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网联交通环境下基于Q学习的路径规划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罗毅 马万经 王玲 《交通与运输》 2022年第4期63-67,共5页
强化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常见的一种学习范式,强化学习通过不断地与环境进行交互来使得整体行动收益达到最大化。智能网联交通是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通过智能的路侧设施,可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独特的鸟瞰视角输入。为研究强化学习在... 强化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常见的一种学习范式,强化学习通过不断地与环境进行交互来使得整体行动收益达到最大化。智能网联交通是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通过智能的路侧设施,可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独特的鸟瞰视角输入。为研究强化学习在智能网联交通环境下对路径规划的作用,将智能网联交通环境提供的鸟瞰视角作为输入,使用Canny方法将俯视交通环境中的道路形状进行特征提取,简化成网格显示,从而把复杂的路径规划问题转换成简单的基于表格的求解问题。使用Q学习这种经典的off-policy强化学习方法,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多交叉口路径规划。研究发现,Q学习在多至9个宫格的情况下,仍具有快速的收敛性和可靠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交通 路径规划 强化学习 鸟瞰视角 Q学习
下载PDF
Nb含量对取向硅钢第二相粒子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汪勇 黄罗翼 +1 位作者 李光强 朱诚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1-329,共9页
制备了3种不同Nb含量的取向硅钢(w(Nb)依次为0、0.009%、0.025%),借助SEM、TEM、EDS等手段,系统分析了钢中第二相粒子的形貌、尺寸及分布等,并研究了Nb含量对取向硅钢组织、织构、力学性能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添加能够有效净化... 制备了3种不同Nb含量的取向硅钢(w(Nb)依次为0、0.009%、0.025%),借助SEM、TEM、EDS等手段,系统分析了钢中第二相粒子的形貌、尺寸及分布等,并研究了Nb含量对取向硅钢组织、织构、力学性能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添加能够有效净化取向硅钢钢液,随着Nb含量从0增加到0.025%,钢中夹杂物数密度从577.5个/mm^(2)减少至156.6个/mm^(2),产生裂纹的可能性降低,有利于热轧和冷轧生产工序的顺利进行;此外,铸坯的室温力学性能也随着Nb含量的增加显著提升,这有利于高强度取向硅钢的生产。当取向硅钢中Nb添加量为0.009%时,渗氮板中析出物、组织和织构分布特点最有利于Goss晶粒在高温退火过程中异常长大,得到大尺寸二次再结晶晶粒,成品板磁性能优异,磁感应强度B800达到1.872 T,铁损P1.7/50仅为1.252 W/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NB含量 第二相粒子 力学性能 磁性能 二次再结晶
下载PDF
页岩气藏压裂缝网扩展流动一体化模拟技术 被引量:6
3
作者 盛广龙 黄罗义 +2 位作者 赵辉 饶翔 马嘉令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96,共13页
页岩气藏天然裂缝分布复杂,地层非均质性强,水平井压裂技术是开发的必要手段,建立页岩气藏压裂缝网扩展与流动一体化模拟方法对于制定生产方案及评价压裂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基于闪电模拟的油藏压裂裂缝网络扩展计算方法来模... 页岩气藏天然裂缝分布复杂,地层非均质性强,水平井压裂技术是开发的必要手段,建立页岩气藏压裂缝网扩展与流动一体化模拟方法对于制定生产方案及评价压裂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基于闪电模拟的油藏压裂裂缝网络扩展计算方法来模拟页岩气藏多分支裂缝网络形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EDFM)来定量表征页岩气藏有机质-无机质-裂缝网络之间的复杂流动机制,从而实现页岩气藏压裂缝网扩展流动一体化模拟。基于该方法建立了200 m×200 m的地质模型进行缝网形态模拟以及流动表征,通过缝网扩展模拟方法得到裂缝网络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进行流动模拟,得到模型生产200 d后的含气饱和度分布以及产气量分布曲线。同时,基于本文模型分析了压裂液注入压力、分形概率指数、压裂液黏度以及裂缝网格精细程度等参数对裂缝网络形态、含气饱和度分布以及页岩气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压裂液注入压力越高分形概率指数越小、压裂液黏度越小裂缝扩展范围越大、含气饱和度下降范围越大单井产量越高,裂缝模拟精度会显著影响产量误差。基于该页岩气藏压裂缝网扩展流动一体化模型可以大规模模拟页岩气藏缝网形态以及多重介质复杂流动,为评价页岩气藏压裂施工好坏以及产量预测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水力压裂 缝网扩展 流动表征 一体化模拟
下载PDF
低碳纺织经济下印染行业的转型路径 被引量:6
4
作者 黄罗以 关晓宇 王越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3,共5页
传统纺织印染行业作为高排放行业之一,在“双碳”背景下有强烈的转型动机。面对巨大的减污降碳压力,分析了印染行业在碳约束条件下生存经营的现状与瓶颈,从政府、企业、地方部门等方面,梳理印染行业低碳化生产的可行性路径,并针对各个... 传统纺织印染行业作为高排放行业之一,在“双碳”背景下有强烈的转型动机。面对巨大的减污降碳压力,分析了印染行业在碳约束条件下生存经营的现状与瓶颈,从政府、企业、地方部门等方面,梳理印染行业低碳化生产的可行性路径,并针对各个路径进行具体讨论,为印染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印染 低碳纺织经济 转型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页岩油藏产量预测定量表征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玉辉 龚杰 +4 位作者 盛广龙 赵辉 黄罗义 石晨阳 徐云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7-153,共7页
