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arting mechanism and movement process of the coseismic rockslide: A case study of the Laoyingyan rockslide induced by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3
1
作者 LIU Bo hu xie-wen +3 位作者 HE Kun HE Shu-heng SHI Hong-bin LIU Ding-y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5期1188-1205,共18页
The"5.12"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triggered a large number of co-seismic landslides.The rear boundary or cracks of co-seismic landslide are generally located at the steep free surface of thin or thick mou... The"5.12"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triggered a large number of co-seismic landslides.The rear boundary or cracks of co-seismic landslide are generally located at the steep free surface of thin or thick mountains.Dynamic process of this kind of landslid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the seismic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lope and the movement process of rock mass.Taking the Laoyingyan rockslide as an example,the amplification effect was studied by single-degree-of-freedom system analysis method.Besides,the dynamic process of landslide under seismic loading was simulated by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FDM)an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The amplific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rockslide to seismic wave is 1.25.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itical sliding surface of the Laoyingyan rockslide was formed at the 23 th seconds under the action of seismic wave.At the same time,tension failure occurred at the rear edge of the sliding mass and shear failure occurred at the front edge.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was 0.81 m and the initial velocity was 2.78 m/s.During the initiation process of the rockslide,the rock mass firstly broke down along the joints which are along the dip of the rock stratum,and then collapsed bodily along the secondary structural planes.In the process of movement,the maximum velocity of rock mass was 38.24 m/s.After that,the rock mass underwent multiple collisions,including contact,deceleration to 0 and speed recovery after rebound.Finally,due to the constant loss of energy,the rocks stopped and accumulated loosely at the foot of the slope.The longest distance of movement was about 494 m.Besides,the smaller the damping ratio,the farther the rock mass moved.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amplification factor,the movement distance of landslide by considering the amplification factor was more accurate.The study of the Laoyingyan rockslide is helpful to strengthen our field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co-seismic rockslides.At the same time,understanding its movement and accumulation process can help us better predict the hazard scope of the co-seismic rockslides,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reatment pro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eismic rockslide Seismic wave Amplification coefficient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LANDSLIDE
