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州区生境质量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娇 廖铁军 +1 位作者 黄俊龙 周霖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明确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以万州区为对象,分析其2009~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采用InVEST模型,创新参数设置和土地利用可达度的确定方法,对区域生境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万州区生境质... 为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明确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以万州区为对象,分析其2009~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采用InVEST模型,创新参数设置和土地利用可达度的确定方法,对区域生境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万州区生境质量总体保持较好。但相比2009年,由于建设用地扩张和脆弱的自然生态,当前生境质量轻微退化,其主要分布于可达度高、人类活动频繁的城镇交通用地周围和地形地势转换的脆弱地带,生境水平较基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生境退化 土地利用
下载PDF
氢气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性疾病及器官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黄俊隆 刘文武 孙学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6-411,共6页
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器官移植的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氢气作为一种新的抗氧化剂,在多种器官缺血再灌注疾病和器官移植模型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这里,我们回顾与氢气治疗相关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性疾病及... 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器官移植的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氢气作为一种新的抗氧化剂,在多种器官缺血再灌注疾病和器官移植模型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这里,我们回顾与氢气治疗相关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性疾病及器官移植的研究进展,讨论氢气在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效应和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大量实验证据表明,氢气能够通过选择性抗氧化减少氧化应激,对抗炎症,减少凋亡,在不同的缺血再灌注疾病模型及器官移植中发挥显著的保护治疗作用。氢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为未来氢气医学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但相关机制和临床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缺血再灌注损伤 器官移植
下载PDF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在慢性应激诱发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政华 寇兴瑞 +2 位作者 杜格致 黄俊龙 张友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21-1525,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及其激动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AICAR)在慢性应激诱发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慢性应激模型,设对照组、应激组、应激加AICAR给药组和AICAR给药组,每组6只。采用EL... 目的探讨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及其激动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AICAR)在慢性应激诱发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慢性应激模型,设对照组、应激组、应激加AICAR给药组和AICAR给药组,每组6只。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浓度,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的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脂肪变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AMPK蛋白表达;然后用AICAR处理慢性应激小鼠并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慢性应激导致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功能损害(ALT、AST水平升高,P<0.01),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升高(P<0.05),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P<0.01)以及肝组织AMPK蛋白表达降低(P<0.01)。AICAR改善了肝细胞脂肪变性,并缓解了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慢性应激可能通过AMPK信号通路诱发NAFLD,AMPK激动剂AICAR可缓解慢性应激导致的NAF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应激 腺苷-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
下载PDF
眼科影像标记系统在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谢瞻 杜牧龙 +2 位作者 黄军龙 刘庆淮 范雯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影像标记系统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医科大学2013和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25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国籍分为中国学生组(180人)及留学生组(72人),中国学生组... 目的探讨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影像标记系统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医科大学2013和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25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国籍分为中国学生组(180人)及留学生组(72人),中国学生组和留学生组组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眼科OCT影像标记系统进行临床见习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PPT讲授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进行期末测试和教学效果反馈问卷调查,比较学生的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结果实验组期末成绩优于对照组,对教学效果主观评价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临床见习教学中使用眼科OCT影像标记系统,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影像标记系统 眼科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见习教学 医学教学
下载PDF
