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被引量:2
1
作者 卢志渊 许旭红 +1 位作者 黄身发 王建福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51期65-68,共4页
新时代遇到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深刻影响我国的对外经贸活动。中国对外经贸活动中遇到的风险、跨文化挑战、国际经贸规则变化将更复杂和更具不确定性。但是,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教学内容、方法等都难以适应这... 新时代遇到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深刻影响我国的对外经贸活动。中国对外经贸活动中遇到的风险、跨文化挑战、国际经贸规则变化将更复杂和更具不确定性。但是,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教学内容、方法等都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基于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在课程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应做出改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生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跨文化视野和开拓能力、国际经贸规则意识和博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识别 跨文化 国际经贸规则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负载零价铁对土壤中三氯乙烯的去除及微生物响应
2
作者 陆海楠 理鹏 +4 位作者 郭琳 徐佳成 杨洁 黄沈发 柯天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519-4529,共11页
三氯乙烯是场地及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典型有机污染物,生物炭基零价铁材料可用于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然而其也会影响含水层土壤的微生物群落,进而改变三氯乙烯的归趋.通过限氧控温热解,NaOH和HNO_(3)改性处理,并采用球磨法合成了改性... 三氯乙烯是场地及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典型有机污染物,生物炭基零价铁材料可用于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然而其也会影响含水层土壤的微生物群落,进而改变三氯乙烯的归趋.通过限氧控温热解,NaOH和HNO_(3)改性处理,并采用球磨法合成了改性生物炭负载零价铁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改性生物炭负载零价铁对模拟含水层土壤中三氯乙烯的去除及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aOH改性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NaOH改性和Fe/BC为1∶10的复合材料(BC_2处理组)对三氯乙烯的去除率最高,为90.01%.除BC_1处理组外,不同处理组均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可能是三氯乙烯的降解菌属.BC_2处理组增加了土壤中硫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有利于三氯乙烯的降解.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as)、Thermincola、溶杆菌属(Lysobacter)、Gemmatimonas、Microvirga和假单胞菌属维持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微生物代谢通路预测分析结果表明BC_2处理组的异种生物降解与代谢基因丰度和折叠、分类与降解基因丰度均最高.说明NaOH改性复合材料可通过增加土壤降解菌丰度和促进降解基因的表达,提高土壤中三氯乙烯的去除,其可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用于有机污染场地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零价铁 三氯乙烯 微生物群落 共现网络
原文传递
基于碳稳定同位素的滨岸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贡献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健 黄沈发 +4 位作者 肖绍赜 吴建强 唐浩 沙晨燕 王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84-1592,共9页
通过测定4种长三角地区常见的滨岸草本植物(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与白茅)所在样地中不同形态的土壤碳库含量及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丰度来探索该区域土壤碳库及碳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研究滨岸草地生态... 通过测定4种长三角地区常见的滨岸草本植物(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与白茅)所在样地中不同形态的土壤碳库含量及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丰度来探索该区域土壤碳库及碳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研究滨岸草地生态系统对土壤碳库的贡献。结果表明:(1)土壤中总碳、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总碳、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在4种植物样带的表层土壤中,平均含量分别为22.11、11.44、53.95 mg·kg^(-1);而深层土壤中则仅为15.57、7.07、19.47 mg·kg^(-1),远低于表层土壤中的含量。且土壤总碳、有机碳及溶解性有机碳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2)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C_3植物δ^(13)C值随深度增大而增大、C_4植物δ^(13)C值随深度增大而减小两种特征。两类植物的平均土壤有机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分别由表层土壤中的-25.24‰、-22.33‰变化为深层土壤中的-24.35‰、-23.27‰;(3)借助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后发现:不同植物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及有机碳累积速率完全不同。其中百慕大贡献率为12.19%、累积速率为62.79 g·m^(-2)·a^(-1);白花三叶草贡献率14.34%、累积速率为75.34 g·m^(-2)·a^(-1);高羊茅贡献率为35.95%、累积速率为181.84 g·m^(-2)·a^(-1);白茅贡献率为18.51%、累积速率为97.70 g·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生态系统 C3/C4草本植物 土壤有机碳 碳稳定同位素
原文传递
再开发利用工业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27
4
作者 沈城 刘馥雯 +3 位作者 吴健 黄沈发 王敏 黄波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125-5132,共8页