下载PDF
基于RAMMS的冰湖溃决型泥石流演进模拟及危害性
2
作者 刘府生 周瑞宸 +3 位作者 孙红林 胡卸文 黎尤 徐玉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14123-14132,共10页
冰湖溃决型泥石流作为目前西藏境内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下游工程的建设与运营造成潜在威胁。以西藏洛隆县冻错曲冰湖为例,基于现场调查、遥感解译、特征值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冻错曲冰湖泥石流孕灾条件、动力学特征及溃决演进过... 冰湖溃决型泥石流作为目前西藏境内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下游工程的建设与运营造成潜在威胁。以西藏洛隆县冻错曲冰湖为例,基于现场调查、遥感解译、特征值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冻错曲冰湖泥石流孕灾条件、动力学特征及溃决演进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其对下游工程建设的影响。采用无量纲堵塞指数(dimensionless blockage index,DBI)方法对冻错曲冰湖堰塞体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堰塞体位于非稳定区与稳定区之间,存在发生溃决的风险。基于三维动态模拟软件RAMMS的Voellmy-Salm单相流模型,模拟分析了冻错曲冰湖泥石流在2种溃决模式下的演进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冻错曲冰湖泥石流溃决演进过程可归纳为初始溃决、加速运动、减速运动、沟口停淤4个阶段;2种溃决模式下冰湖溃决影响范围都经过拟建工程位置,潜在威胁区泥石流平均深度分别为4.87 m和8.26 m;在瞬时全部溃决场景下,冰湖溃决泥石流在拟建工程处最大流速为5.74 m/s,最大流量为2843.38 m^(3)/s。研究成果有助于评价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危害性,并为工程防治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湖泥石流 动力学特征 溃决演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九寨沟景区熊猫海上游右岸危岩发育特征及失稳机理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健 胡卸文 贺书恒 《四川地质学报》 2020年第2期284-289,308,共7页
“8.8”九寨沟地震诱发大量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熊猫海上游右岸边坡产生大规模崩塌落石,堵塞景区道路,部分掉落熊猫海。震后斜坡仍存在部分危岩,稳定性较差,严重制约了景区恢复运行。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该危岩的影... “8.8”九寨沟地震诱发大量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熊猫海上游右岸边坡产生大规模崩塌落石,堵塞景区道路,部分掉落熊猫海。震后斜坡仍存在部分危岩,稳定性较差,严重制约了景区恢复运行。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该危岩的影响因素及失稳模式,失稳模式为滑移式。基于极限平衡法和二维离散元UDEC 6.0模拟对典型工况下危岩的稳定性计算,表明天然工况下危岩稳定;暴雨工况上部临空面附近及中部凹腔部位会发生少量落石掉块,整体仍处于稳定状态;地震作用下,潜在破裂区上部拉裂及下部剪切裂隙构成贯通破裂面而整体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熊猫海 危岩 稳定性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花岗岩断裂带原状裂隙岩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郭亮 胡卸文 +5 位作者 李晓昭 巫锡勇 吴礼舟 李煜 罗刚 马洪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37-3948,共12页
渗透系数作为含水介质渗流测评关键指标,其变异性造成裂隙岩体地下水流动及溶质运移不确定性,影响硬岩处置库高放废物迁移、扩散等关键问题评估。针对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旧井块段花岗岩体,以中尺度控水断裂构造为研究对象... 渗透系数作为含水介质渗流测评关键指标,其变异性造成裂隙岩体地下水流动及溶质运移不确定性,影响硬岩处置库高放废物迁移、扩散等关键问题评估。针对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旧井块段花岗岩体,以中尺度控水断裂构造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标试件渗透装置捕捉原状裂隙岩显式渗流外参分析导水性差异;染色剖分裂隙岩提取隐式过流内参重构过流网络以识别优势渗径。研究结果表明:十月井断裂损伤带内存3组裂隙,其中Ⅰ组裂隙占优的原状岩渗透系数普遍高于10^(-4) cm/s量级,导水能力最强;Ⅱ组裂隙占优的原状岩渗透系数介于10^(-5)~10^(-4) cm/s量级,导水能力居中;Ⅲ组裂隙占优的原状岩渗透系数普遍低于10^(-5) cm/s量级且多介于10^(-6)~10^(-7) cm/s之间,导水能力最弱。P-Q曲线显示此类大尺寸不规则裂隙岩水流状态多表现层流型、充填型及冲蚀型特征,其中岩样4、6、10~12呈层流型特征;岩样2、7呈充填型特征;岩样1、5、8、9、13、14则呈冲蚀型特征,冲蚀、充填、层流型曲线特征岩样其导水性能逐步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 断裂损伤带 原状裂隙岩 流动测试 水力特性
下载PDF
四川省盐源玻璃村特大型玄武岩古滑坡复活机制 被引量:21
5
作者 何坤 胡卸文 +4 位作者 马国涛 刘波 梅雪峰 王蛟 杨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43-3455,共13页
