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舌下微循环灌注血管比例变化率联合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水平对脓毒症休克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黄淑雅 李双凤 +3 位作者 张磊 董睿 张瑞霞 高延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舌下微循环灌注血管比例变化率(ΔPPV)联合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水平对脓毒症休克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入住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脓毒症休克并ARDS患者,采集确... 目的:探讨舌下微循环灌注血管比例变化率(ΔPPV)联合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水平对脓毒症休克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入住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脓毒症休克并ARDS患者,采集确诊后0、6、24和72 h的外周血,检测SDC-1、乳酸(Lac)等实验室指标,并收集相同时间点的舌下微循环图像,计算得到ΔPPV、乳酸清除率(LCR);分别于0、24 h和72 h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选取2组间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及72 hΔPPV联合SDC-1绘制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预测脓毒症休克并ARDS患者28 d内死亡的价值。结果:ROC分析结果显示,24 h SDC-1、LCR,72 h SOFA评分、ΔPPV、SDC-1及72 hΔPPV联合SDC-1对预后有预测价值(P均<0.05),其中72 hΔPPV联合SDC-1曲线下面积最大[AUC(95%CI)为0.832(0.721~0.943)],敏感度为0.931,特异度为0.680。结论:72 hΔPPV联合SDC-1比单一指标对脓毒症休克并ARDS预后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舌下微循环 灌注血管比例变化率 多配体蛋白聚糖-1
下载PDF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相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春明 黄舒雅 +4 位作者 江凯禧 张霞 夏长发 陶欣 李铁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02-2025,共24页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沈84—安12区块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的层系。综合钻井、岩芯、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利用物源区分析、碎屑组分、重矿物和粗粒/细粒沉积物平面分布等多种方法探讨了研究区物源体系特征和来源;运...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沈84—安12区块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的层系。综合钻井、岩芯、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利用物源区分析、碎屑组分、重矿物和粗粒/细粒沉积物平面分布等多种方法探讨了研究区物源体系特征和来源;运用沉积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开展了沙三段的沉积相及其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沙三段主要来自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岩基底和中生代多期次构造运动过程中生成的中酸性火成岩的再旋回沉积,同时受中生代晚期的幔源物质影响,主物源方向为北和北东向。研究区沙三段Es_(3)~4Ⅱ和Es_(3)~4Ⅰ油层组主要发育浅水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富砂)和水下分流间湾(富泥)沉积微相;自Es_(3)~4Ⅱ到Es_(3)~4Ⅰ油层组沉积期,湖盆水体深度由浅变深,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富砂)微相分布范围逐渐减少,水下分流间湾(富泥)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沈84—安12区块 沙河街组三段 物源 沉积相
下载PDF
辽河拗陷滩海东部沙河街组低渗透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赵雪培 张霞 +5 位作者 林春明 黄舒雅 夏长发 宋福来 李鑫 周学谦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4,共9页
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物性资料综合分析,文中对辽河拗陷滩海东部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二段(简称沙一二段)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及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砂岩孔隙定量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沙一二段储层岩性以长石岩... 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物性资料综合分析,文中对辽河拗陷滩海东部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二段(简称沙一二段)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及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砂岩孔隙定量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沙一二段储层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为中低孔、特低渗储层,以长石、岩屑的粒内溶孔为有利储集空间;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4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胶结作用降低储层孔隙度,破坏储层物性,孔隙度因压实作用减少了15.4百分点,因胶结作用减少了12.0百分点;溶蚀作用改善储层物性,并控制优势储层区域的分布,在其他非建设性成岩作用造成减孔与部分高岭石迁移造成增孔的综合控制下,实际溶蚀作用增加孔隙度7.2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成岩作用 自生高岭石 沙河街组 滩海东部 辽河拗陷
下载PDF
辽河拗陷滩海东部地区古近系东营组东三段物源和沉积相
4
作者 夏长发 林春明 +7 位作者 张霞 黄舒雅 李绪龙 赵雪培 李鑫 宋福来 邹丙方 李铁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6-775,共10页
