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激光扁桃体部分切除治疗儿童OSAS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姚锴 胡民强 +2 位作者 钟雅琴 赵权 潘晓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 CO_(2)激光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科8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OSAS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CO_(2)激光辅助下,观察组采用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扁桃体全切除术... 目的 CO_(2)激光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科8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OSAS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CO_(2)激光辅助下,观察组采用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扁桃体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率、术后疼痛情况、术后普食恢复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后复发、感染及咽干不适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第1d及3d术后疼痛评分更低、可更快的恢复普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出血的比例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随访6个月后复发、感染、咽干不适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_(2)C激光辅助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OSAS的临床疗效确切,术中出血更少,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出血率更低,有利于术后更快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部分切除术 扁桃体切除术 睡眠呼吸暂停 儿童 CO_(2)激光
下载PDF
基于光伏与空调负荷协调优化的有源配电网经济调压策略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琦 方昊宸 +3 位作者 窦晓波 陆斌 胡敏强 包宇庆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36-43,共8页
针对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带来的电压越限问题,考虑空调负荷的调节潜力,提出一种基于光伏与空调负荷协调优化的有源配电网经济调压策略。首先,光伏与空调负荷根据自身利益建立各自调节量—调节成本模型;其次,集中控制器根据各用户的模型... 针对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带来的电压越限问题,考虑空调负荷的调节潜力,提出一种基于光伏与空调负荷协调优化的有源配电网经济调压策略。首先,光伏与空调负荷根据自身利益建立各自调节量—调节成本模型;其次,集中控制器根据各用户的模型及潮流、网损等信息,以经济性为目标,优化分配各用户的实际调节量。将空调负荷的调节能力与光伏的调节能力协调配合,在实现电压调节的同时,减少或避免切除光伏的有功出力。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在有效调节电压的同时,减少了网损,兼顾了光伏、空调负荷、负荷集中商及电网公司的利益,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源 空调负荷 协调优化 电压调节
下载PDF
一种基于非线性反馈重复控制策略的磁通切换直线电机推力波动抑制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孟高军 余海涛 +2 位作者 胡敏强 刘海涛 酒晨霄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9-177,共9页
针对初级永磁型磁通切换直线(LFSPM)电机,研究其定动子双凸极结构引起的与位移相关的定位力、摩擦力及参数变化等不确定性对伺服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反馈的重复控制策略。首先,在分析LFSPM电机定位力的基础上,通过设计重复控... 针对初级永磁型磁通切换直线(LFSPM)电机,研究其定动子双凸极结构引起的与位移相关的定位力、摩擦力及参数变化等不确定性对伺服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反馈的重复控制策略。首先,在分析LFSPM电机定位力的基础上,通过设计重复控制器对定位力引起的推力波动进行抑制;随后设计非线性反馈控制器,对因摩擦力及参数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推力波动进行补偿,同时使逼近误差随周期数的累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保证了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最后,通过A&D5435半实物系统搭建了控制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有效抑制了因定位力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推力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型磁通切换直线电机 双凸极 定位力 重复控制 非线性反馈 推力波动
下载PDF
双端直流配电网反时限电流方差保护方案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仁栋 吴在军 +3 位作者 范文超 窦晓波 胡敏强 吴文宣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849-2858,共10页
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直流配电技术的发展,但相较于交流配电网成熟的继电保护技术,直流配电网保护面临着速动性不足,传统保护方案不适用等一系列的挑战。因此,该文提出适用于双端直流配电网的反时限电流方差保护,以电流方差代替电... 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直流配电技术的发展,但相较于交流配电网成熟的继电保护技术,直流配电网保护面临着速动性不足,传统保护方案不适用等一系列的挑战。因此,该文提出适用于双端直流配电网的反时限电流方差保护,以电流方差代替电流值作为故障判据,并利用电压加速因子加快故障切除,针对两侧保护装置整定值不一致可能导致保护误动的问题,引入电流微分方向判据,实现保护动作的选择性。该方法基于本地测量量,无需通信,动作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端直流配电网 电流方差 电压加速因子 方向判据
下载PDF