受前期14 d持续累计350.6 mm降雨影响,2018年7月19日盐源玻璃村一巨型玄武岩古滑坡体发生大规模复活,复活体积为1 390×10~4 m^3,损坏房屋186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基于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测、钻探揭露、物理力学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 受前期14 d持续累计350.6 mm降雨影响,2018年7月19日盐源玻璃村一巨型玄武岩古滑坡体发生大规模复活,复活体积为1 390×10~4 m^3,损坏房屋186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基于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测、钻探揭露、物理力学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在查明滑坡体地质结构、失稳特征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及复活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破碎岩土体及地形地貌是滑坡复活的孕灾基础,持续降雨及其引起的地下水位升高是滑坡复活的诱发因素。复活滑坡可分为主滑区和侧滑区两种破坏模式不同的区域。降雨作用下滑坡体内渗流场明显变化,孔隙水压力增大,导致7月13日古滑坡体开始发生变形,稳定性系数逐渐降低。受微地貌约束,主滑区具有多级、多次失稳,渐进破坏的特点。侧滑区斜坡前缘临空条件受坡脚主滑坡控制,在主滑坡运动过程中,侧滑区坡体位移量、最大剪切应变增量逐渐增大,塑性区扩展,破坏过程表现出与主滑坡一定的关联性和滞后性。分析表明,受地下水长期影响,滑带土体强度逐渐削弱,降雨导致坡体渗流作用加剧,抗剪强度降低,从而诱发滑坡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复合滑坡 复活机制 稳定性 盐源-丽江台缘拗陷
下载PDF
高速岩质滑坡滑面滑动摩擦特性研究——以王山抓口寺滑坡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刚 张辉傲 +4 位作者 马国涛 周海文 胡卸文 王文健 王文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41-2452,共12页
高速岩质滑坡滑面摩擦特性是其运动机制的重要方面,目前尚未研究透彻。以四川省峨眉山市的王山-抓口寺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视频监控,获取了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和滑坡运动特征。利用销盘式磨损仪对滑体(玄武岩)和滑面(凝灰岩... 高速岩质滑坡滑面摩擦特性是其运动机制的重要方面,目前尚未研究透彻。以四川省峨眉山市的王山-抓口寺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视频监控,获取了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和滑坡运动特征。利用销盘式磨损仪对滑体(玄武岩)和滑面(凝灰岩)分别进行高速摩擦试验,分析其在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的摩擦特性(动摩擦系数和微观磨损形貌)。结果表明:滑面(玄武岩和凝灰岩接触面)的动摩擦系数远小于滑体(玄武岩)的动摩擦系数;在试验条件下,无论饱水或干燥状态,滑面(玄武岩和凝灰岩接触面)的动摩擦系数与摩擦速率和法向压力均负相关;在试验条件下,无论饱水或干燥状态,滑体(玄武岩)的动摩擦系数与摩擦速率负相关,但与法向压力正相关;高速摩擦过程中,滑面的剪胀破裂会导致动摩擦系数瞬间增大。试验结论可作为含软弱夹层的硬岩滑坡形成高速运动的一种原因,同时可为玄武岩和凝灰岩地区高速岩质滑坡的防灾减灾提供设计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岩质滑坡 凝灰岩 玄武岩 滑动摩擦试验 摩擦特性
下载PDF
基于RAMMS锄头沟泥石流运动过程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熊冲冲 胡卸文 +1 位作者 刘丁毅 贺书恒 《四川地质学报》 2021年第1期107-111,122,共6页
2013年7月,汶川县锄头沟受暴雨影响爆发泥石流灾害,对沟口居民区和交通干线造成严重破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通过对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分析和运动特征参数计算,利用RAMMS软件基于Voellmy模型和REK模型对泥石流运动堆积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2013年7月,汶川县锄头沟受暴雨影响爆发泥石流灾害,对沟口居民区和交通干线造成严重破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通过对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分析和运动特征参数计算,利用RAMMS软件基于Voellmy模型和REK模型对泥石流运动堆积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泥石流平均流速、泥深的运动变化特征。模拟结果表明,沟口处沟道泥深约2~6m,平均流速2~4m/s。对堆积范围进行校核,与实地调查结果基本吻合,模拟结果对泥石流运动特征分析及其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运动特征 RAMMS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界面本构模型的锚杆张拉受力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波 胡卸文 +2 位作者 白凯文 陈浩栋 郑智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82,共6页