辽河拗陷滩海东部地区古近系东营组东三段是该区域油气勘探的重点目的层系。综合岩心、测井等资料,利用碎屑组分、重矿物、沉积要素以及岩相与测井结合分析,对研究区东营组东三段物源和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研究区东三段存... 辽河拗陷滩海东部地区古近系东营组东三段是该区域油气勘探的重点目的层系。综合岩心、测井等资料,利用碎屑组分、重矿物、沉积要素以及岩相与测井结合分析,对研究区东营组东三段物源和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研究区东三段存在三个物源方向,分别为北部自北向南方向、东部自东向西方向,以及西北部月东潜山方向;沉积相类型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受构造背景与物源的控制,东三段三个亚段沉积相分布比较相似,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东部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滩坝沉积,西北部为滨浅湖滩坝沉积。研究结果为滩海东部东三段后期勘探和有利储层预测提供了沉积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拗陷 滩海东部 东营组 物源 沉积相
下载PDF
PDT联合手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淑雅 王建波 宋静卉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3期481-484,共4页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联合手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BCC患者的病历有关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行PDT联合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对...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联合手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BCC患者的病历有关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行PDT联合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细胞免疫功能、美容效果、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48/50)]、美容优良率[96.00%(48/50)]高于对照组[84.00%(42/50)、82.00%(41/50)],并发症发生率[6.00%(3/50)]低于对照组[20.00%(10/50)],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D_(3)^(+)、CD_(4)^(+)与GQOLI-74内各维度评分[(62.67±6.51)%、(44.69±4.38)%、(79.43±4.24)分、(78.72±3.65)分、(78.66±3.74)分、(80.64±4.38)分]均高于对照组[(55.89±5.43)%、(38.52±3.63)%、(71.49±3.58)分、(70.64±3.19)分、(71.56±3.08)分、(73.55±3.69)分],CD_(8)^(+)[(28.72±1.87)%]低于对照组[(32.25±2.4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T联合手术治疗BCC可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加快伤口愈合,提高美容效果与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基底细胞癌 细胞免疫功能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AH5井区八道湾组碳酸盐胶结物成因及对储层影响分析
6
作者 于景维 丁韦 +4 位作者 张欣 祁利祺 黄舒雅 张智越 张以勒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6-1344,共9页
深入分析准噶尔盆地AH5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层碳酸盐胶结物形成原因,探讨碳酸盐胶结物对储层物性、含油性的影响,以指导后期储层评价及预测,本文综合运用岩石、铸体、荧光薄片以及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碳酸盐... 深入分析准噶尔盆地AH5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层碳酸盐胶结物形成原因,探讨碳酸盐胶结物对储层物性、含油性的影响,以指导后期储层评价及预测,本文综合运用岩石、铸体、荧光薄片以及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碳酸盐胶结物的类型、形成期次、成因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八道湾组至少存在两期碳酸盐胶结物,成岩早期碳酸盐胶结物以泥晶状菱铁矿和连晶状方解石为主,分布较为局限,其形成受控于凝灰质等易溶物质的溶蚀。晚期发育团粒状菱铁矿、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充填次生溶孔,铁白云石体积分数最大;晚期碳酸盐胶结物的δ^(13)C_(PDB)分布于-13.6~-6.5‰,δ^(18)O_(PDB)分布于-21~-18.1‰。通过古盐度和古温度的计算,发现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岩流体为淡水环境,形成温度分布于112~136.1℃,推测形成于中成岩A期。结合碳图解和天然气同位素分析,碳酸盐胶结物中的碳来源主要为有机成因。通过物性资料、荧光薄片和胶结物含量分析,发现碳酸盐胶结的储层物性往往较差,以铁白云石为主的储层物性相对最好;同时碳酸盐胶结物体积分数越高,反映前期次生溶孔越多,含油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胶结物 成因机理 八道湾组 AH5井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北塘凹陷古近系湖相白云岩地质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林春明 王兵杰 +4 位作者 张霞 张妮 江凯禧 黄舒雅 蔡明俊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7-388,共12页
湖相白云岩是渤海湾盆地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现的一种特殊油气储层类型。根据钻井岩心、古生物、薄片、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分析,确定了该套白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及矿物特征,并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白云岩的形成环境进行... 湖相白云岩是渤海湾盆地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现的一种特殊油气储层类型。根据钻井岩心、古生物、薄片、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分析,确定了该套白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及矿物特征,并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白云岩的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北塘凹陷白云岩常与泥岩和方沸石岩呈互层状产出,其次为均匀块状;矿物成分主要有白云石、方沸石、粘土矿物等。通过X射线衍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对白云岩形成时的古盐度、古温度、水深、氧化还原条件等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白云岩沉积于高盐度、较高水体温度和较高PH值的半咸水湖湾还原环境。海水的侵入使湖水的含盐度增大,提供了有利的物理化学条件,促进了白云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沙河街组 湖相白云岩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下载PDF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妮 武毅 +6 位作者 张霞 黄舒雅 李铁军 张新培 林春明 江凯禧 夏长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7-535,共19页
