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与找矿标志
1
作者 李子颖 秦明宽 +29 位作者 郭庆银 贺锋 蔡煜琦 钟军 刘武生 邱林飞 刘持恒 纪宏伟 郭建 林锦荣 李西得 田明明 黄志新 衣龙升 王君贤 刘鑫扬 李伟涛 张云龙 何升 张字龙 郭强 欧光习 贾立城 何中波 吴玉 邢作昌 王文全 刘军港 韩美芝 骆效能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文章基于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和模式,认为渗出砂岩型铀成矿作用不同于渗入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其成矿预测和找矿标志也不同;提出了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两大基本关键条件识别标志:红杂色含矿建造原生成因和其中控矿灰色砂体的后生... 文章基于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和模式,认为渗出砂岩型铀成矿作用不同于渗入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其成矿预测和找矿标志也不同;提出了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两大基本关键条件识别标志:红杂色含矿建造原生成因和其中控矿灰色砂体的后生成因识别;在提出的红杂色沉积建造中渗出砂岩型铀矿“上红下黑、上下连通、红中找灰、灰中找矿”总体找矿新思路基础上,阐明渗出砂岩型铀成矿区域预测评价条件和标志:深部富铀富有机质沉积岩建造、区域构造、区域建造、放射性异常信息和综合预测标志等,提出并阐述“小凹陷成大矿”条件;系统建立渗出砂岩型铀矿床预测定位标志体系,特别是野外可识别的宏观标志,包括控矿构造、沉积建造、蚀变改造、铀矿化砂岩颜色、外来有机质特征等,并对比了渗入和渗出砂岩型铀成矿预测标志。提出的渗出砂岩型铀矿识别标志体系不仅对区分“渗入”和“渗出”两种矿化成因,而且对厘清控矿要素、指导成矿预测和找矿工程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出砂岩型铀矿 红杂色含矿建造 成矿预测 找矿标志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部晚白垩世至新近纪沉积介质环境演化特征及其对铀成矿的制约
2
作者 何中波 冀华丽 +4 位作者 胡宝群 孙萧 钟军 杨喆 陈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0-810,共11页
沉积地层原生沉积介质的环境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及潜力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准噶尔盆地北部铀矿地质探井N3006中上白垩统至新近系16件泥岩样品中的微量元素测试结果为基础,结合露头及钻孔岩心发育特征,选用对沉积介质环境反映比... 沉积地层原生沉积介质的环境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及潜力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准噶尔盆地北部铀矿地质探井N3006中上白垩统至新近系16件泥岩样品中的微量元素测试结果为基础,结合露头及钻孔岩心发育特征,选用对沉积介质环境反映比较敏感的锂(Li)、锶(Sr)、镓(Ga)、钡(Ba)、铜(Cu)、铀(U)、钒(V)、镍(Ni)等微量元素指标,探讨了研究区晚白垩世至新近纪沉积介质环境演化特征及其对铀成矿作用的制约。研究结果表明:晚白垩世至新近纪古沉积环境总体表现为干旱炎热且富氧的淡水-微咸水沉积;据原生沉积环境判断,研究区内上白垩统至新近系各层组砂体总体上不利于传统的层间氧化和潜水氧化砂岩型铀矿化的发育;强氧化的古环境有利于铀元素的迁移,局部特殊环境形成的原生灰色层和后期遭受还原流体改造的灰色层是该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要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白垩世 新近纪 泥岩 微量元素 古沉积环境演化 铀成矿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基于Tri-training的社交媒体药物不良反应实体抽取
3
作者 何忠玻 严馨 +2 位作者 徐广义 张金鹏 邓忠莹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6,共10页
社交媒体因其数据的实时性,对其充分利用可以弥补传统医疗文献药物不良反应中实体抽取的迟滞性问题,但社交媒体文本面临标注数据成本高、数据噪声大等问题,使得模型难以发挥良好的效果。针对社交媒体大量未标注语料存在标注成本高的问题... 社交媒体因其数据的实时性,对其充分利用可以弥补传统医疗文献药物不良反应中实体抽取的迟滞性问题,但社交媒体文本面临标注数据成本高、数据噪声大等问题,使得模型难以发挥良好的效果。针对社交媒体大量未标注语料存在标注成本高的问题,采用Tri-training半监督的方法进行社交媒体药物不良反应实体抽取,通过三个学习器Transformer+CRF、BiLSTM+CRF和IDCNN+CRF对未标注数据进行标注,再利用一致性评价函数迭代地扩展训练集,最后通过加权投票整合模型输出标签。针对社交媒体的文本不正式性(口语化严重、错别字等)问题,通过融合字与词两个粒度的向量作为整个模型嵌入层的输入,来提取更丰富的语义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在“好大夫在线”网站获取的数据集上取得了良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社交媒体 药物不良反应 实体抽取 半监督学习 TRI-TRAINING
下载PDF
尺蠖型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驱动信号设计与试验
4
作者 周景涛 何忠波 刘国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2-458,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产生的信号无法满足尺蠖型旋转驱动器多路、正方波波形需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通过Cmos控制脉冲模块“通-断”时机的信号控制器,从而得到特定时序的3路正方波信号。通过这种方案得到的3路驱动信... 为了解决传统的“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产生的信号无法满足尺蠖型旋转驱动器多路、正方波波形需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通过Cmos控制脉冲模块“通-断”时机的信号控制器,从而得到特定时序的3路正方波信号。通过这种方案得到的3路驱动信号为正方波电流信号,从而避免了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倍频”现象的发生。通过设置信号周期、占空比和延迟等参数,能够输出设定时序的三路正方波驱动信号。根据电压定律,将正方波简化成阶跃波形,建立了驱动信号的电流模型,并进行了参数辨识。在工作频率范围内,电流解析式能准确地表示电流信号。搭建试验平台进行了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工作频率范围内,信号控制器输出的正方波波形优于“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产生的方波信号,设定的3路信号能够驱动尺蠖型旋转驱动器产生步进旋转运动。通过优化驱动信号时序,将旋转驱动器最大工作频率由160 Hz提至210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 旋转驱动器 正方波 信号时序 尺蠖型
