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和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祁冬 姚传顺 +3 位作者 胡淑敏 何兴义 姚木子 沈朝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23-327,332,共6页
目的:分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图像后处理和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0例同时行CCTA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 目的:分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图像后处理和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0例同时行CCTA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图像后处理及诊断分为人工组和AI组,比较两种方法后处理用时和图像质量主客观评分及评估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差异。以CAG结果为金标准,以血管为单位,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的差异,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其结果的一致性。结果:AI组后处理及诊断用时为(236.57±20.66)s,较人工组[(789.74±63.38)s]缩短了约70.04%(P<0.05);两种方法得到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I组检测斑块总准确率为96.32%(131/136)。人工组与AI组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性斑块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较好(Kappa=0.901,P<0.001)。以血管为单位,AI组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7.72%(50/57)、94.12%(48/51)、94.34%(50/53)、87.27%(50/53)和90.74%(98/108),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一致性较好(Kappa=0.815,P<0.001)。结论:AI在CCTA图像后处理效率、斑块性质识别及冠脉狭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分析诊断CCTA的有效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图像后处理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牛初乳益生菌粉调节免疫和肠道菌群保健功能的研究
2
作者 李凯锋 胡姝敏 +2 位作者 宫春颖 王帅 王青云 《中国乳业》 2024年第9期73-79,共7页
[目的]评价牛初乳益生菌粉调节免疫和肠道菌群保健功能。[方法](1)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分别以0.415 g/kg·BW、0.830 g/kg·BW、1.66 g/kg·BW三个剂量的牛初乳益生菌粉(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倍、10倍、20倍)连续... [目的]评价牛初乳益生菌粉调节免疫和肠道菌群保健功能。[方法](1)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分别以0.415 g/kg·BW、0.830 g/kg·BW、1.66 g/kg·BW三个剂量的牛初乳益生菌粉(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倍、10倍、20倍)连续给小鼠灌胃30天后,测定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2)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功能评价。分别以0.415 g/kg·BW、0.830 g/kg·BW、1.245 g/kg·BW三个剂量的牛初乳益生菌粉(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倍、10倍、15倍)连续给小鼠灌胃14天后,观察试验前后自身及组间肠道菌群(肠球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变化情况。[结果](1)0.830 g/kg·BW、1.660 g/kg·BW剂量的牛初乳益生菌粉可明显增强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P<0.05或P<0.01),1.660 g/kg·BW剂量的牛初乳益生菌粉可提高小鼠的半数溶血值(HC_(50))(P<0.01),0.830 g/kg·BW、1.660 g/kg·BW剂量的牛初乳益生菌粉可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P<0.05或P<0.01)。(2)与对照组以及自身灌胃前相比,各剂量组产气荚膜梭菌、肠杆菌、肠球菌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0.830 g/kg·BW、1.245 g/kg·BW剂量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牛初乳益生菌粉有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的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初乳 益生菌 免疫力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基于16×4阵元CMUT面阵的三维超声反射成像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淑敏 杨玉华 +4 位作者 裴毓 何常德 张国军 王任鑫 张文栋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9-405,共7页
为实现非接触式三维超声反射成像,搭建了基于16×4阵元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CMUT)面阵的反射成像系统。利用面阵上单个阵元发射、所有阵元接收的方式对硅油中的铝块进行了三维成像测试。采用B模式及二次谐波两种成像算法分别对... 为实现非接触式三维超声反射成像,搭建了基于16×4阵元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CMUT)面阵的反射成像系统。利用面阵上单个阵元发射、所有阵元接收的方式对硅油中的铝块进行了三维成像测试。采用B模式及二次谐波两种成像算法分别对来自铝块的反射信号进行处理,获取被测物的三维图像及对应的二维切片。基于16×4阵元CMUT面阵的反射成像系统能够确定铝块的位置,实验B模式图像和二次谐波图像中铝块与换能器的距离重建偏差分别为3.63%及1.47%。该系统可实现对被测物的三维反射成像,且三维反射图像中被测铝块的表面清晰可见,重建偏差小,信噪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CMUT)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超声反射成像 B模式成像 谐波成像
下载PDF
256排CT血管成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及介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沈艳 祁冬 +3 位作者 乔晓春 胡淑敏 姚木子 田欧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4期618-621,639,共5页
