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藻多酚的体外抗炎和降血糖活性
1
作者 何袅袅 李孟昱 +6 位作者 蔡树芸 施丽君 陈伟珠 陈晖 洪专 张怡 张怡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铜藻多酚粗提液,并研究纯化后铜藻多酚的体外抗炎和降血糖活性。利用脂多糖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结果发现,铜藻多酚降低炎症介质NO含量的最佳质量浓度为40μg/m L。与模型组相比,30μg/mL的铜藻...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铜藻多酚粗提液,并研究纯化后铜藻多酚的体外抗炎和降血糖活性。利用脂多糖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结果发现,铜藻多酚降低炎症介质NO含量的最佳质量浓度为40μg/m L。与模型组相比,30μg/mL的铜藻多酚溶液可使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IL-1β 3种炎症因子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对炎症因子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但是对炎症因子IL-1β蛋白表达水平抑制作用不显著,铜藻多酚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铜藻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为5.96μg/mL,根据双倒数曲线发现铜藻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竞争性抑制常数Kic值为0.06μg/mL,非竞争性抑制常数Kiu值为6.68μg/mL,说明铜藻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是非竞争性大于竞争性的混合可逆性抑制。以上结果表明铜藻多酚具有较好的抗炎和降血糖活性,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原料,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多酚 抗炎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活性 抑制动力学
下载PDF
铜藻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2
作者 何袅袅 蔡树芸 +5 位作者 阎光宇 杨婷 陈伟珠 洪专 张怡 张怡评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9期104-110,共7页
对铜藻多酚提取工艺、稳定性及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以新鲜铜藻为原料提取铜藻多酚,以铜藻多酚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料比对铜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铜藻多酚的提取条... 对铜藻多酚提取工艺、稳定性及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以新鲜铜藻为原料提取铜藻多酚,以铜藻多酚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料比对铜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铜藻多酚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铜藻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40%、超声时间53 min、液料比为60∶1(mL/g),在该条件下所制备的铜藻多酚具有较高的热和光照稳定性。以左旋酪氨酸和左旋多巴为底物,铜藻多酚浓度为700μg/mL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92.68%和3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多酚 提取工艺 稳定性 酪氨酸酶
下载PDF
海洋多糖基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周烨琳 郭洪辉 +4 位作者 洪专 陈晖 谢全灵 张怡评 张铭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1-360,共10页
益生菌具有多种益生功效,但其在加工、贮存或消化等过程中易受外界不利环境的影响而降低活性,利用微胶囊技术可以对益生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减少或避免不利环境的影响。海洋多糖作为益生菌微胶囊壁材不仅能够提高益生菌的抗胁迫能力... 益生菌具有多种益生功效,但其在加工、贮存或消化等过程中易受外界不利环境的影响而降低活性,利用微胶囊技术可以对益生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减少或避免不利环境的影响。海洋多糖作为益生菌微胶囊壁材不仅能够提高益生菌的抗胁迫能力和稳定性,改善益生菌产品的感官特性,还能与益生菌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本文分析了不同来源海洋多糖的种类和特性,并概述了海洋多糖基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同时阐述了海洋多糖基益生菌微胶囊在食品工业、生物医药、养殖饲料等领域的应用,以期为益生菌微胶囊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海洋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多糖 海洋动物多糖 海洋微生物多糖 微胶囊 益生菌
下载PDF
中医正邪理论与抑癌基因和癌基因在肿瘤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顾知恩 王磊 +3 位作者 陈悦 翟嘉威 洪专 杨宇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2781-2785,2789,共6页