下载PDF
Evolution of Tectonic Uplift,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the NW Junggar Basin: An Apatite Fission-Track Thermochronology Study 被引量:8
5
作者 QIN Mingkuan HUANG Shaohua +4 位作者 he zhongbo XU Qiang SONG Jiye LIU Zhangyue GUO Q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901-1916,共16页
The Mesozoic–Cenozoic tectonic movement largely controls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the Junggar Basin(NWJB), which is a significant area for the exploration of petroleum and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China. T... The Mesozoic–Cenozoic tectonic movement largely controls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the Junggar Basin(NWJB), which is a significant area for the exploration of petroleum and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China. This work collected six samples from this sedimentary basin and surrounding mountains to conduct apatite fission track(AFT) dating, and utilized the dating results for thermochronological modeling to reconstruct the uplift history of the NWJB and its response to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uranium mineraliz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single continuous uplift event has occurred since the Early Cretaceous, showing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 uplift and exhumation patterns throughout the NWJB. Uplift and exhumation initiated in the northwest and then proceeded to the southeast, suggesting that the fault system induced a post spread-thrust nappe into the basin during the Late Yanshanian. Model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WJB mountains have undergone three distinct stages of rapid cooling: Early Cretaceous(ca. 140–115 Ma), Late Cretaceous(ca. 80–60 Ma), and Miocene–present(since ca. 20 Ma). These three stages regionally correspond to the LhasaEurasian collision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ca. 140–125 Ma), the Lhasa-Gandise collision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ca. 80–70 Ma), and a remote response to the India-Asian collision since ca. 55 Ma, respectively. These tectonic events also resulted in several regional unconformities between the J3/K1, K2/E, and E/N, and three large-scale hydrocarbon injection events in the Piedmont Thrust Belt(PTB). Particularly, the hydrocarbon charge event during the Early Cretaceous resulted in the initial inundation and protection of paleo-uranium ore bodies that were formed during the Middle–Late Jurassic. The uplift and denudation of the PTB was extremely slow from 40 Ma onward due to a slight influence from the Himalayan orogeny. However, the uplift of the PTB was faster after the Miocene, which led to re-uplift and exposure at the surface during the Quaternary, resulting in its oxid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small uranium ore bo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tite fission track tectonic uplift hydrocarbon migration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NW Junggar Basin
下载PDF
