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镉添加对珠江河口农村和城市河流湿地土壤氮矿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星云 白军红 +3 位作者 温晓君 卢琼琼 王伟 王大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8-626,共9页
以珠江河口农村河流湿地和城市河流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40 d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添加条件下(A:无添加;B:低浓度,15 mg·kg-1;高浓度,100 mg·kg-1)两类湿地土壤中有机氮的矿化过程,探讨了土壤关键酶、微生物及环境... 以珠江河口农村河流湿地和城市河流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40 d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添加条件下(A:无添加;B:低浓度,15 mg·kg-1;高浓度,100 mg·kg-1)两类湿地土壤中有机氮的矿化过程,探讨了土壤关键酶、微生物及环境因子对有机氮矿化过程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镉添加条件下两类湿地土壤的矿化速率均表现为初期波动较大而后期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且在40 d培养期内城市河流湿地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总体上大于农村河流湿地土壤;镉添加对培养初期有机氮的矿化具有促进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镉浓度增加抑制了农村河流湿地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而低浓度镉却有利于城市河流湿地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在培养期内两类湿地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均出现负值。土壤有机氮矿化与脲酶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重金属镉添加抑制了农村河流湿地土壤的脲酶活性,但在培养后期低浓度镉添加却促进了城市河流湿地土壤的脲酶活性。氨氧化古菌(AOA)在不同浓度镉添加下两种湿地土壤的氨氧化过程中都占据很高比例(农村:95.37%~97.86%;城市:52.13%~78.15%),表明其较氨氧化细菌(AOB)更能适应复杂的环境。随着珠江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当镉污染超出了农村和城市河流湿地土壤的纳污能力时(尤其是农村),会抑制脲酶和硝化微生物活性,进而对有机氮的矿化过程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氮矿化 湿地土壤 脲酶 硝化细菌 珠江河口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对炎症性关节炎的影响
2
作者 刘莉玄 李莉 +3 位作者 陈昱颖 胡星云 宋卫东 杨川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模型对小鼠炎症性关节炎的影响。方法将16只6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糖尿病组小鼠采用于6周龄时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建立小鼠Ⅰ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注...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模型对小鼠炎症性关节炎的影响。方法将16只6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糖尿病组小鼠采用于6周龄时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建立小鼠Ⅰ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柠檬酸盐缓冲液。在7周龄时对两组小鼠均于双侧后足足垫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的完全乳化剂,每只足0.5 mL建立小鼠关节炎模型。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小鼠双足足趾厚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小鼠踝关节OPG、RANKL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踝关节OPG、RANKL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STZ组小鼠空腹血糖升高(P<0.001),成功建立糖尿病模型。CIA模型建立后,小鼠双侧后足均出现明显红、肿和关节运动障碍,且CON+CIA组小鼠关节炎发展较快,在第2、3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CIA组相比,STZ+CIA组小鼠关节组织中OPG、RANKL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ANKL/OPG比值>1,表明骨吸收过程显著高于骨生成过程。结论在胶原诱导炎症性关节炎模型小鼠中,虽然非糖尿病小鼠的关节炎发展更快、肿胀程度更严重,而糖尿病小鼠关节炎持续时间更长,且骨吸收过程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牛Ⅱ型胶原 弗氏佐剂 糖尿病模型小鼠 关节炎模型小鼠 OPG RANKL
下载PDF
闽江河口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对湿地系统磷赋存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鹏飞 孙志高 +5 位作者 陈冰冰 胡星云 李晓 何涛 毛立 张雯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258-4266,共9页
本研究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芦苇和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前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以及二者空间扩展形成的交错带湿地为对象,探讨了两种植物空间扩展过程中植物-土壤系统的全磷(TP)赋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空间扩展影响下,... 本研究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芦苇和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前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以及二者空间扩展形成的交错带湿地为对象,探讨了两种植物空间扩展过程中植物-土壤系统的全磷(TP)赋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空间扩展影响下,湿地植物和土壤的TP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交错带湿地土壤的TP含量比芦苇湿地和短叶茳芏湿地土壤分别增加了20.0%和7.1%。这与芦苇和短叶茳芏空间扩展过程中土壤的颗粒组成以及植物的生物量、根冠比变化有关。除叶外,交错带芦苇不同器官的TP含量整体均低于短叶茳芏的相应器官。这与二者在交错带生境中对P养分吸收利用与转运方式的差异有关。另外,空间扩展导致的竞争作用使二者的P分配比也发生较大变化,与纯群落相比,交错带芦苇提高了根、叶的P分配比,而交错带短叶茳芏提高了根的P分配比。芦苇和短叶茳芏为了应对空间扩展过程中的竞争可能采取了不同的P养分利用策略,前者通过加强根部P养分吸收和提高叶片光合作用的方式来占据竞争优势,而后者通过提高根系生物量以增强对P养分吸收利用的方式来抗衡来自芦苇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磷 植物-土壤系统 空间扩展 湿地 闽江河口
原文传递
黄河口典型芦苇湿地土壤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白军红 叶晓飞 +2 位作者 胡星云 王伟 张玲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80-2587,共8页
