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k1基因对Aβ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自噬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司文英 孟宪勇 +2 位作者 孙晓静 侯宇清 董晓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62-1668,共7页
目的探讨siRNA转染沉默Clk1基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及siRNA转染沉默Clk1基因技术,观察Aβ25-35、Clk1基因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细胞免疫荧光观察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 目的探讨siRNA转染沉默Clk1基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及siRNA转染沉默Clk1基因技术,观察Aβ25-35、Clk1基因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细胞免疫荧光观察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lk1、HIF-1α、PI3K/AKT/mTOR、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Ⅰ、p62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Beclin1、LC3、p62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与NC+NS组相比,NC+Aβ组HT22细胞的活力明显降低(P<0.01),而沉默Clk1后siClk1+Aβ组细胞活力较NC+Aβ组明显升高(P<0.01)。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NC+Aβ组LC3表达较NC+NS组明显升高(P<0.01),siClk1+Aβ组LC3表达较NC+Aβ组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C+NS组相比,NC+Aβ组Beclin1、LC3-Ⅱ/Ⅰ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p62、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NC+Aβ组相比,siClk1+Aβ组Beclin1、LC3-Ⅱ/Ⅰ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p62、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加入LY294002和YC-1可以逆转沉默Clk1对Beclin1、LC3-Ⅱ/Ⅰ、p62、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的影响。RT-qPCR结果显示siClk1+Aβ+YC-1组与siClk1+Aβ组相比,Beclin1、LC3、p62 mRNA水平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Beclin1、LC3、p62 mRNA与蛋白水平变化一致。结论沉默Clk1表达可以缓解Aβ25-35诱导的HT22细胞过度自噬引发的细胞存活率降低,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HIF-1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k1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自噬 PI3K/AKT/MTOR HIF-1Α
下载PDF
创伤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1例
2
作者 林立龙 朱鹏 +1 位作者 侯玉清 郑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31-233,共3页
创伤性室间隔缺损临床上较为少见,治疗方法多为外科手术缝合,国内外也有部分术者采用介入封堵的方法成功治疗创伤性室间隔缺损。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成功治疗心尖部创伤性室间隔缺损的病例,术后患者活动耐量好转,临... 创伤性室间隔缺损临床上较为少见,治疗方法多为外科手术缝合,国内外也有部分术者采用介入封堵的方法成功治疗创伤性室间隔缺损。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成功治疗心尖部创伤性室间隔缺损的病例,术后患者活动耐量好转,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下载PDF
应用改进迭代最近点方法的三维心脏点云配准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宾 刘林 +1 位作者 侯榆青 贺小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4-484,共11页
在医学多图谱配准中,为了改善因初始位置差异较大、形状复杂和局部残缺导致的配准效率低和精度差的问题,本文采用了先粗配准再精配准的处理策略,在主成分分析法(PCA)实现粗配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双向距离比例的迭代最近点(ICP)的精配... 在医学多图谱配准中,为了改善因初始位置差异较大、形状复杂和局部残缺导致的配准效率低和精度差的问题,本文采用了先粗配准再精配准的处理策略,在主成分分析法(PCA)实现粗配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双向距离比例的迭代最近点(ICP)的精配准算法。精配准算法中,首先采用KD-tree进行最近邻搜索以提高对应点对的搜索速度,然后为每个点提出了双向匹配方法并计算其双向距离和比值,为进一步提高配准精度,引入了一个指数函数判断点对正确匹配概率,最后运用奇异值分解法(SVD)计算最终变换矩阵。为了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别设计了不同缺损程度的斯坦福点云数据实验和两组CT心脏点云数据配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较经典ICP算法的平均误差减少约21%,较TrICP算法减少约13%,在心脏点云数据配准实验中,本文方法较TrICP算法的15.5 s加快到1.77 s。因此本文方法在解决三维心脏点云数据的配准问题中具有良好的效率、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最近点算法 主成分分析法 双向距离 多图谱配准 心脏点云数据
下载PDF
应用ISODATA选取可行域的荧光分子断层成像 被引量:2
4
作者 侯榆青 胡跃林 +2 位作者 易黄建 焦璞 贺小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74-2083,共10页
为了实现快速、准确、鲁棒的荧光分子断层成像(FMT)重建,有限投影FMT和可行域选取策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解决现有的可行域选取方法中存在的参数设置困难以及多目标选取不准确的问题,从而提高有限投影FMT的重建质量,提出了应用... 为了实现快速、准确、鲁棒的荧光分子断层成像(FMT)重建,有限投影FMT和可行域选取策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解决现有的可行域选取方法中存在的参数设置困难以及多目标选取不准确的问题,从而提高有限投影FMT的重建质量,提出了应用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算法(ISODATA)的FMT可行域选取方法。首先采用ISODATA对初级重建结果聚类分区,然后在各分离的区域上分别选取可行域。为了验证提出的方法在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设计了三目标荧光团重建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使用2个投影数据时,只有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准确地重建出三个荧光源的位置;使用4个投影数据时,重建的平均位置误差为0.18mm,荧光产额相对误差小于50%,而此时使用阈值法不能重建,使用区域收缩法的荧光产额相对误差为61.2%。即使在测量数据较少时,提出的方法也可以准确高效地选取可行域,提高有限投影FMT重建的精确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子断层成像 有限投影 可行域选取 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算法