正邪理论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模型之一,其中蕴含有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突变相关,抑癌基因与癌基因在分子层面上的行为可以作为一种症状纳入正邪理论体系中。分析抑癌基因与癌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表现出的正邪... 正邪理论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模型之一,其中蕴含有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突变相关,抑癌基因与癌基因在分子层面上的行为可以作为一种症状纳入正邪理论体系中。分析抑癌基因与癌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表现出的正邪关系,有利于将现代医学的研究结论与中医基础理论相联系,从而扩充正邪理论的内涵,以期为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证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理论 恶性肿瘤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癌基因 相关性 中医治疗 基因突变
下载PDF
铜藻多酚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袅袅 陈雅鑫 +6 位作者 蔡树芸 施丽君 陈伟珠 陈晖 洪专 张怡 张怡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3-191,共9页
为研究铜藻多酚的分离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在超声辅助提取铜藻多酚的基础上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分离纯化铜藻多酚提取物,以VC为对照采用体外实验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大孔吸附树脂LX-158具有最佳的吸附和解析条件,静态... 为研究铜藻多酚的分离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在超声辅助提取铜藻多酚的基础上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分离纯化铜藻多酚提取物,以VC为对照采用体外实验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大孔吸附树脂LX-158具有最佳的吸附和解析条件,静态吸附和解析平衡时间为5 h,动态吸附和解析的最佳条件为:粗提液和洗脱剂流速为3 mL/min,上样体积为10 mL,洗脱剂为40%乙醇溶液,洗脱剂体积为120 mL。此条件下铜藻多酚纯度从7.52%提高到40.31%。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铜藻多酚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和Fe^(3+)还原力,随着多酚浓度增大其抗氧化能力增强,IC_(50)值分别为6.60μg/mL、75.70μg/mL、2.22 mg/mL、5.62 mg/mL。实验证明该纯化工艺可行且稳定,可以作为铜藻多酚纯化的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多酚 分离纯化 大孔吸附树脂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长茎葡萄蕨藻中β-1,3-木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单糖组成分析
6
作者 刘倩 晋文慧 +4 位作者 矫浩田 谢全灵 张怡评 洪专 赵元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10-217,共8页
为了优化β-1,3-木聚糖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单糖组成,试验对常见经济藻类进行筛选,以长茎葡萄蕨藻为主要原料,采用碱提方法,以提取时间、料液比和NaOH浓度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粗木聚糖的最优... 为了优化β-1,3-木聚糖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单糖组成,试验对常见经济藻类进行筛选,以长茎葡萄蕨藻为主要原料,采用碱提方法,以提取时间、料液比和NaOH浓度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粗木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并采用特异性酶解方法分析粗木聚糖的单糖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粗木聚糖提取率影响顺序依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NaOH浓度。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3 h、NaOH浓度为2.5 mol·L^(-1)、料液比1:100 g·mL^(-1),粗木聚糖得率为28.1%±0.6%。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酶解产物进行测定,表明从长茎葡萄蕨藻中提取的粗木聚糖为β-1,3-木聚糖,并明确其单糖组分为β-1,3-木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长茎葡萄蕨藻 β-1 3-木聚糖 碱提取 提取工艺 β-1 3-木聚糖酶(Xyl3088)
下载PDF
岩藻黄质固体脂质微胶囊的制备及理化表征
7
作者 陈雅鑫 林永杰 +6 位作者 杨婷 何袅袅 蔡树芸 陈晖 方华 洪专 张怡评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1,共10页
该研究旨在制备岩藻黄质固体脂质微胶囊(Fucoxanthin Solid Lipid-Core Microcapsules,FX-MC)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对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zeta电位联用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该研究旨在制备岩藻黄质固体脂质微胶囊(Fucoxanthin Solid Lipid-Core Microcapsules,FX-MC)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对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zeta电位联用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微胶囊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工艺条件为:棕榈硬脂:胆固醇60:40(m/m)、FX:脂质0.2:1(m/m)、壁芯比25:1(m/m)、凝聚pH值4.5,超声条件240 W/3 min,所得微胶囊包埋率为96.24%,载药量为0.85%。冻干样品后,FX-MC平均粒径为1154 nm,PDI值为0.27,电位为-20.71 mV,粒径分布较均匀,溶液较为稳定;红外光谱图分析可知,岩藻黄质被微胶囊壁壳成功包埋;差示扫描量热谱图可知,FX-MC发生相变所需的焓值最高,热稳定性明显提高。该研究结果可为岩藻黄质在食品或保健品行业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质 固体脂质 微胶囊 响应面 理化表征