以黄河口不同淹水条件的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潮汐淹水湿地、淡水恢复湿地和季节性淹水湿地),通过吸附模拟实验探讨了不同类型湿地表层土壤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评估了不同淹水条件下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以黄河口不同淹水条件的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潮汐淹水湿地、淡水恢复湿地和季节性淹水湿地),通过吸附模拟实验探讨了不同类型湿地表层土壤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评估了不同淹水条件下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不同水盐条件的芦苇湿地土壤对上覆水体中磷的吸附表现为淡水恢复湿地>潮汐淹水湿地>季节性淹水湿地,淡水恢复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量最大;三类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过程均表现为初期(0~3 h)最快、中期(3~24 h)逐渐减慢、后期(24 h以后)慢而平衡的状态,但淡水恢复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速率最快,季节性淹水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速率最慢且存在着时间上的延迟性;三类湿地土壤的水盐条件和理化性质差异(如pH、盐度、土壤质地、Al0、Fe0和Ca0)是导致三类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Simple Elovich模型和Power Function模型更适合模拟黄河口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在黄河口退化芦苇湿地实施淡水恢复工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进而降低湿地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动力学 湿地土壤 芦苇湿地 黄河口
原文传递
闽江河口互花米草不同入侵阶段湿地土壤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冰冰 孙志高 +4 位作者 胡星云 武慧慧 王晓颖 毛立 厉彦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07-3015,共9页
为了明确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海向不同入侵阶段湿地土壤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在鳝鱼滩东部的互花米草分布区,由陆向海方向选择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前的光滩(MF)、入侵1~2年(SAN)和入侵6~7年的互花米草(SA)湿地为研究对象,基... 为了明确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海向不同入侵阶段湿地土壤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在鳝鱼滩东部的互花米草分布区,由陆向海方向选择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前的光滩(MF)、入侵1~2年(SAN)和入侵6~7年的互花米草(SA)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并分析了不同互花米草入侵阶段湿地土壤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海向入侵降低了土壤中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丰富度。不同入侵阶段湿地土壤的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主要包括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其中变形菌门占绝对优势地位。互花米草海向入侵整体改变了湿地土壤中nirK型反硝化菌属的组成特征,MF、SAN、SA湿地土壤中相对丰度最高的nirK基因菌属分别为慢生根瘤菌属、中慢生根瘤菌属和产碱杆菌属。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增加了土壤中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空间异质性,尤其是在SAN样地,这主要与样地本身的环境扰动性较大及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加大了样地环境因子的空间异质性有关。互花米草海向入侵主要是通过显著改变土壤理化因子(粒度组成、pH值和含水量)和氮养分条件(全氮、NH_(4)^(+)-N、NO_(3)^(-)-N)来影响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对湿地土壤反硝化过程影响的微生物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RK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互花米草 闽江口
原文传递
湿地土壤硫氧化-还原过程及其与其他元素的耦合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毛立 孙志高 +2 位作者 陈冰冰 胡星云 武慧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0-568,共9页
湿地土壤硫(S)的氧化-还原过程是硫循环的重要环节,其对于维持湿地系统的稳定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湿地土壤S的氧化-还原过程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其与其他元素耦合机制的研究进展。湿地土壤S氧化-还原过程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 湿地土壤硫(S)的氧化-还原过程是硫循环的重要环节,其对于维持湿地系统的稳定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湿地土壤S的氧化-还原过程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其与其他元素耦合机制的研究进展。湿地土壤S氧化-还原过程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生物因子(植物、微生物、底栖动物及人类活动等)和非生物因子(温度、水分和粒度等物理因素及pH、盐度、有机质等化学因素),而其与其他元素的耦合作用主要涉及碳(C)、氮(N)、磷(P)等生源元素以及铁(Fe)、锰(Mn)等金属元素。鉴于当前湿地土壤S氧化-还原过程影响机制揭示不深入、耦合作用研究不均衡及生态效应探讨不充分等问题,未来应重点加强S氧化-还原过程的关键功能微生物研究,强化其与痕量元素迁移转化的耦合机理研究,重视其与其他元素耦合作用的生态效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土壤 硫氧化-还原过程 影响因素 耦合作用
原文传递
快速消解测定土壤中金属元素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锋 胡星云 +1 位作者 郭照冰 梅凤仙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6-911,共6页
建立了一种针对土壤样品中重金属检测的快速消解方法。该消解方法适用于土壤样品中As,Mn,Co,Ni,Cu,Zn,Cd,Ba,Cr,Sb,Cu,Ga,Li,Pb,Al,Fe,Mg,Ti共18种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前处理后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 建立了一种针对土壤样品中重金属检测的快速消解方法。该消解方法适用于土壤样品中As,Mn,Co,Ni,Cu,Zn,Cd,Ba,Cr,Sb,Cu,Ga,Li,Pb,Al,Fe,Mg,Ti共18种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前处理后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检测。通过GBW07408标准土样进行方法认证,确定了最佳消解条件:样品量为0. 1000 g;添加4 mL HNO3-2 mL HCl或1. 5 mL HNO3-4 mL HCl;温度:120℃;时间:3 h。最佳条件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 19%~1. 4%,加标回收率为95. 4%~100. 6%。该消解方法可以取得和微波消解一样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消解 土壤 重金属 酸消解体系
