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谱CT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在肺内部分实性结节图像质量的对照研究
1
作者 洪静静 文戈 +3 位作者 张飞 张莲莲 刘迪斯 黄伟康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28-532,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获得的虚拟非对比增强(VNC)图像在评估肺内部分实性结节(PSN)方面的可行性,并与真实非增强(TNC)图像质量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4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同时行TNC扫描和增强DECT扫描(动...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获得的虚拟非对比增强(VNC)图像在评估肺内部分实性结节(PSN)方面的可行性,并与真实非增强(TNC)图像质量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4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同时行TNC扫描和增强DECT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并根据双期DECT重建双期VNC图像。在双期VNC和TNC图像中测量PSN和同侧竖脊肌的CT值、噪声及病变直径,计算PSN的信噪比和对比度噪声比。记录TNC和VNC模式下的有效辐射剂量。由2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使用5分量表进行主观评分。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扫描阶段图像的主观、客观参数和有效辐射剂量,采用Kappa检验用于评估两位医生主观评分的一致性。结果动、静脉期VNC与TNC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直径、CT值、噪声、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C图像主观评分均值最高,静脉期VNC图像次之,动脉期主观评分最低,3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双期VNC均满足诊断要求。2位医生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强(0.63~0.73)。VNC代替TNC约降低30%的辐射剂量。结论双瞬切能谱增强静脉期虚拟平扫技术能够提供与常规平扫相似的图像质量,且能显著减少患者辐射剂量,尤其适用于需要多次复查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实性结节 虚拟平扫 能谱CT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超声-酸性乙醇协同提取荷叶生物碱的工艺优化
2
作者 洪晶晶 汪文丽 +1 位作者 朱晓明 刘小玲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3,68,共5页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pH值、料液比、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对荷叶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确定超声-酸性乙醇协同提取荷叶生物碱的最佳工艺为:pH值2、料液比1∶18(g∶mL)、超声时间40 min、乙醇体积分数70%,在此条件...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pH值、料液比、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对荷叶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确定超声-酸性乙醇协同提取荷叶生物碱的最佳工艺为:pH值2、料液比1∶18(g∶mL)、超声时间40 min、乙醇体积分数70%,在此条件下,荷叶生物碱提取率可达3.22%。该工艺具有操作简便、提取率高、耗时短等优点,可应用于荷叶生物碱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生物碱 超声-酸性乙醇协同提取
下载PDF
PUSH技术在智能电表中的应用
3
作者 牛延谋 杨招勇 +1 位作者 洪晶晶 徐京生 《电工技术》 2024年第8期148-149,154,共3页
介绍智能电表推送(PUSH)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案,并对不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指出应用推送技术时采用的最优化方案,并深入研究数据传输可靠性和大批量数据传输时通道堵塞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PUSH技术 智能电表 DLMS规约
下载PDF
智能电表负荷曲线存取方法分析
4
作者 俞斌奇 徐京生 +4 位作者 洪晶晶 章聪 程显峰 黎周红 张宇明 《电工技术》 2024年第6期129-131,共3页
针对智能电表负荷曲线存取方法多样化情况,分析了2种负荷曲线存取方法,一种是FIFO(First in First out)读取方法,一种是扇区读取方法,并讨论了2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 FIFO 负荷曲线 扇区
下载PDF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原发性失眠患者大脑的小世界网络 被引量:8
5
作者 黄伟康 李志铭 +2 位作者 吴水天 洪静静 文戈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4-429,共6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研究原发性失眠患者脑功能网络小世界属性的变化。方法采集65名患者和60名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rs-fMRI数据以及神经量表数据,通过GRENTA软件构建脑网络,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及基于网络的统计分析...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研究原发性失眠患者脑功能网络小世界属性的变化。方法采集65名患者和60名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rs-fMRI数据以及神经量表数据,通过GRENTA软件构建脑网络,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及基于网络的统计分析方法。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符合小世界网络属性,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小世界网络全局属性表现出更低的Cp、γ、Eloc、λ、连通性、σ(P<0.05)。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较对照者表现出聚类系数等网络参数的减低,表明网络信息整合能力受损,为原发性失眠患者神经病理机制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证据,有利于加深对其神经病理机制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失眠 小世界网络
下载PDF
体育环境对儿童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运动承诺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洪婧婧 李世宏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46,共7页
