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麻本草再考证 被引量:20
1
作者 龚文玲 詹志来 +4 位作者 江维克 王晓 陈科力 黄必胜 刘大会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3期355-362,共8页
结合历代本草文献,本文从天麻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以及质量评价等方面对其作了较为系统的考证,并且对其记载的由来加以推测。从古代本草来看,天麻的别名较多,且存有同名异物的情况;古今形态描述稍有差异,只是对... 结合历代本草文献,本文从天麻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以及质量评价等方面对其作了较为系统的考证,并且对其记载的由来加以推测。从古代本草来看,天麻的别名较多,且存有同名异物的情况;古今形态描述稍有差异,只是对天麻形态描述不同和生态学特性不了解而产生误解;而药用部位在宋朝时产生较大分歧;采收时间记载与现在相比过早;加工炮制过程在前人的记载基础上简化很多;品质评价在古人基础上有所扩展,更为详细。笔者从以上方面追本溯源,以期为正确评估天麻的品质提供参考和扩大该药材的临床应用,并为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本草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别名 药用部位 炮制 质量
下载PDF
酸枣仁黄酮对照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在枣仁安神颗粒含量测定中的方法学验证 被引量:2
2
作者 苏彦奇 肖咪 +4 位作者 于宏珠 唐劲天 邹先伟 黄必胜 蔡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3-237,共5页
本研究制备了酸枣仁黄酮对照提取物,用对照提取物替代单一对照品测定枣仁安神颗粒中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成分,探讨对照提取物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酸枣仁黄酮提取物中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浓度分别在0.... 本研究制备了酸枣仁黄酮对照提取物,用对照提取物替代单一对照品测定枣仁安神颗粒中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成分,探讨对照提取物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酸枣仁黄酮提取物中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浓度分别在0.0087~0.4366(r=0.9996)、0.0039~0.1952 mg·mL-1(r=0.9996)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0.26%、100.90%,RSD分别为2.45%、1.37%。以酸枣仁黄酮对照提取物为对照,测定12批枣仁安神颗粒样品的结果,与采用单一对照品所测得结果基本一致。综上,对照提取物可替代相应的对照品测定中药成分的含量,用于中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对照提取物 斯皮诺素 6’’’-阿魏酰斯皮诺素 高效液相色谱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定量分析白花蛇舌草种子中水分含量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丹清 余驰 +3 位作者 黄必胜 肖艳慧 查梦丽 曹艳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2期128-131,共4页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白花蛇舌草种子水分含量快速测定的检测方法,用于种植种苗培育和药材储存管理及质量控制。采用干燥加速和加湿加速试验方法处理样品,扩充样品水分分布区间,用烘干法测量水分,然后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白花蛇舌草种子水分含量快速测定的检测方法,用于种植种苗培育和药材储存管理及质量控制。采用干燥加速和加湿加速试验方法处理样品,扩充样品水分分布区间,用烘干法测量水分,然后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水分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相关系数达到0.991,均方根偏差RMSECV为0.086,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中,预测偏差均小于1.0%。建立的白花蛇舌草种子水分定量模型能准确地预测种子中水分的含量,可用于种植种苗培育、药材储存管理及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白花蛇舌草 水分含量
下载PDF
艾粉在菊花生态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金鑫 陈盛秋 +3 位作者 黄必胜 雷咪 郭兰萍 刘大会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7期1095-1099,共5页
目的:分析艾粉在菊花生态种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田间小区实验,研究施用艾粉对菊花的田间杂草生长情况、发病情况、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用0.1 kg·m^-2艾粉对菊花田间杂草种类、数量、生物量的抑制率为50.00%... 目的:分析艾粉在菊花生态种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田间小区实验,研究施用艾粉对菊花的田间杂草生长情况、发病情况、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用0.1 kg·m^-2艾粉对菊花田间杂草种类、数量、生物量的抑制率为50.00%、46.61%、60.65%,菊花根腐病发病率下降42.77%;施用0.2 kg·m^-2艾粉对菊花田间杂草种类、数量、生物量的抑制率为83.33%、60.90%、81.96%,菊花根腐病发病率下降68.49%。施用0.1~0.2 kg·m^-2的艾粉处理后对菊花的单株花朵数、百花质量、单株花朵质量等产量指标均无影响,总产量提高12.50%~22.10%;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芦丁含量分别提高9.86%~19.72%、11.54%~15.38%、14.69%~22.60%、12.50%。结论:本研究表明艾粉在菊花生态种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粉 菊花 生态种植 抑病 抑草