下载PDF
菊花在简易库和冷藏库中的理化指标动态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翠 徐靓 +3 位作者 马玉翠 洪专 晋文慧 巢志茂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7-379,389,共4页
目的:探究菊花在简易库和冷藏库中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同一批菊花在简易库和冷藏库中贮藏33个月,定期取出菊花样品日光下观察色泽和质地,烘干法测定水分,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3,5-O-二咖... 目的:探究菊花在简易库和冷藏库中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同一批菊花在简易库和冷藏库中贮藏33个月,定期取出菊花样品日光下观察色泽和质地,烘干法测定水分,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菊花贮藏27个月后,在简易库中的色泽由黄白色加深为黄褐色,质地由轻柔润变为脆易碎;在冷藏库的色泽加深为浅黄褐色,质地保持不变;简易库中菊花的绿原酸含量在27个月后下降明显,而在冷藏库中基本不变;简易库中菊花的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在15个月后显著降低,而在冷藏库中基本不变;简易库中菊花的木犀草苷含量在15个月后出现了升高现象,而在冷藏库中则在27个月后出现升高现象。但不论是简易库还是冷藏库,菊花中水分、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均在《中国药典》规定的含量范围之内。结论:综合而言,冷藏库的贮藏有利于保持菊花的色泽、质地和质量,建议在简易库中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27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贮藏 色泽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河豚鱼皮胶原寡肽螯合锌的体内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郭洪辉 张怡评 +1 位作者 洪专 俞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71,共6页
以河豚鱼皮为原料,制备了河豚鱼皮胶原寡肽螯合锌,并对螯合锌的基本组成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三价铁(Fe 3+)的还原能力为指标,考察河豚鱼皮胶原寡肽... 以河豚鱼皮为原料,制备了河豚鱼皮胶原寡肽螯合锌,并对螯合锌的基本组成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三价铁(Fe 3+)的还原能力为指标,考察河豚鱼皮胶原寡肽螯合锌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实验表明,河豚鱼皮胶原寡肽螯合锌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IC 50值分别为2.54和7.01 mg/mL,并且具有较强的三价铁还原能力,同时河豚鱼皮胶原寡肽螯合锌的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河豚鱼皮胶原寡肽。体内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河豚鱼皮胶原寡肽螯合锌高剂量组与缺锌组比较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GSH)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力,而使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0.01),并且其抗氧化活性要优于同剂量的葡萄糖酸锌组。河豚鱼皮胶原寡肽螯合锌具有良好的体内体外抗氧化活性,有望作为新型抗氧化剂应用于生物制品和食品工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豚鱼皮 胶原寡肽螯合锌 抗氧化活性 动物实验 体内 体外
下载PDF
石墨烯量子点在分离膜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桐 邵文尧 +3 位作者 洪专 吴晨溥 沈路钫 谢全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1143-21150,21158,共9页
在传统分离膜中引入纳米材料,有望解决选择性与渗透性之间存在的Trade-off效应、膜污染、化学稳定性等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零维石墨烯量子点(GQDs)纳米材料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亲水性强等突出优点,在分离膜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 在传统分离膜中引入纳米材料,有望解决选择性与渗透性之间存在的Trade-off效应、膜污染、化学稳定性等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零维石墨烯量子点(GQDs)纳米材料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亲水性强等突出优点,在分离膜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归纳了基于界面聚合、相转化、表面改性等常规制膜方法,将GQDs或改性GQDs引入活性层(表层)、中间层或支撑层(亚层)等膜基质中,实现调控与优化分离膜结构与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GQDs与改性GQDs对界面聚合“反应-扩散”过程、铸膜液热力学与相转化动力学过程以及层状膜层间距的影响机制,并阐述了引入GQDs或改性GQDs赋予分离膜抑菌、自清洁、荧光检测等新功能的原因。最后,展望了基于GQDs开发新型膜材料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 分离膜 纳米复合膜 混合基质膜 表面改性
