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环境动态评估
1
作者 朱国梁 黄庆旭 +2 位作者 段晓宇 侯怡鸣 刘茗哲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7-437,共11页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产品,利用区域环境状况综合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index,CEI)评估京津冀城市群范围内2000-2020年城市环境动态,并基于Kruskal-Wallis(K-W)检验和Mann-Whitney U(M-W U)检验区分不同城市范围内环境动态的...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产品,利用区域环境状况综合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index,CEI)评估京津冀城市群范围内2000-2020年城市环境动态,并基于Kruskal-Wallis(K-W)检验和Mann-Whitney U(M-W U)检验区分不同城市范围内环境动态的差异.研究发现,2000-2020年京津冀城市环境整体呈改善趋势,环境动态类型为相对改善和改善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8.1%和28.4%.2000-2005、2005-2010和2010-2015年这3个时间段环境退化、相对退化区域的面积之和均>90%,而2015-2020年环境改善和相对改善的面积分别占比50.8%和41.7%.在这一过程中,PM2.5质量浓度的降低对城市环境的改善起主要作用.京津冀城市群范围内的老城区、新城区和城乡过渡带三者的环境动态差异显著,其中老城区以环境改善为主(66.5%),新城区和城乡过渡带的环境动态类型则多为不变(45.6%和49.3%).在未来,要继续加强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治,特别注重生态基础较差、环境持续退化地区的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要避免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开发和建设,打造绿色生态新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扩展 可持续评估 环境可持续性 城市可持续性
下载PDF
中国建成区植被变绿趋势识别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段晓宇 黄庆旭 +2 位作者 白岩松 冯星云 周轶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6-217,共12页
基于2001−2020年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利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M-K)检验与泰尔指数,分析中国老城区(2000年已成为建成区)与扩展区(2000−2016年新增建成区)的植被变绿趋势,以及在不同气候变化区植被变绿... 基于2001−2020年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利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M-K)检验与泰尔指数,分析中国老城区(2000年已成为建成区)与扩展区(2000−2016年新增建成区)的植被变绿趋势,以及在不同气候变化区植被变绿趋势的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约20%(17290 km^(2))的建成区植被呈显著变绿趋势.其中华东−华中湿暖趋势带的建成区植被变绿面积,占中国建成区植被总变绿面积的46.61%,30个省级行政区10%以上的建成区植被呈显著变绿趋势.2)在老城区与扩展区的植被变绿趋势的对比上,老城区的植被显著变绿,扩展区的植被微弱变绿,老城区的植被变绿面积(13474 km^(2))是扩展区植被变绿面积(3818 km^(2))的3.5倍多.不同气候变化区的植被变绿趋势差异表明,需要因地制宜地应对气候变化对城市建成区植被生长的影响,重视西南−华南干暖趋势带的供水设施建设,保证植被的生长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变绿 城市扩展 气候变化 城市植被 城市可持续性
下载PDF
中国地震灾害管理政策的演变——基于1949-2018年法律法规文件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玲 黄庆旭 +3 位作者 任强 何春阳 刘吉夫 白岩松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3,共13页
中国地震频发且常遭受严重的灾害损失。随着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及时梳理地震灾害管理政策法规的演变和总结经验教训对降低地震风险有积极意义。本文收集了1949年来511份国家层面的地震灾害管理政策文件,结合政策文... 中国地震频发且常遭受严重的灾害损失。随着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及时梳理地震灾害管理政策法规的演变和总结经验教训对降低地震风险有积极意义。本文收集了1949年来511份国家层面的地震灾害管理政策文件,结合政策文献计量和定性分析方法,总结了中国地震灾害政策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以1976年的唐山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为时间节点,中国的地震灾害管理政策可以分为空白阶段(1949-1976)、萌芽阶段(1977-2007)和发展阶段(2008-2018)。从政策发文部门看,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前,中国地震应对工作呈现出临时性和政策发布零碎化的特点。从议题上看,萌芽阶段侧重震前的地震科学技术,而发展阶段更注重震时的应急管理和震后的重建,但尚未形成"震前-震时-震后"的应急管理全过程机制。未来,中国地震灾害管理应向综合风险防范转变,借应急管理部成立的契机提高防范和应对地震风险的能力,以实现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并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管理政策 文本计量 灾害风险管理 综合风险防范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1992—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城市扩展过程和驱动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朱磊 岳嘉琛 +3 位作者 陈诗音 黄庆旭 杨双姝玛 刘紫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1-298,共8页
基于长时间序列夜间灯光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利用支撑向量机完善了京津冀城市群1992—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扩展指数分析了城市扩展过程,并采用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了社会经济... 基于长时间序列夜间灯光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利用支撑向量机完善了京津冀城市群1992—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扩展指数分析了城市扩展过程,并采用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了社会经济和地理区位因素对城市扩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从1992年的1 662.8km^2增长到了2016年的9 092.5km2,年均增长速度为7.3%.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扩展以边缘型为主.社会经济因素与城市扩展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城市扩展的相关性最高.地理区位因素和政策因素也是影响城市扩展的重要因素,未来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应重点关注空间格局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走集约发展之路,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化 景观扩展指数 驱动力