下载PDF
基于极端顶点混料设计优化茯苓人工菌棒栽培配方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胡引娣 刘常丽 +3 位作者 马晓晶 刘大会 黄必胜 徐雷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优选人工菌棒栽培最佳配方,为茯苓人工菌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极端顶点混料法设计茯苓人工菌棒栽培试验,以有效成分产量为评价指标利用Minitab17软件对不同碳源构成之间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有效成分产量随松木屑的增加先处... 目的优选人工菌棒栽培最佳配方,为茯苓人工菌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极端顶点混料法设计茯苓人工菌棒栽培试验,以有效成分产量为评价指标利用Minitab17软件对不同碳源构成之间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有效成分产量随松木屑的增加先处于平稳,后逐渐减小;随松针的增加先增后减;随玉米粒的增加而增加;随小麦粒的增加先增后减。优选出的最佳配方为松木屑54.50%、松针20.50%、玉米粒15.00%、小麦粒10.00%。结论在人工菌棒栽培茯苓的过程中控制松木屑用量,适当添加其他碳源不仅有利于保护松林资源,还有利于茯苓的产出。优选所得最佳配方可为茯苓人工菌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极端顶点混料设计 人工菌棒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药用植物冬凌草高通量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延清 胡志刚 +2 位作者 刘大会 黄必胜 刘迪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12期1476-1482,共7页
目的:得到冬凌草高通量转录组数据,为挖掘冬凌草二萜类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研究冬凌草ESTSSR分子标记提供数据来源。方法:利用Illumina Hi Seq 4000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Trinity的方法从头组装、序列拼接和去冗余处理;基于BLAST完成Uni... 目的:得到冬凌草高通量转录组数据,为挖掘冬凌草二萜类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研究冬凌草ESTSSR分子标记提供数据来源。方法:利用Illumina Hi Seq 4000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Trinity的方法从头组装、序列拼接和去冗余处理;基于BLAST完成Unigene编码蛋白NR功能注释、GO分类、KEGG代谢通路注释和分类、功能基因挖掘,SSR分子标记挖掘。结果:获得冬凌草叶与茎两种不同组织共12 GB转录组数据,得到3 7961个Unigene基因,平均长度1063 bp;得到冬凌草叶和茎转录组有60条unigenes参与萜类化合物骨架合成、6条unigene参与各种萜类化合物合成,有26条unigene参与二萜化合物合成途径,叶与茎两种组织中有差异表达的基因4565个,其中在茎中表达较高的为1668个,在叶中表达较高的有2697个,与二萜类化合物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5个。结论:本研究为冬凌草二萜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的挖掘和分子育种提供了数据信息,为深入研究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等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二萜合成 转录组分析 RNA-SEQ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下载PDF
半夏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杀菌剂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佳 罗鸣 +4 位作者 许佳伟 杨雅雯 黄必胜 刘大会 苗玉焕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2-569,共8页
目的:对半夏主产区叶斑病进行调查,明确各地叶斑病主要病原菌种类,同时结合生物学特性测定和室内杀菌剂筛选,为半夏叶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2020年6~9月,对贵州、河北、甘肃半夏种植区叶斑病进行调查,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回接验证... 目的:对半夏主产区叶斑病进行调查,明确各地叶斑病主要病原菌种类,同时结合生物学特性测定和室内杀菌剂筛选,为半夏叶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2020年6~9月,对贵州、河北、甘肃半夏种植区叶斑病进行调查,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回接验证、形态和分子鉴定、生物学特性检测,同时采用平板抑菌实验进行杀菌剂的筛选。结果:引起3种叶斑病的致病菌分别为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南瓜孢子菌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3种病原菌在温度为25~28℃、pH为弱碱性时适应性较好;菌株E.sorghinum生长不受光照条件的影响,菌株S.cucurbitacearum有光照时生长速率较快,菌株A.solani在24 h暗培养条件下生长迅速。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3种叶斑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次为苯醚甲环唑,植物源乙蒜素抑菌效果较差。结论:半夏叶斑病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室内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苯醚甲环唑对本研究筛选到的3株优势致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为半夏叶斑病的田间防控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叶斑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下载PDF