目的:探讨256排CT血管成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及介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34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AD患者... 目的:探讨256排CT血管成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及介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34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AD患者破口位置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应用Kappa检验评估CTA对AD患者进行Debakey分型的一致性。结果:CTA共诊断出AD 30例(96.77%),CTA均能很好地显示了AD的破口位置、累及范围、内膜片、真假腔及夹层旋转方向;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AD患者破口位置的敏感性为93.55%,特异性为66.67%及准确率为91.18%。对30例AD患者进行Debakey分型,其中Ⅰ型9例,Ⅱ型7例,Ⅲ型14例,CTA对AD患者分型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813、0.792、0.802。结论:256排CT血管成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AD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能够准确地显示AD破口位置并准确分型,为介入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三维重建 主动脉夹层 术前评估
下载PDF
含益生菌的牛初乳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胡姝敏 王艳玲 +3 位作者 巩燕妮 王青云 王占东 李凯锋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4,60,共5页
牛初乳是母牛分娩后最初几天分泌的乳汁,是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免疫球蛋白和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的良好天然来源,其营养素构成和活性成分均有着独特之处,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鉴于益生菌和牛初乳都对机体免疫和肠道健康有许多益处,... 牛初乳是母牛分娩后最初几天分泌的乳汁,是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免疫球蛋白和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的良好天然来源,其营养素构成和活性成分均有着独特之处,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鉴于益生菌和牛初乳都对机体免疫和肠道健康有许多益处,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两者联合应用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本文对牛初乳的营养学特点、生物活性成分、生物学作用及与益生菌的联合应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含益生菌牛初乳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初乳 益生菌 机体免疫 肠道健康
下载PDF
CTA与DSA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5
6
作者 祁冬 乔晓春 +3 位作者 姚木子 沈艳 胡淑敏 施彪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5期606-613,共8页
目的:探讨CTA与DSA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21例SISMAD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均行CTA及DSA检查。计算CTA对SIS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 目的:探讨CTA与DSA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21例SISMAD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均行CTA及DSA检查。计算CTA对SIS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比较两者在诊断SISMAD的准确率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以DSA为金标准,CTA对SISMAD的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21例患者中,经CTA诊断20例为SISMAD,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CTA诊断SISMAD的准确率为95.23%,两者诊断SISNAD的准确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Yun分型方法,其中Ⅰ型8例,Ⅱa型5例,Ⅱb型7例,按Yun分型,对Ⅰ型SIS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84.61%、75%和84.61%;Ⅱa型SIA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形预测值分别为60%、87.5%、60%和87.5%;Ⅱb型SIA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形预测值分别为71.43%、85.71%、 71.43%和85.71%。CTA对SISMAD检查结果与DSA的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38)。结论:CTA可快速准确诊断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并能够准确分型,对临床下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CT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布加综合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祁冬 乔晓春 +3 位作者 姚木子 沈艳 胡淑敏 李娟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CT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布加综合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37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该37例患者均行CT静脉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结果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验证,观察两者在布加综合征的影像表... 目的探讨CT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布加综合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37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该37例患者均行CT静脉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结果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验证,观察两者在布加综合征的影像表现,检查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两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比较两者在布加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及图像质量是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对CT静脉造影诊断布加综合征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CT静脉造影的诊断准确率及图像质量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静脉造影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0%,88%,96%,70%,89%,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应数据。CT静脉造影诊断布加综合征的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25)。结论CT静脉造影在布加综合征的诊断效能及图像质量上明显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可作为诊断布加综合征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静脉造影 布加综合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双低技术基于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在改善肝脏CT增强检查中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姚传顺 祁冬 +3 位作者 胡淑敏 姜研 姚木子 何兴义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8期1417-1420,共4页
