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安菌泰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张佳河 侯秋科 +4 位作者 张长荣 祝水恋 杨希玲 祝旺 刘凤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679-2686,共8页
【目的】观察肠安菌泰颗粒(由太子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白芍、防风、陈皮、黄连、木香等中药组成)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 【目的】观察肠安菌泰颗粒(由太子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白芍、防风、陈皮、黄连、木香等中药组成)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共纳入130例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治疗组给予肠安菌泰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安菌泰安慰剂颗粒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Bristol粪便性状分型量表(BSFS)、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1)脱落情况方面,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6例,对照组脱落8例,最终共有116例患者完成临床研究,其中治疗组59例,对照组57例。(2)临床疗效方面,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14%(52/59),对照组为45.61%(26/57),组间比较(χ2检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IBS-SSS评分及治疗组的BSFS和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2组患者的医院焦虑量表(HADA)和医院抑郁量表(HADD)评分及对照组的BSFS和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IBS-SSS、BSFS和IBS-QOL评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安全性方面,在整个试验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也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肝肾功能异常、血液和心功能异常等情况。【结论】肠安菌泰颗粒可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大便性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安菌泰颗粒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肝郁脾虚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刘凤斌教授从脾虚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证经验
2
作者 杨希玲 张佳河 +2 位作者 祝旺 侯秋科 刘凤斌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5期903-906,940,共5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刘凤斌教授治疗IBS-D经验丰富,认为其归属于中医学“泄泻”病范畴,病因病机以脾虚为本,常见证型有肝郁脾虚证、脾虚湿滞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刘凤斌教授治疗IBS-D经验丰富,认为其归属于中医学“泄泻”病范畴,病因病机以脾虚为本,常见证型有肝郁脾虚证、脾虚湿滞证、脾虚湿热证、脾肾不足证,治疗上以健脾补气、顾护中土为主,兼疏肝、祛湿、清热、补肾,调畅全身气机,常用的药对有甘草-白芍、陈皮-青皮、防风-白芍、柴胡-枳实,木香-黄连等,刘凤斌教授每以此法在临床辨证论治时,均能取得较好疗效,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凤斌 脾虚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临证经验
下载PDF
腰椎后路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钟的桂 刘启宇 +6 位作者 麦秀钧 王文豪 赖俊辉 黄永明 黄永铨 侯秋科 苏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427-2436,共10页
背景:手术部位感染是腰椎后路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不但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经济负担和身体上的痛苦,也给临床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增加了困难,还影响术后康复,甚至导致死亡。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可能引起腰椎后路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 背景:手术部位感染是腰椎后路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不但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经济负担和身体上的痛苦,也给临床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增加了困难,还影响术后康复,甚至导致死亡。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可能引起腰椎后路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目的:探讨国内腰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国内关于腰椎后路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研究,通过阅读全文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再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结果与结论:(1)共计纳入20个研究,其中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组患者423例,对照组13 995例;(2)Meta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27 kg/m2[OR=3.82,95%CI(2.47,5.91),P<0.000 01]、年龄≥60岁[OR=1.99,95%CI(1.44,2.76),P<0.000 1]、术中出血量≥300 m L[OR=3.98,95%CI(2.50,6.33),P<0.000 01]、皮下脂肪厚度[MD=5.35,95%CI(3.58,7.12),P<0.000 01]、手术节段≥3[OR=3.83,95%CI(2.02,7.26),P<0.000 1]、手术时间≥180 min[OR=2.96,95%CI(2.06,4.27),P<0.000 01]、术前血清蛋白<35 g/L[OR=2.37,95%CI(1.63,3.46),P<0.000 01]、糖尿病[OR=2.88,95%CI(2.22,3.74),P<0.000 01]均是腰椎后路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3)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27 kg/m2[OR=3.21,95%CI(1.97,5.22),P<0.000 01]、皮下脂肪厚度[MD=5.35,95%CI(3.58,7.12),P<0.000 01]、术前血清蛋白<35 g/L[OR=3.73,95%CI(2.30,6.04),P<0.000 01]、糖尿病[OR=3.35,95%CI(1.75,6.42),P=0.003]均为腰椎后路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提示体质量指数≥27 kg/m2、皮下脂肪厚度、术前血清蛋白<35 g/L、糖尿病均为国内腰椎后路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受到研究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和其方法学质量的影响,上述结论仍需进行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来证实,从而为围手术期的管理提供可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以俞调枢”法对Cajal间质细胞缺失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学主要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峭 谢胜 +9 位作者 周晓玲 税典奎 覃婧 侯秋科 颜春艳 刘珊 刘礼剑 覃凤传 刘莹 梁梦月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09-1113,共5页
目的观察"以俞调枢"法干预对Cajal间质细胞(ICC)缺失模型大鼠主要胃肠动力学主要指标的影响,探索其改善胃肠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016年1—12月,将12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60只和空白组60只。造模组再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以俞调枢"法干预对Cajal间质细胞(ICC)缺失模型大鼠主要胃肠动力学主要指标的影响,探索其改善胃肠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016年1—12月,将12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60只和空白组60只。造模组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亚组30只和模型治疗亚组30只,空白组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亚组30只和空白治疗亚组30只。造模组经腹腔隔天注射抗c-Kit单克隆抗体(ACK2)100μg制备ICC缺失模型;空白组经腹腔隔天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共5次。空白治疗亚组、模型治疗亚组每日固定22 min,并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空白对照亚组、模型对照亚组每日固定22 min,不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并比较4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胃动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结果模型对照亚组胃内残留率高于空白对照亚组、模型治疗亚组,小肠推进率低于空白对照亚组、模型对照亚组(P<0.01)。模型对照亚组大鼠胃动素、胃泌素低于空白对照亚组、模型治疗亚组(P<0.01)。模型对照亚组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高于空白对照亚组、模型治疗亚组(P<0.01)。空白对照亚组、空白治疗亚组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胃动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与模型治疗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俞调枢"法能够显著提高ICC缺失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其体内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活动 间质细胞 “以俞调枢”法 胃肠激素类 大鼠
