such features as landslide cracks and the small collapse at the bottom of slope can effectively determine the landslide position.(2) The slope unit division and the correct setting of shape factors in multiple segmentation can effectively determine the landslide boundary.(3) The accuracy of landslide location extraction was 83.33%, and the accuracy of boundary extraction for early landslides that were completely identified was evaluated as 82.67%. It is indicated that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boundary extraction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arly landslides map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s Multiscale segmentation OBIA Slope units
下载PDF
建筑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正伟 张俊 姚良露 《建筑技术开发》 2019年第15期55-56,共2页
建筑的地下结构建设会影响建筑成品的整体质量,地下室防渗漏计划不够完善和防渗漏作业不够高效,可能会导致建筑质量问题出现。因此,先介绍了目前建筑物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的状况,并分析了引起建筑物地下室漏水的原因,同时还提出了建... 建筑的地下结构建设会影响建筑成品的整体质量,地下室防渗漏计划不够完善和防渗漏作业不够高效,可能会导致建筑质量问题出现。因此,先介绍了目前建筑物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的状况,并分析了引起建筑物地下室漏水的原因,同时还提出了建筑地下室防水工作的技术要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室 防渗漏 施工工艺
下载PDF
加强“全能型”建设,实现供电所内质外形新突破
8
作者 徐进 何政伟 余万荣 《电力系统装备》 2018年第9期187-188,共2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业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于电网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本文对国家电网“全能型”电网建设目标的实施状况进行相应的研究,指出“全能型”建设的重点,旨在实现供电所内质外形的新突破,为社会提供更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业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于电网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本文对国家电网“全能型”电网建设目标的实施状况进行相应的研究,指出“全能型”建设的重点,旨在实现供电所内质外形的新突破,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地电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能型”建设 电网公司 乡镇供电所 突破
下载PDF
基于AIS数据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正伟 杨帆 刘力荣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1-181,共11页
通过挖掘海量AIS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航道水深信息获取方法,即构建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采用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对历史与在线的AIS数据进行清洗和修补,生成船舶运动轨迹;选定船舶航行区域的时间与经纬度,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船舶航... 通过挖掘海量AIS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航道水深信息获取方法,即构建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采用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对历史与在线的AIS数据进行清洗和修补,生成船舶运动轨迹;选定船舶航行区域的时间与经纬度,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吃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不同安全航行区域的船舶分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并补齐AIS数据中缺失的船舶最大吃水信息;分割船舶历史轨迹,当子轨迹的时间间隔在10~20min时,采用Spline插值方法对船舶轨迹中的丢失数据进行插值;采用凸包构建同类船舶的安全航行水深区域图,将不同吃水类型船舶的安全航行水深区域图合并,得到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合并图;将不同吃水类型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合并图与航道图叠加,得到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试验结果表明:当聚类算法参数设置为4时,聚类后得到4类船舶,对应的船舶最大吃水范围分别为0.1~4.8、4.8~6.6、6.6~10.0、10.0~13.0m,对应的至少可通航船舶吃水分别为1.8、2.4、3.3、5.0m,说明船舶最大吃水与至少可通航船舶吃水呈正相关关系;构建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在电子航道图中覆盖了86%的航道,并与航道图的深水部分重合率为80%,因此,构建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能反映航道水深的真实情况,满足不同类别船舶的导航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息工程 水深参考图 BP神经网络 船舶分类 轨迹分割 凸包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