目的:探讨双低技术基于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在改善肝脏CT增强检查中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0例肝脏增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管电压80kVp,碘浓度为300mgI/mL碘海醇对比剂,... 目的:探讨双低技术基于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在改善肝脏CT增强检查中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0例肝脏增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管电压80kVp,碘浓度为300mgI/mL碘海醇对比剂,采用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重建;B组管电压120kVp,碘浓度350mgI/mL碘佛醇对比剂,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肝脏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评价指标(图像噪声、图像失真度及图像诊断评分),并计算两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降低了39.93%,碘摄入量减少了44.90%,SD降低了42.93%,SNR及CNR分别提高了40.70%、49.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客观评价指标噪声评分、失真度评分及诊断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名观察者之间评价一致性较好(Kappa=0.843)。结论:在肝脏CT增强检查中,与常规管电压FBP算法相比,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结合ASiR-V算法可显著降低患者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且能够得到满意的图像质量,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增强 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胡姝敏 刘宝华 +2 位作者 孙欣瑶 李晓东 李东花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共5页
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及清除羟自由基三种方法测定两种菌的抗氧化活性,然后将两种菌添加到契达干酪中,利用同样的方法研究这两种菌对干酪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KLDS1.0202和干酪乳杆菌KLDS1.0319本身都具有一定的... 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及清除羟自由基三种方法测定两种菌的抗氧化活性,然后将两种菌添加到契达干酪中,利用同样的方法研究这两种菌对干酪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KLDS1.0202和干酪乳杆菌KLDS1.0319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而且在8℃成熟时,分别加入植物乳杆菌KLDS1.0202、干酪乳杆菌KLDS1.0319和同时加入两种益生菌干酪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在第16周达到最大值,而还原力在第20周达到最大值(0.479,0.515,0.656),显著高于空白组的0.451,0.439,0.366(P<0.05)。以上结果表明两种菌不仅自身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还能促进干酪蛋白质的分解,提高干酪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 契达干酪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白啤中二肽基肽酶-IV抑制肽的虚拟筛选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文慧 孙丽平 +3 位作者 张翠 胡淑敏 庄永亮 尹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1-87,共7页
以青岛白啤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快速筛选二肽基肽酶-IV(dipeptidyl peptidase-IV,DPP-IV)抑制活性肽的方法。白啤经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结合De novo软件鉴定出肽段序列,确定了置信度较高的68条肽段。应用Pep... 以青岛白啤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快速筛选二肽基肽酶-IV(dipeptidyl peptidase-IV,DPP-IV)抑制活性肽的方法。白啤经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结合De novo软件鉴定出肽段序列,确定了置信度较高的68条肽段。应用Peptide Ranker对68条肽段进行生物活性评分,筛选出评分大于0.5的4条肽段,同时又根据先前文献对抑制DPP-IV活性肽的氨基酸位点研究报道,筛选出13条肽段。对筛选出的17条肽段进行吸收、代谢及毒性预测及分子对接评价,选定了VPFPHTP和LAKLQR两条潜在抑制DPP-IV活性肽段。通过肽段与DPP-IV分子对接构象图表明,选定的2条活性肽均能以氢键及疏水作用紧密结合DPP-IV,从而抑制其活性。利用体外方法验证2条活性肽抑制DPP-IV活性,结果显示2条肽段具有明显的DPP-IV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多肽 二肽基肽酶-IV 虚拟筛选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IL-17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淑敏 吴晶晶 +1 位作者 李珂 孙克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11期1809-1812,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胃癌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清晨采集空腹血,检测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分析胃癌患者血清I...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胃癌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清晨采集空腹血,检测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分析胃癌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IL-17、VEGF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IL-17与VEGF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IL-17[(63.19±5.14)pg/mL]、VEGF[(246.89±12.87)pg/mL]水平高于对照组[(33.12±3.28)pg/mL、(58.76±5.3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IL-17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早期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显示,IL-17水平、VEGF水平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2、0.688,IL-17诊断效能良好,VEGF诊断效能一般;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IL-17水平与VEGF水平呈明显正相关(γ=0.628,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内IL-17表达远高于健康人,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存在密切关系,早期检测IL-17能够辅助胃癌诊断,且IL-17与微血管形成存在正相关性,或可通过VEGF参与胃癌进展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白介素-17 