下载PDF
结合流形正则和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的荧光分子断层成像 被引量:3
5
作者 侯榆青 张文元 +2 位作者 王晓东 贺小伟 曹欣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92-2604,共13页
为改善荧光分子断层成像的重建结果,本文采用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进行光源重建,该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能同时利用重建光源聚集性和稀疏性的先验信息。为有效求解该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本文通过重新推导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算法... 为改善荧光分子断层成像的重建结果,本文采用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进行光源重建,该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能同时利用重建光源聚集性和稀疏性的先验信息。为有效求解该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本文通过重新推导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算法对其进行求解。为加快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算法求解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的速度,本文在光源重建过程中采用了热启动策略。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算法求解范数模型,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算法求解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将重建结果的对比噪声比从6.45提升至9.18。另外,相比没有采用热启动策略,采用热启动策略的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算法求解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的时间从101.84 s减至50.10 s。本文方法显著提高了光源目标重建的精度和速度,取得了更优的重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形正则 热启动策略 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
下载PDF
基于FPGA的相关法测量相位差 被引量:2
6
作者 唐升 王天翔 +2 位作者 雷浩丹 侯榆青 吕亚林 《时间频率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17-26,共10页
针对弦波信号间的相位差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相关法测量技术方案,着重分析了同步采样对相位差测量精度影响,详细阐述了FPGA基础上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测量算法的关键技术,并搭建实验平台对所研制的相位差测量原理样机进行了... 针对弦波信号间的相位差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相关法测量技术方案,着重分析了同步采样对相位差测量精度影响,详细阐述了FPGA基础上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测量算法的关键技术,并搭建实验平台对所研制的相位差测量原理样机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针对100 Hz低频弦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的测量,0~45°范围之内相对测量误差小于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差 同步采样 相关法 FPGA CORDIC
下载PDF
摩擦曲面隔震结构动力学模型及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文福 侯雨晴 +2 位作者 潘宁 刘文燕 方贝舒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120,共10页
针对强震下摩擦滑移隔震系统位移较大且震后存在较大残余变形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摩擦曲面隔震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和结构重力作用下上部结构绕隔震层曲率中心做往复滑移运动。建立了摩擦曲面结构的简化单质点双支座力学模型,基于模型的... 针对强震下摩擦滑移隔震系统位移较大且震后存在较大残余变形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摩擦曲面隔震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和结构重力作用下上部结构绕隔震层曲率中心做往复滑移运动。建立了摩擦曲面结构的简化单质点双支座力学模型,基于模型的运动方程得到了支座轴力的表达式及其参数相关关系。完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摩擦曲面隔震结构相比于平面摩擦滑移结构,上部结构加速度略有增大,但在控制隔震层位移及支座应力方面具有更优的效果。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拟,通过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正确性,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曲率半径和隔震层摩擦系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曲面隔震结构 地震响应 振动台试验 曲率半径 摩擦系数
下载PDF
医改推进中欠发达地区各群体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认知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开莲 岳小浈 +2 位作者 龙霖 侯玉清 李泉清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36期13-15,18,共4页
目的了解欠发达地区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于2017年6月—2018年5月对四川省3个城市的主城区和乡镇379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各年龄段选择以... 目的了解欠发达地区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于2017年6月—2018年5月对四川省3个城市的主城区和乡镇379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各年龄段选择以居家养老为主要的养老方式占比50.7%,其中60岁以上人群比例高达60%以上,且年龄越大越选择居家养老;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占比27.4%;而选择机构养老比例最少9.2%,且年龄越大选择意愿越低。各年龄段对医养结合模式的了解程度较低,非常了解的人群所占比例4.0%;一般了解的比例为26.9%,其中最高的人群为45岁以下,也仅占33.3%;根本不了解所占比例较高34.8%,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了解程度的越低。各年龄段对医养结合模式愿意详细了解的人数比例为32.2%左右;看情况的比例最高,占到50.4%以上。结论推进医养结合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推行健康中国建设的创新之举,各年龄段人群对"医养结合"的认知不高,其了解的意愿较高,对自己将来的养老模式仍选择家庭养老为主。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提供政策支持,转变人们的养老观念,进一步为老年人提高养老服务需求,切实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养老模式 认知 医政 发达地区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部分社会养老机构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侯玉清 胡文莲 +3 位作者 龙霖 周敏 任华蓉 伍建蓉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4期122-125,共4页