对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沈检5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简称沙三段,Es3)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类型、恢复该区的古环境并对构造背景进行判别和讨论,从而确定最终物源。结果显示,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以大陆上... 对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沈检5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简称沙三段,Es3)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类型、恢复该区的古环境并对构造背景进行判别和讨论,从而确定最终物源。结果显示,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以大陆上地壳的长英质火山岩和太古宙的古老岩石为主,并受到来自幔源的大陆岛弧中基性岩浆影响。A-CN-K、SiO_(2)-Al_(2)O_(3)、Th-Th/U判别图显示源区的化学风化程度较弱。本文根据聚类分析选取出Sr/Cu、Sr/Ba、V/(V+Ni)值等10种元素组合,并根据其纵向分布特征对研究区的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结果显示,Es_(3)^(4)Ⅱ至Es_(3)^(3)Ⅲ沉积时期,大民屯凹陷的古气候以干热为主并整体呈增强趋势,该区古湖泊的水体盐度低,以弱还原环境为主。研究表明,古气候是控制沙三段元素分配的主因,这与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和较为封闭的构造环境有关。稀土元素参数和主微量元素判别图表明,大民屯凹陷同时具有大陆岛弧和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本文认为,研究区复杂的物源和构造背景与晚侏罗世—晚始新世阶段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大背景有关。大民屯凹陷沙三段沉积岩主要来自太古宇变质岩基底中的混合花岗岩和混合片麻岩,以及中生代多期次构造运动过程中生成的中酸性火成岩,同时受中生代晚期的幔源物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大民屯凹陷 物源 地球化学 沙三段
下载PDF
常用化学风化指标综述: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绪龙 张霞 +2 位作者 林春明 黄舒雅 李鑫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3,共13页
常用化学风化指标诸如帕克风化指数(WIP)、化学蚀变指数(CIA)、成分变异指数(ICV)、CIX指数和αAlE常被用于评价源区化学风化强度,但利用以上化学风化指标评价化学风化强度时要考虑不同指标的控制因素,否则会导致风化评价结果失真。文... 常用化学风化指标诸如帕克风化指数(WIP)、化学蚀变指数(CIA)、成分变异指数(ICV)、CIX指数和αAlE常被用于评价源区化学风化强度,但利用以上化学风化指标评价化学风化强度时要考虑不同指标的控制因素,否则会导致风化评价结果失真。文章认为以最常用化学风化指标探究源区化学风化过程时,应在了解源区地质信息的情况下,选取合适的的细粒物质或悬浮物作为样品减弱粒度的控制作用,通过酸处理去除杂质,再利用Sc/Th-CIA判别图反映物源信息,Th/Sc-Zr/Sc判别图进一步判别沉积分异和沉积再旋回的控制作用,进而选取ICV>1的样品排除再旋回作用的干扰,用A-CN-K图或Panahi(2000)提出的公式进行钾交代作用的校正,最终通过CIA计算得出源岩化学风化强度。为确保准确反映源区风化情况,利用SPSS进行CIA受控因子分析,进而构建研究区的特征风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风化指标 控制因素 物源 沉积分异 再旋回 钾交代作用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生物扰动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凯禧 李晓光 +7 位作者 李铁军 黄舒雅 张妮 赵雪培 夏长发 张新培 樊佐春 林春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1-324,共14页
为探究陆相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生物扰动特征,以辽河拗陷大民屯凹陷沈检5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对生物遗迹化石进行了鉴定,统计了垂向剖面上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的分布特征。依据主微量元素参数反映的... 为探究陆相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生物扰动特征,以辽河拗陷大民屯凹陷沈检5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对生物遗迹化石进行了鉴定,统计了垂向剖面上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的分布特征。依据主微量元素参数反映的沉积条件,探讨了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与沉积环境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沈检5井S34Ⅱ和S34Ⅰ油层组发育生物扰动构造,生物遗迹化石以古藻迹(Palaeophycus)和漫游迹(Planolites)占优势为特征。生物扰动构造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间湾微相沉积物中,扰动层厚度在5~51 cm,扰动指数以3~5级为主。主微量元素参数分析表明S34Ⅱ和S34Ⅰ油层组沉积期的古气候、古生产力、古盐度和古水深条件相近,即为相对温湿的古气候、低古生产力、淡水—微咸水盐度条件和浅水沉积环境。沉积环境变化幅度小是造成S34Ⅱ油层组与S34Ⅰ油层组发育的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研究还难以明确单个油层组内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变化的主控因素。该项研究加深了对陆相浅水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遗迹化石组成和生物扰动指数变化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拗陷 大民屯凹陷 古近系沙河街组 浅水扇三角洲 遗迹化石 生物扰动
下载PDF
Analgesis and Wound Healing Effect of Chitosa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 on Scalded Rats 被引量:5
11
