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顶层擘画——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惠康 《武大国际法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1-23,共2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所作系列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长远所需”和“当务之急”,凸显了新形势下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涉外法治建设成就巨大、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所作系列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长远所需”和“当务之急”,凸显了新形势下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涉外法治建设成就巨大、来之不易,但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亟待弥补。我国海外利益全方位多层次高速度拓展,外部法律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干涉与反干涉、制裁与反制裁外交斗争激烈,客观上要求强化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以法斗法”“以法制法”,丰富外交斗争法律“工具箱”,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必须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不断完善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重要讲话 涉外法治 时代逻辑 一体推进
下载PDF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法内涵与时代价值
2
作者 黄惠康 白晓航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30,共22页
70年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国际关系史和国际法发展史上的重大创举。这五项原则作为新中国向国际社会贡献的首份公共产品具有丰富国际法内涵,不仅同《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高度契合,也极大丰富、发展了国际法基本原则,成为国际法... 70年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国际关系史和国际法发展史上的重大创举。这五项原则作为新中国向国际社会贡献的首份公共产品具有丰富国际法内涵,不仅同《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高度契合,也极大丰富、发展了国际法基本原则,成为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重要组成。新形势下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一以贯之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必然要求、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应有之义,更是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挑战的解题思路。应以70周年纪念为契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促进文明包容互鉴、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法 国际秩序 全球治理
下载PDF
百年变局下涉外法治建设的时代逻辑
3
作者 黄惠康 《当代世界》 CSSCI 2024年第3期36-41,共6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对中国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的海外利益全方位多层次高速度拓展,同外部世界的利益融合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对中国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的海外利益全方位多层次高速度拓展,同外部世界的利益融合不断加深,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正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相应凸显。随着国际格局深度演进和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也要与时俱进,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全球治理 百年变局 时代逻辑
下载PDF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Connotations in International Law and Contemporary Relevance
4
作者 huang huikang Bai Xiaohang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24年第4期42-70,共29页
The year 2024 marks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initiated by China.As an anchor foreign policy of New China and its first contribution of public product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 The year 2024 marks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initiated by China.As an anchor foreign policy of New China and its first contribution of public product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the Five Principles have made a historic contribution to the building of a new type of just and equitabl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advancing 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and becoming universally applicable basic norms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key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NCIPLES initiated applicable
下载PDF
中国对外关系立法的里程碑——论中国首部《对外关系法》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系统集成和守正创新 被引量:15
5
作者 黄惠康 《武大国际法评论》 CSSCI 2023年第4期1-27,共27页
制定《对外关系法》是对外关系领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提高对外工作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成果,也是立法领域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完善涉外法律体系,增强涉外立法的系统性、整体... 制定《对外关系法》是对外关系领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提高对外工作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成果,也是立法领域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完善涉外法律体系,增强涉外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时效性的重大进展。该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既从宏观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形成对外关系法律体系“一体两翼”的基本格局,也从微观层面构筑起“四梁八柱”的法律支撑;既充分体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以贯之,又充满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与时俱进,守正固本、创新发展的意涵浓郁,堪称中国对外关系立法的系统集成之作和守正创新之作,在涉外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关系 对外关系法 涉外法治 涉外立法
下载PDF
准确把握“涉外法治”概念内涵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被引量:87
6