Multistage Enrichment of the Sawafuqi Uranium Deposit: New Insights into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Intramontane Basins of Tian Shan, China 被引量:3
6
作者 LIU Zhangyue PENG Suping +6 位作者 QIN Mingkuan LIU Hongxun HUANG Shaohua he zhongbo GUO Qiang XU Qiang SONG Jiy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2138-2152,共15页
Meso-Cenozoic intracontinental orogenic processes in the Tian Shan orogenic bel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intramontane basins and those adjacent to the orogen. The Sawafu... Meso-Cenozoic intracontinental orogenic processes in the Tian Shan orogenic bel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intramontane basins and those adjacent to the orogen. The Sawafuqi uranium deposit,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Tian Shan orogenic belt, is investigat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uranium mineralization and orogenies. Recent explor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wafuqi uranium deposit has tabular, stratiform, quasi-stratiform, and lens-like orebodies and variou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from typical interlayer oxidation zone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deposits. Systematic studies of ore samples from the Sawafuqi uranium deposit using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including thin section observation, a-track radiograph, electron microprob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uggest that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pyrite and organic matter. Mineralization-related alterations in the host rocks are mainly silicification and argillation including kaolinite, illite (and illite-smectite mixed layer) and chlorite. Tree stages of mineralization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awafuqi uranium deposit: (i) uranium-bearing detritus and synsedimentary initial pre-enrichment; (ii) interlayer oxidization zon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and (iii) vein-typ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The synsedimentary uranium pre-enrichment represents an early uranium enrichment in the Sawafuqi uranium deposit, and interlayer oxidation zon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formed the main orebodies, which are superimposed by the vein-typ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th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Meso-Cenozoic orogenies of South Tian Shan,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ynsedimentary uranium pre-enrichment of the Sawafuqi uranium deposit was caused by Triassic Tian Shan uplift, and the interlayer oxidation zon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Eocence-Oligocene period, when tectonism was relatively quiet, whereas the vein-typ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took place in relation to the strong orogeny of South Tian Shan since Mi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Tian Shan intracontinental orogeny Sawafuqi uranium deposit multistag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下载PDF
音频大地电磁法、地面高精度磁法在黑龙江三江盆地西部铀矿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志勇 腰善丛 +3 位作者 陈聪 何中波 汪硕 周俊杰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952-962,共11页