作者 huang shuya HAN Baoqin +2 位作者 SHAO Kai YU Miao LIU Wanshu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4年第5期837-841,共5页
Analgesis and wound healing effect of chitosa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 on scalded rats were investigated. A II degree scald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rats, which was subsequently treated with chitosan and carboxymet... Analgesis and wound healing effect of chitosa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 on scalded rats were investigated. A II degree scald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rats, which was subsequently treated with chitosa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 solution,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 of bradykinin and 5-hydroxytryptophan was detected by assay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Healing condition was observed and pathological sections were made to determine the healing effect of chitosa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bradykinin and 5-hydroxytryptophan peaked at the third hour post-wound in all groups,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hydroxyproline peaked at the seventh day post-wound in both chitosa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 group. The concentration of bradykinin and 5-hydroxytryptophan of carboxymethyl chitosa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P < 0.05), while that of chitosan group was similar to that of control(P > 0.05).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carboxymethyl chitosan reduced the concentration of algogenic substances, resulting in analgesia. During the whole recovery process, the hydroxyproline concentration in chitosa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 group on day 3 and 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P < 0.01); however the significance of such a highness decreased on day 14(P < 0.05).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chitosa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 accelerated tissue repair. Meanwhile, chitosan performed better in healing than carboxymethyl chitosan in both decrustation and healing time. In conclusion, carboxymethyl chitosan showed significant analgesis and wound-healing promotion effect, but chitosan only showed wound-healing promotion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DYKININ 5-HYDROXYTRYPTOPHAN HYDROXYPROLINE carboxymethyl chitosan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带状疱疹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淑雅 宋静卉 王思思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6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带状疱疹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12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带状疱疹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12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以2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以及护理前后(护理后为出院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QOLS)评分作为主要评估指标。以2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作为次要评估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VAS、DQO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VAS、DQOL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带状疱疹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增强患者疗效的同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疼痛 综合护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适用性评估研究
13
作者 毕傲睿 黄舒雅 +2 位作者 张雯雯 蒋陈雨 江松 《能源环境保护》 2022年第6期94-100,共7页