作者 黄惠康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22年第1期1-20,共20页
"涉外法治"概念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的一项重要创新发展,凸显了涉外法治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法治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准确理解"涉外法治"概念要推本溯源,厘清&qu... "涉外法治"概念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的一项重要创新发展,凸显了涉外法治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法治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准确理解"涉外法治"概念要推本溯源,厘清"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涉外法治"与"国际法治"的相互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涉外法治"的时代逻辑。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的认识飞跃是其理论基础。国家治理与国际治理、国家法治与国际法治,虽属两个不同的治理范畴和法治体系,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作为国家法治中的涉外一翼,涉外法治在国家法治和国际法治这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布局,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国内法治 涉外法治 国际法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国际法治系列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被引量:31
7
作者 黄惠康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21年第1期27-51,共25页
习近平关于国际法治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要义是胸怀“两个大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善用法治武器,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奉行法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驾护航;坚持公平正义,推进国际关... 习近平关于国际法治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要义是胸怀“两个大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善用法治武器,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奉行法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驾护航;坚持公平正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弘扬法治精神,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进国际法治合作。这六大核心要义分别代表了习近平关于国际法治系列重要论述应运而生的时代逻辑、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建设国际法治的总体目标、努力方向、基本原则和实现路径,对深入推进国际法治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国际法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公平正义
下载PDF
从战略高度和全球视角认知和推进涉外法治建设 被引量:17
8
作者 黄惠康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2年第5期37-54,共18页
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是法治领域统筹“两个大局”、应对前所未有外部风险挑战、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战略举措。通过涉外法治联动国际法治,是我国积极拓展制度性权利的一条有效路径。“涉外法治”概念的提出,是一... 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是法治领域统筹“两个大局”、应对前所未有外部风险挑战、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战略举措。通过涉外法治联动国际法治,是我国积极拓展制度性权利的一条有效路径。“涉外法治”概念的提出,是一项重要创新发展,要准确理解其内涵。从调整对象、法律属性、法治格局和法治体系的视角考察,“涉外法治”本质上仍是国家法治的一部分,并与国内法治一起构成全面依法治国的“鸟之两翼”。当务之急是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补短板、强弱项,提高涉外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本文从战略认知、概念溯源和实践推进三个维度,探讨了新形势下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涉外法治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准确理解“涉外法治”概念的内涵以及怎样加快涉外法治体系建设这三大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国内法治 涉外法治 国际法治 统筹推进
下载PDF
论国际法的编纂与逐渐发展——纪念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成立七十周年 被引量:9
9
作者 黄惠康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18年第6期1-32,共32页
"没有法典,就没有正义。"国际法法典化是法学家的梦想,也是联合国宪章确定的目标。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成立是国际法百年编纂与发展史的转折点。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法委员会70年工作及其贡献的回顾和对国际法编纂与发展现状... "没有法典,就没有正义。"国际法法典化是法学家的梦想,也是联合国宪章确定的目标。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成立是国际法百年编纂与发展史的转折点。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法委员会70年工作及其贡献的回顾和对国际法编纂与发展现状的客观分析,探讨进一步增强国际法委员会能力和贡献的方式、方法。文章认为,国际法委员会在法律编纂、拟定公约方面成就卓著,尤以外交、领事、条约、海洋、国际刑法诸领域突出;在逐渐发展和研究方面,也取得多项重大理论突破。但受制于国际关系的现实以及国家的政治意愿,其作用仍有待加强。国家始终是国际法逐渐发展和编纂的源动力和驱动力,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国际法委员会本身的工作方法问题也不容忽视。世界要和平,各国要发展,都离不开法治和秩序。国际法委员会使命神圣,作用不可替代。70周年是契机,要为未来谋平衡,努力实现国际关系法治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国际法委员会 国际法的编纂 国际法的逐渐发展
下载PDF
冷藏传感器位置对风冷冰箱温度均匀性的影响
10
作者 黄慧康 舒宏 +1 位作者 余雄辉 劳飞达 《家电科技》 2021年第S01期212-216,共5页
温度均匀性是评价冰箱优劣的关键指标,对食物的保鲜和保存十分重要,而影响冰箱温度均匀性的因素有多种,如发泡效果、风道设计和搁架长度等。因此,以冷藏温度传感器位置为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对温度偏差、耗电量等参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 温度均匀性是评价冰箱优劣的关键指标,对食物的保鲜和保存十分重要,而影响冰箱温度均匀性的因素有多种,如发泡效果、风道设计和搁架长度等。因此,以冷藏温度传感器位置为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对温度偏差、耗电量等参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冷藏传感器位于间室温度偏差较大的位置有利于冷藏室温度均匀性的提升。其中,冷藏室第一层温度偏差最大,原冷藏传感器位置下的第四层温度偏差最小;将传感器位置调整至第一层距顶部7.5 cm处,较原传感器位置相比,16℃下,冷藏间室最大温差由11.6℃下降至5.8℃;32℃下,最大温差由15.7℃下降至8.9℃。此外,调整冷藏传感器位置后,冷藏室制冷更频繁,而冰箱各间室的平均温度与耗电量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冷冰箱 冷藏传感器 温度均匀性
下载PDF
Divided We Fall Why united action on climate change is vital
11
作者 huang huikang 《China Today》 2010年第11期52-55,共4页