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和地面高精度磁法作为探测铀矿成矿环境的重要手段在铀矿勘查中越来越重要。黑龙江三江盆地西部目标地层及围岩主要岩性在电性与磁性上存在一定的物性差异,在此基础上开展了AMT和高精度磁法测量探测深部铀成矿环境... 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和地面高精度磁法作为探测铀矿成矿环境的重要手段在铀矿勘查中越来越重要。黑龙江三江盆地西部目标地层及围岩主要岩性在电性与磁性上存在一定的物性差异,在此基础上开展了AMT和高精度磁法测量探测深部铀成矿环境。结果表明:采用AMT初步查明了研究区地下主要的地电信息,结合研究区的物性资料及电阻率测井信息,解译了研究区的不同地层;而地面高精度磁法作为AMT的辅助方法,其工作的开展帮助解译了多条构造,这些解译结果与已知的钻探信息吻合较好。通过对上述结果的综合分析,厘定了研究区地层结构,有效地识别了断裂构造等关键成矿要素,为后续该研究区进一步铀矿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法 高精度磁法 地层 构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鸭河湾地区砂岩型铀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孟华 邱林飞 +4 位作者 胡宝群 王运 何中波 王婷婷 杨兰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924-939,共16页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新落实了鸭河湾中型铀矿产地,铀矿化产于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中。对该矿产地直罗组砂岩开展主、微量元素研究。研究表明:含矿砂岩中Re、Mo含量与U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认为Re、Mo可作为研究区直罗组砂岩型...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新落实了鸭河湾中型铀矿产地,铀矿化产于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中。对该矿产地直罗组砂岩开展主、微量元素研究。研究表明:含矿砂岩中Re、Mo含量与U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认为Re、Mo可作为研究区直罗组砂岩型铀矿富集的指示元素。化学蚀变指数显示该矿产地物源区风化程度处于中等风化水平,结合钻孔岩性组合特征及环境参数指标,认为直罗组砂岩沉积环境由还原环境向氧化环境转变。直罗组赋矿砂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轻、重稀土分异程度高,经历了较强的成岩和后生蚀变作用,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综合地球化学判别图解,显示直罗组沉积物来自石英岩物源区,母岩岩性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及变质岩,对比盆地周缘物源区稀土元素数据,显示研究区与秦岭造山带源岩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相似,指示研究区物源区可能为盆地南缘的秦岭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罗组 元素地球化学 砂岩型铀矿 鸭河湾矿产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部乌伦古地区上白垩统红砾山组沉积特征及红杂色层成因探讨
9
作者 冀华丽 何中波 +4 位作者 钟军 陈虹 朱斌 吴玉 东前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019-1036,共18页
沉积盖层的原生沉积环境特征是其铀成矿条件分析的关键要素之一,文章在宏观沉积特征和微观岩石学特征基础上,结合岩石样品主微量元素分析、黏土矿物分析及古生物孢粉组合测试数据,综合分析了研究区上白垩统红砾山组红杂色碎屑建造的原... 沉积盖层的原生沉积环境特征是其铀成矿条件分析的关键要素之一,文章在宏观沉积特征和微观岩石学特征基础上,结合岩石样品主微量元素分析、黏土矿物分析及古生物孢粉组合测试数据,综合分析了研究区上白垩统红砾山组红杂色碎屑建造的原生沉积环境。结果表明:1)红砾山组具有“下砂上泥、下黄上红、下粗上细”的沉积特征,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少量为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2)CIA、ICV指数反映红砾山组沉积时期,物源区岩石遭受了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并指示周缘物源区开始进入了构造活动期;3)一系列微量元素组合比值对比趋势指示红砾山组沉积时为陆相淡水、循环较为顺畅的富氧-次富氧环境,并且灰-灰白色砂岩的还原能力较为有限;4)红砾山组沉积时期,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以蒙皂石+伊利石+绿泥石型为主,孢粉以裸子植物占优势,苔藓、蕨类植物孢子居次要位置,整体反映红砾山组沉积时期古地理环境属干旱-半干旱、较炎热、贫K+、碱性、强氧化、强蒸发条件下的河流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黏土矿物组合 孢粉组合 上白垩统红砾山组
下载PDF
汤原断陷古近系宝泉岭组沉积特征及其对铀成矿作用的制约
10
作者 何中波 冀华丽 +2 位作者 胡宝群 卫三元 林效宾 《矿产勘查》 2023年第3期432-447,共16页
本文以汤原断陷古近系宝泉岭组为主要研究目标层位,开展了沉积岩石学特征、古沉积环境特征、沉积体系特征及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宝泉岭组发育特征及其对铀成矿作用的制约。研究认为:(1)宝泉岭组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 本文以汤原断陷古近系宝泉岭组为主要研究目标层位,开展了沉积岩石学特征、古沉积环境特征、沉积体系特征及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宝泉岭组发育特征及其对铀成矿作用的制约。研究认为:(1)宝泉岭组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杂砂岩和岩屑砂岩,岩石具典型的低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特征,具有近物源搬运的特征;(2)古近系宝泉岭组沉积时期为陆相淡水环境,古气候表现为温湿—干热气候,地球化学环境表现为还原环境,具较高的还原容量,有利于铀元素的还原沉淀;(3)宝泉岭组发育扇三角洲相,主要砂体表现为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两类,其中分流河道砂体应作为研究区下一步砂岩型铀矿找矿的主攻砂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泉岭组 沉积相 扇三角洲 汤原断陷
下载PDF
面向微振信号的驻极体减振俘能装置设计与建模
11