页岩油藏开采过程通常包括压裂、闷井、返排,较常规油藏其流体渗流机理复杂,采用传统产量预测模型难以描述其复杂生产变化特征。传统定量表征模型虽可以描述页岩油藏产量变化特征,但其需要根据实际生产数据人工提取特征参数,无法适用于... 页岩油藏开采过程通常包括压裂、闷井、返排,较常规油藏其流体渗流机理复杂,采用传统产量预测模型难以描述其复杂生产变化特征。传统定量表征模型虽可以描述页岩油藏产量变化特征,但其需要根据实际生产数据人工提取特征参数,无法适用于新井产量预测。通过收集现场实际生产数据建立样本库,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产量主控因素与定量表征模型特征参数关系模型,形成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定量表征产量预测新方法。训练后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关性较好,通过输入压裂施工、油层品质、生产因素等参数即可预测新井全周期生产动态及不同施工措施下的产量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对页岩油开发技术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藏 定量表征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产量预测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纺织印染技术的升级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6
6
作者 黄罗以 关晓宇 王越平 《天津纺织科技》 2023年第5期57-62,共6页
“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已经成为我国“十四五”发展时期乃至今后长期低碳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传统纺织印染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正经历着新旧印染技术的迭代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印染行业各个... “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已经成为我国“十四五”发展时期乃至今后长期低碳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传统纺织印染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正经历着新旧印染技术的迭代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印染行业各个环节的工艺改进、技术升级研究出发,分析新旧印染工艺和技术在双碳背景下的发展路径,为政策的建设与实施提供支撑,展望印染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为纺织印染行业持续性控碳减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印染 碳减排 低碳经济 工艺改进 技术升级
下载PDF
车前草中黄酮类成分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罗仪 翁约约 +1 位作者 黄旭慧 王朝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52-2765,共14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ωB97XD/6-311+G(2d,p)方法对车前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量化计算研究,探讨了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首先研究了13种车前草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1~13)和已成药的二氢杨梅素(14)的几何结构、谱学性质及电子结构,再运...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ωB97XD/6-311+G(2d,p)方法对车前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量化计算研究,探讨了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首先研究了13种车前草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1~13)和已成药的二氢杨梅素(14)的几何结构、谱学性质及电子结构,再运用概念密度泛函理论进行反应指数分析,最后利用药代动力学平台开展了成药性评价.根据几何结构的分析结果初步推测14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10>12≈7>13>6>4>14≈9≈8>11>5>3≈2>1.核磁共振拟合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核磁位移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度较高(R2>0.95).分子表面静电势图显示,14种黄酮类化合物的静电势的极小值点都位于羰基氧附近,极大值点都位于羟基氢附近,且B环上对位羟基的极大值>C环和A环羟基极大值.全局反应性描述符结果显示,化合物1,2,4,11和12的化学势较低,电负性、亲电指数和硬度较高,说明这5种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性较好.通过局部反应性描述符进一步预测了14种黄酮类化合物的亲核/亲电反应位点.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化合物1,3,4,6,12和13的成药性和药代动力学活性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4和12最有成药潜力,可进行更深入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草 黄酮类 抗氧化活性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五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计算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严茜茜 黄罗仪 +1 位作者 王朝杰 向铮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955-960,共6页