琥珀及其混淆品的薄层色谱、红外和GC-MS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余驰 黄必胜 +1 位作者 白玉 陈科力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25-2029,共5页
目的:鉴定琥珀及其混淆品,完善琥珀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和理化鉴别、薄层色谱、红外光谱、气质联用等方法对琥珀及其混淆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溶解及燃烧实验,可初步区分不同类型的琥珀样品及其伪品;以β-香树精为对照品... 目的:鉴定琥珀及其混淆品,完善琥珀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和理化鉴别、薄层色谱、红外光谱、气质联用等方法对琥珀及其混淆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溶解及燃烧实验,可初步区分不同类型的琥珀样品及其伪品;以β-香树精为对照品建立了薄层鉴别方法;总结琥珀及其混淆品的红外特征吸收,建立红外鉴别方法;采用GC-MS法确定了琥珀中的9种特征成分,可与其混淆品进行区分。结论:补充建立的理化鉴别、薄层色谱、红外光谱和气质联用方法均有较好的专属性和准确性,可以综合判断两种琥珀的商品及其混淆品,用于琥珀药材及其原料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 理化鉴别 红外光谱 薄层色谱 GC-MS β-香树精
下载PDF
基于小RNA深度测序鉴定湖北省荆半夏病毒病主要病原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明星 陈巧环 +4 位作者 许佳伟 黄必胜 桂春 刘大会 苗玉焕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35-2540,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粒径半夏种苗的病毒病发病情况以及鉴定荆半夏病毒病主要种类,为荆半夏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将购买于潜江的半夏种苗按粒径分级种植于田间并统计发病率,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small RNA deep sequencing)对... 目的:了解不同粒径半夏种苗的病毒病发病情况以及鉴定荆半夏病毒病主要种类,为荆半夏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将购买于潜江的半夏种苗按粒径分级种植于田间并统计发病率,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small RNA deep sequencing)对病样进行检测,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和RT-PCR技术从显微和分子鉴定对主要病毒种类进行验证,并对所扩增的病毒衣壳蛋白(CP)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不同粒径种苗半夏病毒病发病率均较高且差异不大。湖北荆半夏的主要病毒病种类有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魔芋花叶病毒(Konjac mosaic virus,KoMV)、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和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 virus,DsMV)。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不同粒径半夏种苗的发病状况,确定了荆半夏病毒病4种主要病原,为湖北产区荆半夏种苗病毒病检测和防治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小RNA深度测序 电镜观察 RT-PCR检测 病毒病病原鉴定
下载PDF
高温漆酶产生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 Lac-72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雪英 王建蝶 +2 位作者 黄毕生 廖少华 陈贵元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7-803,共7页
从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牛街镇72℃地热温泉底泥中筛选到1株产漆酶的高温菌。对其进行显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16 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一株菌,命名为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 L... 从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牛街镇72℃地热温泉底泥中筛选到1株产漆酶的高温菌。对其进行显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16 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一株菌,命名为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 Lac-72。对其酶学性质及漆酶对染料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c-72漆酶最适酶活温度为75℃,最适反应pH值为8.0。在25℃以下,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Zn^2+、Mn^2+和K^+对该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a^2+、Mg^2+、Fe^2+、Cu^2+均对该酶活力起到促进作用,其中Cu^2+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在最适酶活条件下,对三苯甲烷类染料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废水进行脱色,脱色率分别可达85%和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细菌 细菌筛选 细菌鉴定 酶学性质