为明确锚杆拉拔过程的受力情况,引入2种考虑残余强度的锚固界面软化本构模型,并分析了模型参数的具体物理意义。从锚杆的荷载位移现场实测数据出发,通过2个工程实例,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反演模型参数,并利用反演得到的界面模型参数,通过... 为明确锚杆拉拔过程的受力情况,引入2种考虑残余强度的锚固界面软化本构模型,并分析了模型参数的具体物理意义。从锚杆的荷载位移现场实测数据出发,通过2个工程实例,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反演模型参数,并利用反演得到的界面模型参数,通过荷载传递微分方程进行正分析,对不同张拉荷载下锚固体的轴力以及界面剪应力分布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证明了引入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反演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锚杆张拉时的受力变化过程,拉拔过程中,锚杆锚固段剪应力分布由一条最大值在张拉端的单调曲线演变为一条单峰曲线且峰值不断向远端传递。研究成果可为锚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 界面本构模型 参数反演 粒子群算法 荷载传递
下载PDF
考虑土拱效应的边坡桩间土钉墙受力计算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登峰 赵晓彦 +4 位作者 胡卸文 马国涛 梁瑶 马洪生 高翔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33,共9页
边坡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对桩间土钉墙各部分的受力及土钉的设计长度有重要影响,然而现阶段多依个人或者设计单位经验对桩间土钉墙各部分的受力进行计算,对土钉长度进行设计,以上传统的受力计算及土钉设计方法均未充分考虑土拱的影响,使... 边坡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对桩间土钉墙各部分的受力及土钉的设计长度有重要影响,然而现阶段多依个人或者设计单位经验对桩间土钉墙各部分的受力进行计算,对土钉长度进行设计,以上传统的受力计算及土钉设计方法均未充分考虑土拱的影响,使得土拱在工程运用中受到了限制。为了推广土拱在工程中的运用,首先描述土拱形状,继而深入研究土拱对桩间土钉墙各部分受力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土拱效应桩间土钉墙受力计算方法和土钉长度设计方法,此受力计算方法认为:土钉墙的受力取拱前土体主动土压力或剩余下滑力两者中的较大者,抗滑桩的受力为拱后土体剩余下滑力与土钉墙受力之和,土钉长度设计中土钉自由段和锚固段的分界线为土拱迹线。继而结合巴(中)达(州)铁路堑坡,通过数值模拟描述土拱形状,计算土拱影响下不同截面处抗滑桩和土钉墙的受力,并结合土拱形状对土钉长度进行设计,与不考虑土拱效应时受力计算结果和土钉长度设计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拱效应较不考虑土拱效应时,抗滑桩纵断面受力明显增大,增幅大于11%,土钉墙纵断面受力明显减小,减幅大于12%,土钉用量节省接近13%,充分说明考虑土拱效应确实对抗滑桩受力、土钉墙受力和土钉设计长度造成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桩间土钉墙 土拱效应 结构受力 土钉长度
原文传递
拟建川藏铁路夏里2^(#)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动力学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史洪滨 胡卸文 +1 位作者 文强 张晓宇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1年第3期39-46,共8页
夏里2^(#)泥石流沟位于昌都市八宿县夏里乡,根据川藏铁路规划,其线路从夏里2^(#)泥石流堆积扇附近以夏里大桥形式经过。受2013年昌都"8.12"地震影响,夏里2^(#)泥石流沟流域沟谷两侧危岩崩塌普遍发育,存在较丰富崩塌和沟道松... 夏里2^(#)泥石流沟位于昌都市八宿县夏里乡,根据川藏铁路规划,其线路从夏里2^(#)泥石流堆积扇附近以夏里大桥形式经过。受2013年昌都"8.12"地震影响,夏里2^(#)泥石流沟流域沟谷两侧危岩崩塌普遍发育,存在较丰富崩塌和沟道松散物源,具备暴发较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对拟建川藏铁路夏里大桥构成潜在威胁。为掌握泥石流的危害程度,在查明泥石流发育特征基础上,采用CFX软件对夏里2^(#)沟可能暴发泥石流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100 a一遇泥石流运动堆积至拟建线路附近,且淹没堵塞主河,对拟建大桥桥墩施工及安全运营构成淤埋和撞击威胁,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泥石流 运动过程 数值模拟 CFX
原文传递
火烧迹地土壤斥水特性研究及其对火后泥石流诱发机理 被引量:10
11
作者 于振江 胡卸文 曹希超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0年第2期93-99,共7页
林火的发生会破坏原有的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渗透速率,改变土壤的斥水特性。研究发现,火后泥石流物源启动类型主要为地表灰烬层等物质径流冲刷和降雨入渗触发的浅表层滑坡两种模式。本文为了探究土壤的斥水特性及其对火后泥石流诱发作... 林火的发生会破坏原有的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渗透速率,改变土壤的斥水特性。研究发现,火后泥石流物源启动类型主要为地表灰烬层等物质径流冲刷和降雨入渗触发的浅表层滑坡两种模式。本文为了探究土壤的斥水特性及其对火后泥石流诱发作用的影响,以四川省雅江县八角楼乡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对火烧迹地现场4个不同火烈度区域分别进行水滴入渗试验和圆盘入渗试验并结合室内相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测得不同火烈度区域土壤的斥水性分布规律及其渗透速率。试验结果表明:(1)林火燃烧的程度和土壤斥水性能呈正相关关系,林火造成土壤表层斥水性明显增强,但其影响程度随土壤深度逐渐下降,对于3 cm以下土壤影响作用显著减小;(2)严重火烧区土壤渗透速率较未火烧及轻度火烧区显著降低;(3)林火燃烧改变了土壤原有的斥水性能,同时也使土壤的众多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化;(4)斥水性土壤更易产生坡面径流,土壤侵蚀程度加深,直接为火后泥石流提供物源启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斥水性 火烧迹地 火烈度 火后泥石流 诱发机理