微血管形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处理含油污泥的机理分析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新堂 张玉峰 +4 位作者 张沛琳 胡书敏 马会霞 马帅雨 罗一菁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2期17-21,共5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详细分析了生物表面活性剂从含油污泥中回收原油及其强化微生物降解含油污泥的机理,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处理含油污泥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 含油污泥 生物表面活性剂 回收原油 生物强化 石油烃
下载PDF
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在Revolution CT中行CTA联合扫描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兴义 祁冬 +3 位作者 姜研 陈冠亚 胡淑敏 陈静楠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2期224-228,237,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在Revolution CT中行CTA联合扫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及头颈动脉CTA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为联合扫描组,对冠状动脉及头颈动脉CTA行联合扫...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在Revolution CT中行CTA联合扫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及头颈动脉CTA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为联合扫描组,对冠状动脉及头颈动脉CTA行联合扫描,B组为单独扫描组,分别对冠状动脉及头颈动脉行CTA扫描,对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图像质量主观评分A组(3.71±0.17)分,B组(3.83±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医师对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7,P<0.05)。A组较B组在前降支、回旋支、冠状动脉主干中段及颈内动脉C1段及大脑前动脉A1段CT值、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碘摄入量较B组降低约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及头颈动脉在Revolution CT中行CTA联合扫描检查具有可行性,且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碘摄入量,减少CIN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头颈动脉 Revolution CT 辐射剂量 碘摄入量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啤酒口感评价及其滋味信息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佳 黄淑霞 +4 位作者 余俊红 胡淑敏 杨朝霞 黄树丽 张宇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6-201,206,共7页
运用电子舌、感官品评以及风味化学分析技术对30个同一品类不同批次的啤酒样品进行感官评价、电子舌滋味评价和风味化学物质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研究电子舌在同一品类不同样品间风味判别以及口感量化评价方面的应用... 运用电子舌、感官品评以及风味化学分析技术对30个同一品类不同批次的啤酒样品进行感官评价、电子舌滋味评价和风味化学物质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研究电子舌在同一品类不同样品间风味判别以及口感量化评价方面的应用。结果发现,基于电子舌传感器的滋味信息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可灵敏地区分不同样品间的滋味差异;同时结合感官品评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基于电子舌的口感评价模型。此外,通过对40种风味物质与7根电子舌传感器滋味信号间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发现离子(Na+、PO34-)、有机酸(甲酸)、多糖(麦芽三糖、四糖及以上多糖)、小分子蛋白、总多酚以及醇类物质是影响电子舌滋味信息的主要因素,且同一种物质对不同传感器滋味信号的影响及程度不同,明确了影响不同传感器滋味信号的物质基础,阐明了电子舌的呈味机制。该研究为客观、准确、快速的风味感官评价以及调控技术提供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 滋味信息 口感评价 影响因素
下载PDF
Kinetics of Hydrothermal Reactions of Minerals in Near-critical and Supercritical Water 被引量:18
15
作者 ZHANG Ronghua hu shumin ZHANG Xuet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00-405,共6页
This work presents new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kinetics of mineral dissolution in near-critical and supercritical water in a temperature range (T) from 25 to 400°C and a constant pressure of 23 MPa. Kinetic e... This work presents new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kinetics of mineral dissolution in near-critical and supercritical water in a temperature range (T) from 25 to 400°C and a constant pressure of 23 MPa. Kinetic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a flow reactor (packed bed reactor) of an open system. The dissolution rates of albite and magnetite were measured under thes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Na, Al and Si release rates for albite dissolution in water were measured as a function of the temperature and flow velocity in the reaction system. The maximum release rates of Na, Al and Si of albite dissolution in the hydrothermal flow systems under different flow velocities were always obtained at 300°C, that is to say, the maximum albite dissolution rates in the flow systems, regardless of different