下载PDF
铜藻中岩藻黄质提取及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雅鑫 何袅袅 +5 位作者 蔡树芸 杨婷 陈晖 张怡 洪专 张怡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94-202,共9页
优化铜藻中岩藻黄质提取工艺与分离纯化工艺。本研究以新鲜铜藻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对岩藻黄质的提取工艺进行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优化,随后采用6种不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岩藻黄质,进行静态吸附与解析动力学研究。... 优化铜藻中岩藻黄质提取工艺与分离纯化工艺。本研究以新鲜铜藻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对岩藻黄质的提取工艺进行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优化,随后采用6种不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岩藻黄质,进行静态吸附与解析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95%,超声时间21 min,液料比38:1,提取次数为1次,所得岩藻黄质的提取得率为200.28μg/g(FW)。拟一阶动力学模型能更好的诠释6种树脂吸附岩藻黄质的动力学行为,并结合动态吸附与解析结果筛选出最优性能的层析树脂为KP670型大孔吸附树脂(R^(2)>0.99),一步柱层析使岩藻黄质质量分数从0.9%提高到31.07%。实验证明了该提取纯化铜藻中岩藻黄质的系列工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岩藻黄质 响应面 提取 分离纯化 大孔吸附树脂 动力学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鱼用冻干疫苗保护剂筛选中的应用
12
作者 陈晖 陈思谨 +3 位作者 洪碧红 彭会 洪专 易瑞灶 《渔业现代化》 2018年第5期51-56,共6页
为筛选适合鱼类冻干疫苗中使用的保护剂,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对冻干后不同保护剂中的水分分布和迁移规律进行了分析。根据水中氢质子的弛豫时间,可将保护剂中的残留水分为结合水、不易移动水和自由水3种形态。结果显示:冷冻干... 为筛选适合鱼类冻干疫苗中使用的保护剂,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对冻干后不同保护剂中的水分分布和迁移规律进行了分析。根据水中氢质子的弛豫时间,可将保护剂中的残留水分为结合水、不易移动水和自由水3种形态。结果显示:冷冻干燥过程中二次干燥温度对甘露醇和蔗糖中残留水的分布有较大影响,随着温度从4℃升高到37℃,大部分自由水解吸而小部分转化为结合水。当冻干后的样品暴露在相对湿度43%和温度25℃的环境中时,大部分保护剂吸收水分,并将其固定为结合水,而甘露醇中的部分结合水则转变为自由水,并解吸到环境中。不同冻干保护剂中的水分分布和迁移并不相同,代表其具有不同的水分结合能力。该研究结果有助于鱼用冻干疫苗中保护剂的筛选和冻干工艺的优化,以便获得更加稳定的疫苗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鱼用疫苗 冻干疫苗 冻干保护剂
下载PDF
珊瑚藻多糖酶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峰 谢全灵 +7 位作者 余志强 操晓亮 张怡评 赵敏 洪专 郭洪辉 陈晖 洪祖灿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85,共7页
为了开发天然海藻多糖烟用保润剂,采用酶解法从珊瑚藻中提取多糖,首先考察5种酶对多糖提取量以及卷烟吸食品质的影响;在优选木聚糖酶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柠檬酸浓度等提取工艺条件对多糖... 为了开发天然海藻多糖烟用保润剂,采用酶解法从珊瑚藻中提取多糖,首先考察5种酶对多糖提取量以及卷烟吸食品质的影响;在优选木聚糖酶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柠檬酸浓度等提取工艺条件对多糖提取量的影响;最后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珊瑚藻多糖的酶法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酶法提取工艺条件为:木聚糖酶添加量为0.8%(m/m),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柠檬酸浓度为0.0625 g/L,珊瑚藻多糖提取量为(661.1±7.8)mg/g。感官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珊瑚藻多糖具有显著改善卷烟吸食品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藻 酶法提取 木聚糖酶 多糖 卷烟
下载PDF
D-甘露醇标准样品的研制
14
作者 晋文慧 陈伟珠 +4 位作者 张怡评 方华 洪专 蒋声铸 巢志茂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12期2639-2644,共6页
目的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研制D-甘露醇标准样品。方法 采用海带为原料,通过95%乙醇提取、减压浓缩、低温析晶、反复水溶、脱色、热过滤、重结晶、残余溶剂去除等制备和纯化过程,获得高纯D-甘露醇单体,采用元素分析,旋光... 目的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研制D-甘露醇标准样品。方法 采用海带为原料,通过95%乙醇提取、减压浓缩、低温析晶、反复水溶、脱色、热过滤、重结晶、残余溶剂去除等制备和纯化过程,获得高纯D-甘露醇单体,采用元素分析,旋光性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分析技术,进行均匀性、稳定性和8家实验室联合定值检验。结果该样品在95%CI内样品均匀性良好,在2~4℃条件下,24个月内稳定性良好,定值测定结果确定其特性标准值为(99.84±0.12)%(置信度95%,k=2),达到了国家标准样品的技术要求。结论成功研制了D-甘露醇国家标准样品,可用于D-甘露醇含量测定、检测方法评定、相关产品的检测与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甘露醇 标准样品 均匀性 稳定性 定值 海带
