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运动管理中引入渐进模型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的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8例,将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治疗及术后康复运动训练的64...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运动管理中引入渐进模型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的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8例,将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治疗及术后康复运动训练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引入基于渐进模型的术后康复运动管理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2组康复情况、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步态指标、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变化,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恢复活动时间、髋关节恢复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均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髋关节各维度评分、总分较对照组高,步宽较对照组短,步频较对照组高(均P<0.05);研究组睁眼支撑面稳定(eyes open when standing on firm support,EOFI)、闭眼支撑面稳定(eyes closed when standing on firm support,ECFI)、睁眼支撑面不稳(eyes open when standing on foam support,EOFO)、闭眼支撑面不稳(eyes closed when standing on foam support,ECFO)、综合值较对照组低(均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总分较对照组高,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运动管理中引入渐进模型效果显著,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步态指标,提高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技术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8月—2019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骨科收治40例年龄≤65岁的新鲜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微创组20例,采用改良肩关...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技术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8月—2019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骨科收治40例年龄≤65岁的新鲜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微创组20例,采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常规组20例,采用传统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ESE)结果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5.3±1.1)、(16.2±2.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0.05)。术后1、3个月微创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55.8±5.3)、(82.0±4.8)分],AESE评分[(60.7±5.0)、(75.1±5.7)分]均优于常规组Constant-Murley评分[(40.3±5.1)、(78.1±6.9)分],AESE评分[(52.3±6.1)、(71.4±13.2)分](均P<0.05)。但末次随访时微创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AESE评分[(85.6±5.1)、(83.4±12.2)分]与常规组[(84.7±5.2)、(82.8±11.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中出现头静脉损伤2例。两组均未发生腋神经损伤、复位丢失、骨不连、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技术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在手术创伤、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较传统入路具有明显优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运动管理中引入渐进模型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的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8例,将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治疗及术后康复运动训练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引入基于渐进模型的术后康复运动管理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2组康复情况、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步态指标、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变化,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恢复活动时间、髋关节恢复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均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髋关节各维度评分、总分较对照组高,步宽较对照组短,步频较对照组高(均P<0.05);研究组睁眼支撑面稳定(eyes open when standing on firm support,EOFI)、闭眼支撑面稳定(eyes closed when standing on firm support,ECFI)、睁眼支撑面不稳(eyes open when standing on foam support,EOFO)、闭眼支撑面不稳(eyes closed when standing on foam support,ECFO)、综合值较对照组低(均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总分较对照组高,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运动管理中引入渐进模型效果显著,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步态指标,提高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文摘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技术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8月—2019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骨科收治40例年龄≤65岁的新鲜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微创组20例,采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常规组20例,采用传统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ESE)结果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5.3±1.1)、(16.2±2.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0.05)。术后1、3个月微创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55.8±5.3)、(82.0±4.8)分],AESE评分[(60.7±5.0)、(75.1±5.7)分]均优于常规组Constant-Murley评分[(40.3±5.1)、(78.1±6.9)分],AESE评分[(52.3±6.1)、(71.4±13.2)分](均P<0.05)。但末次随访时微创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AESE评分[(85.6±5.1)、(83.4±12.2)分]与常规组[(84.7±5.2)、(82.8±11.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中出现头静脉损伤2例。两组均未发生腋神经损伤、复位丢失、骨不连、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技术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在手术创伤、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较传统入路具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