麻醉诱导期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黄俊龙 郭东斌 +1 位作者 李冰 周建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49-2953,共5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在麻醉诱导期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稳定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夹闭术+颅内压探头置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按队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经静脉给予咪...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在麻醉诱导期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稳定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夹闭术+颅内压探头置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按队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经静脉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0.1 mg·kg^(-1)、注射用顺阿曲库铵0.15 mg·kg^(-1)完成麻醉诱导,插入气管导管,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试验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5 min至手术结束期间予以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4μg·kg^(-1)·h^(-1)静脉泵注,其余用药同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完成即刻(T2)、气管插管时(T3)、夹闭动脉瘤时(T4)、术毕(T5)、拔管后2 min(T6)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镇静质量与苏醒评分,颅内压波形参数,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均入组4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T6时的心率(HR)分别为(82.31±9.73)和(86.91±10.36)beat·min^(-1),镇静-躁动评分(SAS)分别为(3.22±0.75)和(3.58±0.80)分,术后第1天的平均颅内压波幅(MWA)分别为(3.42±0.75)和(3.76±0.69)mmHg,术后第2天MWA分别为(2.68±0.63)和(2.98±0.57)mmHg,术后第1天压力波幅相关性指数(RAP)分别为0.46±0.11和0.52±0.12,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中瑞姆赛镇静评分(Ramsay)、麻醉苏醒时间、术后6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唤醒期间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0%(10例/40例)和36.84%(14例/38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应用在麻醉诱导期,可稳定颅内动脉瘤术后颅内压波形参数、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 麻醉诱导期 颅内动脉瘤 颅内压波形
原文传递
不同方向撕除内界膜方式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视网膜位移的影响
6
作者 李元龙 郑欣华 +4 位作者 黄军龙 苏筠 胡仔仲 谢平 刘庆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1期2100-2103,共4页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切术中不同方向撕除内界膜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愈合后视网膜位移、视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5例(25眼),按照术中内界膜(ILM)撕除方向,以1:1随机分为NS-TI组(13眼)和TI-NS组(12眼)。NS-TI组患者接受...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切术中不同方向撕除内界膜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愈合后视网膜位移、视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5例(25眼),按照术中内界膜(ILM)撕除方向,以1:1随机分为NS-TI组(13眼)和TI-NS组(12眼)。NS-TI组患者接受内界膜撕除方向为鼻上起瓣,向颞下方向撕除ILM;TI-NS组患者接受内界膜撕除方向为颞下起瓣,向鼻上方向撕除ILM。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采集患者自发荧光照相,通过影像学上血管标记点或交叉点的位置计算黄斑视盘距离(FMD)、颞侧血管至视盘距离(T-OD)、鼻侧血管至视盘距离(N-OD)、黄斑区垂直血管距离(VIAD)、黄斑区水平血管距离(HIAD)、黄斑区面积(PMA)。对比两种撕膜方式后术后1月、3月视网膜位移(包括FMD、T-OD、N-OD、VIAD、HIAD、PMA)、裂孔闭合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析两种撕膜方式的异同。结果:术后1月及3月,两组患者的视网膜皆向视盘方向偏移,表现为FMD、T-OD、N-OD、VIAD、HIAD、PMA五项指标均较术前增大(p <0.05)。术后1月及3月,NS-TI组和TI-NS组FMD、T-OD、N-OD、VIAD、HIAD、PMA、黄斑裂孔愈合率(皆100%)和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方向撕除内界膜不是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视网膜位移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膜 特发性黄斑裂孔 视网膜位移 玻璃体切割术
原文传递
Corticosterone rapidly promotes respiratory burst of mouse peritoneal macrophages via non-genomic mechanism 被引量:1
7
作者 SHI Wen-lei MA Qian +5 位作者 ZHANG Lu-ding huang jun-long ZHOU Jian LIU Lei SHEN Xing-hua JIANG Chun-le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9期3127-3132,共6页
Background Th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glucocorticoids (GCs) have been described as bimodal. High concentration of GCs exerts immunosuppressive effects and low levels of GCs are immunopermissive. While the immun... Background Th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glucocorticoids (GCs) have been described as bimodal. High concentration of GCs exerts immunosuppressive effects and low levels of GCs are immunopermissive. While the immunosuppressive mechanisms of GC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tensely, the immunopermissive effects of GCs remain unclear. A lot of studies showed GCs could exert rapid non-genomic actions. We herein studied the rapid immunopromoting effects of GCs.Methods We observed the rapid (within 30 minutes) effects of corticosterone on respiratory burst of mouse peritoneal macrophages and studied their mechanisms. The superoxide anions were measured by cytochrome C reduction assay.Protein kinase C phosphorylation was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d membrane fluidity was evaluated by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Results The 10-8 mol/L and 10-7 mol/L corticosterone rapidly increased the superoxide anions production by macrophages, which were insensitive to GC-receptor antagonist, mifepristone, and protein-synthesis inhibitor,cycloheximide. Corticosterone coupled to bovine serum albumin was able to mimic the effects of corticosterone. The effects were independent of protein kinase C pathway and the change in membrane fluidity.Conclus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rticosterone rapidly promote the superoxide anions production by mouse peritoneal macrophages may through non-genomic mechanisms. This study may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GCs under stress condition and the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nongenomic effects of G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COCORTICOIDS MACROPHAGES superoxide anions respiratory burst NEUROIMMUNOMODU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