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锚杆钻机机械臂设计及动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君 黄庆学 +1 位作者 孟文俊 马立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9-565,共7页
针对井下巷道支护人工打锚索安全性差且效率低的问题,锚杆钻机设计新增了锚杆机械臂。根据机械臂的实际尺寸建立了三维模型,并且以机器臂设计运动学理论为基础,推导出锚杆钻机机械臂动力学方程。由于锚杆钻机机械臂在实际运动下受力相... 针对井下巷道支护人工打锚索安全性差且效率低的问题,锚杆钻机设计新增了锚杆机械臂。根据机械臂的实际尺寸建立了三维模型,并且以机器臂设计运动学理论为基础,推导出锚杆钻机机械臂动力学方程。由于锚杆钻机机械臂在实际运动下受力相对复杂,并且对整机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故将机器臂的虚拟样机模型导入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中进行动力学仿真,观察钻架在恒定外负载作用下,通过调整两个油缸之间的行程是否能实现钻架在整个工作空间的所有工作位置,找到整机在不同姿态打锚索时的最恶劣工况,查看该工况下油缸受力变化及伸缩臂受力状况。在仿真时刻3s时,机械臂升降油缸受力超过该油缸的许用极限抗压力1.9×10~5 N,需要运用Ansys Work Bench对伸缩臂承受扭转力较大处进行扭转静强度校核,以保证机械臂的动力学需求,为日后"工业机械臂"动力学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动力学方程 ADAMS仿真 ANSYSWORKBENCH
下载PDF
不锈钢复合板的开发及其在焊接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贾登峰 赵菲 +1 位作者 黄庆学 吴志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24,30,共5页
介绍了目前不锈钢复合板的制备工艺现状;分析了不锈钢复合板在重大装备焊接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不锈钢复合板焊接技术及其在重大装备制造中的焊接技术难点。
关键词 不锈钢复合板 制备技术 工程应用 焊接技术
下载PDF
卧式伺服缸新型结构控制系统的IMC-PID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马丽楠 黄庆学 +3 位作者 马强俊 张文泽 马立峰 韩贺永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0-714,共5页
全液压滚切剪是冶金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重载伺服缸是其核心元件,通常需卧式铰接安装输出曲线力。但由于自身重量的影响会导致密封圈摩损、泄漏以至于输出力不足等现象。针对该问题提出了重载卧式伺服液压缸端底连接一个支撑小缸的新型... 全液压滚切剪是冶金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重载伺服缸是其核心元件,通常需卧式铰接安装输出曲线力。但由于自身重量的影响会导致密封圈摩损、泄漏以至于输出力不足等现象。针对该问题提出了重载卧式伺服液压缸端底连接一个支撑小缸的新型结构,并设计了压力-位置双闭环独立PID控制系统。将内模控制引入到PID控制器设计中,提出IMC-PID控制器,建立滤波器参数与PID控制器参数之间的关系,解决了由于双闭环独立PID整定参数多且复杂的问题。运用Simulink仿真平台,进行IMC-PID与PID仿真对比,其结果表明,IMC-PID能够稳定精准地跟踪给定信号,快速达到目标值,且抗干扰能力强。采用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其控制品质优于常规PID,为实际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液压缸 双闭环独立PID IMC-PID SIMULINK仿真
下载PDF
五自由度并联驱动机构及其位置分辨能力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金柱 史汉卿 +2 位作者 王涛 黄庆学 姜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14-1422,1431,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三移动和二转动的多分支耦合并联驱动机构,基于方位特征集法分析了机构自由度及机构末端的运动特征。利用齐次变换法建立了机构的运动学逆解模型,求解了并联驱动机构的全雅可比矩阵。基于牛顿迭代法建立了运动学正解模型... 提出了一种具有三移动和二转动的多分支耦合并联驱动机构,基于方位特征集法分析了机构自由度及机构末端的运动特征。利用齐次变换法建立了机构的运动学逆解模型,求解了并联驱动机构的全雅可比矩阵。基于牛顿迭代法建立了运动学正解模型,并对理论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利用CAD变分几何法绘制了机构的可达工作空间。定义了机构的全域位置敏感度系数指标,系统分析了特定工况下的驱动系统分辨率对机构位置分辨能力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驱动机构 运动学 雅可比矩阵 位置分辨能力
下载PDF
压下率对真空热轧NM360/Q345R复合板微观组织和拉伸断口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成慕华 黄庆学 +1 位作者 赵广辉 马立峰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6-292,共7页
采用真空热轧法轧制NM360/Q345R复合板,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元素能谱分析等手段,对压下率分别为30%、50%、70%和80%时的复合板进行了界面微观组织和拉伸断口分析.结果发现:复合界面平直,耐磨钢侧发生明显的脱碳现象,随着压下率增... 采用真空热轧法轧制NM360/Q345R复合板,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元素能谱分析等手段,对压下率分别为30%、50%、70%和80%时的复合板进行了界面微观组织和拉伸断口分析.结果发现:复合界面平直,耐磨钢侧发生明显的脱碳现象,随着压下率增加,脱碳层厚度减小;当压下率为30%和50%时,界面附近有长条状或黑色点状夹杂物,经EDS分析为Mn和Si的氧化物,这些夹杂物的存在对界面结合质量有严重影响,拉伸断裂后复合界面出现明显的分层开裂;当压下率达到70%时,界面结合紧密,未发现孔洞和裂纹,断裂面上有大量明显韧窝,拉伸断口为典型韧性断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360/Q345R 压下率 微观组织 拉伸断口
下载PDF