下载PDF
砂仁叶油提取工艺研究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怡评 施丽君 +3 位作者 张红红 晋文慧 洪专 邱远望 《食品与药品》 CAS 2021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砂仁叶油,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浸泡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砂仁叶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砂仁叶油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确定最...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砂仁叶油,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浸泡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砂仁叶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砂仁叶油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1 h、提取加热温度200℃、提取时间5 h;以最佳提取工艺进行3批次提取,得到砂仁叶油的平均提取率为1.18‰。采用GC-MS对砂仁叶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经过分离及分析共鉴定了砂仁叶油中42个化学成分,其中3,7,7-三甲基-1,3,5-环庚三烯、β-蒎烯、乙酸芳樟酯、β-丁香烯和反-Z-α-红没药烯5种化学成分含量较高,占砂仁叶油总量的59.6%。结论本研究可为砂仁叶油产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叶油 提取工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海带多酚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16
作者 张怡评 杨婷 +6 位作者 张红红 胡贤陈 晋文慧 方华 洪专 邱远望 黄鸣清 《药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0期641-644,651,共5页
目的建立海带多酚的提取及纯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同时采用树脂进行纯化工艺优化。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85%乙醇为... 目的建立海带多酚的提取及纯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同时采用树脂进行纯化工艺优化。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85%乙醇为溶剂,以料液比1∶65,在65℃下搅拌提取1 h。在提取海带粗多酚后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研究,筛选出最佳的大孔吸附树脂SZ-3,优化最佳层析条件,获得高纯度海带多酚(80%)。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海带多酚的提取与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多酚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分离纯化
下载PDF
10种脂肪酰乙醇胺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结构表征
17
作者 李孟昱 陈伟珠 +3 位作者 晋文慧 方华 洪专 张玉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1-55,97,共6页
为了优化脂肪酰乙醇胺的制备工艺,以油酸甲酯和乙醇胺为原料,采用无溶剂法制备油酰乙醇胺,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反应条件。然后以10种脂肪酸甲酯为原料,考察了该反应方法的普适性,并对制备得到的10种脂肪酰乙醇胺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 为了优化脂肪酰乙醇胺的制备工艺,以油酸甲酯和乙醇胺为原料,采用无溶剂法制备油酰乙醇胺,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反应条件。然后以10种脂肪酸甲酯为原料,考察了该反应方法的普适性,并对制备得到的10种脂肪酰乙醇胺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油酰乙醇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无溶剂、油酸甲酯与乙醇胺物质的量比1∶5、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油酰乙醇胺产率为76.52%;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考察了反应底物的普适性,得到10种脂肪酰乙醇胺目标化合物,其产率在53%~87%之间,并通过核磁氢谱、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确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该方法反应条件绿色无污染,分离纯化成本低,操作简易,且可以获得克级以上的高纯度脂肪酰乙醇胺,可为以后开展脂肪酰乙醇胺生物活性研究提供足够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酰乙醇胺 制备 结构表征
下载PDF
昆布颗粒提取及制备工艺研究
18