下载PDF
金花茶有效部位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梓灵 郭瑜婕 +5 位作者 朱芸芸 陈乐 吴婷 刘大会 黄必胜 杜鸿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5362-5371,共10页
探究金花茶4个有效部位(金花茶叶总皂苷、金花茶叶总多酚、金花茶花总皂苷、金花茶花总多酚)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抗非细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制。采用MTT实验检测金花茶... 探究金花茶4个有效部位(金花茶叶总皂苷、金花茶叶总多酚、金花茶花总皂苷、金花茶花总多酚)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抗非细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制。采用MTT实验检测金花茶4个有效部位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1975与HCC827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考察金花茶4个有效部位给药后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基于酶活检测,测定金花茶4个有效部位对EGFR酶活性的影响;采用药物分子对接实验,探究金花茶有效部位代表性成分与EGFR蛋白的直接作用能力与作用位点;利用Western blot检测金花茶4个有效部位对EGFR下游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花茶4个有效部位在50、100、150、200μg·mL-1均能显著性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1975与HCC827细胞的活力并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显示金花茶4个有效部位作用于NCI-H1975与HCC827细胞均能显著性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蛋白激酶活力测定实验结果表明,EGFR的酶活被金花茶4个有效部位显著性抑制;分子对接实验结果证实,金花茶4个有效部位化合物中多种药效成分与EGFR酶有较强的结合作用;Western blot实验结果确证,金花茶4个有效部位能下调非小细胞肺癌细胞EGF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金花茶4个有效部位均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GF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相关。该研究为金花茶有效成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科学依据,对金花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人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迁移 EGFR通路
原文传递
射干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雨 杨雅雯 +3 位作者 朱芸芸 刘启 黄必胜 刘大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9-116,共8页
目的:研究射干种子的质量检测规范并建立射干种子质量等级标准。方法:对不同产地射干种子进行净度分析,直径分类后测定不同直径大小的射干种子的千粒重、含水率、生活力和发芽率。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进行聚类分析,初步制定射干... 目的:研究射干种子的质量检测规范并建立射干种子质量等级标准。方法:对不同产地射干种子进行净度分析,直径分类后测定不同直径大小的射干种子的千粒重、含水率、生活力和发芽率。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进行聚类分析,初步制定射干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射干种子大小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湖北孝昌、大悟及黄冈农科院射干种子粒径较大,直径多在4.5~5.5 mm;湖北团风、云南曲靖、河北安国的射干种子较之其他3个产地的射干种子粒径较小,种子直径多在3.5~5.0 mm。射干种子采用10%NaClO去除假种皮可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在此基础上,以种子直径大小为主要分级指标,种子含水率、生活力、发芽率、净度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初步将射干种子质量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子直径≥5.5 mm,含水率≤10%,生活力≥94%,发芽率≥60%,净度≥93%;二级:种子直径≥4.5 mm,含水率≤10%,生活力≥90%,发芽率≥55%,净度≥85%;三级:种子直径≥3.5 mm,含水率≤10%,生活力≥84%,发芽率≥45%,净度≥80%。结论:该研究初步制定了射干种子质量分级标准,为射干种子的质量评价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另外,射干种子成熟度和种子存放时间对种子质量影响较大,生产上宜选择完全成熟(乌黑色)种子和新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 种子 发芽率 质量检测 质量分级
原文传递
麻城不同产地菊花中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和有效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刘引 戴蒙 +3 位作者 鲍五洲 黄必胜 郭兰萍 刘大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1-289,共9页