Effect of Reduction on Bonding Interface of Hot-rolled Wear-resistant Steel BTW1/Q345R Cladding Plate 被引量:1
6
作者 支晨琛 马立峰 +2 位作者 huang qingxue huang Zhiquan LIU Pengtao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8年第4期952-958,共7页
Wear-resistant cladding plates consisting of a substrate(Q345 R) and a clad layer(BTW1) were bonded through hot rolling at the temperature of 1 200 ℃ and a rolling speed of 0.5 m/s. The microhardness of the cladd... Wear-resistant cladding plates consisting of a substrate(Q345 R) and a clad layer(BTW1) were bonded through hot rolling at the temperature of 1 200 ℃ and a rolling speed of 0.5 m/s. The microhardness of the cladding plate was also tested after being heat treated.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n the interface of BTW1/Q345 R sheets under various reduction rates was investigated with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EBSD. It is found that the micro-cracks and oxide films on the interface disappear when the reduction is 80%, whereas the maximum uniform diffusion distance reaches 10 μm. As a result, a wide range of metallurgical bonding layers forms, which indicates an improved combination between the BTW1 and the Q345 R. Additionally,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unbroken oxide films on the interface are composed of Mn, Si or Cr at the reductions of 50% and 65%. The SEM fractography of tensile specimen demonstrates that the BTW1 has significant dimple characteristics and possesses lower-sized dimples with the increment in reduc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toughness and bonding strength of the cladding plates would be improved by the increase of reduction.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a high rolling reduction causes the interfacial oxide film broken and further forms a higher-sized composite metallurgical bonding interface. The peak microhardness is achieved near the inte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W1/Q345R clad plate hot-rolled bonding REDUCTION oxide films FRACTOGRAPHY
下载PDF
SELF-ALIGNING EVEN LOAD MECHANISM OF MULTI-ROW BEARINGS OF LARGE STRIP ROLLING MILL
7
作者 huang qingxue LI Yugui +5 位作者 SHEN Guangxian CHEN Zhanfu SHU Xuedao SHI Rong ZHA0 Hongwei CHEN Buqua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46-250,共5页
The load distribution of multi-row bearings of large strip rolling mill is fully analyzed by 3D contac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It is found out that bearings are frequently worn out due to serious uneven load... The load distribution of multi-row bearings of large strip rolling mill is fully analyzed by 3D contac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It is found out that bearings are frequently worn out due to serious uneven load on the multi-row rollers. The constraint mechanism of the previous rolling system is found to be unreasonable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heavy machinery structure. A mechanism of self-aligning even load for workroll bearing of 2 050 mm hot rolling mill of Baoshan I&S Co. is developed. This device is manufactured with particular regard to the structure of 2 050 mm hot rolling mill mentioned above. Hence, uneven load on multi-row bearings is greatly relieved and their lives are remarkably prolonged. Meanwhil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on-spot tests prove the rationa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de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ip rolling mill Multi-row bearings Loading features