目的:在模拟大脑油性环境下对五种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进行整体和局部性质计算比较分析。方法:采用密度泛函B3LYP/TZVP计算方法,对五种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紫外光谱和概念密度泛函分析,利用环己烷模拟大脑油性环境... 目的:在模拟大脑油性环境下对五种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进行整体和局部性质计算比较分析。方法:采用密度泛函B3LYP/TZVP计算方法,对五种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紫外光谱和概念密度泛函分析,利用环己烷模拟大脑油性环境。结果:共轭效应使得极性键键长缩短;静电势差异决定了分子间作用位点的不同,在酶反应中,与蛋白质构象的改变密切相关;溶剂效应对紫外光谱产生影响,其中溶剂的极性越大红移越大。由福井函数结合相对亲电指数与相对亲核指数,表明多奈哌齐和卡巴拉汀亲电、亲核能力都很强,加兰他敏亲核能力强,美金刚和石杉碱甲亲电、亲核能力均比较弱。结论:五种药物分子的结构差异、电性差异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并决定了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四种抗胆碱酯酶抑制剂活性略有差异但明显高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其中多奈哌齐药理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美金刚 多奈哌齐 密度泛函
下载PDF
耐多药结核病治疗药物及潜在药物的结构和性质计算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震岳 翁约约 +1 位作者 黄罗仪 王朝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459-467,共9页
目的:比较分析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临床治疗药物和潜在药物结构与性质差异,为开发新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密度泛函理论M06-2X/6-311+G(2d,p)方法,对噁唑烷酮类MDR-TB治疗药物利奈唑胺(Lin),临床试验药物舒特唑胺(Sut)、德帕唑胺(Del)... 目的:比较分析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临床治疗药物和潜在药物结构与性质差异,为开发新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密度泛函理论M06-2X/6-311+G(2d,p)方法,对噁唑烷酮类MDR-TB治疗药物利奈唑胺(Lin),临床试验药物舒特唑胺(Sut)、德帕唑胺(Del)、TBI-223(223)及新近合成化合物19c的药效构象、几何和电子结构、红外(IR)、紫外-可见(UV-Vis)、电子圆二色(ECD)谱进行计算比较,并借助概念密度泛函理论进行分子全局反应指数分析,使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平台开展成药性和ADME/Tox评估。结果:计算显示19c增加一个手性中心明显减少了药效构象,在不同溶剂环境中,五种化合物药效结构几何参数值相近,计算值与晶体参数吻合较好。极性环境使Del极性改变最大。计算红外光谱特征与实验吻合。Lin计算的紫外最大吸收波数与实验完全一致,Del紫外吸收光谱以HOMO电子向LUMO跃迁为主,其他均以HOMO向LUMO+2跃迁为主,都具有双峰曲线。Sut计算ECD峰与实验相吻合。19c、Sut和Lin静电势分布主要集中在噁唑烷酮端,而Del和223则另一端呈电势负性。五种化合物反应指数彼此数值接近。类药性评价显示Del分布系数与其他差别大,整体彼此相近。动力学参数五种化合物比较一致,但临床用药Lin的参数更优。结论:新化合物19c较MDR-TB临床治疗药物及临床试验药物具有优势,存在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结核病 利奈唑胺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指数
下载PDF
瑞德西韦及其合成中间体结构和性质的计算分析
10
作者 陈蒙仪 孙祥 +1 位作者 黄罗仪 王朝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9期689-698,共10页
目的:研究具广谱抗病毒活性的潜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瑞德西韦及其合成中间体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X3LYP/6-311+G(2d,p)对瑞德西韦及其合成中间体13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反应活性位点(分子表... 目的:研究具广谱抗病毒活性的潜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瑞德西韦及其合成中间体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X3LYP/6-311+G(2d,p)对瑞德西韦及其合成中间体13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反应活性位点(分子表面静电势、原子电荷、前线分子轨道)和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并运用概念密度泛函理论重点对化合物5和瑞德西韦(6a)的反应活性指数(化学势、化学硬度、亲电指数、亲核力差值指数和亲电力差值指数)差异比较,再利用药代动力学平台开展成药性评价。结果:几何结构分析化合物6a和12b,理论计算值和实验值基本吻合。分子静电势和原子电荷分析结果均表明,瑞德西韦及其中间体结构上的羟基氧易发生亲电反应,氨基氢和羟基氢易发生亲核反应。前线分子轨道分布说明鸟嘌呤类似物结构是瑞德西韦的活性母核结构,化合物5的活性优于瑞德西韦(6a)。药代动力学预测化合物2、9、12a和12b的成药性较好,并推测瑞德西韦(6a)可能对COVID-19疗效甚微或基本无效。结论:化合物5具有潜在研究价值,瑞德西韦疗效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德西韦 中间体 反应活性位点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基于闪电模拟的油藏压裂裂缝网络扩展计算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辉 盛广龙 +3 位作者 黄罗义 马嘉令 叶义平 冷茹霜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9-510,共12页