通过采集大别山区麻城市2个主产菊花的乡镇中24个村的菊花样品和土壤样品,测定并比较了菊花中13种矿质元素和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及14个土壤肥力指标,分析了菊花有效态元素的富集特征,筛选了影响菊花有效成分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麻城不... 通过采集大别山区麻城市2个主产菊花的乡镇中24个村的菊花样品和土壤样品,测定并比较了菊花中13种矿质元素和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及14个土壤肥力指标,分析了菊花有效态元素的富集特征,筛选了影响菊花有效成分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麻城不同产地菊花中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钾(K)>氮(N)>磷(P)>镁(Mg)>钙(Ca)>铁(Fe)>锰(Mn)>锌(Zn)>铜(Cu)>镍(Ni)>铬(Cr)>铅(Pb)>镉(Cd),其中K,N,Mg含量较一般作物的花要高,各产地菊花中重金属元素Cu,Cd,Pb含量均未超过相关标准。麻城不同产地菊花对土壤中有效N,P,K,Mg富集能力较强,而对土壤有效Ca富集能力最差。各种植基地土壤中有效Cu含量同菊花中N,Mg,K,Fe,Cu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麻城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均达到药典标准,其中黄土岗镇样品中绿原酸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占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普遍高于福田河镇,两地样品中木犀草苷的含量差别较小。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菊花中Cu,Zn,Cr元素含量和有效成分呈正相关,菊花中Fe,Mn,Ni含量和土壤中AvP,AvK,TK,AvMn,AvCu含量和有效成分呈负相关。综合来看,麻城菊花种植区在菊花生态种植时应补施Zn和Ca肥,增施K肥,适量施用N,P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城菊花 矿质元素 含量特征 土壤肥力 有效成分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射干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杀菌剂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雅雯 陈巧环 +3 位作者 周佳 黄必胜 苗玉焕 刘大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6042-6049,共8页
射干叶斑病在射干栽培产区多有发生,常始发于5月—6月,于开花期(7月—9月)快速蔓延,对该药材产量及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明确射干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该研究依据科赫法则分离纯化、鉴定出2种链格孢属致病真菌并进行致病性... 射干叶斑病在射干栽培产区多有发生,常始发于5月—6月,于开花期(7月—9月)快速蔓延,对该药材产量及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明确射干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该研究依据科赫法则分离纯化、鉴定出2种链格孢属致病真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同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6种不同化学杀菌剂、1种植物源杀菌剂、3种微生物源杀菌剂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筛选出合适的防治药剂。结果表明,有2种病原菌可导致射干叶斑病,分别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及交链格孢菌A.alternata。病原菌显微特征显示A.tenuissima产孢表型为分生孢子形成不分枝或少分枝长链,而A.alternata分生孢子则常形成树枝状分枝短链。A.tenuissima及A.alternata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2种病原菌均在pH偏碱性环境中生长较好;经室内杀菌剂筛选实验可知,化学杀菌剂40%氟硅唑对2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好抑制效果,其中A.tenuissima、A.alternata的EC50分别为12.42、12.78 mg·L-1。该研究结果为射干叶斑病后续理论研究及田间病害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 叶斑病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原文传递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 被引量:35
15
作者 DU Hong-Zhi HOU Xiao-Ying +2 位作者 MIAO Yu-Huan huang bi-sheng LIU Da-Hui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06-210,共5页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broke out in 2019 and spread rapidly. In 30 different countries, there are over seventy thousand patients have been diagnosed in total.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the effective ...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broke out in 2019 and spread rapidly. In 30 different countries, there are over seventy thousand patients have been diagnosed in total.