主动配电网分布式混合时间尺度无功/电压控制 被引量:40
5
作者 李培帅 吴在军 +3 位作者 张错 胡敏强 李淑锋 王方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60-168,共9页
利用光伏逆变器进行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VVC)可以降低系统网损,提高系统运行安全性。随着配电网规模与运行工况的日益庞大与复杂,传统的集中式VVC与分散式VVC在响应灵活性与决策最优性方面的不足愈加凸显。鉴于此,提出了分布式混合时... 利用光伏逆变器进行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VVC)可以降低系统网损,提高系统运行安全性。随着配电网规模与运行工况的日益庞大与复杂,传统的集中式VVC与分散式VVC在响应灵活性与决策最优性方面的不足愈加凸显。鉴于此,提出了分布式混合时间尺度VVC(DHT-VVC)策略,其通过分布式优化框架对光伏逆变器的"分钟级"调度与"实时"控制2个环节进行同步协调优化,给出全局趋优性控制决策。分析这2个环节在配电网实际运行中的相互影响,将光伏逆变器本地"实时"下垂控制参数转化为"分钟级"调度中的决策变量,构建了调度层与控制层耦合的DHT-VVC模型。利用随机规划理论刻画光伏有功功率与有功负荷在实时控制中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并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求解。最终,通过基于IEEE 123节点系统的算例分析,论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电压控制 实时控制 混合时间尺度 分布式优化
下载PDF
基于零矢量的无刷直流电机直接转矩控制转矩脉动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伟 胡敏强 +2 位作者 杨建飞 邱鑫 郭勇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分析了无刷直流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在不同零电压矢量作用下电机电流、转矩变化规律,根据转矩控制要求,提出了适用于无刷直流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零矢量和占空比相结合的转矩控制方法,实现对转矩脉动的有效抑制.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 分析了无刷直流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在不同零电压矢量作用下电机电流、转矩变化规律,根据转矩控制要求,提出了适用于无刷直流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零矢量和占空比相结合的转矩控制方法,实现对转矩脉动的有效抑制.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直流电机 直接转矩控制 零电压矢量 占空比控制 转矩脉动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的颅内并发症相关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健航 汪芹 +3 位作者 赖若沙 胡民强 朱倩晨 伍伟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9-953,共5页
随着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 CI)技术日臻成熟,CI现已成为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与CI相关的颅内并发症发生率很低,但后果十分严重,需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本文结合文献就脑膜炎、脑脊液漏、颅内血肿、颅内气肿四种CI相关的... 随着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 CI)技术日臻成熟,CI现已成为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与CI相关的颅内并发症发生率很低,但后果十分严重,需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本文结合文献就脑膜炎、脑脊液漏、颅内血肿、颅内气肿四种CI相关的颅内并发症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颅内并发症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婴儿先天性聋临床和基因检测分析
8
作者 胡民强 谭东辉 +7 位作者 杨曙 朱倩晨 赖若沙 谢华平 邓健航 邓忠 谢鼎华 伍伟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5-210,共6页
目的通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生育的先天性聋婴儿家庭的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学分析,从遗传学角度探讨其致聋病因,为预防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听觉缺陷婴儿提供借鉴。方... 目的通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生育的先天性聋婴儿家庭的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学分析,从遗传学角度探讨其致聋病因,为预防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听觉缺陷婴儿提供借鉴。方法对三组通过IVF-ET技术生育出先天性聋患儿家庭进行病史和遗传学调查,同时对出生婴儿及其父母进行耳科和全身检查,听力学评估,并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对三组家庭11名成员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和Sanger测序验证所携带耳聋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结果三组家庭通过IVF-ET技术生育5名新生儿,共发生4例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父母及家族中其他成员均无耳聋表现。WES和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在三组家庭聋儿及其父母中共发现4种与耳聋相关的基因突变。家庭1突变基因为MYO3A:NM_017433:exon32:c.4462A>G:p.K1488E;MYO15A:NM_016239:exon4:c.3693-2A>G,MYO15A:NM_016239:exon22:c.5638G>A:p.G1880R,该MYO15A基因2个新的突变位点过去未见报道。家庭2突变基因为SLC26A4:NM_000441:exon10:c.1229C>T:p.T410M,SLC26A4:NM_000441:exon19:c.2168A>G:p.H723R。家庭3突变基因为TPO:NM_175721:exon13:c.2404C>T:p.R802W,TPO:NM_175721:exon14:c.2515C>T:p.P839S。结论三组家庭先天性聋患儿均发现已知的耳聋基因突变,其父母携带相同的突变基因,符合遗传规律,其先天性聋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相关性。MYO15A基因2个新突变位点的致病性尚待进一步研究。结果提示在应用辅助生育技术时全面耳聋基因筛查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聋 感音神经性聋 辅助生殖技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全外显子组测序