选取上海市普陀、宝山、闵行和嘉定这4个区内50块典型场地,测定1847个不同垂直剖面深度土壤样品中重金属Hg、Cd、Pb、Cr和As含量,并通过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评价.从总体上看,Hg、Cd、Pb、Cr和As在表层土壤样品中... 选取上海市普陀、宝山、闵行和嘉定这4个区内50块典型场地,测定1847个不同垂直剖面深度土壤样品中重金属Hg、Cd、Pb、Cr和As含量,并通过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评价.从总体上看,Hg、Cd、Pb、Cr和As在表层土壤样品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3、0.37、74.55、69.23和9.05 mg·kg^-1,其中Hg、Cd和Pb均超过上海市土壤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2.75、2.85和2.93倍;5种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壤垂直剖面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深层和饱和带土壤重金属含量接近或低于背景值水平,这表明人类活动扰动影响主要局限于表层.普陀区表层土壤中Hg、Cd和Pb的累积程度最为明显,平均含量是背景值的4.25、4.85和3.09倍;宝山区的Hg和Pb平均含量则为背景值的4.92和6.43倍.宝山区和普陀区的内梅罗综合指数分别为3.70和3.20,属重污染等级;普陀区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高为398.59,具有很强风险,宝山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303.08,具较强风险.闵行和嘉定土壤重金属含量和生态风险水平相对较低.综上,再开发利用工业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受企业生产年限、行业类型及历史管理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工业发展较早的普陀和宝山土壤重金属累积程度明显高于闵行和嘉定.工业场地土壤中重金属Hg、Cd和Pb的污染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开发利用工业场地 土壤 重金属 内梅罗综合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原文传递
快速城市化区域不同用地类型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梦婷 沈城 +3 位作者 吴健 黄沈发 李大雁 王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889-4896,共8页
以上海市闵行区典型快速城市化区域为例,基于36个地块595个点位土壤样品数据,分析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8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通过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锌和镉含量的变异系数... 以上海市闵行区典型快速城市化区域为例,基于36个地块595个点位土壤样品数据,分析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8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通过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锌和镉含量的变异系数较高,受人为活动影响特征明显.涉重工业用地、非涉重工业用地的重金属赋存相对较高,住宅用地和耕地重金属含量总体不高但具有其特异性组成特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相对最低.重金属锌和镉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较高,分别处于重度和中度污染水平,其余重金属均为警戒或轻度污染水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涉重工业用地>非涉重工业用地≈住宅用地>耕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工业用地由于行业类别多、历史生产复杂和管理水平差异大等原因,具有较大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住宅用地和耕地等其他用地类型也呈现出一定的重金属累积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和地块再开发利用的安全性及风险管控,是快速城市化区域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区域 土壤重金属 土地利用类型 涉重工业用地 生态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大型石化企业邻近区域大气沉降中多环芳烃赋存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大雁 齐晓宝 +4 位作者 吴健 黄沈发 王敏 沙晨燕 沈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6-113,共8页
为探讨石化企业对周边环境影响,以大型石化企业邻近工业区和居民区大气沉降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连续采集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共计12个月的大气沉降样品,分析了大气沉降中多环芳烃沉降通量及组成特征,并采用正定矩阵因子法对多环芳... 为探讨石化企业对周边环境影响,以大型石化企业邻近工业区和居民区大气沉降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连续采集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共计12个月的大气沉降样品,分析了大气沉降中多环芳烃沉降通量及组成特征,并采用正定矩阵因子法对多环芳烃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邻近区域15种多环芳烃沉降通量范围为549~18845 ng·(m^(2)·d)^(-1),平均值为2712 ng·(m^(2)·d)^(-1),其中工业区全年沉降通量是居民区的1.36倍.冬春季节多环芳烃沉降通量高于夏秋季节,1月工业区沉降通量最高,10月居民区最低.菲(Phe)、苯并[b]荧蒽(BbF)和荧蒽(Fla)是研究区域大气沉降中的优势单体;夏秋季节两个区域单体差异明显,居民区中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和苯并[ghi]苝(BghiP)等单体沉降通量高于工业区,5,6环多环芳烃占比较高,表明交通源对居民区有较大贡献;工业区3环占比较高,指示石油挥发源.源解析表明,交通源、石油源和燃煤源是研究区域大气沉降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冬春季节3种来源对工业区和居民区多环芳烃的贡献率分别为45.7%、18.4%、35.9%和46.3%、21.4%、32.3%;夏秋季节交通源对居民区的贡献高达65.2%,石油源对工业区的占比增加到35.5%,由于高空排放及有利扩散条件影响,燃煤源贡献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企业 多环芳烃(PAHs) 大气沉降 赋存特征 源解析
原文传递
复配材料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叶春梅 吴建强 +6 位作者 黄沈发 沙晨燕 徐志豪 王旌 周栋 孙海彤 韩立明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5-130,51,共7页