作者 张怡评 施丽君 +5 位作者 胡贤陈 张红红 杨婷 方华 洪专 邱远望 《食品与药品》 CAS 2022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建立昆布颗粒提取及制备工艺。方法以岩藻黄质的得率为指标,以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液料比及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考察昆布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昆布颗粒的溶解性及成型率为指标,考察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昆布颗粒最优提取工艺为:... 目的建立昆布颗粒提取及制备工艺。方法以岩藻黄质的得率为指标,以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液料比及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考察昆布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昆布颗粒的溶解性及成型率为指标,考察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昆布颗粒最优提取工艺为:以90%乙醇为溶剂,液料比为10:1,超声提取10 min。昆布颗粒制剂制备工艺确定为:浸膏粉:糊精:微晶纤维素为1:7:2,以80%乙醇为黏合剂,60℃下干燥5 h;所制备的昆布颗粒中岩藻黄质含量为1.16 mg/g。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可为昆布颗粒剂的提取及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布颗粒 制备工艺 岩藻黄质 含量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微胶囊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19
作者 郭洪辉 谢全灵 +1 位作者 洪专 张怡评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752-1758,共7页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肠溶微胶囊,并进行体外释药性能研究。方法以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酪蛋白酸钠/明胶作为复合载体材料,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双氯芬酸钠微胶囊,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利用扫描电镜、浊度法、红外光...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肠溶微胶囊,并进行体外释药性能研究。方法以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酪蛋白酸钠/明胶作为复合载体材料,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双氯芬酸钠微胶囊,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利用扫描电镜、浊度法、红外光谱对微胶囊的形貌特性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微胶囊的包埋率、载药量以及在模拟消化条件中的释放行为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在酪蛋白酸钠质量浓度为10 g·L^(-1),酪蛋白酸钠/明胶的质量比为1∶1,双氯芬酸钠质量浓度为15 g·L^(-1)的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备的双氯芬酸钠微胶囊粒径分布主要在10~20μm区间,平均包埋率为96.0%,平均载药量为35.8%。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双氯芬酸钠成功地包埋于酪蛋白酸钠/明胶微胶囊中。双氯芬酸钠微胶囊在模拟消化条件下的释放曲线显示微胶囊经0.1 mol·L^(-1)盐酸溶液处理2 h后,释放率仅为4.5%,而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4 h内可完全释放,累积释放率达99.5%,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结论以酪蛋白酸钠/明胶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工艺,可以制备包埋率高、具有肠溶性能的双氯芬酸钠微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溶微胶囊 喷雾干燥 酪蛋白酸钠 双氯芬酸钠 体外释放
原文传递
简易库和冷藏库贮藏中牛膝理化指标的月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翠 马玉翠 +4 位作者 晋文慧 李春 李慧 洪专 巢志茂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151-2156,共6页
目的研究简易库和冷藏库中牛膝理化指标的月动态变化规律。方法牛膝在简易库和冷藏库中贮藏27个月,观察外观色泽,采用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β-蜕皮甾酮和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采用相对温度积评价简易... 目的研究简易库和冷藏库中牛膝理化指标的月动态变化规律。方法牛膝在简易库和冷藏库中贮藏27个月,观察外观色泽,采用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β-蜕皮甾酮和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采用相对温度积评价简易库与冷藏库温度差的累积,并进行理化指标的月动态变化规律的分析。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简易库中的牛膝色泽加深,质地变硬,而冷藏库中的牛膝色泽未见明显变化,质地较软;两库中牛膝的β-蜕皮甾酮的含量均逐渐下降,当贮藏到27个月时两库中牛膝的β-蜕皮甾酮含量低于《中国药典》规定的0.030%;5-HMF的含量均呈升高的趋势,且简易库中牛膝的5-HMF含量升高更多。结论本实验首次提出了相对温度积的概念,并用于中药贮藏环节中化学成分的月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牛膝的理化指标随着贮藏月份的延长而变化。建议牛膝的贮藏期为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 牛膝 相对温度积 月动态变化 β-蜕皮甾酮 5-羟甲基糠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