下载PDF
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和人类福祉的区域规划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新宇 孟士婷 +3 位作者 黄庆旭 张瀚 杨梦露 焦晨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748-5760,共13页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和谐关系是区域规划的基石。现有的区域规划较少同时考虑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和流域居民的福祉差异。以城市化流域——官厅水库流域为例,应用改进后的CASA模型、IPCC清单法、SolVES模型和问卷调查量化食物供给...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和谐关系是区域规划的基石。现有的区域规划较少同时考虑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和流域居民的福祉差异。以城市化流域——官厅水库流域为例,应用改进后的CASA模型、IPCC清单法、SolVES模型和问卷调查量化食物供给、碳固持和文化服务以及人类福祉,再结合服务的供需关系及人类福祉水平开展聚类分区,并针对各区情况提出规划建议。结果显示,官厅水库流域内食物供给和文化服务供大于求,而碳固持服务供不应求。流域福祉位于中等水平,分值为3.44(满分5分)。其中,居民的基本物质需求分值最高(3.64),收入分值(3.00)明显低于流域整体水平。除此之外,居民认为供水、医疗条件和收入这些福祉要素仍有待改善。流域可分为城市发展区、城郊休闲区、生态涵养区和文化建设区。在各区需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通过增大植被覆盖面、开展文旅产业和推动冰雪项目等形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维持区域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管理 城市化 官厅水库流域 景观可持续科学 区域规划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的官厅水库流域开放水体动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焦晨泰 宋世雄 +2 位作者 黄庆旭 夏显旺 张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9-647,共9页
利用二阶段城市水体指数(two steps urban water index)结合地形坡度掩膜方法,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调用了5196幅Landsat影像,提取并分析了官厅水库流域1987-2018年长时间序列的开放水体动态.水体提取总体精度达到93.5%,Ka... 利用二阶段城市水体指数(two steps urban water index)结合地形坡度掩膜方法,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调用了5196幅Landsat影像,提取并分析了官厅水库流域1987-2018年长时间序列的开放水体动态.水体提取总体精度达到93.5%,Kappa系数达到0.871,提取的开放水体可用于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分段线性回归,将1987-2018年官厅水库流域开放水体面积划分为缓慢上升、快速下降和迅速回升3阶段的变化.相应地,1987-1996、1997-2010和2011-2018年水体面积年均变化量分别为5.50、-7.45和15.19 km^(2).年均降水量的变化是官厅水库流域开放水体面积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一元线性回归决定系数为0.29(P<0.01).1997年后,流域水体面积变化受人类用水增加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化背景下区域水资源保护,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流域 水体指数 Google Earth Engine(GEE) 遥感大数据 城市可持续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近40年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基于K-S检验的滚动样本回归 被引量:13
7
作者 韩剑萍 苟思远 +2 位作者 黄庆旭 何春阳 朱磊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9-67,共9页
准确量化城市规模分布是城市空间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长时序城市人口数据可比性差和城市样本的选择比较主观的原因,成渝城市群近40年的城市规模分布动态还不清晰。文章在订正成渝城市群地区近40年城市土地数据的基础上,基于... 准确量化城市规模分布是城市空间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长时序城市人口数据可比性差和城市样本的选择比较主观的原因,成渝城市群近40年的城市规模分布动态还不清晰。文章在订正成渝城市群地区近40年城市土地数据的基础上,基于K-S检验的滚动样本回归方法,多尺度分析了该区域城市规模分布动态。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1980-2015年城市土地面积由203 km^2增加到4 491 km^2,增长了21.09倍,年均增长率为9.3%。同期,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分布总体上呈现集聚分布特征,帕累托系数值始终小于1。从时间动态来看,成渝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分布表现出先集聚后均衡的特征。1980-2000年趋于集聚,帕累托系数从0.66下降到0.60。2000年后趋于均衡,帕累托系数上升到0.68。建议在未来成渝城市群规划建设中,通过交通路网建设,增强重庆和成都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逐渐形成等级规模结构完整协调的城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中国西部 新型城镇化 成渝城市群 城市可持续性 幂律分布
原文传递
基于位序钟的成渝城市群城市位序——规模动态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韩剑萍 黄庆旭 +2 位作者 何春阳 朱磊 苟思远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8-55,共8页
文章采用位序钟方法,在城市群和不同规模城市尺度分析了成渝城市群城市位序—规模的时空动态特征,并探讨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改革开放40年来,成渝城市群的城市位序波动较大,平均每个城市的位序变动了20位。其中,特大城市位序稳定,... 文章采用位序钟方法,在城市群和不同规模城市尺度分析了成渝城市群城市位序—规模的时空动态特征,并探讨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改革开放40年来,成渝城市群的城市位序波动较大,平均每个城市的位序变动了20位。其中,特大城市位序稳定,中等城市位序上升,大、小城市位序下降,其年均城市位序变化量分别为0、-14.9、1.8和3.8位/个。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政策和区位特征共同影响城市位序动态。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仍然显著,而"涓滴"效应不明显。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城市人口和GDP的比值由1990年的7.6和5.4,扩大到2015年的8.7和9.4。2000年以来鼓励中小城市发展的政策促进中等城市的位序上升。但受自然区位和基础设施等影响,小城市位序整体下降。未来,应着重培育绵阳和南充等大城市,向上承接特大城市的扩散转移,向下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位序等级钟 规模分布 新型城镇化 城市可持续性 成渝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基于大数据的流空间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9
