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勘探战略规划中的油气资源配置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许华明 程喆 +2 位作者 洪太元 石磊 章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8-242,共5页
在油气勘探战略规划研究中,需要综合分析不同区带的勘探形势、资源基础、工程技术条件,确立未来一个时期资源接替序列、油气勘探重点和发展目标。通过不同区带勘探现状、勘探潜力进行定量计算,建立了一种勘探战略规划中的资源配置方法... 在油气勘探战略规划研究中,需要综合分析不同区带的勘探形势、资源基础、工程技术条件,确立未来一个时期资源接替序列、油气勘探重点和发展目标。通过不同区带勘探现状、勘探潜力进行定量计算,建立了一种勘探战略规划中的资源配置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了包含资源探明程度、探井密度、三维地震覆盖密度等3个关键参数的勘探现状指数公式,对当前的勘探状态进行定量计算;其次建立了勘探潜力定量评价公式,综合纳入了反映勘探状态的阶段探明速度、资源潜力、工程技术适应性等参数;最后将勘探现状指数与勘探潜力指数置于统一评价平台,建立了勘探现状指数和勘探潜力指数交会图版,形成了8个油气资源配置区,按照勘探状态对比定策略、潜力定量评价定目标的思路,确立了一个时期内油气勘探发展重点与勘探部署时序,满足了不同区带间状态明确、潜力定量、技术可行的资源配置需求。该评价方法具有普适性、评价结果具有唯一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现状指数 勘探潜力指数 油气资源配置方法 勘探部署策略
下载PDF
油气勘探对标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宇 章朋 +3 位作者 郭元岭 刘士林 洪太元 秦伟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6,共10页
对标是提升企业精细管理水平的有力举措。中国石化为实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责任使命,推动中国上游油气公司向世界一流油气公司迈进,建立了系统而适用的油气勘探对标体系,以发现制约油气勘探的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增... 对标是提升企业精细管理水平的有力举措。中国石化为实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责任使命,推动中国上游油气公司向世界一流油气公司迈进,建立了系统而适用的油气勘探对标体系,以发现制约油气勘探的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勘探发展。聚焦油气勘探对标流程,分企业级、领域(区带)级和投资项目级3个层级,建立了油气勘探对标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特点,从勘探经营管理、理论技术等方面入手,构建了勘探对标指标体系;其中,为消除矿业权差异影响,建立了单位矿权面积或单位剩余资源条件下的相对量对标指标。据此,中国石化开展了24项勘探对标工作,在“中-中”合作基础上,重点剖析了顺北油田与富满油田奥陶系、中江气田与金秋气田沙溪庙组的勘探对标。总结前期经验,从组织、制度、运行3个方面建立了较完整的管理保障体系;提出了加强对标指标体系与对标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油气企业合作等勘探对标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对标 指标体系 勘探管理 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化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控因素及勘探对策 被引量:17
3
作者 洪太元 程喆 +1 位作者 许华明 陈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6-414,共9页
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区,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已经发现了28个工业油气产层,建立起了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天然气工业体系。在对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盆地大中型气田的勘探有利领域与方向... 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区,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已经发现了28个工业油气产层,建立起了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天然气工业体系。在对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盆地大中型气田的勘探有利领域与方向。四川盆地具有裂陷槽控烃、古隆起控藏、侵蚀面控储、盖层控保、断裂控储的天然气富集特点。近源供烃、大型古隆起聚集、侵蚀不整合面溶蚀碳酸盐岩有效储集、区域稳定盖层保存、深大断裂输导等是天然气得以富集的主控因素,大中型气田的勘探重点应该围绕三大古隆起、两个裂陷槽以及基底断裂展开,通过优选,认为海相碳酸盐岩领域中震旦系—下古生界、二叠系—三叠系高能相带及三叠系雷口坡组,陆相致密碎屑岩,二叠系火成岩以及页岩气等领域是下步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富集 主控因素 大中型油气田 有利领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风化作用对页岩孔隙的改造作用——以湘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前 闫相宾 +5 位作者 张金川 李婉君 郭元岭 洪太元 王濡岳 潘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2-41,共10页