作者 刘国平 杨朝舒 +2 位作者 何忠波 周景涛 孙民政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随着航天工程的飞速发展以及先进制造业对加工精度要求的持续提高,对低频微振信号的控制与利用越发受到关注.本文采用驻极体材料,参考动力减振器理论,开发了一种面向低频微振环境的减振俘能一体化装置,建立了驻极体减振俘能装置的机电... 随着航天工程的飞速发展以及先进制造业对加工精度要求的持续提高,对低频微振信号的控制与利用越发受到关注.本文采用驻极体材料,参考动力减振器理论,开发了一种面向低频微振环境的减振俘能一体化装置,建立了驻极体减振俘能装置的机电耦合模型.为兼顾减振和俘能的双重要求,本文分析和等效了静电力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参数的评估,提出了适用于驻极体减振俘能的优化方法.建立了AMEsim和Simulink的联合仿真环境,对模型和结果进行了仿真验真.建模和仿真的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驻极体减振俘能装置的机电耦合模型可以准确描述装置的运动过程,建模与仿真的误差在5%以内.驻极体减振俘能装置对参数变化十分敏感,且副结构刚度、初始间距等对减振俘能性能的影响都明显强于副结构阻尼.经过优化,本文设计的驻极体减振俘能装置,能够兼顾减振和俘能需求,可以实现接近于理想动力减振器的减振效果,也可以在牺牲15%减振效果前提下,获得1700 V输出电压和3.1 m W俘能功率.本文建立的机电耦合模型和动态静电力解析模型,有助于理解驻极体减振俘能机构的工作原理,揭示了非线性静电力的变化过程和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极体 减振 俘能 微振动 静电力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北部侏罗系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与找矿方向探讨 被引量:20
12
作者 何中波 秦明宽 +5 位作者 宋继叶 郭强 许强 刘章月 杨烨 黄少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5-190,共16页
文章从蚀源区铀源条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条件、侏罗系沉积建造特征及后生蚀变特征等角度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的区域成矿条件,认为卡拉麦里山的富铀花岗岩体为该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中侏罗统含煤碎屑岩建造为... 文章从蚀源区铀源条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条件、侏罗系沉积建造特征及后生蚀变特征等角度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的区域成矿条件,认为卡拉麦里山的富铀花岗岩体为该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中侏罗统含煤碎屑岩建造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容矿空间,侏罗纪以来多期次不整合面的发育为含铀含氧水的渗入改造提供了通道及时间,为大规模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结果显示,卡拉麦里山北坡为最有利的砂岩型铀矿找矿部位,其主要找矿目标层位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卡拉麦里山 侏罗系 砂岩型铀矿 成矿条件 找矿方向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头屯河地区砂岩型铀矿铀源区及其成矿构造背景分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6
13
作者 耿英英 刘章月 +4 位作者 何中波 黄少华 郭强 许强 宋继叶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3-409,共17页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多能源矿产产出盆地之一,而准噶尔盆地南缘头屯河地区也是我国砂岩型铀矿找矿的优选区段,为了厘定头屯河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层位沉积期的源区位置、母岩岩性及时代,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头屯河地区砂岩...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多能源矿产产出盆地之一,而准噶尔盆地南缘头屯河地区也是我国砂岩型铀矿找矿的优选区段,为了厘定头屯河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层位沉积期的源区位置、母岩岩性及时代,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头屯河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层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建立了碎屑锆石的U-Pb年龄及Hf模式年龄谱系。通过与周缘岩浆活动时代对比,并结合古流向数据进一步分析赋矿层位沉积期的源区位置及母岩岩性,讨论砂岩型铀矿的铀源条件。对采自侏罗系和下白垩统的4个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年龄分析表明:碎屑锆石U-Pb年龄存在140~180 Ma、240~320 Ma、340~420 Ma、440~480 Ma四个主峰值年龄段,年龄较平均的分布在210~480 Ma宽泛的区间内。研究表明头屯河地区早侏罗世物源来自北天山;中侏罗世物源来自中、南天山;中侏罗晚期开始转变为以北天山为主;早白垩世物源大部分来自中、北天山,少量来自博格达山地区。砂岩型铀矿化层铀源主要来自南侧天山地区的古生代中酸性火成岩,其成矿作用应该发生在盆地处于较稳定的构造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砂岩型铀矿 铀源 碎屑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三江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中波 冀华丽 +2 位作者 卫三元 曹建辉 林效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7-379,共13页