为了评估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实际推广过程中的效益合理性,研究了适用性评估模型,基于系统特征、经济、能效、环境等多个角度构建了适用性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理论对语意划分评估等级进行综合建模,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通... 为了评估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实际推广过程中的效益合理性,研究了适用性评估模型,基于系统特征、经济、能效、环境等多个角度构建了适用性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理论对语意划分评估等级进行综合建模,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通过计算判断最终适用等级,以西安某酒店为例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评估结果的可参照性高,经济性和环境性是影响目前系统适用性的关键因素;与传统供能相比,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节能率为12.35%,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且充分发挥了阶梯供能的优势;年度运行费用下降额和简单投资回收期分别为508.61万元和6.61年,在低气价区域推广的获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 适用性 推广 集对分析 综合评估
下载PDF
乳酸清除率联合多配体聚糖-1对脓毒性休克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瑞涛 李双凤 +2 位作者 黄淑雅 赵梦姣 高延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0-666,共7页
目的观察脓毒性休克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LCR)及血清多配体聚糖-1(syndecan-1,SDC-1)的变化,评价其在预测预后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 目的观察脓毒性休克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LCR)及血清多配体聚糖-1(syndecan-1,SDC-1)的变化,评价其在预测预后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期间入住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的脓毒性休克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两组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各时间点变量间的相关性;筛查影响脓毒性休克并ARDS患者28 d死亡的相关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LCR、SDC-1对脓毒性休克并ARDS患者预后的单独及联合预测价值。结果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入住RICU时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24 h Lac、6 h SDC-1、24 h SDC-1、72 h SDC-1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6 h LCR、24 h LCR、6 h OI、24 h OI、72 h OI显著降低(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6 h、24 h、72 h的SDC-1与对应时间点的OI均成显著负相关(均P<0.05),6 h与24 h的LCR与对应时间点的OI均成显著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24 h LCR、24 h SDC-1、72 h SDC-1是脓毒性休克并ARDS患者28 d死亡相关因素(均P<0.05)。各个相关因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SOFA评分、24 h LCR、24 h SDC-1、72 h SDC-1对预后有预测价值(均P<0.05),24 h LCR联合24 h SDC-1具有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691~0.920),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4.4%。结论24 h LCR、24 h SDC-1、72 h SDC-1是影响脓毒性休克并ARDS患者28 d死亡的相关因素;联合检测24 h LCR与24 h SDC-1较单独检测可以提升检验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乳酸清除率 多配体聚糖-1 预后
原文传递
Blau综合征2例基因变异检测及基因型与表型分析
15
作者 王晨 王建波 +4 位作者 王伟霞 黄淑雅 李建国 李振鲁 张守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确定Blau综合征(Blau syndrome,BS)2例患儿的致病基因,探讨Blau综合征基因型、表型及两者间关系。方法收集2例Blau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临床资料,采集他们和100例无亲缘关系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筛... 目的确定Blau综合征(Blau syndrome,BS)2例患儿的致病基因,探讨Blau综合征基因型、表型及两者间关系。方法收集2例Blau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临床资料,采集他们和100例无亲缘关系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筛选患儿基因变异位点,Sanger测序验证。结果2例患儿分别在NOD2基因第4号外显子存在c.1001G>A(p.R334Q)和c.1000C>T(p.R334W)变异,而其父母及100例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对应变异。结论本研究在2例Blau综合征患儿中检测到2个致病变异位点NOD2基因c.1001G>A(p.R334Q)和c.1000C>T(p.R334W),同时丰富了BS的基因型、表型及两者间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u综合征 NOD2基因 基因型 表型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斐 申朔豪 +22 位作者 刘丽媛 王顽 蒋宏传 滕理送 范志民 耿翠芝 金锋 唐利立 张建国 王翔 王殊 段学宁 于理想 周飞 相玉娟 黄淑亚 郑超 傅勤烨 高德宗 李亮 马忠兵 张强 余之刚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相关风险因素分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12家医院就诊的乳腺增生症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查体、影像及病理资料,分为25-44岁青年组和45-75岁中老年组,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相关风险因素分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12家医院就诊的乳腺增生症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查体、影像及病理资料,分为25-44岁青年组和45-75岁中老年组,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乳腺增生症患者3684例,青年组2291例和中老年组1393例,青年组及老年组患者临床分型均以乳痛型(50.3%比42.7%,P<0.001)多见,病理表现均以腺病为主(67.9%比61.7%,P<0.001).中老年组乳腺癌检出率高于青年组,肿块型患者为著(9.4%比4.2%,P<0.001)。两组间生育特征、生活习惯及疲劳焦虑抑郁等相关风险因素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增生症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风险因素分布因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年龄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乳房疼痛患者抑郁、焦虑和激惹情绪调查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理想 禚英杰 +11 位作者 刘丽媛 王斐 周飞 相玉娟 黄淑亚 郑超 傅勤烨 高德宗 李亮 马忠兵 张强 余之刚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9-85,共7页