原文传递
闽江河口互花米草不同入侵年限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 被引量:1
8
作者 厉彦哲 孙志高 +4 位作者 毛立 陈冰冰 胡星云 王晓颖 师自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3-1011,共9页
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互花米草不同入侵年限湿地(SA_(1),5~6年;SA_(2),8~10年;SA_(3),12~14年)为对象,基于时空互代法研究了互花米草入侵对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入侵年限互花米草湿地土壤中难分解态磷(HCl-Pi、Residua... 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互花米草不同入侵年限湿地(SA_(1),5~6年;SA_(2),8~10年;SA_(3),12~14年)为对象,基于时空互代法研究了互花米草入侵对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入侵年限互花米草湿地土壤中难分解态磷(HCl-Pi、Residual-P)含量的占比最高(46.4%~46.7%),中等易分解态磷(NaOH-Pi、NaOH-Po、Sonic-Pi)次之(40.0%~44.0%),而易分解态磷(Resin-Pi、NaHCO_(3)-Pi、NaHCO_(3)-Po)最低(9.5%~13.3%)。随着互花米草入侵年限的增加,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也发生明显改变,中等易分解态磷、难分解态磷和总磷含量整体上均呈增加趋势,而易分解态磷含量呈降低趋势。相对于SA_(1),SA_(2)的中等易分解态磷、难分解态磷和总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1.5%、9.7%和10.5%,而SA_(3)分别增加了24.8%、13.2%和13.5%。互花米草入侵年限的增加显著改变了湿地土壤磷的赋存形态特征,这主要取决于电导率(EC)、pH值及粒度等关键因子的变化。近年来,闽江河口开展的互花米草定期刈割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残体向土壤归还磷养分的能力,降低了土壤中易分解态磷的养分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入侵年限 盐沼 互花米草
原文传递
IVUS-guided PCI decreases the risk of in-stent restenosis within 1 year in non-diabetic elderly men
9
作者 BAO Jin-lan ZHENG Shao-xin +2 位作者 hu xing-yun ZHANG Jing-lu ZHANG Yu-ling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21年第2期111-116,126,共7页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rug-eluting stents(DES)implantation guided b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cou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s),stent thrombosis,and in-st...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rug-eluting stents(DES)implantation guided b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cou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s),stent thrombosis,and in-stent restenosis.However,it is unclear whether IVUS-guided single-vessel implantation in elderly without diabetes reduces the risk in-stent restenosis within 1 year.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IVUS-guide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reduces the risk of in-stent restenosis within 1 year in elderly non-diabetic men.Methods 204 elderly non-diabetic males with unstable angina,aged 60-70 years,were taken into our study.All patients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CAG)and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DES implantation.After that,100 mg aspirin and 75 mg clopidogrel were taken daily.The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reexamination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one year after PCI.102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PCI+IVUS group(under IVUS guidance)and 102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PCI group(without IVUS guidance).Two groups were completely matched by age.Multiple logistic analysis and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rate of in-stent restenosis and MACEs.Results In the PCI group,the level of lipoprotein(a)[Lp(a)]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and the number of smokers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CI+IVUS group.The instent restenosis rate[4(3.92%)vs.13(12.75%),P=0.040]and the risk of in-stent restenosis(OR:0.298,95%CI:0.092-0.969,P=0.040)in the PCI+IVU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PCI group.The ROC curve indicated that IVUS was a sensitive and specific factor to decrease the risk of in-stent restenosis[area under the curve(AUC)=0.66,P=0.049].Conclusions IVUS-guided PCI may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reducing instent restenosis within 1 year in non-diabetic elderly 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 IVUS non-diabetes in-stent resteno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