三江盆地是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重要的中—新生代盆地。本文从三江盆地铀源条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构造格局、中—新生代古气候演化、主要盖层沉积建造特征及后生蚀变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对三江盆地砂岩... 三江盆地是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重要的中—新生代盆地。本文从三江盆地铀源条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构造格局、中—新生代古气候演化、主要盖层沉积建造特征及后生蚀变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对三江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盆地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盆地西部具有较好的铀源条件,好于盆地其他地段;盆地中生代以来存在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早期和古近纪末—新近纪早期两期构造反转,在构造反转作用的控制下形成了盆地的主要找矿目标层下白垩统猴石沟组和古近系宝泉岭组含煤碎屑岩;猴石沟组、宝泉岭组及富锦组在盆地内发育有良好的地层结构和岩性岩相条件,同时在局部地区发育有氧化带,其是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要线索。盆地砂岩型铀成矿条件总体较好,其中西部坳陷为重点工作区,猴石沟组和宝泉岭组为重点找矿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猴石沟组 宝泉岭组 三江盆地
下载PDF
基于DSP的超磁致伸缩致动器测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荣策 何忠波 +2 位作者 李冬伟 薛光明 郑佳伟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7-752,共6页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MA)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智能驱动元件。为方便GMA特性研究和控制实验的开展,设计了以DSP为核心的GMA测控系统。硬件方面,将上位机和DSP集成配置,可实现GMA的开环测试和闭环控制;软件方面,采用C++和MATLAB混...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MA)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智能驱动元件。为方便GMA特性研究和控制实验的开展,设计了以DSP为核心的GMA测控系统。硬件方面,将上位机和DSP集成配置,可实现GMA的开环测试和闭环控制;软件方面,采用C++和MATLAB混合编程编写上位机程序,实现上位机对测控过程的实时监控;控制策略方面,将GMA位移逆模型和单神经元PID算法写入DSP,提高GMA的控制精度。经实验表明,系统能够较好地完成GMA测控实验,有助于GMA的优化设计和控制策略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 测控系统 DSP 单神经元PID C++和MATLAB混合编程
下载PDF
黑龙江三江盆地中东部白垩纪以来沉积演化特征及铀矿化有利找矿层位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中波 冀华丽 +1 位作者 曹建辉 杨帆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187-202,共16页
三江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我国东北重要的产煤盆地之一,砂岩型铀矿地质工作程度较低。通过对三江盆地中东部绥滨坳陷和前进坳陷ZKJS1、 ZKY1、 ZKQX1及ZKQX2等9个钻孔岩心和测井资料的精细分析,认为绥滨坳陷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 三江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我国东北重要的产煤盆地之一,砂岩型铀矿地质工作程度较低。通过对三江盆地中东部绥滨坳陷和前进坳陷ZKJS1、 ZKY1、 ZKQX1及ZKQX2等9个钻孔岩心和测井资料的精细分析,认为绥滨坳陷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前进坳陷主要发育冲积扇(湿地扇)和湖泊相。绥滨坳陷城子河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至穆棱期向滨浅湖-半深湖过渡;前进坳陷宝泉岭时期主要发育冲积扇(湿地扇)-河流-湖泊沉积体系,至富锦期主要向河湖相砂泥岩沉积过渡。结合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从地层结构及砂体发育特征的角度讨论了三江盆地中东部砂岩型铀矿有利找矿层位,指出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新近系富锦组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分支河道砂体厚度大、分布稳定、连续性强,渗性好,富含还原介质,发育良好"泥-砂-泥"地层结构,是研究区砂岩型铀矿有利找矿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盆地 富锦组 城子河组 沉积相 砂岩型铀成矿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沉积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成矿前景 被引量:3
17
作者 贺锋 何松 +2 位作者 何中波 贾翠 张字龙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414-423,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砂岩型铀矿勘查程度低,铀成矿潜力不明。通过对钻孔数据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明确了区内构造特征、沙湾组岩性、砂体和沉积相特征,总结了钻孔中自然伽马测井异常特征和分布范围,从而综合分析了该区砂岩型铀矿成矿前...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砂岩型铀矿勘查程度低,铀成矿潜力不明。通过对钻孔数据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明确了区内构造特征、沙湾组岩性、砂体和沉积相特征,总结了钻孔中自然伽马测井异常特征和分布范围,从而综合分析了该区砂岩型铀矿成矿前景。车排子凸起为向南倾的大型缓坡带,构造简单,继承性发育,铀成矿构造条件有利。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滩坝砂体。沙湾组一段为该区砂岩型铀矿主要的目标层位,广泛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砂体单层厚度大,分选好,渗透性好,是铀成矿的有利砂体。沙湾组一段发育自然伽马曲线异常段,异常值一般在300~1500 API,伽马异常值是本底值的3~23倍,异常是由铀含量高引起的,指示了该区放射性异常。含铀含氧水主要通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向盆地内部运移,受油气流体还原,可在斜坡带形成铀矿化,沙湾组具有较好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成矿前景 沉积特征 车排子凸起 沙湾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三江盆地鹤岗凹陷下白垩统猴石沟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冀华丽 何中波 +3 位作者 秦明宽 卫三元 曹建辉 杨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68,共17页