目的了解川东北地区20家养老机构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文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0家养老机构工作的从业人员及在住老人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数据显示川东北地区部分养老机构面临的主... 目的了解川东北地区20家养老机构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文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0家养老机构工作的从业人员及在住老人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数据显示川东北地区部分养老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养老机构服务资源匮乏,供需不平衡。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广泛需求和目前大量养老机构的单一功能不一致;②养老机构层次参差不齐,人员配置结构及待遇不合理;③养老护理员整体素质差,缺乏相关专业培训。结论川东北地区养老机构需要国家及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财政支持,建议联合大型医院或综合性医学院校试点扶持和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的医养机构,加快培养医养结合专业人才,合理配置人员,努力稳定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其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养老机构的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养老机构 老年护理 医养结合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部分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调查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玉清 何江 +2 位作者 何开莲 田红梅 刚海菊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了解川东北地区部分养老机构护理员的现状,为完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文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0家养老机构工作151名养老护理员一般资料、对培训相关信息、老年护理认知和看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川东北地区养老... 目的了解川东北地区部分养老机构护理员的现状,为完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文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0家养老机构工作151名养老护理员一般资料、对培训相关信息、老年护理认知和看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川东北地区养老机构护理员平均年龄(46.0±3.8)岁,工作年限为(5.3±0.6)年,日平均工作时间在9.5 h,专科及以上学历占22.7%,月均工资收入3 000元以上占27%,具有养老护理员资质者占11.3%。60%的被调查者均表示愿意参加相关培训,40%的认为年龄大,即将离职,没有必要再培训。培训方式多数人选择面授和在实践中学习;认为培训需要学习老年护理相关知识,排在前五位的内容依次是症状/健康问题护理,沟通交流,职业素质教育,心理学知识,法律法规制度;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能力依次排序前五位是照顾老人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实施健康教育能力,法律伦理实践能力。养老护理员对老年护理的认识和看法表示显示喜欢和愿意为之付出的占62.9%,选择满意目前状态占21.2%;选择可以调换工作的占比35.1%。结论川东北地区养老护理机构护理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及待遇均偏低、整体素养不高,需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职业能力,以促进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护理员 老年护理知识和能力 培训需求
下载PDF
人文关怀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患儿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江 侯玉清 +2 位作者 张怡然 彭欐涵 龙娇 《智慧健康》 2020年第29期88-90,93,共4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患儿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2例(平均年龄5.75±3.2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除...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患儿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2例(平均年龄5.75±3.2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除常规护理外在围手术期还给予人文关怀。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费用、住院患儿满意度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两者之间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平均时间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两者之间的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给予人文关怀护理能降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住院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围手术期
下载PDF
混合光传输模型在多光谱契伦科夫荧光断层成像前向问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青云 侯榆青 +3 位作者 贺小伟 王琳 易黄建 何雪磊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8-239,共12页