体育环境和运动承诺均会对锻炼行为产生影响,特别是运动承诺水平的高低,是决定锻炼行为坚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促进联动模式研究数据库”中的部分数据,以1 505名上海市6~15岁儿童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在... 体育环境和运动承诺均会对锻炼行为产生影响,特别是运动承诺水平的高低,是决定锻炼行为坚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促进联动模式研究数据库”中的部分数据,以1 505名上海市6~15岁儿童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在运动承诺理论的基础上,运用SPSS 22.0和AMOS 23.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并构建结构模型,考察体育环境、运动承诺对儿童青少年锻炼行为的综合影响,检验运动承诺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体育环境、运动承诺对不同区域儿童青少年锻炼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r^(2)=0.389,P<0.01);体育环境、运动承诺对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具有直接影响;运动承诺在体育环境和锻炼行为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环境 运动承诺 锻炼行为 中介作用 儿童 青少年
下载PDF
MRI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用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疗效评定的价值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迪斯 陈洁文 +3 位作者 洪静静 杨丽洋 杨姗姗 文戈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 评价MRI联合多层螺旋CT(MSCT)用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疗效评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130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接受MSCT单一检查,40例患者接受MRI单一检查,40例患者接受MRI... 目的 评价MRI联合多层螺旋CT(MSCT)用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疗效评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130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接受MSCT单一检查,40例患者接受MRI单一检查,40例患者接受MRI、MSCT联合检查,所有患者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验证。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单一检查、MSCT单一检查以及联合检查患者介入治疗后残留病灶、复发病灶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比较3种检查方式的病灶检出率。结果 MRI、MSCT联合检查残留病灶的敏感度为89.3%、准确性为96.2%,高于MSCT单一检查(77.9%、91.4%)和MRI单一检查(83.5%、95.9%)(P<0.05);MRI、MSCT联合检查复发病灶的敏感度为88.6%、准确性为95.1%,高于MSCT单一检查(70.7%、91.4%)和MRI单一检查(74.2%、93.9%)(P<0.05)。结论 MRI联合MSCT检查用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疗效评定可更好的检出残留以及复发病灶,检出阳性病灶能力比单一影像学检查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下载PDF
MRI在产前胎盘植入诊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洪静静 黄伟康 +2 位作者 张和林 郭嘉亮 文戈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03-206,共4页
超声检查作为胎盘植入的检查方式有很多局限性,如胎盘位置太深、羊水太少、孕妇过于肥胖等条件不利于超声准确评估。MRI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胎盘植入诊断中,尤其针对超声评估不佳的患者。近年来,MRI的快速扫描序列及功能成像,如SSTSE、HAST... 超声检查作为胎盘植入的检查方式有很多局限性,如胎盘位置太深、羊水太少、孕妇过于肥胖等条件不利于超声准确评估。MRI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胎盘植入诊断中,尤其针对超声评估不佳的患者。近年来,MRI的快速扫描序列及功能成像,如SSTSE、HASTE、DWI、MRS等在胎盘植入的诊断中发挥极大作用。MRI诊断胎盘植入的直接征象包括:子宫肌层变薄,肌层不连续、胎盘子宫肌层分界不清。胎盘植入的间接征象包括:胎盘内的异质信号;T2WI像胎盘内低信号带;胎盘内异常血管分布,血管迂曲、粗大;胎盘局部膨隆;子宫局限性凸起;邻近器官受侵等。异常胎盘的可能性随着胎盘侵袭的影像学特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患者的危险因素如剖宫产、前置胎盘等因素相关。胎盘内暗带的出现是胎盘植入最强的佐证。本文就目前MRI在产前胎盘植入的应用与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MRI 产前诊断
下载PDF
超长大直径灌注桩自平衡试验安装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谭祖彪 洪京京 +1 位作者 张克利 宋勇 《低温建筑技术》 2020年第6期142-145,共4页
文中通过某超长灌注桩自平衡安装实例,从荷载箱焊接至混凝土浇筑五个方面介绍自平衡试验安装方法,以解决试验安装过程中油管与应变计保护、油管与应变计的分步上提引起的安装隐患及下笼速度缓慢等多个问题。并提出了安装过程中等关键节... 文中通过某超长灌注桩自平衡安装实例,从荷载箱焊接至混凝土浇筑五个方面介绍自平衡试验安装方法,以解决试验安装过程中油管与应变计保护、油管与应变计的分步上提引起的安装隐患及下笼速度缓慢等多个问题。并提出了安装过程中等关键节点检查,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灌注桩 自平衡试验 分步上提 关键节点
下载PDF
贵州地区大直径灌注桩自平衡试验失败原因分析
10
作者 谭祖彪 洪京京 韩力 《低温建筑技术》 2020年第5期118-122,共5页
目前自平衡试验失败案例时有发生,文中从平衡点的计算错误、基岩面判断错误、设备安装构造与保护措施、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质量及机械成孔灌注桩泥浆护壁质量控制等因素总结分析试验失败的原因,并给出对应各种失败原因的解决方法。希望... 目前自平衡试验失败案例时有发生,文中从平衡点的计算错误、基岩面判断错误、设备安装构造与保护措施、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质量及机械成孔灌注桩泥浆护壁质量控制等因素总结分析试验失败的原因,并给出对应各种失败原因的解决方法。希望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为其他试验人员提供借鉴,以提高自平衡试验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平衡试验 失败原因分析 平衡点 基岩面 泥浆护壁质量
下载PDF