对新区域、新层系页岩气的勘探需要使用露头样品开展储层评价,但基于风化后露头样品的孔隙结构去评价地下页岩的孔隙系统则存在着不确定性,并且目前对于风化作用是如何改造页岩孔隙的机理认识也尚不清楚。为了明确风化作用对黑色页岩孔... 对新区域、新层系页岩气的勘探需要使用露头样品开展储层评价,但基于风化后露头样品的孔隙结构去评价地下页岩的孔隙系统则存在着不确定性,并且目前对于风化作用是如何改造页岩孔隙的机理认识也尚不清楚。为了明确风化作用对黑色页岩孔隙的影响,选取湘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不同风化程度的露头样品与井下岩心样品,应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以及气体吸附技术开展孔隙综合表征与对比分析,进而探讨风化作用对黑色页岩孔隙的改造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露头页岩的碳酸盐矿物/长石溶蚀孔、黄铁矿晶间孔、有机质孔以及矿物基质裂缝较地下页岩更为发育;②随着风化程度的增高,页岩孔隙度增大,比表面积先减后升;③页岩岩石矿物风化作用具有先后顺序,不稳定矿物溶蚀与黄铁矿氧化最先发生,随后有机质被氧化,最后为基质矿物的松散破碎;④页岩风化程度可分为微、中、高3级,微风化页岩的次生孔隙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矿物与长石的溶蚀以及黄铁矿的氧化,孔隙度最高可达12%,中等风化页岩有机质大量被氧化,孔隙度可达30%,高风化页岩主要发生黏土等基质矿物的松散化,微裂缝逐渐发育直至岩石破碎。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露头研究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可以为页岩气新区域、新层系的勘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风化作用 孔隙改造 矿物溶蚀 有机质氧化 破碎 孔隙度 比表面积
下载PDF
Geochemistry, Petrology and Mineralogy of Coal Measure Shales in the Middle Jurassic Yanan Formation from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Shale Gas Accumulation 被引量:2
5
作者 CHEN Qian YAN Xiangbin +6 位作者 GUO Yuanling hong taiyuan NIE Haikuan ZHANG Jinchuan TANG Xuan LI Wanjun LIU Ch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2333-2350,共18页
The Jurassic Yanan Form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al-producing formations and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Ordos Basin, North China. To evaluate the shale gas potential of the Yanan shale, a total of 48 s... The Jurassic Yanan Form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al-producing formations and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Ordos Basin, North China. To evaluate the shale gas potential of the Yanan shale, a total of 48 samples from north Ordos Basin were sampled, and their geochemical, petrological, mineralogical and pore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shale samples are a suite of early mature source rock.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content ranges from 0.33% to 24.12% and the hydrogen index(HI) ranges from 43.31 mg/g to 330.58 mg/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max and HI indicates the organic matter is type Ⅱ-Ⅲ. This conclusion is also supported by the organic petr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which shows that the kerogen is mainly liptinite and vitrinite. Minerals in the samples are composed mainly of quartz, clay and feldspar, and the clay minerals are composed of prevailing kaolinite, illite/smectite, chlorite and a small amount of illite.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OM pores in the Yanan shale are scarce except pores come from the kerogen intrinsic texture or clay aggregates within the organic particles. As the weak compaction caused by shallow burial depth, interparticle pores and intraparticle pores are common, the hydrocarbon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Yanan shale was improved.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the Yanan shale is considered as a good shale gas reservoir, but its hydrocarbon potential is more dependent on biogenic and coal-derived gas as the thermogenic gas is limited by the lower thermal matu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CHEMISTRY MINERALOGY shale gas Yanan Formation Ordos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