下载PDF
嗜酸性中耳炎的研究新进展
9
作者 胡民强 刘伟 +1 位作者 伍伟景 邓健航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嗜酸性中耳炎(EOM)其显著特点是中耳腔中的黏液中含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常合并支气管哮喘或变应性鼻炎。传统的治疗中耳炎的方法,如:鼓膜切开、抗生素消炎、乳突根治术等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经过临床治疗发现,全身或局部运用类固... 嗜酸性中耳炎(EOM)其显著特点是中耳腔中的黏液中含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常合并支气管哮喘或变应性鼻炎。传统的治疗中耳炎的方法,如:鼓膜切开、抗生素消炎、乳突根治术等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经过临床治疗发现,全身或局部运用类固醇类激素及生物靶向治疗,效果显示优于传统治疗。因嗜酸性中耳炎相对少见,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发现时已经是较严重阶段,患者常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本文对嗜酸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影像学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嗜酸性中耳炎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中耳炎 嗜酸性粒细胞 激素
下载PDF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民强 汪芹 +1 位作者 刘伟 伍伟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8-822,共5页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 Syndrome,SSCDS)是上半规管骨质变薄或缺如引起的一种综合征。1998年Minor首先提出,之后对于SSCDS的诊断及治疗有不断提高。由于该病的前庭及听力症状、体征有较多变异,有部...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 Syndrome,SSCDS)是上半规管骨质变薄或缺如引起的一种综合征。1998年Minor首先提出,之后对于SSCDS的诊断及治疗有不断提高。由于该病的前庭及听力症状、体征有较多变异,有部分症状与其他的耳科疾病有重叠,单独靠临床表现很难诊断。高分辨颞骨CT常规用于诊断SSCDS,VEMP对诊断SSCDS是有用的筛选工具。经颅中窝入路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近年来,经乳突、经耳道、耳内镜更微创的方式修复上半规管裂(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SSCD)越来越多被采用。本文对SSCDS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策略等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上半规管 眩晕
下载PDF
The research on direct-drive wave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and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11
作者 CHEN Zhongxian YU Haitao hu minqi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78-183,共6页
A direct-drive wave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based on a three-phase permanent magnet tubular linear generator (PMTLG) and a heaving buoy is proposed to convert wave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Sufficient experime... A direct-drive wave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based on a three-phase permanent magnet tubular linear generator (PMTLG) and a heaving buoy is proposed to convert wave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Sufficient experimental methods are adopted to compare the computer simulations, the validity of which is verified by the experiment results from a wave tank laboratory. In the experiment, the motion curves of heaving buoy are with small fluctuations, mainly caused by the PMTLG's detent force. For the reduction of these small fluctuations and a maximum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direct-drive wave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the PMTLG's detent force minimization technique and the heaving buoy optimization will be discussed.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direct-drive wave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increases dramatically after optimization. The experiment and optimization results will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n ocean wave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 energy conversion linear generator detent force minimization technique heaving buoy optimiz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