作者 杨延杰 尹丹 +3 位作者 刘紫玟 黄庆旭 何春阳 吴康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97-1411,共15页
流空间是认识城市网络结构和演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为流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论文系统综述了基于大数据的流空间研究进展。首先,论文梳理了基于大数据流空间研究的背景和历史,然后总结了基于大数据的流空间... 流空间是认识城市网络结构和演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为流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论文系统综述了基于大数据的流空间研究进展。首先,论文梳理了基于大数据流空间研究的背景和历史,然后总结了基于大数据的流空间研究的主题、数据类型、方法和主要发现,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挑战。2011年以后,基于大数据的流空间研究呈指数增长趋势,中英文论文年均发表量从2010年的11篇增长到2018年的106篇。大数据主要从提供新的数据源、激发新的分析方法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三方面推进了流空间研究。常用于流空间研究的大数据主要包括手机信令数据、社交媒体签到数据、公共交通刷卡数据和出租车轨迹数据,它们比传统统计数据更能直接提供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时空动态信息。研究方法也从传统的基于距离的重力模型发展为网络分析方法。未来在交叉学科研究、大数据和传统数据的耦合、大数据与深度学习和云计算等新方法的结合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从理论、数据和方法上全面深化流空间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空间 大数据 城市网络 人员移动 城市可持续性
原文传递
生态系统服务在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和应用中的进展——基于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法 被引量:28
10
作者 刘紫玟 尹丹 +2 位作者 黄庆旭 何春阳 薛飞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6-247,共12页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是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考量因素。为此,论文利用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法,分析了1997年以来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方法和相关高频关键词在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及实践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近年...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是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考量因素。为此,论文利用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法,分析了1997年以来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方法和相关高频关键词在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及实践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近年来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论文发表量和引用量均呈逐年稳步增长趋势。1997—2017年间,共有121篇中文论文涉及生态系统服务在规划中的运用,总引用量达到2252。与此同时,从全国到地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中,与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的关键词的词频总量在升高。生态系统服务相关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从1997—2010版规划的14630次增长到2006—2020版规划的25467次,增长率达到74%。其中,规划文本对供给及支持服务关注度较高,而对调节及文化服务关注度较低。未来需要进一步发展科学有效的方法,将生态系统服务应用到规划实践中,并在规划文本中加强对调节及文化服务的重视,切实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可持续性 文献计量法 文本分析法
原文传递
中国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双姝玛 黄庆旭 +1 位作者 何春阳 刘紫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8-189,共12页
全面准确地分析中国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是衡量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为此,本文基于空间分辨率为12 m的2012年的全球城市足迹数据,分别在国家、经济区和城市群量化了中国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2 m... 全面准确地分析中国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是衡量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为此,本文基于空间分辨率为12 m的2012年的全球城市足迹数据,分别在国家、经济区和城市群量化了中国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2 m分辨率的数据能更细致和准确地刻画中国建设用地的特征。2012年中国建设用地面积为1.73×105km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81%。从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来看,城市群尺度的建设用地破碎度最高,其建设用地平均斑块密度分别是国家和经济区平均水平的3.66倍和1.62倍。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和地形因素共同影响建设用地空间格局。今后,应针对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破碎问题,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措施,推动中国建设用地的合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空间格局 全球城市足迹 多尺度分析 城市可持续性
原文传递
Modeling the impacts of drying trend scenarios on land systems in northern China using an integrated SD and CA model 被引量:10
12
作者 huang qingxu HE ChunYang +1 位作者 LIU ZhiFeng SHI PeiJu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839-854,共16页