目的调查乳房疼痛患者抑郁、焦虑及激惹情绪状态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乳房疼痛患者提供合适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全国12家三级甲等医院乳腺科门诊就诊的乳房疼痛患者2 731例,收集其基本信息、临床查... 目的调查乳房疼痛患者抑郁、焦虑及激惹情绪状态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乳房疼痛患者提供合适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全国12家三级甲等医院乳腺科门诊就诊的乳房疼痛患者2 731例,收集其基本信息、临床查体等资料,利用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调查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分析。结果乳房疼痛患者中,22.8%存在4项心理情绪问题(抑郁边缘/异常状态、焦虑边缘/异常状态、边缘/异常内向性激惹、边缘/异常外向性激惹),18.8%存在3项心理情绪问题,20.2%存在2项心理情绪问题,19.4%存在1项心理问题。随着疼痛程度的增加,IDA抑郁、焦虑及外向性激惹维度评分随之升高(F=6.7~26.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疼痛评分高、低学历、低收入、吸烟及饮酒史等为乳房疼痛患者情绪问题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乳房疼痛患者具有较高的抑郁、焦虑及内外向性激惹情绪发生率。疼痛程度与乳房疼痛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疼痛 抑郁 焦虑 激惹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栾娜 刘丽媛 +6 位作者 王斐 周飞 相玉娟 黄淑亚 郑超 于理想 余之刚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4,共6页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睡眠质量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11月就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行健康筛查的女性20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睡眠质量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11月就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行健康筛查的女性20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和睡眠质量,通过查阅病历系统获取患者的疾病相关信息。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乳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睡眠质量较对照组差(6.46±3.58 vs 4.99±3.06,t=3.512,P<0.001),根据划界分,病例组67.0%的患者睡眠质量判定为差,高于对照组的44.5%(χ~2=13.522,P<0.001)。乳房切除手术较未手术(B=2.81,Beta=0.38, 95%CI:0.77~4.85,P=0.007)及保乳手术(B=2.92,Beta=0.40,95%CI:1.40~4.45,P<0.001)的患者睡眠质量差。结论乳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健康女性差,乳房切除手术是患者睡眠质量差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提示临床应重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睡眠质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乳腺癌保乳术 乳房切除术
原文传递
EZH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的分析
19
作者 赵林枫 于理想 +12 位作者 郑超 黄淑亚 刘丽媛 相玉娟 王斐 周飞 周文重 叶春淼 李亮 马忠兵 张强 傅勤烨 余之刚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08-513,共6页
目的探讨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ZH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乳腺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在全国22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039例乳腺癌患者和1040例对照者。检测3个EZH2基因SNPs位点(rs2302427 C>G、rs12670401 T>C和rs... 目的探讨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ZH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乳腺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在全国22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039例乳腺癌患者和1040例对照者。检测3个EZH2基因SNPs位点(rs2302427 C>G、rs12670401 T>C和rs6464926 C>T)的基因型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使用数据库乳腺癌数据分析EZH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EZH2 rs6464926 CC基因型与TT基因型(OR=1.362,P=0.015)和显性模型(OR=1.22,P=0.045)乳腺癌发病风险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表明,在BMI≥24 kg/m^(2)的女性中,与野生型相比,rs6464926位点TC基因型(P=0.050)、TT基因型(P=0.025)和显性模型(TC+TT,P=0.021)患乳腺癌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s6464926位点与EZH2基因表达具有相关性(P=6.89E-47)。EZH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01),并且EZH2基因高表达的患者预后与较短的总生存期(HR=1.27,P=0.013)、无远处转移生存期(HR=1.37,P<0.01)和无复发生存期(HR=1.44,P<0.01)相关。结论EZH2 rs6464926多态性位点与中国女性乳腺癌易感性有关,其可能通过影响EZH2表达参与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疾病易感性 预后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