笔者等通过对鹤岗凹陷北部露头和钻孔资料的综合利用,结合少量的样品分析及薄片鉴定工作,对研究区下白垩统猴石沟组主要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对猴石沟组有利成矿砂... 笔者等通过对鹤岗凹陷北部露头和钻孔资料的综合利用,结合少量的样品分析及薄片鉴定工作,对研究区下白垩统猴石沟组主要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对猴石沟组有利成矿砂体的沉积相类型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①猴石沟组砂体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主要为陆相淡水沉积环境,具较高的还原容量;②研究区内猴石沟组主要为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并划分为辫状河道、漫滩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分流间湾等6种微相;③猴石沟组沉辫状河道砂体可作为寻找潜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的重点类型,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作为寻找层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的主攻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白垩统猴石沟组 扇三角洲 沉积相 鹤岗凹陷
下载PDF
准东喀木斯特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沉积相与铀矿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冀华丽 郭强 +3 位作者 秦明宽 刘章月 何中波 杨帆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55-3471,共17页
以含矿目的层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为主要研究层位,通过岩性特征、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沉积体系分析及单井—联井剖面对比,从沉积学的角度解释喀木斯特地区铀矿化砂体特征。研究认为:喀木斯特地区头屯河时期发育两种沉积体系组合,一种是... 以含矿目的层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为主要研究层位,通过岩性特征、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沉积体系分析及单井—联井剖面对比,从沉积学的角度解释喀木斯特地区铀矿化砂体特征。研究认为:喀木斯特地区头屯河时期发育两种沉积体系组合,一种是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一种是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并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5种亚相。镜下鉴定结果表明,含矿目的层头屯河组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杂砂岩、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岩石具有典型的低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特征。喀木斯特头屯河时期沉积相展布具有"北辫南扇"、"盆大水浅、河长扇短以及坡缓"等特点。头屯河组沉积相对喀木斯特地区铀矿化具有明显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位体系域的粗碎屑产物可为铀成矿提供较大的容矿空间;(2)辫状河道砂体是控制氧化带发育及矿体富集程度的主要因素,砂体的稳定连通为流体运移和成矿提供良好的条件;(3)特殊的大型"泥-砂-泥(煤)"结构有利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屯河组 砂体 沉积相 砂岩型铀矿 喀木斯特
下载PDF
尼日尔阿泽里克铀矿床蚀变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约束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强 秦明宽 +5 位作者 范洪海 顾大钊 李娟 何中波 刘章月 黄少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7-684,共18页
为揭示尼日尔阿泽里克铀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文章研究了其蚀变特征、稀土元素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方解石胶结物碳和氧同位素特征、沥青铀矿氧同位素特征等。阿泽里克铀矿床发育灰绿色还原蚀变、方沸石化、酸性火山玻璃脱玻化、碳酸盐... 为揭示尼日尔阿泽里克铀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文章研究了其蚀变特征、稀土元素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方解石胶结物碳和氧同位素特征、沥青铀矿氧同位素特征等。阿泽里克铀矿床发育灰绿色还原蚀变、方沸石化、酸性火山玻璃脱玻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等。矿化砂岩稀土元素 Eu 强正异常。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为 H2+N2+CO2组合。方解石胶结物的δ^13CV-PDB值为-7.45‰^-6.65‰,δ^18OV-SMOW值为-0.74‰~1.26‰。沥青铀矿的δ^18OV-SMOW值为-1.30‰^-0.8‰。灰绿色还原蚀变岩石呈灰绿色是因为绿泥石矿物充填粒间孔隙和包裹颗粒表面。矿化砂岩的 Eu 强正异常揭示有来自深部的强还原性流体参与成矿。H2为强还原物质,来自深部,可为铀成矿提供还原剂。矿化砂岩方解石胶结物碳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有深部流体的作用,可能有地幔物质的加入;氧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有表生流体的作用。沥青铀矿氧同位素值显示成矿流体受表生大气水作用影响。酸性火山物质方沸石化和酸性火山玻璃脱玻化为铀成矿提供铀。成矿流体为表生氧化性流体与深部的还原性流体的混合。总之,地层、阿伊尔花岗岩和火山物质可能为铀成矿提供了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砂岩型铀矿 成矿物质来源 方沸石化 火山玻璃脱玻化 尼日尔阿泽里克铀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