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the effective program to prevent and treat for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ccumulated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plague in ancient and recent decades. Meanwhi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provide the more effective and personalized treatment via adjusting the specific medicine for each patient based on the different syndromes. In addition, TCM often has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distinct stages of diseases, contributing to the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Nowadays, TCM has exhibited decent effect in the in the fight against NCP. Therefore, it is convinced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OVEL coronavirus(2019-n Co V) INFECTIOUS diseases Inflammation
原文传递
不同干燥方法对半夏药材干燥特性、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罗寅珠 刘勇 +4 位作者 黄必胜 刘艳菊 刘启 雷咪 刘大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5845-5853,共9页
目的为探究不同初加工干燥方法(晒干、阴干、热风干燥)对半夏Pinelliae Rhizoma药材块茎外观性状、内在结构及品质的影响规律,筛选适宜的半夏药材产地干燥加工方法。方法通过比较晒干、阴干、热风干燥(40、55、70℃)方法下潜江新鲜半夏... 目的为探究不同初加工干燥方法(晒干、阴干、热风干燥)对半夏Pinelliae Rhizoma药材块茎外观性状、内在结构及品质的影响规律,筛选适宜的半夏药材产地干燥加工方法。方法通过比较晒干、阴干、热风干燥(40、55、70℃)方法下潜江新鲜半夏水分比、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半夏药材外观性状、折干率、密度、灰分、浸出物、淀粉以及核苷类成分(鸟苷、尿苷、腺苷、肌苷、尿嘧啶、次黄嘌呤)含量的影响,对药材品质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鲜半夏采用传统阴干耗时最长,约179 h,药材表面变为黑褐色,品相差,切面呈絮状,粉性不足;晒干较阴干耗时缩短40.8%,药材外观性状好,密度高,质坚实,直链淀粉含量最高,核苷类成分含量整体较高;鲜半夏采用热风干燥处理速率加快,耗时较阴干法缩短59.8%~89.9%,密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药材内部出现开裂甚至空心的现象,角质样严重,支链淀粉含量高,粉性降低,55℃烘干处理品相较好,浸出物含量随温度升高较阴干法降低7.8%~24.6%,尿苷、尿嘧啶、腺苷70℃烘干时含量最高,次黄嘌呤与肌苷含量40℃与55℃烘干处理最高,鸟苷含量阴干处理最高。结论从外观性状、药效成分含量及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半夏药材产地加工方法以晒干为宜;若药材加工量较大,半夏药材产地加工可以采用日光温室大棚多层晾晒技术和开发低温仿日晒干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干燥 色差 晒干 阴干 热风干燥 外观性状 折干率 密度 灰分 浸出物 淀粉 核苷 鸟苷 尿苷 腺苷 肌苷 尿嘧啶 次黄嘌呤 药材品质
原文传递
基于多指标的半夏产地加工去皮前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肖锟钰 雷林 +5 位作者 陶彩霞 林雄 王光忠 李水清 黄必胜 刘艳菊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21-2426,共6页
目的研究半夏Pinelliae Rhizoma产地加工去皮前的处理方法及工艺参数,为保证半夏药材质量提供关键的技术参数。方法分别采用"自然发汗""拌石灰粉""拌石灰水"3种方法处理,在各法处理第2、4、6、8天取样、... 目的研究半夏Pinelliae Rhizoma产地加工去皮前的处理方法及工艺参数,为保证半夏药材质量提供关键的技术参数。方法分别采用"自然发汗""拌石灰粉""拌石灰水"3种方法处理,在各法处理第2、4、6、8天取样、去皮。以样品外观性状、叶绿素含量、去皮率、得率、浸出物和琥珀酸含量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以样品性状及叶绿素含量为指标评价时,半夏质量以拌石灰水法为最佳,其次为拌石灰粉;以样品去皮率、得率及浸出物和琥珀酸含量为评价指标时,以拌石灰粉处理4 d的样品较好。按总评归一法综合评分,确定拌石灰粉处理4 d为最佳处理方法。结论半夏产地加工去皮前以拌石灰粉(每100 kg鲜半夏用石灰为10 kg)处理4 d为最佳,该方法简便,药材质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去皮 性状 浸出物 琥珀酸 拌石灰粉
原文传递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姜半夏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工艺 被引量:9
18
作者 陶彩霞 肖锟钰 +3 位作者 涂济源 刘艳菊 黄必胜 王光忠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002-2007,共6页