下载PDF
氨甲环酸减少胸腰椎后路融合围术期出血量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钟的桂 王文豪 +6 位作者 吕阳 陈善创 麦秀钧 黄永明 黄永铨 侯秋科 苏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103-3109,共7页
背景:有研究报道胸腰椎后路融合围术期运用氨甲环酸可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但这些研究普遍病例数较少。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外氨甲环酸减少胸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出血量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减少胸腰椎后路融合围... 背景:有研究报道胸腰椎后路融合围术期运用氨甲环酸可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但这些研究普遍病例数较少。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外氨甲环酸减少胸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出血量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减少胸腰椎后路融合围术期出血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Medline 4个外文数据库和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维普等4个中文数据库中关于氨甲环酸在胸腰椎后路融合术中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通过阅读全文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再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结果与结论:共计纳入9个研究,其中氨甲环酸组患者363例,对照组3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同等剂量安慰剂,在胸腰椎后路融合术中静滴氨甲环酸可降低术中出血量(MD=-50.57,95%CI:-78.69至-22.44),降低术后引流量(MD=-109.45,95%CI:-124.50至-94.39),减少围手术期输血需求(OR=0.51,95%CI:0.31-0.85),也降低了手术操作时间(MD=-6.28,95%CI:-12.01至-0.56),且并未增加深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率(OR=0.46,95%CI:0.10-2.06),氨甲环酸还可降低腰椎后路融合围手术期总出血量(MD=-184.53,95%CI:-224.66至-144.40)。结果证实,在胸腰椎后路融合术中静滴氨甲环酸可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和输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由于纳入文章病例数不多,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进一步去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氨甲环酸 脊柱 出血 胸椎后路融合手术 腰椎后路融合手术 随机对照研究 安慰剂 META分析 出血量 手术时间 输血需求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Berberine Enhances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Function by Promoting Vitamin D Receptor Activity 被引量:1
6
作者 HUANG Yong-quan LIU Jia-lin +5 位作者 CHEN Geng-xin SHEN Dan-ting ZHU Wang CHEN Xin-lin LIU Feng-bin hou qiu-k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if berberine can act on vitamin D receptors(VDR)and thereby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tight junction proteins(TJPs)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predominant(IBS-D)rats.Methods:The newborn... Objective:To evaluate if berberine can act on vitamin D receptors(VDR)and thereby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tight junction proteins(TJPs)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predominant(IBS-D)rats.Methods:The newborn rats were induced into IBS-D rat model via neonatal maternal separation combined with acetic acid chemical stimulation.After modeling,the model was evaluated an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berberine treatment groups(0.85,1.7 and 3.4 mg/kg,once a day for 2 weeks).The distal colon was obtained and colonic epithelial cells(CECs)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after IBS-D model evaluation.The vitamin D receptor response element(VDRE)reporter gene was determined in the CECs of IBS-D rats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berberine on the VDRE promoter.VDR overexpression or silencing technology was used to analyze whether VDR plays a role in promoting intestinal barrier repair,and to determine which region of VDR plays a role in berberine-regulated intestinal TJPs.Results:The IBS-D rat model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the symptoms were improved by berberine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P<0.05).The activity of VDRE promoter was also effectively promoted by berberine(P<0.05).Berberine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TJPs in IBS-D CECs(P<0.05).VDR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ransfection of different domains of VDR when compared to normal control and basic plasmid groups(all P<0.05).RT-qPCR and Western blot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blank group,expressions of occludin and zonula occludens-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VDR containing groups(all P<0.05).Berberine plus pCMV-Myc-VDR-N group exerted the highest expression levels of occludin and zonula occludens-1(P<0.05).Conclusion:Berberine enhances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function of IBS-D rats by promoting VDR activity,and the main site of action is the N-terminal region of V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BERINE Chinese medicin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predominant vitamin D receptors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原文传递
“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大鼠SCF、c-kit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峭 谢胜 +10 位作者 周晓玲 税典奎 覃婧 侯秋科 颜春艳 刘珊 覃凤传 刘礼剑 韦金秀 梁梦月 陈家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观察"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大鼠干细胞因子(SCF)及其受体(c-kit)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索该疗法改善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模型治疗组各3... 目的:观察"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大鼠干细胞因子(SCF)及其受体(c-kit)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索该疗法改善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模型治疗组各30只。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固定22min,不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每日固定22min,并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疗程均为14d,结束后观察并比较4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SCF蛋白、c-kit蛋白、SCF mRNA、c-kit mRNA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胃内残留率显著升高,小肠推进比率显著降低(P<0.01);模型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胃内残留率减少,小肠推进比增加(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消化道平滑肌组织中SCF、c-kit蛋白及mRNA减少(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模型治疗组上述指标增加(P<0.05,P<0.01)。结论:"以俞调枢"法具有较好的改善胃肠动力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调节SCF、c-kit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障碍 “以俞调枢”法 C-KIT SCF CAJAL间质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