利用高效重金属稳定化材料与硅酸盐水泥配制复配材料(FP),用于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设置3个FP掺量梯度:10%、20%、30%;3个固化体养护时间:7,28,42 d;以硅酸盐水泥为对照(CK)。以抗压强度与颗粒固化体浸出浓度为指标,考察FP的固... 利用高效重金属稳定化材料与硅酸盐水泥配制复配材料(FP),用于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设置3个FP掺量梯度:10%、20%、30%;3个固化体养护时间:7,28,42 d;以硅酸盐水泥为对照(CK)。以抗压强度与颗粒固化体浸出浓度为指标,考察FP的固化与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底泥浸出,10%FP掺量下,As的浸出浓度在7 d时已降低93%以上;28 d时,不同FP掺量下Pb的浸出浓度可降低82.5%~97.68%;Cu、Zn的浸出浓度在FP掺量为30%、养护42 d时达最低值,分别下降了60.97%和89.07%。FP组Cu、As的浸出浓度在掺量为10%、养护7 d时已显著低于CK,而其Zn的浸出浓度在FP掺量达30%、养护42 d时显著低于CK(P<0.01)。增加FP掺量、延长养护时间均能显著提高FP组固化体的抗压强度(P<0.05),在养护42 d时,FP组抗压强度显著高于CK(P<0.05),当掺量为30%时,FP组抗压强度可达2.1MPa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底泥 重金属 固化/稳定化 浸出浓度 抗压强度
原文传递
上海市典型工业用地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晓曼 李青青 +3 位作者 杨洁 黄沈发 张施阳 吉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687-5697,共11页
针对上海市3类典型工业用地(化工、金属加工和危废治理)土壤和地下水中有毒有害6种重金属(As、Cd、Cr、Pb、Hg和Ni)的污染程度、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效应开展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3类工业用地30个潜在污染区域土壤和地下水均受到重金... 针对上海市3类典型工业用地(化工、金属加工和危废治理)土壤和地下水中有毒有害6种重金属(As、Cd、Cr、Pb、Hg和Ni)的污染程度、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效应开展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3类工业用地30个潜在污染区域土壤和地下水均受到重金属污染,Cd、Cr、Pb、Hg和Ni在表层土壤中存在明显累积,As、Cr、Pb和Ni在地下水中存在明显累积,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变异系数随着垂直深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表明受人类活动扰动影响趋小.不同重金属污染来源不同,土壤中Cr和Hg主要来源于金属加工和危废治理业,Cd、Pb和Ni在3个行业土壤中均有累积;地下水中As主要来源于化工和危废治理行业,Cr主要来源于金属加工行业,Ni主要来源于金属加工和危废治理行业,Pb在3个行业地下水中均有累积.金属加工行业土壤和地下水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最高,重金属Cr、Pb和Ni存在明显的水土复合污染现象,可能与土壤重金属含量、迁移性和企业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度~中度范围,土壤中重金属Hg和Cd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高,主要受重金属毒性影响,地下水中重金属Ni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高,主要受重金属含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土壤 地下水 重金属 复合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ECO-HYDRAULICS TECHNIQUES FOR CONTROLLING EUTROPHICATION OF SMALL SCENERY LAKES-A CASE STUDY OF LUDAO LAKE IN SHANGHAI 被引量:3
9
作者 YIN Hai-long XU Zu-xin +1 位作者 YAO Yi-jun huang shen-fa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6期776-783,共8页
The Ludao Lake with an area of 0.86 km2 and 50% water surface ratio,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eco-hydraulics techniques for preventing lake eutrophication. Besides external water inflow and outflow, the te... The Ludao Lake with an area of 0.86 km2 and 50% water surface ratio,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eco-hydraulics techniques for preventing lake eutrophication. Besides external water inflow and outflow, the term related to internal local flow circulation was added in the continuity equation of two-dimensional horizontal hydrodynamic model, and further the hydrodynamic model was calibrated by the scenario of no water exchange. The velocity of 0.2 m/s was suggested to be the critical velocity of controlling algal bloom. To achieve the critical velocity in the whole lake, three factors were analyzed, which are wind, artificial external inflow augmentation and internal local flow disturbance by pump circul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role of wind can be disregarded. For the eco-hydraulics technique of external lake water inflow augmentation, the water flowing route should be firstly optimized, further, the lake inflow has a critical value under specified water level due to the narrow inlets, so the whole lake is difficult to reach the critical velocity to prevent algal bloom, and a combination of external inflow augmentation and internal local flowing disturbance should be consider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external water inflow augmentation and internal local flow disturbance requires less eco-flow to achieve the global critical velocity than the sole internal local flow disturbance, for the Ludao Lake, the former requires total eco-flow of 25 m3/s, which reduces by 50% than the latter requiring total eco-flow of 52 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TROPHICATION ECO-HYDRAULICS algal bloom hydrodynamic 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