SINCE the mid-18th century Earth's climate systems have been undergoing detectable changes,mainly characterized by continuous warming and its various effects.This tendency shows itself to be stronger in the 21st c... SINCE the mid-18th century Earth's climate systems have been undergoing detectable changes,mainly characterized by continuous warming and its various effects.This tendency shows itself to be stronger in the 21st century.Threats to humankind of the adverse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emerge in everyday measures of our"norms,"such as the rise of sea levels,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s,rampant and frequent typhoons,heatwaves,droughts,floods and other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下载PDF
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惠康 《国际法学刊》 2024年第1期1-28,154,共29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启航的“一带一路”,开拓进取、砥砺前行,走过初创十年,已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是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项重要标志性成就,无论在物理层面还是在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启航的“一带一路”,开拓进取、砥砺前行,走过初创十年,已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是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项重要标志性成就,无论在物理层面还是在理念层面都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开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法治保障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稳步推进,日趋完善。面向未来,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法治保障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当前,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严峻且复杂的国际形势,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法律之争,必须坚持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继续稳步加强“一带一路”法治保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法治保障 涉外法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国际法治系列重要论述的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 被引量:18
13
作者 黄惠康 《国际法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3-15,共13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国际法治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依法治国涵盖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并积极参与建设国际法治,是建设法治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国际法治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依法治国涵盖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并积极参与建设国际法治,是建设法治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国际法治的系列重要论述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指向,其实践逻辑是,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进入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两期叠加,应运而生;历史逻辑是,中国特色国际法治理论与实践与时俱进的传承发展,既有高度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又有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创新性;理论逻辑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广泛汲取东西法治文明精华,打造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在国际法治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国际法治的系列重要论述对深入推进国际法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践逻辑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原文传递
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大国法律外交的鸿篇巨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惠康 《国际法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3-24,共22页
党的十八大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外交进入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大国法律外交波澜壮阔,风生水起,鸿篇巨制徐徐展开,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其中包括但不限... 党的十八大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外交进入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大国法律外交波澜壮阔,风生水起,鸿篇巨制徐徐展开,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入宪;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向海兴国“蓝色外交”扎实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外交”引领发展新潮流;境外追逃追赃“红色外交”驰而不息;全方位外交布局日臻完善;中国特色大国法律外交理论建树卓著。中国特色大国法律外交为国际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国际法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迈向新征程,中国法律外交将一秉初衷,继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外交法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十年 二十大报告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中国涉外法治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纪念香港回归祖国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25周年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惠康 《国际法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3-17,共15页