flow rates, were repeatedly measured at 300°C. Results indicate a wide fluctuation in albite dissolution rates occurring close to the critical point of water. The dissolution rates increased when the temperatures increased from 25 to 300°C and decreased when the temperatures increase from 300 to 400°C. At some flow velocities, the dissolution rates rose as the temperature surpassed 374°C. Albite dissolution was incongruent in water at most temperatures. It was only at 300°C that albite dissolution was congruent. The albite dissolution from 25 to 300°C (at 23 MPa) will change from incongruent to congruent, whereas from subcritical 300 to 400°C (at 23 MPa), the dissolution will change from congruent to incongruent. The release ratio of Al/Si (or Na/Si) is positive at T<300°C, and it is negative at T>300°C. The dissolution rates of magnetite in wate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 until T at the critical point of water or around it.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is is caused by the wide fluctuations in water properties under the conditions from the near-critical to supercritical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TICS hydrothermal reaction critical state
下载PDF
啤酒口感特性与风味化学成分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淑敏 黄淑霞 +4 位作者 余俊红 刘佳 杨朝霞 黄树丽 张宇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6,共7页
为建立啤酒口感的饱满性、圆润性评价模型,并了解影响啤酒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了37个10°P啤酒样品的口感饱满性和圆润性感官品评得分,以及40种风味物质(醇类、酯类、阴离子、阳离子、有机酸、糖类、蛋白类等)的含量水平。利用相关... 为建立啤酒口感的饱满性、圆润性评价模型,并了解影响啤酒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了37个10°P啤酒样品的口感饱满性和圆润性感官品评得分,以及40种风味物质(醇类、酯类、阴离子、阳离子、有机酸、糖类、蛋白类等)的含量水平。利用相关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研究了风味化学含量水平与口感饱满性、圆润性的关系,基于PLSR标准化回归系数确定了啤酒风味物质对口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口感饱满性主要受离子、有机酸及多糖影响,其中多糖、琥珀酸/苹果酸、草酸、乳酸等有机酸以及Ca2+有利于口感饱满性,而阴离子(SO24-、Cl-)、K+及异戊醇的作用则相反。圆润性主要受阳离子、糖及蛋白质组分的影响,其中蛋白质、酯类及醇类物质可提高口感圆润性,而阳离子、糖及有机酸则相反。最后,基于口感特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立了口感饱满性和圆润性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回归模型的R2分别达到77. 5%和58. 6%。模型验证结果显示,饱满性实际值和预测值相关系数达到0. 901(P=0. 006),圆润性实际值和预测值相关系数达到0. 689(P=0. 087),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啤酒口感特性的定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感 饱满性 圆润性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A Study of Near-and Super-Critical Fluids Using Diamond Anvil Cell and in-Situ FT-IR Spectroscopy 被引量:12
17
作者 hu shumin ZHANG Ronghua ZHANG Xuet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12-417,共6页
The phase relation and solution structure of water and NaCl aqueous solution have been observed and examined by using the hydrothermal diamond anvil cell (HDAC)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and the in situ F... The phase relation and solution structure of water and NaCl aqueous solution have been observed and examined by using the hydrothermal diamond anvil cell (HDAC)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and the in situ FT-IR spectroscopy. The temperature of observations ranges from 25 to 850°C and the pressure up to 10 or 30 kb. At first, we observed the phase transition process from halite+liquid+vapour (H+L+V) to L+H, then to L (or supercritical fluid, SCF), and another path: H+L+V→L+V→L (or SCF) in heating process. By means of the visual microscope, the authors found that in the L+V immiscibility field L+V exhibits an ordered structure, i.e. a large visual cluster of solvent around ions. The liquid phase is manifested by vapour bubbles. When phase transitions are observed,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ir infrared spectra by using the FT-IR microscopy simultaneously. In the case of the phase transition from liquid (L) to liquid + vapor (L+V) immisciblity field of NaCl solutions, a sudden change (strong frequency shift) of infrared spectra of the aqueous solution is observed near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water as the temperature is raised from 25 to 650°C. The frequency of the maximum intensity of OH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vibration varies with respect to temperature. The sharp peak of the OH stretching vibration of the maximum intensity appears in an interval from 300 to 400°C.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hydrogen bonding network is weakened and broken at last near the critical point of water, which causes the aqueous solution to become more associated. Besides, a pressure indicator (a mineral or compound) was introduced to the HD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mond anvil cell critical state in situ IR microscopy