契伦科夫荧光的宽谱特性带来的组织光学特性差异导致传统的光传输模型的简化球谐函数近似和扩散方程无法兼顾准确度和效率,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基于自适应混合简化球谐波近似-扩散方程的光传输模型作为多光谱契伦科夫荧光断层成像的前... 契伦科夫荧光的宽谱特性带来的组织光学特性差异导致传统的光传输模型的简化球谐函数近似和扩散方程无法兼顾准确度和效率,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基于自适应混合简化球谐波近似-扩散方程的光传输模型作为多光谱契伦科夫荧光断层成像的前向模型.该模型利用组织光学特性参数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方程描述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输,充分发挥传统光传输模型各自的优势,以提供准确性和效率之间的平衡.通过简单规则几何实验和数字鼠实验验证所提出模型的准确性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与简化球谐近似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具有相同的准确度和更少的计算时间,与扩散方程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度,与简化球谐波近似-扩散方程的简单组合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自适应能力,适合作为多光谱契伦科夫荧光断层成像的光传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伦科夫荧光断层成像 混合光传输模型 多光谱策略 组织光学 自适应
下载PDF
基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13
作者 司文英 侯宇清 +2 位作者 孙晓静 孟宪勇 董晓华 《神经药理学报》 2022年第6期51-56,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伴有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是AD患者脑内最常见的病理特征。目前用于治疗AD的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症...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伴有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是AD患者脑内最常见的病理特征。目前用于治疗AD的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并不能治愈疾病。近年来,随着对AD的深入研究,基因治疗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该文对AD基因治疗靶点及基因治疗载体进行介绍,并对今后的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基因治疗 靶基因 病毒载体 非病毒载体
下载PDF
流行病学线上教学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鹏 叶翔宇 +2 位作者 沈超 侯雨晴 杭栋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7期374-376,共3页
目的:评估流行病学线上教学效果。方法:以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考核方式对流行病学线上教学模式组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组教学效果进行考察,比较不同教学模式组间学生考核成绩。结果:各专业中线上教学模式组考... 目的:评估流行病学线上教学效果。方法:以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考核方式对流行病学线上教学模式组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组教学效果进行考察,比较不同教学模式组间学生考核成绩。结果:各专业中线上教学模式组考核成绩均优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组。性别与专业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仅临床医学专业男生中此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流行病学的线上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线上教学应当继续得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线上教学 评估
下载PDF
Integrable System and Motion of Curves in Projective and Similarity Geometries
15
作者 hou yu-qing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在射影的几何学基于 naturai 框架,在射影的几何学的曲线的运动被学习。几个 integrable 方程 includingSawada-Kotera 和 KK 方程在射影的几何学从飞机曲线的运动产生,这被显示出。由加速地描述并且由在类似几何学 P~3 资助一个额外... 在射影的几何学基于 naturai 框架,在射影的几何学的曲线的运动被学习。几个 integrable 方程 includingSawada-Kotera 和 KK 方程在射影的几何学从飞机曲线的运动产生,这被显示出。由加速地描述并且由在类似几何学 P~3 资助一个额外的空格变量管理了的空格曲线的运动也被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积分系统 曲线运动 相似性几何 投影几何
下载PDF
微塑料与农田土壤中典型污染物的复合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宇晴 李冰 +4 位作者 王金花 宋文慧 王兰君 王军 朱鲁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6-1209,共14页
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持久性污染物,微塑料除自身能够对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外,其也可与周围环境中的共存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从而产生更高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基于农业生态系统视角,聚焦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这3种农田土壤典型污染物与... 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持久性污染物,微塑料除自身能够对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外,其也可与周围环境中的共存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从而产生更高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基于农业生态系统视角,聚焦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这3种农田土壤典型污染物与微塑料的复合污染,综述了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在微塑料上的吸附-解吸行为,探讨了微塑料的结构与性质、污染物的理化性质以及环境条件对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在微塑料上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阐述了微塑料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微塑料与农田土壤典型污染物复合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塑料 复合污染 吸附-解吸 生物有效性
原文传递
墨水用C.I.活性橙13的新合成工艺
17
作者 王兵 侯雨晴 +2 位作者 李庚 薛晨 徐俊 《染料与染色》 CAS 2023年第2期16-22,共7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C.I.活性橙13的合成新工艺。分析了工艺中各步反应条件的关键点和影响因素对染料纯度、色光、强度、溶解度及其它各项应用性能的影响。合成的染料纯度达90%以上,合成工艺绿色环保,染料强度、固色率、提升力、溶解度等性... 本文介绍了一种C.I.活性橙13的合成新工艺。分析了工艺中各步反应条件的关键点和影响因素对染料纯度、色光、强度、溶解度及其它各项应用性能的影响。合成的染料纯度达90%以上,合成工艺绿色环保,染料强度、固色率、提升力、溶解度等性能较原C.I.活性橙13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墨印花 合成工艺 C.I.活性橙13
原文传递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olymer-free paclitaxel-eluting microporous stent in real-world practice: 1-year follow-up of the SERY-I registry 被引量:3