“一国两制”和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伟大创举。法治是香港的根本,中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香港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石。香港的涉外法治既是香港总体法治的重要一翼,也是中国涉外法... “一国两制”和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伟大创举。法治是香港的根本,中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香港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石。香港的涉外法治既是香港总体法治的重要一翼,也是中国涉外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为“一国两制三法系”条件下探索不同法系和跨境法律规则的衔接提供了宝贵经验。香港发达的律师业和法律服务业促进了中国内地律师业和法律服务业的国际化,促进了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交融发展。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和解决争议服务中心,为中国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香港与内地一道促进了全球治理和国际法治的发展。香港在中国涉外法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越来越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香港特别行政区 涉外法治 国际法治 基本法
原文传递
从战略高度推进高素质涉外法律人才队伍建设 被引量:52
16
作者 黄惠康 《国际法研究》 2020年第3期10-18,共9页
早在100多年前,清廷外臣李佳白就曾指出,“中西未交涉以前不识有公法也,中西既交涉之后不可无公法也。……因念中外交涉之事日繁一日,亦日棘一日”,在培养国际法人才方面“诚能贯而通之,引而伸之,一省数十人合十数省数百人,熟谙公法而... 早在100多年前,清廷外臣李佳白就曾指出,“中西未交涉以前不识有公法也,中西既交涉之后不可无公法也。……因念中外交涉之事日繁一日,亦日棘一日”,在培养国际法人才方面“诚能贯而通之,引而伸之,一省数十人合十数省数百人,熟谙公法而后出于中外交涉事,或和平与议,或执理与争,庶几外交不致如今日之棘手也。”他并预言:“我国家得此数十外交之长才,转弱为强……是公法之所系者大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律人才 中外交涉 公法 外交 国际法人才 战略高度 高素质
原文传递
论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纪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放签署30周年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惠康 《国际法学刊》 2022年第4期1-33,154,共34页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之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了基本框架,在国际法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中国关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主张可以概括为如下六大命题:气候变化是一个不容置疑且...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之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了基本框架,在国际法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中国关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主张可以概括为如下六大命题:气候变化是一个不容置疑且不可逆转的事实,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气候变化关涉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人类必须担负起责任,有所作为;气候变化无国界,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应遵循公约确立的基本原则;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在于行动。中国式现代化是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现代化。中国将为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气候变化 全球治理 《巴黎协定》 中国主张
原文传递
国际法的发展动态及值得关注的前沿问题 被引量:20
18
作者 黄惠康 《国际法研究》 2019年第1期3-14,共12页
世界正经历巨大变局。国际法的发展呈现五大特征: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制度性权力和未来秩序主导权之争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国际竞争从传统陆地疆域向包括海洋、极地、外空、网络在内的新疆域拓展的态势愈发明显,海洋... 世界正经历巨大变局。国际法的发展呈现五大特征: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制度性权力和未来秩序主导权之争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国际竞争从传统陆地疆域向包括海洋、极地、外空、网络在内的新疆域拓展的态势愈发明显,海洋领域规则制定和实施持续走深走实;网络空间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在国际议程中的位置加速前移;气候变化谈判进入转折期,各方加紧谋划未来全球环境治理体制;国际法日益成为对外斗争的重要抓手。在此大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一带一路"法治保障、《禁止核武器条约》与全面核裁军进程、国际司法机构与国际法的解释与适用、条约履约机构和缔约国大会扩权动向、国际法院"查戈斯群岛咨询意见案"、朝鲜半岛局势相关法律问题、美英法对叙利亚动武的合法性问题、全球海洋治理及"南海仲裁案"后续法律问题、构建中国特色国际法学体系等十大前沿法律问题值得学界关注和研究。国际法学人应怀着对法律的敬重,以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外交和世界和平事业做贡献,努力开创国际法学研究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发展动态 关注 前沿 法律问题
原文传递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全球治理变革和国际法治贡献中国智慧——纪念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黄惠康 《国际法学刊》 2021年第3期1-29,155,共30页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作为多边外交的重要参与方,从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到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从全面依法治国到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作为多边外交的重要参与方,从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到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从全面依法治国到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50年迈出了三大步,从融入、参与到引领,实现了历史性的跨域。中国始终坚守公平正义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治理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体制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倡导并以责任担当践行多边主义,坚定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法治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国际治理变革的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席位 恢复 联合国 全球治理 国际法治 中国贡献
原文传递
论国际法理论与外交实践的融合之道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惠康 《国际法学刊》 2019年第1期1-21,165,共22页
外交是君子之交,与法律融合是君子之道。有外交就有国际法。法律外交是现代外交的高级形态,也是学人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调研是外交的生命线,应成为国际法学者的"看家本领"。我国需要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以更高水平运用国际... 外交是君子之交,与法律融合是君子之道。有外交就有国际法。法律外交是现代外交的高级形态,也是学人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调研是外交的生命线,应成为国际法学者的"看家本领"。我国需要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以更高水平运用国际法,善打"法律牌"。既要从战略层面提出用好国际法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路、建议,也要从微观层面就国际法的前沿问题提出中国方案。法律与外交融合,应努力把握科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外交 法律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