下载PDF
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基于空间大数据分析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林开淼 陈希 +3 位作者 胡淑敏 林育彬 孟芳 郭伟锋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70,共11页
森林休闲旅游是人们旅游消费的新方式,休闲旅游资源挖掘是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载体与基础,研究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对指导森林休闲旅游的区域规划和发展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文章运用空间大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法,以... 森林休闲旅游是人们旅游消费的新方式,休闲旅游资源挖掘是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载体与基础,研究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对指导森林休闲旅游的区域规划和发展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文章运用空间大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法,以国家森林城市泉州市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泉州市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空间表现出明显的"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集聚特征,形成了沿海城市和山区两种不同的资源集聚空间格局,且自然游憩类、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和专项游憩类的集聚特征存在较大的分异,形成各自的资源优势集聚区。(2)泉州市沿海城区森林休闲旅游资源形成了两条轴状的空间分布特征,山区形成了两个点状核心-边缘扩散的空间分布模式,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的空间分布均以沿海城市为主,专项游憩类呈现"一个空心圆、四个集聚点"的空间格局。(3)QAP回归分析表明各乡镇人口规模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旅游食宿条件差异、旅游休闲娱乐条件差异和交通条件差异对整体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格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乡镇政府调控强度差异为显著负向影响。(4)不同类型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格局的形成机理存在较大的分异。研究提供了基于空间大数据的旅游资源分析新思路,为泉州市乃至全国同类型森林城市全域旅游资源的融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休闲旅游 空间格局 核密度 矩阵模型 大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法
下载PDF
PFN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曙民 史良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5-222,共8页
目的研究PFN2作为胃癌新的预后评价指标及作为胃癌治疗全新靶点的潜力。方法组织层面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0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PFN2蛋白表达水平;根据PFN2表达量,将研究对象分为癌组织中PNF2高表达组(46例)、低表达(48例)组... 目的研究PFN2作为胃癌新的预后评价指标及作为胃癌治疗全新靶点的潜力。方法组织层面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0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PFN2蛋白表达水平;根据PFN2表达量,将研究对象分为癌组织中PNF2高表达组(46例)、低表达(48例)组,以及癌旁组织中PFN2高表达组(26例)、低表达(49例)组;采用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以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PFN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参数之间关系;细胞功能上,敲低MKN-45细胞中PFN2,将其分为controlsiRNA组与PFN2-siRNA组;过表达MKN-45细胞中PFN2,将其分为control-vector组与PFN2-vector组,选取Transwell实验、CCK-8实验检测PFN2对胃癌MKN-45细胞增殖及迁移影响。结果在胃癌组织中PFN2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PFN2蛋白的表达水平和胃癌病人的M分期显著正相关(P<0.05);在胃癌组织中,PFN2表达和VEGFR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PFN2蛋白高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更差(P<0.01),并且是胃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MKN-45细胞中高表达PFN2组较低表达组增殖、迁移能力更强(P<0.001)。结论PFN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促进人胃癌MKN-45细胞的增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FN2 MKN-45细胞
下载PDF
石油炼制工业中加氢技术和加氢催化剂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20
20
作者 田新堂 张玉峰 +2 位作者 胡书敏 马会霞 张沛琳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1期14-17,23,共5页
中国的石油资源相对稀缺,石油炼制过程中对轻质原油的需求相对较高。石油的裂解过程主要基于加氢催化和加氢裂化。加氢催化技术可以提高轻质油品的产量,在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中国石油工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实现“... 中国的石油资源相对稀缺,石油炼制过程中对轻质原油的需求相对较高。石油的裂解过程主要基于加氢催化和加氢裂化。加氢催化技术可以提高轻质油品的产量,在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中国石油工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社会要求。加氢裂化技术可直接将高硫蜡油等劣质原料转化为优质石脑油,喷气燃料,柴油等,是提高炼油化工企业石油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核心工艺。加氢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而加氢催化剂的发展是加氢技术进步的核心。本文阐述了石油炼制工艺尤其是加氢技术和加氢催化剂的应用及常见问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炼制 加氢催化 加氢裂化 催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