原文传递
基于落石冲击试验的落石冲击力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许泽鹏 胡卸文 +2 位作者 贺书恒 梅雪峰 吴建利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0年第2期87-92,共6页
落石冲击力影响因素研究对落石灾害防治意义重大。基于室外设计的落石冲击试验,开展不同重量落锤在不同冲击高度和不同缓冲层厚度下的冲击力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落石最大冲击力与速度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而与落石重量呈线性相关,随缓冲... 落石冲击力影响因素研究对落石灾害防治意义重大。基于室外设计的落石冲击试验,开展不同重量落锤在不同冲击高度和不同缓冲层厚度下的冲击力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落石最大冲击力与速度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而与落石重量呈线性相关,随缓冲层厚度增大,冲击力减小。考虑缓冲层效能效应,根据实测数据拟合得到了防护结构表面的有效冲击力计算方法。综合比较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各种模型之间的差异性,显示本文研究结果可用于崩塌落石灾害防治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落石 冲击力 模型试验 运动速度
原文传递
基于Flac-3D的盐源县玻璃村滑坡变形破坏机理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蛟 胡卸文 +1 位作者 何坤 曹希超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1年第3期11-17,共7页
2018年7月19日凌晨5点40分左右,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桃子乡玻璃村发生一起特大型滑坡地质灾害,为了查明其变形破坏机理,通过现场调查、室内外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在查明滑坡地质背景基础上,对其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Flac-3D有限元... 2018年7月19日凌晨5点40分左右,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桃子乡玻璃村发生一起特大型滑坡地质灾害,为了查明其变形破坏机理,通过现场调查、室内外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在查明滑坡地质背景基础上,对其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Flac-3D有限元软件强度折减法计算滑坡天然及饱和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工况下塑性区及剪应变增量带的分布情况,揭示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玻璃村滑坡为古滑坡的局部复活,天然工况下滑坡稳定性系数为1.08,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饱和工况下滑坡稳定性系数为0.928,处于失稳状态;古滑坡在强降雨作用下失稳并受地形影响发生多级复合滑动,滑坡前缘至中部滑体具有牵引式特征,后缘滑体具有前缘临空牵引、后缘推移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变形破坏机理 FLAC-3D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木里县项脚沟火后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应急处置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殷万清 曹希超 +3 位作者 胡卸文 金涛 杨相斌 黄健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1年第1期12-17,共6页
2020年3月28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乡及其毗邻的白碉、乔瓦等乡镇发生森林火灾,其中项脚乡项脚沟流域中、上部火灾后火烧迹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自6月9日山顶附近局地短时强降雨激发甲尔沟(东支)暴发火后泥石流灾... 2020年3月28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乡及其毗邻的白碉、乔瓦等乡镇发生森林火灾,其中项脚乡项脚沟流域中、上部火灾后火烧迹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自6月9日山顶附近局地短时强降雨激发甲尔沟(东支)暴发火后泥石流灾害以来,项脚沟主沟及多条支沟分别于6月12日、22日、23日、28日、29日、7月7日相继发生不等规模火后泥石流,造成沟口部分建筑物被多次淤埋,基于完善的群测群防体系,上述泥石流灾害均未造成人员伤亡。本文在现场调查基础上,重点解剖甲尔沟(东支)泥石流发育特征,分析临灾避险成功的关键是地方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前期隐患排查到位、群测群防体系健全并高效运转、基层干部及相关人员履职尽责,并提出了应急工作中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后泥石流 发育特征 危险性 临灾避险 群测群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