下载PDF
超前液压支架群组-锚固耦合支护力学特性研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坤 李玉霞 +8 位作者 钟东虎 孟祥军 黄庆学 徐亚军 陈洪月 马英 张德生 黄梁松 苏金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28-1443,共16页
为了研究超前液压支架群组与锚杆(索)耦合支护围岩的力学特性,采用中厚板理论对围岩力学特性进行描述,结合能量泛函对等效支架群组支撑力和锚杆(索)作用进行描述,建立超前液压支架群组-锚固耦合支护围岩力学模型,引入罚函数对模型边界... 为了研究超前液压支架群组与锚杆(索)耦合支护围岩的力学特性,采用中厚板理论对围岩力学特性进行描述,结合能量泛函对等效支架群组支撑力和锚杆(索)作用进行描述,建立超前液压支架群组-锚固耦合支护围岩力学模型,引入罚函数对模型边界条件进行约束,基于Hamilton原理变分获得系统控制方程。依据山西阳泉集团平舒公司温家庄煤矿15106工作面回采巷道超前支护参数,运用Ritz法对模型求解,获得锚固支护、等强支护、非等强支护三种策略下顶板变形量、弯矩、应力分布情况。通过对比3种支护策略下支护效果表明:超前液压支架群组耦合支护下顶板最大位移相对比锚固支护降低36.87%、弯矩降低35.85%、应力降低47.81%,耦合支护能够有效的维护顶板的稳定性;非等强耦合支护相对比等强耦合支护顶板最大位移降低10.29%、弯矩降低12.2%、应力降低29.53%,证明了非等强耦合支护策略对维护围岩稳定的有效性,进而提出超前液压支架群组-锚固耦合“连续渐变”非等强支护策略。采用辽宁省教育厅矿山沉陷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设计的三维相似模拟实验台进行物理实验分析,验证“连续渐变”非等强耦合支护策略的有效性,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对比分析,等强支护位移最大误差7.2 mm,最大应力误差0.48 MPa,非等强耦合支护位移最大误差5.9 mm,应力最大误差0.19 MPa,考虑实验的复杂性认为误差在控制量范围内,验证所建立的超前液压支架群组-锚固耦合支护围岩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和揭示耦合支护力学特性的有效性。最后,在温家庄煤矿15106工作面对“连续渐变”非等强支护策略进行现场应用实验,验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深部矿井围岩的安全稳定维护和智能化支护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超前液压支架群组 耦合支护 非等强支护策略 力学特性 相似模拟实验
原文传递
交叉轧制对AZ31B镁合金边部组织及成形性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支晨琛 马立峰 +2 位作者 黄庆学 朱艳春 赵广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55-1561,共7页
将AZ31B镁合金板在250~400℃的温度下以0.5m/s的速度进行热轧试验,设置4种不同交叉轧制路径,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详细分析了不同轧制工艺得到的镁合金板上边裂的宏观形貌、微观结构和织构。结果表明:镁板边部裂纹... 将AZ31B镁合金板在250~400℃的温度下以0.5m/s的速度进行热轧试验,设置4种不同交叉轧制路径,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详细分析了不同轧制工艺得到的镁合金板上边裂的宏观形貌、微观结构和织构。结果表明:镁板边部裂纹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减小趋势,在400℃条件下通过RII轧制路径得到的镁合金板几乎没有裂纹的出现。轧制温度为350℃时,边部裂纹与轧制方向大致为45o,且RII路径下镁板边部为"O"形态的封闭裂纹很难向两端进一步扩展,裂纹最宽部分为129μm。经过交叉工艺轧制后晶粒明显细化,大部分晶粒已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小角度晶界数量减少,基面织构峰值强度也从23.68最低可降为7.62。更加细小的晶粒不仅可以产生更大面积的晶界,同时弱化基面织构,明显抑制裂纹的扩展,控制边裂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B镁合金 交叉轧制 织构 边裂
原文传递
镁合金板材轧辊流体传热液固耦合传热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国花 马立峰 +4 位作者 黄庆学 黄志权 林金保 刘鹏涛 房大庆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489-2499,共11页
针对目前镁合金板材轧制过程轧辊温度控制方式简易,精度差,易造成板材的板形、板厚及裂纹等缺陷,采用流体循环流动传热的方式对轧辊进行温度控制,且使用Fluent软件对二者间的流固耦合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给出了其... 针对目前镁合金板材轧制过程轧辊温度控制方式简易,精度差,易造成板材的板形、板厚及裂纹等缺陷,采用流体循环流动传热的方式对轧辊进行温度控制,且使用Fluent软件对二者间的流固耦合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给出了其传热过程中轧辊温度场的趋势和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加热轧辊时,其表面温度分布较均匀,边部与中间的温差最大为6℃,且流体温度与速度对其影响较小;在不同的流体温度和流体速度下,轧辊表面温度均呈速率减小的趋势上升,流体温度升高及速度增大时,轧辊温升变快,且流体温度对轧辊温升的影响大于流体速度对其的影响;得出了在不同加热条件下,轧辊表面的温度值与时间的关系式;对轧辊停止加热后到轧辊表面开始温降有一段延续期,流体的温度越高,延长时间越长;轧辊温升阶段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流体温度升高,其误差变大,轧辊温度升高,误差也变大,两者间最大误差为16.16%,总体结果较吻合,表明该模型可以正确表示流体加热轧辊的传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流体加热 流固耦合 传热模型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