油藏压裂产生高导流能力水力裂缝,并形成复杂次生裂缝网络,为非常规油气藏经济效益开发提供了支撑.描述压裂裂缝网络形态是压裂效果评价及生产动态模拟的基本前提,本文通过分析闪电击穿路径模拟方法,采用相似性原理综合考虑储层地质参... 油藏压裂产生高导流能力水力裂缝,并形成复杂次生裂缝网络,为非常规油气藏经济效益开发提供了支撑.描述压裂裂缝网络形态是压裂效果评价及生产动态模拟的基本前提,本文通过分析闪电击穿路径模拟方法,采用相似性原理综合考虑储层地质参数、地应力分布及压裂施工参数,采用周向应力和临界破裂应力确定次生裂缝扩展范围,引入随机函数及分形概率指数表征裂缝扩展随机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压裂裂缝网络扩展计算方法.基于该方法分析了地应力差梯度、初始注入压力、分形概率指数等参数对裂缝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应力差梯度越小、压裂液注入压力越大、分形概率指数越小、压裂液黏度越小,越易形成多分支裂缝网络体系.同时,对具有微地震监测资料的实际生产井压裂缝网形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模拟方法可以精确刻画裂缝网络形态,且与微地震数据点所覆盖范围具有很高的匹配程度.最后,将本文方法应用到某页岩油藏两口井压裂裂缝网络扩展模拟,结果表明反演裂缝形态与微地震数据分布范围较吻合.同时对X2井32段94簇裂缝进行模拟,研究表明该井压裂分支裂缝发育较为明显,整体呈现复杂裂缝网络形态,单翼缝网横向沟通近200 m,纵向沟通近20 m.基于闪电模拟的油藏压裂裂缝网络扩展计算方法可以考虑裂缝扩展方向不确定性以适用储层地质特征认识不清等情况,为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闪电击穿 裂缝网络 仿真模拟 分形概率指数
原文传递
酸溶铝和铌含量对取向硅钢夹杂物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颖 刘玉龙 +3 位作者 黄罗翼 李光强 鄢文 朱诚意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3-554,共12页
为了掌握Al_(s)(酸溶铝)和Nb含量对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特征的影响,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结合能谱仪(EDS)和图像分析软件研究了钢中夹杂物类型、数量、尺寸及尺寸分布,结合钢液凝固过程中溶质元素的微观偏析模型,重点分析了Al_(s)和N... 为了掌握Al_(s)(酸溶铝)和Nb含量对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特征的影响,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结合能谱仪(EDS)和图像分析软件研究了钢中夹杂物类型、数量、尺寸及尺寸分布,结合钢液凝固过程中溶质元素的微观偏析模型,重点分析了Al_(s)和Nb含量影响钢中AlN和NbN析出的机制。结果表明,钢中的夹杂物以NbN、AlN和AlN-NbN为主,夹杂物尺寸分布由Al_(s)和Nb含量综合影响。Al_(s)含量的增加使含氧复合夹杂物中Al_(2)O_(3)含量增加,SiO_(2)含量降低,促进了钢中硅酸盐类氧化物夹杂的去除,但大大增加了AlN和AlN-NbN夹杂的偏析析出。Nb含量的增加使夹杂物的平均尺寸变小,促进了钢中NbN在凝固前沿的提前析出和以氧化物为核心析出。Al_(s)主要影响钢中的氧化物和氮化物夹杂,Nb通过影响与Al_(s)结合的O和N的活度影响钢中氧化物和氮化物夹杂的析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Al_(s)含量 NB含量 微观偏析 夹杂物
原文传递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Structures,Spectral Properties,and Drugability of Xenicane-type Diterpenoids from Dictyota dichotoma 被引量:1
13
作者 huang luoyi SUN Xiang +2 位作者 CHEN Mengyi YAN Pengcheng WANG Chaojie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622-631,共10页
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structure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Dictyota dichotoma. In this work, the geometric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infrared spectra, ultrav... 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structure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Dictyota dichotoma. In this work, the geometric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infrared spectra, ultraviolet spectra, 13C and 1H NMR spectra of 16 xenicane-type diterpenoids extracted from Dictyota dichotoma were studied by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ωB97XD/6-311+G(2d,p) method. The analysis of the reactivity indices was carried out via the