目的:优化姜半夏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为姜半夏一体化饮片生产规范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分析,以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白矾含量、草酸钙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鲜半夏干燥失水率、加水量、... 目的:优化姜半夏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为姜半夏一体化饮片生产规范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分析,以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白矾含量、草酸钙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鲜半夏干燥失水率、加水量、煮制时间3个因素,对姜半夏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工艺进行优选;同时对最佳工艺条件的一体化姜半夏祛痰药效进行验证。结果:姜半夏一体化生产的最佳工艺为半夏去皮后,趁鲜加入2倍量的水,与生姜、白矾共煮4 h,取出,干燥。该工艺生产姜半夏饮片可显著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泄量(P<0.01)。结论:响应面法优选的姜半夏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工艺简易可行、质量稳定,可用于姜半夏一体化饮片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半夏 响应面法 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 祛痰
原文传递
半夏白绢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测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佳 陈巧环 +4 位作者 许佳伟 陈红 黄必胜 苗玉焕 刘大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5209-5216,共8页
湖北省多个半夏种植基地在2020年夏季发现严重的白绢病病害,导致植株叶片黄化枯萎,块茎腐烂。为明确半夏白绢病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并筛选有效的防控药剂,该研究按照科赫法则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菌株鉴定及致病性测定,并研究... 湖北省多个半夏种植基地在2020年夏季发现严重的白绢病病害,导致植株叶片黄化枯萎,块茎腐烂。为明确半夏白绢病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并筛选有效的防控药剂,该研究按照科赫法则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菌株鉴定及致病性测定,并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平板和活体2种药剂筛选方法确定最有效的防控药剂。结果表明,半夏白绢病病原菌菌丝体为白色羽毛状,菌丝层上可产生大量白色至黑褐色菌核。结合形态学鉴定和基于LSU、TEF基因序列的分子鉴定,将该致病菌鉴定为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5~8;菌核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5℃,最适萌发pH为7~9。平板药剂筛选中对白绢病病原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杀菌剂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苯醚甲环唑、氟硅唑,三者EC均小于5 mg·L^(-1);活体药剂筛选结果显示具有较好杀菌效果的杀菌剂为噁霉灵和苯醚甲环唑,综合筛选试验结果,苯醚甲环唑可作为防治半夏白绢病的主推使用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白绢病 罗耳阿太菌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原文传递
16个产地地乌药材的系统鉴定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鑫 王旭 +6 位作者 刘曼 裴红 朱志国 黄必胜 刘义飞 宋成武 胡志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32-139,共8页
目的:构建地乌药材基原物种系统鉴定体系,并对全国16个产地的地乌药材进行综合品质评价,为地乌药材产地选择及临床用药安全奠定基础。方法:使用传统鉴别方法结合DNA条形码核糖体DNA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分子鉴定技术快速鉴别地... 目的:构建地乌药材基原物种系统鉴定体系,并对全国16个产地的地乌药材进行综合品质评价,为地乌药材产地选择及临床用药安全奠定基础。方法:使用传统鉴别方法结合DNA条形码核糖体DNA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分子鉴定技术快速鉴别地乌药材真伪,并基于HPLC-UV对地乌药材中5个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1%三氟乙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结果:传统鉴别及DNA条形码快速鉴别技术均能准确鉴别地乌药材真伪。BLAST比对分析发现,16个产地地乌药材均与林荫银莲花Anemone flaccida具有最大相似度;基于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表明湖北恩施板桥镇的地乌药材中5个三萜皂苷类成分含量之和最高(10.59%),其次为贵州毕节赫章(6.28%)和湖北长阳都镇湾(5.64%)。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可作为地乌药材传统鉴定技术的有效补充,该鉴别体系可保障地乌药材基原准确及临床用药安全。HPLC多指标成分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所涉及的产地中,湖北恩施、长阳、五峰,贵州毕节和重庆金佛山的地乌药材质量较优,可作为地乌药材的重要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乌 传统鉴定 DNA条形码 核糖体DNA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质量评价 产地选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