Climate-induced drought has exerted obvious impacts on land systems in northern China.Although recent reports by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have suggested a high possibility of climate-induced... Climate-induced drought has exerted obvious impacts on land systems in northern China.Although recent reports by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have suggested a high possibility of climate-induced drought in northern China,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such drying trends on land systems are still unclear.Land use models are powerful tools for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In this study,we first developed a land use scenario dynamic model(iLUSD) by integrating system dynamics and cellular automata.Then,we designed three drying trend scenarios(reversed drying trend,gradual drying trend,and acceleration of drying trend) for the next 25 years based on the IPCC emission scenarios and considering regional climatic predictions in northern China.Finally,the impacts of drying trend scenarios on the land system were simulated and compared.An accuracy assessment with historic data covering 2000 to 2005 indicated that the developed model is competent and reliable for understanding complex changes in the land use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ater resources varied from 441.64 to 330.71 billion m3 among different drying trend scenarios,suggesting that future drying trends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water resource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Under the pressures of climate change,water scarcity,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the ecotone(i.e.,transition zone between cropping area and nomadic area) in northern China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vulnerable and hotspots for land-use change.Urban land and grassland would have the most prominent response to the drying trends.Urban land will expand around major metropolitan areas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urban and cultivated land will become more severe.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previous ecological control measures adopted by the government in these area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habilitating the environment.In order to achieve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northern China,issues need to be addressed such as how to arrange land use structure and patterns rationally,and how to adapt to the pressures of climate change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oge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resource constraints land use dynamics climate change scenario simulation drying trends in northern China
原文传递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ress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research during 1990-2018 被引量:10
13
作者 HE Chunyang ZHANG Jinxi +1 位作者 LIU Zhifeng huang qingx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537-559,共23页
Land use/cover change(LUCC)is the foundation and frontier for integrating multiple land surface processes.This paper aims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LUCC research from 1990 to 2018.Based o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 Land use/cover change(LUCC)is the foundation and frontier for integrating multiple land surface processes.This paper aims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LUCC research from 1990 to 2018.Based o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we delineated the history of LUCC research and summarize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major progress at different stages.We also identified the main challenges and proposed future directions for LUCC research.We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on LUCC research and their total citations grew exponentially.The research foci shifted from the process of LUCC during 1990-2004 to the impact of LUCC during 2005-2013 and then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LUCC from 2014 onwards.Currently,LUCC research is facing theoretical,methodological and practical challenges ranging from integrating the framework of sustainability science,adopting emerging technologies to supporting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To move forward,LUCC research should b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science and geodesign and take the leading role in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to achieve the rela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cover change PROCESS IMPACT SUSTAINABILITY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