18
作者 Zhang Rui-yan Zhang Qi +26 位作者 Zhu Jin-zhou Chen Liang-long Zhang Chen-yun Zhou Xu-chen Yuan Yong Zhong Zhi-xiong Li Lang Qiu Jian Wang Wei Chen Xi-ming Yang Zhi-jian Yan Jin-chuan Chen Shao-liang hou yu-qing Wu Yan-qing Luo Hai-ming Qiu Jian-ping Zhu Li Wang Yan Fu Guo-sheng Wang Jian-an Ma Kang-hua Yin Yue-hui Zhang Dai-fu Hu Xue-song Zhu Guo-ying Shen Wei-f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1期3521-3526,共6页
Background Polymer coating on coronary stents induces vascular inflammatory response, reduces re-endothelialization, and affects long-term outcom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The SERY-1 registry ... Background Polymer coating on coronary stents induces vascular inflammatory response, reduces re-endothelialization, and affects long-term outcom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The SERY-1 registry ai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a novel polymer-free paclitaxel-eluting microporous Yinyi stent could improve 1-year outcome after index procedure in real-world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data and follow-up outcome were collected in 104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CI with implantation of 〉1 Yinyi stents between June 2008 and August 2009 at 27 medical centers.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the cumulative rate of composite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 and the secondary endpoint was the incidence of stent thrombosis at 1 year. Results Overall, 1376 lesions were treated successfully with 1713 Yinyi stents, and 1019 (98.7%) patients received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at least 12 months. During 1-year follow-up, 8 patients (0.78%) had cardiac death, 6 (0.58%) suffered 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46 (4.46%) underwent repeat PCI due to recurrence of angina, resulting in 1-year MACE-free survival of 94.09%. Stent thrombosis occurred in 10 (0.97%) patients, and the rate of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 (ARC) definite or probable stent thrombosis was 0.78%. Conclusions Polymer-free paclitaxel-eluting microporous Yinyi stent is effective and safe fo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real-world clinical practice, without recourse to carrier polymer. Potential long-term clinical advantages of this stent deserve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free microporous stent paclitaxel-eluting stent stent thrombosis
原文传递
Coronary stenting does not improve the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renal insufficiency 被引量:2
19
作者 XIE Di hou yu-qing +5 位作者 hou Fan-fan ZHANG Wei-ru LI Yong GUO Zhi-gang GUO Zhi-jian ZHANG X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58-164,共7页
Background Sever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ronary stenting reduces the frequency of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re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renal insufficiency. However, less is known about the long-t... Background Sever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ronary stenting reduces the frequency of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re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renal insufficiency. However, less is known about the long-term benefits of stent use in this population.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coronary stenting on extended (5 years) long-term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602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stenting. Renal insufficiency was defined as an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60 rrd.min-1-|.73 m-2. The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were compared for patients with (n=160) and without (n=442) renal insufficiency. Results After the third year of follow-up, 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revascularization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renal insufficiency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renal dysfunction (16.9% vs 7.7%, P=0.001; 29.4% vs 15.8%, P 〈0.001). In patients who had recurr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 of de novo stenosis revascularization was found in patients with renal insufficiency than without renal insufficiency (57.7% vs 22.7%, P 〈0.001),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between the groups (51.9% vs 43.6%, P=0.323). Mult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an independent impact of the presence of renal insufficiency on the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hazard ratio: 1.48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051-2.106, P=0.025) and de novo stenosis (hazard ratio: 5.50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2.151-14.090, P 〈0.001). Conclusions The late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after successful coronary stenting, is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an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60 ml.min-1.1.73m-2. This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de novo stenosis in this population. Chin Med J 2009; 122(2): 158-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term outcomes REVASCULARIZATION renal insufficiency STENTS
原文传递
Multi-link Vision and MiniVision stent registry in Asia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 prospective,multi-center study 被引量:1
20
作者 XU Ya-wei WEI Yi-dong +17 位作者 TANG Kai CHEN Yan-qing LI Wei-ming YU Xue-jing QIN Yong-wen QI Guo-xian QU Peng hou yu-qing Ashok Jain Parvez Grant Gudapati Ramesh Basavappa Ramesh Chumpol Piamsomboon Srun Kuanprasert Hyeon-Cheol Gwon Yoon Haeng Cho Haizal Haroon Kamar HUANG Cong-x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093-1096,共4页
Background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ed that the fine mesh st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both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re-stenosis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To maintain a very satisfactory radio... Background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ed that the fine mesh st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both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re-stenosis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To maintain a very satisfactory radio-opacity using the stents, Guidant of the USA has designed a new type of bare metal stents (BMS)-Multi-link (ML) Vision / ML MiniVision stents.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Asia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after implanting the Multi-link Vision or MiniVision stent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Methods An observational,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non-randomized post marketing registry was conduc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icacy of the BMS- ML Vision / ML MiniVision stents. The primary end point of the registry was clinical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TLR) at a 6-month follow-up. The major secondary end points included the rate of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 and serious adverse events (SAE) in hospital and at 6 months; and the rate of clinical TLR as a function of the type of angina. A total of 429 Asian people with 449 lesions from 14 centers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The average reference diameter of the lesions was (3.0±0.5) mm, and the mean length was (15.7±5.0) mm. Results The successful rate of the procedure was 99.3%. Twenty-five percent of the lesions were treated by direct stenting without pre-dilation. Eighty-six percent of the lesions were implanted with ML Vision stent. After the 6-month follow-up, the rate of clinical TLR was 1.4%. The MACE, SAE and 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 (TVR) were 6.8%, 3.5% and 1.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current registry showed the excellent 6-month clinical outcomes of ML Vision/ML MiniVision stents in Asian patients with C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e metal stents registry study Asian popu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