三维集成光学芯片中波导之间的耦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庄瑞 洪晶晶 +2 位作者 刘爱萍 周兴平 王琴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344-349,共6页
为了实现高集成度和高稳定性的三维光学芯片,必须对三维空间波导的耦合特性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三维集成光学芯片中波导之间的耦合问题。通过全波仿真的方法数值模拟波导阵列在不同架构下的电场分布,并分析平行波导间和交叉波导... 为了实现高集成度和高稳定性的三维光学芯片,必须对三维空间波导的耦合特性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三维集成光学芯片中波导之间的耦合问题。通过全波仿真的方法数值模拟波导阵列在不同架构下的电场分布,并分析平行波导间和交叉波导间的耦合效率与波导间距、周围介质折射率、工作波长和夹角之间的关系。在平行波导中,当两个SiO_(2)基片上波导之间的中心间距为0.76μm和耦合长度为72.5μm时,垂直方向上波导间的耦合效率达到0.997。在交叉波导中,波导之间的耦合效率对波导夹角很敏感,当夹角大于10°时,波导间不发生耦合,可以通过调整波导间的夹角来控制波导之间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集成波导 光学芯片 耦合效率 波导模式
原文传递
Paleomagnetic data from the Late Carboniferous-Late Permian rocks in eastern Tibet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Qiangtang-Qamdo block 被引量:9
12
作者 CHENG Xin WU HanNing +9 位作者 DIAO ZongBao WANG HaiJun MA Lun ZHANG XiaoDong YANG Gang hong jingjing JI WenHua LI RongShe CHEN ShouJian ZHAO ZhenM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1209-1220,共12页
We report paleomagnetic results from the Late Carboniferous-Late Permian strata in eastern Tibet (China), and aim to clarify the tectonic and paleogeograph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Qiangtang-Qamdo block, which is t... We report paleomagnetic results from the Late Carboniferous-Late Permian strata in eastern Tibet (China), and aim to clarify the tectonic and paleogeograph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Qiangtang-Qamdo block, which is the key to the study of plate boundary between the Gondwanaland and the Eurasia during the late Paleozoic. Two hundred and nineteen samples-including limestone, muddy siltstone, basalt, lava, and tuff-were collected at 24 sites in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and Middle-Upper Permian successions. A systematic study of rock magnetism and paleomagnetism yields three reliable paleomagnetic pole positions. Both hematite and magnetite occurred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 limestone samples. The demagnetization curve shows a characteristic double-component, with the remanent magnetization (ChRM) exhibiting a positive polarity (negative inclination). In the Late Permian limestone, tuff, and basalt, magnetic information were recorded primarily in magnetite, although a small fraction of them was found in hematite in basalt. The demagnetization curve illustrates a double or single component, with the ChRM showing a negative polarity (positive inclination), which has passed the classic fold test successfully. The single polarity features of the ChRM directions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 and Middle-Late Permian rocks are respectively related to the Kiaman positive and reversed polarities under the stratigraphic coordinates. This, in turn, indicates that both ChRMs directions represent the original remanence directions. By comparison with the previously published paleomagnetic results from the late Paleozoic rocks in the northern Qiangtang Range, we suggest that: (1) Qamdo and northern Qiangtang block we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during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o the Early Permian periods. The north Lancangjiang ocean basin between the two blocks may have closed before the Middle Permian and been involved in the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stage in the Late Permian-Early Triassic periods. (2) The northern Qiangtang-Qamdo Block paleogeographically was situated at low to intermediate latitude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Late Permian periods, and began to displace northward in the Early Triassic, with an amount of more than 5000 km northward transport from its current 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数据 石炭二叠纪 昌都地块 岩石磁学 构造演化 西藏东部 北羌塘 晚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