conceptual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Furthermore, a pharmacodynamic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ADME/Tox. The geometric structure analysis found that all 16 diterpenoids had the same unsaturated, branched chains and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ring size, including nine-membered and eight-membered rings. A hydroxyl group on the lactone ring reduced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pound. In contrast, a hydroxyl group on the parent ring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compound's stability. The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results preliminarily predicted active sites for nucleophilic/electrophilic reactions. The fitting results of infrared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data showed that the theoretical values obtained by this method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The 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 showed that the solvent effects caused different redshifts of the absorption peaks. The absorption strength was enhanced. The sixteen diterpenoids displayed a strong absorption peak in the range of 180―200 nm, but the compound containing a carbonyl group presents a weaker absorption peak in the field of 200―240 nm. Compounds 9―11, 14, and 15 have better stability and reactivity with lower chemical potentials and higher electronegativity, electrophilic index, and hardness values. The local reactivity descriptors further identified nucleophilic/electrophilic reaction sites for the sixteen compounds. Finally, the pharmacodynamic evaluation results predicted that compounds 2, 4, 8, 11, and 14―16 have optimal drugability.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of this work may provide a rich data information for the other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embrane diterpenoids in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tyota dichotoma DITERPENOID Conceptual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原文传递
水环境中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类离子液体与胸腺嘧啶相互作用体系的计算研究
14
作者 曹建平 余德观 +2 位作者 陈媛媛 黄罗仪 王朝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66-2081,共16页
溴化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生物小分子作用机制亟待探索.本文采用M06-2X/6-311++G(2d, p)/PCM/water理论方法计算了研究胸腺嘧啶(T)与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类离子液体([Cnmim]Br,n=2、 4、 6、 8、 10)相互作用形成的T-[Cnmim]+、T-Br-、 T-... 溴化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生物小分子作用机制亟待探索.本文采用M06-2X/6-311++G(2d, p)/PCM/water理论方法计算了研究胸腺嘧啶(T)与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类离子液体([Cnmim]Br,n=2、 4、 6、 8、 10)相互作用形成的T-[Cnmim]+、T-Br-、 T-[Cnmim]Br和T-2[Cnmim]Br体系的结构和能量学特征.结果表明T与阴阳离子间形成典型构型的稳定顺序是:共面<垂直<堆积(T-[Cnmim]+), top <front (T-Br-), T-[Cnmim]+<T-Br-<T-[Cnmim]Br <T-2[Cnmim]Br. T与Br-之间的氢键作用与咪唑阳离子伴随弱氢键的堆积环境更有利,阳离子烷基链长影响不明显.在堆积构型中胸腺嘧啶与咪唑阳离子以π-π+色散吸引为主,并伴随C-H…O和C-H…π弱氢键作用,部分碱基电子转移至阳离子(π→π+),其NBO分析显示稳定化能主要来自π→π+*(∑Eπ→π+*2)轨道作用的贡献;T与Br-之间以静电吸引为主,溴离子向胸腺嘧啶转移电子,稳定化能源于lpBr→σ*N-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嘧啶 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类离子液体 氢键 π⁃π+堆积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